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红谷滩区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编制吃紧”“人少事多”“小马大车”现状,守牢编制总量“红线”,深入挖潜编制资源,探索灵活多元用工方式,调整优化用工结构,有效保障了全区机关单位用工及时有效、适岗使用高效、管理规范长效,助力红谷滩区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瘦身、提升效能”。按照“精简效能”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和各单位申报计划数,在各单位编制总量20%的比例内,严格核定编外用工控制数,并参照部门职能变化和单位职责调整情况适时动态调整。联合纪委监委、财政、人社等部门定期开展编外用工清理规范,压实用工单位主体责任,根据编外用工使用效益评估情况,调减任务量不饱和的岗位,压缩财政开支。同时,划分技术性、辅助性、公益性三大岗位类别推进网格化用工,着力转“人少事多、人浮于事”为“人岗相宜、人岗适配”。
二是“坚持健体、服务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保编制资源向民生一线、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倾斜,稳步调优卫生健康、教育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科技等领域编外岗位,保障急需用工岗位。运用法治思维,积极拓宽编外用工渠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尝试推行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新方式,通过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派遣协议,转变用工主体,有效降低了机关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引发用工风险。
三是“坚持强肌、精细管理”。实行编外用工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明确规定编外用人的进入途径、招聘管理、登记审核、考核备案等内容,建立“进入-管理-退出”全流程管控体系,确保管住管活管好编外聘用人员。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采集登记编外用工人员基本信息、岗位职责、用工方式、入职离职等信息,建立全区党政群机关编外用工台账,确保底数清、信息全、管理严、可追溯。严把编外聘用人员“进口关”,逐步健全编外人员公开招聘机制。注重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日常监管+年终考核”的管理模式,通过优胜劣汰实现机构编制资源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