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东湖区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09-01-09 14:19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
公开范围: | 公开方式: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1月7日在东湖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邹传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银三心·繁荣板块”科学定位,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创业富民”战略,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战胜了突如其来的冰冻雨雪灾害,保障了奥运火炬胜利传递,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实力稳中攀升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75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75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12.74亿元,增长18.7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增长12.26%,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2008年预计全区三产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92.95%,比上年同期提高7.05个百分点,产业特色进一步彰显。
三是都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成效初显。出台《东湖区加速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奖励办法》和《东湖区加速发展楼宇(总部)经济配套扶持政策》,楼宇(总部)经济试点效果初显,全年共引进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总部17家。街区经济焕发新貌。加快了叠山路、象山北路、民德路等特色街的生产型服务业向生活型服务业转型速度,全年共完成三条商业街业态转型任务85%。叠山路金融服务带初具规模,象山路、民德路整体商业品位大幅提升。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全年个私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205.86亿元,增加值92.57亿元,分别增长12%和11.5%;实现利润6.89亿元,上缴税金7.06亿元,分别增长9.34%和9.12%。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坚持“抓经济重抓项目、抓项目重抓开工”的理念,狠抓了香江家装产业园、博士眼镜产业园、汇强汽配生产基地等总投资12.4亿元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3010”工程“零”的突破。
——坚持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以“项目推进年”活动为契机,稳步推进了一批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项目,繁荣板块十大项目进展顺利。东方豪景花园酒店圆满竣工并投入使用,紫金城、西格玛、和平里、百瑞世纪等一批经济项目进展顺利,方志敏广场等基础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了全省首家外资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首家港资银行-香港大新银行,为结束我省无外资银行的历史做出了突出贡献。沃尔玛江西总部、民生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顺利落户东湖,为繁荣我市现代服务业注入强劲的动力。成功举办了东湖区第七届金秋经贸活动月和首届中国南昌海峡两岸婚庆产业博览会等大型节会活动,东湖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节会招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新批外资企业8家,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701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67亿人民币、出口创汇1.2亿美元,分别增长8.2%、6.7%、17.7%。
——坚持建管并重,宜居城区再展新颜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三高”标准,全面完成重点道路的建设和优化。高质量完成了规划七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高水平实施了质量优化工程,打造了子固路、章江路等一批新的精品路;高品质建设了豫章路休闲广场,新增绿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坚持“建设和养护并重、建设和维护并举”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道路的养护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全年共养护改造车行道总面积2.5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半步街北、射步亭东、胜利路南等8座公厕的维修。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省率先创新了噪声监测工作模式,对居民敏感区的大型酒吧、KTV统一安装了噪声监测仪,噪声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实施了道路绿化工程,扎实开展了“拆墙透绿”工作,全年共新栽各类树木71000余株,铺草2860平方米,拆除围墙1600余米,透绿面积1.8万平方米。积极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区共813个工业源、生活源纳入了普查范围,为抓好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管理协调有序。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围绕精细化、长效化管理目标,出台了《东湖区化粪池及沟管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创新开展了“无摊日”、“社区庭院、棚顶整治周”、“市容环境整治月”等专项活动,占道经营、夜市摊点、化粪池满溢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十佳店招”评选活动,城区市容观瞻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实施了“清扫保洁提升”、“生活垃圾机械化清运”、“环卫设施整修”三项市容工程,有效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了董家窑街道机械化垃圾清运试点,增添、更换和维修了一批市容环卫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全面改观。出台《东湖区农民公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东湖区农村危险住宅房屋维修审批程序工作细则》,农民公寓建设和私房维修监管有效加强。
基层基础不断强化。扎实推进了全区第七届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城乡社区结对共建、“守望相助,共创文明”和睦邻里节、“建设和谐街道(社区)示范单位”等系列活动,墩子塘、彭家桥等4个街道达到“和谐示范街道”标准,成功创建了45个“和谐示范社区”,火神庙等3个社区被评为南昌市“十大和谐社区”,上营坊社区被推荐参评全国文明社区。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兴建了永溪村老年人活动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从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721万元,扎实推进了十个方面、66件实事的民生工程,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一是就业服务不断创新。率先在全省开通“就业直通车”——流动劳动就业保障服务中心。推广花园角自主创业一条街模式,新开辟了2个就业服务站,成功打造了新公园路“诚信用工一条街”。实现了“两个确保”:确保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二是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全年全区各类社保征缴基金达3752万元,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最低保障应保尽保,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86893人次,发放保障金1201.4万元,各类困难补贴371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居家老人平安定位系统,向50位老人免费赠送了“平安铃”,为150名独居老人免费发放价值10余万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精心组织“抗冻救灾”和“抗震救灾”慈善募捐活动,共筹集“抗冻救灾”资金32万元,“抗震救灾”资金670余万元,并派出卫生专业人员前往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我区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区。