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营商环境18个重点指标和2021年463项改革举措,全面实施效能提速、政策落地、企业家权益保护、打通“信息孤岛”和作风建设监督问责五大专项行动;走访企业43.8万家,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近9000项;查处涉及破坏营商环境的干部作风问题110个,处理人员196人……自今年2月南昌市开展“转作风、优环境”活动年各项工作以来,经过近三个月的靶向攻坚、合力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聚焦实事创新打法 政策红利为企业服务
据介绍,5月1日,南昌市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四级一体”政务服务平台,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实现全覆盖。“南昌微政务”小程序开设“无证办”、“全程网办”特色专区,一批涉企审批时限进一步缩减。
“企业开办全链条办理时限,由2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简易注销办理时限,由2个工作日压缩为即办件;企业用气报装时限(不含商业谈判、审批和工程施工日期),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办理环节从4个调整为3个。”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80%以上县区实现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首套基础公章工作,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在涉企服务方面,南昌市出台一批制度文件。同时,积极化解无产可破或缺乏启动资金的企业破产难题,明确200万元可用于启动或推动破产程序。签署全省首家“互联网+不动产查解封登记”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查解封登记的“一站式办理”及“一次不跑”。
同时,南昌市从融资、用工、稳岗等方面入手,持续“降成本、优环境”。截至2021年4月,累计降低融资成本约7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通过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2.23亿元,其中养老保险费1.28亿元、失业保险费0.73亿元、工伤保险费0.22亿元;为861家企业发放一般性稳岗返还补贴约0.27亿元。
上门倾听企业心声 公开问政、通报曝光并行
优化营商环境,南昌一直在做,今年与以往有何不同?
这一次,南昌更加强调倾听企业家的心声,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领导干部主动下沉到企业一线,倾听企业家所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零距离”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南昌市整合市信访、市纪委、12345市政府热线、市工商联、媒体等多个渠道并专门研发了微信小程序收集问题,同时,还开展了“大宣传 大走访”活动,上门入户收集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并做到及时跟踪督办,及时向企业反馈办理情况。通过对全市43.8万家市场主体大走访,共收集问题、诉求和建议等12720条,已办结8909条,还有3811条未办结。
环境好不好,作风是关键,营商环境是干部作风的“晴雨表”。
南昌市成立全市作风建设监督问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开通“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举报直通车”,建立委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机制。同时,深入对口联系地区、部门、单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目前,市纪委市监委直接查办或督办干部作风问题110个,处理196人,督促整改落实问题44个。这些问题既有涉及企业权益问题,如政策兑现、行政审批、随意执法等,也有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如住房保障、食品安全、出行便利等等。
在强化震慑上,既公开问政又通报曝光。对典型干部作风问题,公开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截至目前,共曝光16起25人。
精准支持企业发展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惠企政策出现失效、修改和延续的情况。这一次,南昌的打法也有所变化——以惠企资金兑现政策为切入口,推动实现“一张清单全覆盖、一本指南全规范、一个窗口全兑现、一个程序秒到账”。
记者注意到,初步梳理汇总了现行涉企资金兑现政策,编制了《南昌市涉企资金兑现政策清单》,涉及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建筑业、支持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支撑、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等8个方面183条政策。目前正在履行发文程序,将尽快出台和公布。
同时,依据《清单》同步编制了《南昌市涉企资金政策兑现服务指南》,明确了事项名称、政策有效期、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关键要素,特别对办理时限提出了量化要求。南昌市2020年度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奖励兑现,在积极优化兑现流程后,兑现时限从原计划的55个工作日缩短至28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政策兑现时效。
此外,南昌市在现有的市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已设置了政策兑现服务窗口,涉企政策清单和办事指南审定公布后,即投入运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下服务。
针对目前不少政府服务场景可依托线上完成,南昌市在前期开始试行依托城市大脑上线“优惠政策直达”场景,推出了“南昌人才十条”的落户奖励和生活补贴秒兑政策,通过大数据自动快速比对,省去多项中间环节,大幅压缩兑现时间。为此,我市将继续在7月前新增1条企业供岗补贴政策线上兑付,年底前再新增3条政策线上兑付。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南昌还需要再加把劲儿,让企业家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创业,让民营经济跑得更快更远。(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首席记者 高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