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湖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抓住班额“大”问题,以“三心”工程为主线,“瘦”班额体量、“优”资源配置、“提”教育品质,强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解“择校热”“择班额”等现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在全省中心城区中,区属学校实现超标准班额(小学≤45人,初中≤50人)“零增量”“零存量”。
一、决心工程,班额体量“瘦”得下来
“大班额”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之间不平衡,东湖区把准这一问题症结,下决心、用巧劲。一是政府主动履职。明确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一号工程”,建立县级干部挂点帮扶学校制度,18名县级领导实现区属学校挂点帮扶全覆盖,自2017年始,东湖区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优秀”县区。二是教育主力攻坚。由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牵头了解全区各校超标准班额现状,制定《东湖区大校额大班额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东湖区属中小学校的大班额(中小学≤55人)数量成功控制在5%以内;2020年起,起始年级班额全部符合国家要求(小学≤45人,初中≤50人),超标班级总数控制在100个以内;2021年,超标班额总数较上一年度化解40%。三是学校主体实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超班额化解方案》,按照“三个一批”分解分流思路,动员党员干部家长响应班额化解政策,带头分流一批,通过召开家长会宣传、解读化解大班额政策,宣传动员一批;采用“自主报名+现场摇号”方式扩班,合理化解一批。2022年秋季,全区580余个教学班级实现超标班额零存量。
二、安心工程,资源配置“优”得起来
班额瘦身,如何让家长安心、放心?东湖区全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资源配置不断提档升级,教育数据逐年增长。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大幅增加民生保障资金在教育投入力度,全区总投入10.81亿元,推进18个教育发展重点建设项目。相继投入1000余万元,对60余间音美教室进行升级改造,预计投入6000万元,持续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文化内涵。2022年全区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7%,占全区民生保障资金的26.12%。二是加快校舍建设。全区盘点学校周边零散地块,拆迁剩余、闲置未用地块,划入教育用地范围,实施“优质校建”工程,3所学校新建、7所学校改扩建、2所学校改制筹建,仅2022年,新增校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约2.6万㎡、教辅用房面积约9000㎡,新增公办园位670个、普惠性民办园位1260个、上学座位2140个,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3%。三是加强师资统筹。通过“招聘+定向培养”两条途径,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设立五套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扩大师资、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范围;对骨干教师短缺学校,定向培育、认定、交流一批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措并举向农村边远学校、师资紧缺学校输送优质教师人才。近5年,全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300余人,其中骨干教师86人,交流轮岗教师总数占全区教师总数以及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等两个占比均高于20%。
三、暖心工程,教育品质“好”得上来
东湖区下大力气在教育品质上下功夫,标本兼治化解超标班额。2023年最新公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东湖区监测科目,全部符合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生学业质量差异要求。一是办学模式变革。创新实施“两化两力”办学模式改革(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内生动力、外引活力),形成了义务教育“四大教育集团”+“一个优质大学区”+“三对城乡帮扶结对校”的“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新格局。二是课程品质提升。在十七年“一校一品”建设的基础上,聘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对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建设进行打包管理;实施“引领工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琢玉计划——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项目”两个项目。所有校长同一线课程专家一起座谈交流、实地跟班、执笔课程规划,遴选了56名的教师作为“种子”,成功出版《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等12本东湖课改经验系列丛书,通过课程质量均衡引领教育质量均衡。三是评价方式创新。构建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办学绩效考核、第三方机构评测为主体的评估“三架马车”。先后两轮全程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由区政府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绩效考核评估办法,按年度对辖区学校实施办学绩效考核;引入高校评估科研力量进行合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全面分析研判破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不优质问题,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迈向纵深。
下一步,东湖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锚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面化解‘大班额’的有利条件下,在校额‘瘦身’这个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上持续发力,将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条路持续走好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