三是医疗保障有力推进。加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力度,基本实现居民参保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全年累计救助1643人次,救助资金共计219.7万元,资金使用率80%以上。成功打造东湖区体检中心,投入565.7万元,实施第一轮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六类”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5%以上,新增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四是教育公平日益显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提前一年达到并超过中央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青山湖、滨江等四所学校专门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区479名留守儿童、3509名流入儿童与城市孩子成功建立了帮扶对子,“成长伙伴结对”工程圆满完成。五是百姓居住环境有效改善。严格实行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公示制度。不断扩大廉租房政策覆盖面和受益面,全年新增186户城市特困居民享受廉租房政策,每月发放配租资金13.4万元,实物配租93户。安排资金70万元,对环丘街等五大低洼危旧房片区进行了消防设施改造。加快了长巷、贤湖两村农民公寓建设步伐,对一批危旧农房进行了维修改造,硬化了七里安山、贤湖魏村2条村级道路。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了阳明学校建设工程,教育网点布局趋于合理;顺利接受了省政府教育评估“回头看”检查,并获得全省教育先进县区第一名;选送教师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赛并荣获特等奖第一名殊荣。“学在东湖”声名远播。实施了全民读书工程,建立少儿读书吧和盲文、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成功打造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东湖区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南昌瓷板画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了全市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零”的突破。我区选送的情景舞蹈《金婚》获首届中国老年人文化艺术节优秀奖、歌舞《社区文明花》获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铜奖。高品质打造的方志敏广场,成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红色旅游三大基地。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初显成效。成功防控手足口病,迅速稳妥应对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确保了辖区内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节日的食品安全。率先在全省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分支机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医药维持治疗门诊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办公室评为优秀门诊。以创建“全省创新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试点区”、“南昌市流动人口协管员试点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为抓手,率先在全省举办了“东湖区婚育文化节”活动,成功在公园、董家窑、墩子塘等三个街道实施了“流动人口协管员”计生服务模式试点,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完成了中大社区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成功举办、协办了“蒙牛<城市之间>”全国113城市(南昌站)全民健身展示、“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我区输送的羽毛球运动员何汉斌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喜获一枚铜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提升。积极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刘将军庙等3个科技型社区,科技兴区氛围浓厚。档案事业快步发展,区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同时,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理念,不断促进人防、统计、审计、工商、质监、税务、土地、执法、老龄、双拥、对台、红十字会、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局面继续巩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稳妥推进了区属矿山机械厂、星火印刷厂、南昌水表厂等八家企业的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全区行政单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了津补贴财政统一发放,增加了环卫工人工资。探索人才管理新路子,实施了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的培养模式,引进了2名市级教育学科带头人,公开招聘了教师、经济调查工作人员等专业人才77名,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平安创建持续深入。扎实开展了“平安示范点”创建活动,新增2个平安街道、10个平安社区(村),平安街道覆盖率达100%。在邮政路等9个社区推广了火神庙社区“邻里守望、户户联防”平安模式,成功开展了市一医院、南大二附院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试点,得到了中央综治委的充分肯定。狠抓了科技强警示范队所等“三基”工程建设,八一桥休闲广场、八一公园非法演出活动得到有效整治。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对重大危险源、重要公共场所、重点生产经营场所及“合用场所”的安全监控。对住宅区每层楼道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率和“五进”普及率不断提高。建立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开辟网上信访通道,深入开展了“区委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群体性信访突出问题。加强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了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成功组织完成了奥运火炬传递工作。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9%,我区被评为“南昌市2007-2008年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先进单位”。以“抓效能、促项目”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为主题,大力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效能活动,各类效能投诉案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大力推行了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出台了《东湖区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定(试行)》,行政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为弱势群体诉讼开辟了“绿色通道”,有效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年;是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是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的一年;是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年;是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社会总体格局和谐稳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省、市机关,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区部队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东湖区繁荣和谐进步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2008年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