日前,《南昌市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出台,旨在通过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该《措施(试行)》自6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
我市提出,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开展预制菜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吸引全国预制菜头部企业或上市企业来昌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预制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以上。对年营收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预制菜加工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奖励,同一企业在政策有效期内,按照“晋档补差”原则施行。
同时,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在南昌县、青山湖区、安义县等重点县区打造一批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预制菜产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力争到2025年创建预制菜产业园5个以上。对我市新获批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给予一次性500万元的经费支持;加强预制菜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经认定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给予一次性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
构建全程闭环冷链物流模式
我市推进建设预制菜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围绕扩大预制菜优质食材供应,加快建设一批粮油生产基地、果菜菌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打造标准化的“原料车间”,鼓励预制菜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食材原料基地。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的预制菜原料直供基地50个以上。
同时,完善预制菜仓储冷链加快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南昌东南部物流产业园、南昌西部物流产业园、中国·南昌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构建预制菜“原料—车间—餐桌”全程闭环冷链物流模式,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建成农产品产地保鲜冷链设施200个以上。对首次获评国家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
推出“南昌十大名菜”预制菜
我市提出,要创建预制菜南昌品牌,将预制菜企业及产品纳入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及南昌礼物范围,支持创建省市高端品牌企业、知名农产品品牌。鼓励名厨、老师傅立足南昌地域特色和传统,开展预制菜南昌特色菜品研发,推出“南昌十大名菜”预制菜,形成预制菜菜品集聚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南昌预制菜品牌。到2025年全市认定预制菜企业“赣鄱正品”15个以上,预制菜品类达100个以上,基本形成南昌特色菜系列。我市对预制菜企业新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西省井冈质量奖的,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
同时,畅通预制菜营销渠道,到2025年全市预制菜线上线下、产销衔接市场营销网络基本建成。对预制菜企业参加国际和全国性预制菜展会,按现有政策给予相应支持。对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且连续两年增速在20%以上的“大单品”,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奖励。
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我市积极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指导社会组织、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加快建立预制菜定义分类、生产规范、品质评价、口味划分、检测检验、质量安全等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预制菜全产业链监管,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证模式,推动形成基地出具合格证上市,市场进货查验管理机制。完善预制菜追溯体系,强化检验检测,推进预制菜追溯信息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逐步建立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到2025年预制菜食用农产品主体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预制菜基本实现全过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