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应急管理局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政务信息

南昌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南昌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181号提案的回复

访问量:

聂玉华委员:

十分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借此机会向您表示感谢,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您在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上的第0181号提案,我局已收悉。我局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大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为切实推进全市安全防范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形成“大安全”、“大应急”、“大融合”体系,构建统一高效具有南昌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今年年初,市应急办、市安委办、市减灾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安全防范“六大攻坚行动”的通知》,其中一大攻坚行动即为《南昌市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方案》。该方案包含深化应急体制改革、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应急信息化科技体系四方面内容,目前各项工作均采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工作模式有序推进;市应急办、安委办、减灾办每月对“六大攻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每月通报、每季排名,并纳入专项巡查、综合督查、暗查暗访及2023年度应急管理综合考核重点内容。从目前建设成果来看,2022年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的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开创了机构改革后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先河,得到了省应急管理厅的高度认可。2023年3月,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均完成了应急委、应急办设立工作,构建了“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并行运行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急委履行四大类突发事件全链条的监督指导职能,安委会具体负责事故灾难的协调应对,减灾委具体负责自然灾害的协调应对;各指挥部根据预案规定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联合会商、联合响应、一体合作的工作机制,今年3月我局已组织召开自然灾害会商会、防汛动员部署会和会商会等。

二、关于科学决策机制的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研判,科学决策要求,目前我局应急指挥中心构建了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信息化体系,一是汇聚接入了国家应急部和省应急指挥系统、省交通实时监控系统、市林业局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市水利局的防汛监测系统,市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公安天网系统、南昌消防视频信息系统等各类应急业务系统的应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发生突发事件时,能通过370MHZ窄带通讯设施、卫星通讯、4G单兵设备或无人机实时获取现场有关音视频信息。二是通过融合通讯平台,集成各类语音、视频和电信通信手段,将公安天网、消防视频监控、企业视频监控、无人机、手机APP及现场指挥车等多方实时图像互联接入和统一调度,初步实现了多终端的融合通信和指挥调度。三是建立了纵向联通应急部、省应急厅以及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横向联通市政府值班室以及有关市直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同时进行多层级、多任务的多个视频会议同时在线会商研判分析与决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南昌市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工作。

三、关于持续完善应急预案的问题。机构改革以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积极探索预案管理新路子、新方法,先后启动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编、预案管理办法编制、简明化工作手册(小口袋书)编制以及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市大型综合性应急演练等工作。一是应急预案方面。2022年,我市修编了《南昌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了《南昌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全市各地、各部门均按照《南昌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南昌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足实际,动员部署,细化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严格按照预案编制、评审、报备、演练、评估和修订等要求组织开展预案修编工作,特别是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预案编制工作扎实、程序规范、实用性强,为全市构建“1+70+X”的预案管理体系(一个总体预案、70个专项(部门)预案和X个县、乡、村应急预案)提供了参照样本。县区层面,截止2023年2月底,全市各县(区)应急预案基本完成了机构改革以来的一整轮修编。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市总体预案1个、市级专项(部门)预案70个、县区级预案391个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预案2158个。二是工作手册方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红军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多次强调应急预案工作手册(小口袋书)编制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红军指示,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局已于今年1月份启动了全市范围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工作手册(小口袋书)编制工作,并将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城市火灾、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产安全、城市生命线工程、恶劣天气等预案作为编制重点,纳入南昌市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明确科级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倒排时间节点,市县乡村四级分步实施,要求市级层面5月底前、县区层面8月底前、乡镇(街道)和村(社区)12月底前全部编制到位。目前 ,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流程(小口袋书)已完成编制和印刷,明确了在森林防灭火过程中村干部、乡镇应急办、县(区)森防办、市森防办各层级的应对处置措施以及灭火注意事项等。三是应急演练方面。机构改革以来,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一次多科目设置、多灾种响应、多部门联动、多警种参与的全市综合性应急演练。其中,2019年为地铁暴恐、火灾事故综合实战演练,2020年为地面塌陷综合性实战演练,2021年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桌面推演,2022年为地铁进水事故综合实战演练。(上述四场演练显明巡视员均作为专家参与点评)特别要强调的是,李显明巡视员指导开展的“江西应急·2022”综合演练城市内涝“地铁被淹”综合应急演练,南昌市分演练场由我局牵头承办,采取实兵、实装、实景、实训的方式,出动排涝抢险、消防救援、医疗保障、通信保障、社会应急力量等队伍500余人,展出子母式大流量排水车、电动破拆工具、排涝机器人“大水牛”、迪沃4000型排涝泵车等各类新型抢险救援车辆20余台,极大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四年来我市共开展市级综合(专项)应急演练143场,县区级演练500余场。

四、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培训的问题。从2022年至今,我局一直在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了各级应急管理培训。市级层面,2023年3-4月,组织市县党政正职开展了应急管理专题培训,每周六进行全封闭脱产培训和研讨,4月8日组织市县党政正职开展了防汛预案“盲演”,极大地提升了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县乡层面,全市乡镇一级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人数达4484人,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均按照“急时应急、应战”工作要求,对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针对性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了基层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314次,开展科普宣教活动307次,这些工作的开展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应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五、关于强化应急保供能力的问题。目前,我市已推进市、县区(开发区、管理局)、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达3042平方米,储备救灾物资可满足2万人保障需求,各县区救灾物资储备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储备机制,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评估验收为契机,将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物资装备建设和应急物资社会储备机制列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评估验收标准;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与辖区内或邻近超市、企业等开展救灾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印发了《南昌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引导家庭储备一定应急物资。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等机制,开辟应急物资调运“绿色通道”;推动出台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相关政策,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规范化建设,推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和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有效应用。

六、关于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机制的问题。社会应急力量具有贴近一线、组织灵活、参与热情高、活动范围广、服务领域宽等特点,在我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局积极探索各方应急力量协同应急应战工作机制,主动将社会应急力量纳入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和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引导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救援任务。一是出台了《南昌市应急管理局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意见》(洪应急字〔2021〕230 号);二是明确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原则;三是规范了社会应急力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四是搭建了“一中心五平台”,即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服务中心,信息对接平台、供需匹配平台、政策服务平台、培训教育平台、监督管理平台;五是明确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南昌市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以及征用补偿等机制。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配合应急部、省应急管理厅开发好社会应急力量平台,进一步完善“灾情信息”“我要救”“我要求救”“我要救援”等应急救援信息供需模块。

七、关于发挥应急广播作用的问题。根据《南昌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市文广新旅局牵头负责应急广播建设工作,市委网信办负责舆论引导和打击谣言等工作,因此,建议此项工作与市文广新旅局和市委网信办联系。

八、关于加强帮扶特殊群体的问题。因不同的特殊群体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如残疾人由市残联主管、老龄人口归市民政局主管,且社会网格管理能力建设为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建议此项工作具体落实情况与上述相关部门联系。另外,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征求我局意见过程中,我局均要求预案编制部门在应对处置措施中体现对特殊群体的相应规范。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关怀南昌应急事业发展!

特此函复。

2023年4月17日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