稳步上升,但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多,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区域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受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影响,进一步做大做强财政蛋糕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市面貌日益改善,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任务仍然繁重;社会政治格局总体平稳,但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较重;干部队伍作风转变较大,但少数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区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攻坚之年,更是实现东湖繁荣板块新跨越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们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把握“战略机遇期”,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转变作风,排难而上,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主题,牢固树立“空间有限,发展无限”的发展理念,以项目带动战略为核心,以提升城市品位为主线,以关注民生民意为根本,以坚持依法行政为要点,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创造性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增长12%;
财政总收入14.01亿元,增长1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3亿元,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亿元,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7260万美元,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11.7亿元,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做好四大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带动战略为核心,做强都市经济,促进区域经济提速增效
1.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要求,坚持以重点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快发展,着力在“争、抓、引、承”四字上下功夫。
一是把握政策争项目。要抓住国家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省里支持南昌做强做大、南昌市被评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南昌市承办城运会、南昌市实施轨道交通建设等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市里挂钩帮扶的有利时机,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对接,争取政策、规划、资金上支持,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捆绑包装央央春天(家乐福)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新机制抓项目。落实好《区四套班子领导同志联系推进重大项目情况》等制度,强化项目责任制、工作督办制、奖惩考核制等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做好紫金城、和平里大酒店、大新银行等已开工项目的服务,促使项目早竣工、早受益;抓好浙商银行、光大银行等项目的协调沟通,争取项目早日签约,实现“盯住、靠上、抓牢、办成”的目标。
三是大力招商引项目。落实好“一把手”责任制,强化信息跟踪、项目洽谈、企业帮办,构建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抓住市里下放外资企业审批权限的契机,着力建立外来投资企业“绿色通道”,不断优化东湖投资环境。探索企业化、市场化招商运作模式,加强小分队招商队伍建设,依托项目引商、节会聚商、以商会商等途径,大力开展驻点招商、敲门招商、定向招商,加大对世界500强及国内200强的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引进力度,全力推介王府井百货、新奥燃气、法国雅高、恒茂科技、金凤凰等一批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招商项目,逐步实现由粗放式招商向高层次招商转变。
四是抓好园区承项目。完善东湖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配套管理,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加大对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查力度,力争引进6个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抓好对香江家装产业园、博士眼镜产业园、江西汇强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等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服务工作,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争取项目早建设、早见效。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都市经济新活力。
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都市经济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做大做强楼宇(总部)经济。出台全区楼宇(总部)经济工作推进考核办法,助推楼宇(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导业主对华鑫大酒店等现有楼宇的升级改造,盘活存量楼宇;积极打造西格玛、筑城奥斯卡等专业楼宇、特色楼宇,形成集聚规模;利用旧城改造之机,加快青山路、苏圃路等相关地块的开发,精心策划好台商大厦、浙商大厦等标志性、高档次商务楼宇项目,形成东湖楼宇新的制高点;抓好蓝天碧水5.3万平方米和紫金城3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产业项目招商,把城北经济片区打造为发展楼宇经济的战略高地。采取“总部在东湖,项目在外地”的模式,高效盘活10万平方米写字楼空置面积,吸引家乐福等项目总部、首家分支机构落户东湖,实现楼宇建设与项目招商同步推进。
二是做活做精街区经济。引导商业街朝着“精品、时尚、品牌”的方向错位发展,促使街区经济由“条状”向“块状”发展。持续推进叠山路等三条特色商业街的打造,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二七北路、三经路等重点商业街进行业态调整,引进“知名度高、产业带动强”的现代服务业入驻,实现“改一条街、兴一片地、富一方百姓”的共赢格局。充分利用胜利路步行街的辐射、集聚效应,努力打造建德观、后墙路等支路特色街,构建步行街“非”字型商业布局。
三是做实做足个私经济。加大“三个力度”,努力实现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加大创业主体培植力度,着力在“四个一批”上下功夫:重点面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壮大”一批骨干创业主体;重点面向在外务工人员、国内外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外来创业主体;重点面向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复员军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催生”一批现实创业主体;重点支持和鼓励本土优秀企业“二次创业”,“优化”一批本土创业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东湖区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大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继续做大“东湖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不断推动个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大力培植税源经济,再添区域发展新动力。
在“责、效、源、流”四字上下功夫。一是强化管理定“责”。进一步完善区级财政收入考核机制,继续实施好有效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以制度抓管理,以考核促提高,形成“大财政、大协税、大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优质服务增“效”。实施“反哺养鱼”策略,贯彻落实好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的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落户在我区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走访服务和税收监管工作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确保“服务好、留得住、做得大”。三是招商增收扩“源”。坚持“加快发展增财力,抓好招商促税收”的工作思路,灵活运用属地征管、总部机构集中纳税等税收政策,积极引入新增税源企业,重点引进对地方税收贡献大、产业附加值高和分支机构辐射面广的企业总部入驻,促进招商项目的税源效益最大化。四是精细征管防“流”。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防止税收从源头流失。在盯牢重点行业和大税种的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加强对小税种和零星、隐蔽税收的清理挖掘,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二、以提升环境品质为主线,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塑造现代都城形象
要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两大目标,着力实施好“三大工程”。
1.全力实施基础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滨江规划三路、六路、八路等滨江路网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出新路、二七北路等“精品街巷”创建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2.大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绿色生态南昌建设”两大活动为契机,重点做好“景观绿化”和“环境保护”文章:严格落实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有关要求,加强小街巷绿化改造工作力度,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精品社区绿地、街头小景,使我区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达到一个新水平。积极探索噪声在线监控市场化运营管理新机制,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管理;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和环境保护智能化管理软件系统,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提升环境保护和监管水平。
3.强力实施城市管理工程。以承办2011年全国城运会为契机,重点围绕“四实”抓好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一是有效落实城市管理机制。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形成“市为主导、区为重点、街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坚持日常管理督查制、通报制和评比制,建立健全“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市容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切实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步伐,探索BOT城市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经营进程。三是扎实强化城市管理手段。开展店面招牌设置规范化管理试点,强化对违章搭建、出店经营、夜市摊点等有碍市容市貌行为的执法管理,大力治理脏、乱、差等不文明现象,形成城市管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夯实城市管理基层基础。以居(村)委会顺利换届为契机,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深化创建“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重点推动滕王阁、八一桥“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创建工作,精心打造北京西路、朱家湖等4个精品示范社区。
三、以关注民生民意为根本,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谐安定发展局面
一是切实增强民生保障。以维护民生、民利、民安为目标,大力实施七个方面、60件实事的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更加注重促进创业、扩大就业。重点办好9件实事:1、努力扩大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0.935万人。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03万人。3、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力争完成小额担保贷款0.22亿元,累计达0.6865亿元以上。4、积极帮助残疾人就业,力争残疾人就业率达66%。5、搭建“一网、二站、二基地”服务平台,即开通“就业直通车”网站,建立校园和社区两个指导帮扶站,打造“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的培训基地”、“校园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拓宽“就业直通车”服务渠道。6、积极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7、有效整合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合作就业点,实施人力资源对接。8、依托职工学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超市。9、开展公益性社区专业职业指导试点工作,努力建立专业职业指导工作室。
更加注重教育公平。着力办好8件实事:1、支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改小班”建设。2、高质量完成阳明学校异地重建。3、加大对凤凰坡小学等三所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4、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网点布局调整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校际“示范共建”活动。5、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提供地方课程通用教材。6、对家庭经济困难及特殊疾病学生实施重点帮扶,加大义务教育教师津补贴力度。7、开展“校长专业化与学校发展”课题研究,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8、启动教研共同体建设,构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更加注重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办好9件实事:1、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南昌瓷板画培训基地。2、打造“百花大舞台”,形成“一月一品”的群众文化特色。3、建立农家书屋,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4、进一步完善盲文阅览室、少儿书吧的设施、服务,保障市民平等享有公共文化信息资源。5、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东湖支中心,打造一批“基层服务点”。6、积极筹建上营坊社区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完善天天社区健身俱乐部的功能。7、做好社区健身路径器材的申报,加强健身气功站点建设。8、力争承办1-2项全国体育赛事,实现全民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齐头并进。9、建立居委会工作人员补贴制度。
更加注重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着力办好12件实事: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率达90%;2、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将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3、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报销标准。4、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试点,实现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共享。5、积极开展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区活动,全面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工作。6、完善优抚对象看病就医制度,确保1—6级残疾军人基本医疗费用保障率达100%,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费用保障率达80%以上。7、推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为全区60岁以上老人、0-3岁儿童等六类人群提供12种免费公共卫生服务。8、扩大全区儿童一类疫苗免费接种范围,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0%,新增疫苗接种率达80%。9、加强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我区妇幼保健工作服务水平。10、积极筹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11、加快配备现场快速检测工具,完善卫生监督三级网络。12、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办好13件实事: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1、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140元。2、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296万人。3、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4、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统筹水平。二是扩大社会救助受益面。1、充分利用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形成街道(贤士湖管理处)统一的救助管理运行机制。2、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增加1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增加5元。3、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人员的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60元,集中供养人员的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60元。4、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水平。5、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各项社会救助落到实处。6、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帮助更多农村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7、落实特困群众的帮扶制度。8、适当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水平。9、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对符合条件并经确认的扶助对象每年发放奖励扶助金。
更加注重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着力办好5件实事:1、继续完善老年人“平安铃”、居家养老服务券、“春风牵手卡”和“爱心门铃”等特色养老服务。2、探索“银发无忧”保险服务模式,为全区7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免费提供意外伤害保险。3、依托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孝心关怀部”,不断丰富养老社会化服务内涵。4、积极引导社会兴办民间养老机构,逐步实现“老有所养”目标。5、做大做强豫章戏剧活动中心,实现退休老人“老有所乐”。
更加注重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着力办好4件实事:1、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2、继续协助做好经济适用房的申购审核工作,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3、积极推进低洼地危旧房改造。4、切实做好D级危房解危工作。
二是积极统筹社会事业。进一步唱响东湖教育品牌。围绕“一校一特色”、“一师一特技”、“一生一特长”的“三特”目标,深入推进“规范+特色”工程和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大力推进“教师成长激励工程”,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全区教育软实力。进一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启动文化发展规划,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提升“百花洲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社区文化活动品位,开放方志敏烈士爱国事迹陈列馆。建立区、街、居、社会义务监督员四级监督网络,加大扫黄打非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进一步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以建设“健康东湖”为目标,倡导全民参与“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121”健康行动;重点打造豫章等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服务体系。通过创新“以房管人”及“双向互动、区域协作”两大机制,不断巩固“封闭式住宅小区”和“东湖广丰工作站”的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成果。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生殖健康促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三大工程,打造“十五分钟计生服务圈”。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区步伐。重点跟踪服务新华玻璃钢厂等一批企业,积极促进2-3个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努力打造3-5个科技型社区,不断夯实科技基层基础。进一步做好人防、统计、审计、档案、工商、质监、税务、土地、执法、双拥、优抚安置、老龄、对台、红十字会、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三是扎实维护社会稳定。持续深入开展“和谐平安东湖”创建工作,全年新创建平安单位61个。加大以打击“两抢一盗”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强辖区房屋出租户、暂住人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构筑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推行信访、综治、司法、民调“四位一体”信访模式,进一步完善信访处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公开大接访”活动,加快“区长手机、区长信箱”及信访网络建设,拓宽信访渠道,提高信访处置办结率,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层级负责制,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联动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五进”活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以坚持依法行政为要点,强化效能建设,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
一是坚持科学谋事,建设阳光政府。严格执行《东湖区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定(试行)》,增强行政决策制定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监督,及时跟踪决策执行情况,提升行政决策效能。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促进区政府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坚持高效成事,建设效能政府。持续深入开展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效能活动,不断健全效能监察投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建立“预算有标准,执行有约束,决算有考评”的现代预算管理体系。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加强财务监督和财政动态监管,大力开展“公务卡”试点工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实现行政开支“零增长”,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到克服困难、促进科学发展上来。
三是坚持依法办事,建设责任政府。深入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工作程序。健全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继续依法精简、清理、核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行为。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培训和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四是坚持干净干事,建设廉洁政府。制定《东湖区反腐倡廉工作五年规划》,着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六廉”活动为抓手,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衔;千帆竞发,奋勇者为先。伴随着南昌奋力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三大”工程的强劲步伐,东湖区经济社会再次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夺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