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东湖区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7-02-20 14:25
    文件编号: 有效性: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分享到:
    2017年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2月16日在东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高辉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忘初心勇担当、实在实干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胜利开局。

      一年来,我们聚焦经济发展不动摇,综合实力持续壮大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蓄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69亿元,同比增长8.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1.92亿元,增长同比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92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财政总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亿元,同口径增长10.18%;实际利用内资40.78亿元、外资1.8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7%、22.12%,出口创汇3.4亿美元。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2.2%,排名全省、全市前列,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3.8和3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势头稳中向好。第三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0.57亿元,占比91.1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引进以江西金融租赁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机构23家,总投资额达35.21亿元。融资租赁、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新兴高端业态加速集聚。规模以上电子商务企业50家,年交易额突破90亿元,同比增长320%。江西盈科行网络信息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胜利路商业街区、蓝海梦芭广场夜市街顺利开街,三花实业被评为南昌老字号企业。

      三是发展质量稳中有升。全年新增注册企业2150户、注册(认缴)资本117.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17%,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217家,同比增长158%。新增“六大产业”企业1355家,同比增长67.08%。新增5A级楼宇商务面积4.8万平方米,新增税收千万元商务楼宇3栋。2016年全区共有目标商务楼宇27栋,楼宇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商务面积43万平方米,入驻目标楼宇企业2070家。

      一年来,我们聚焦改革创新不停顿,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深化改革顺势而为。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精简工商登记前置许可110项,精简率达76%;办理“三证合一”企业执照2028户,“五证合一”企业执照478户,个体工商户2909户,个体从业人员7071人。全省第一张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营业执照在我区首发;率先在全市试点推行企业监管“双随机”抽查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1项,精简率7%;深化“三单一网”建设,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断完善,政务服务网加速升级。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顺利完成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封存公务用车263辆、拍卖119辆、报废63辆。全面完成驻区省属26家国有企业社区移交工作。

      二是深化“双创”借势而进。豫章1号众创空间、云才众创空间等11家企业入选“洪城众创”;赣昌水产品综合市场、淘鑫电商基地分别入闱全市首批商贸企业集聚区和小微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等3家企业顺利获批全市首批小企业创业基地。“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平台优势不断发挥,全年为2000余家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17亿元,有效缓解了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深化开放乘势而上。积极参加第15届赣港经贸合作、第14届赣台经贸文化交流等商贸活动,成功举办2016(深圳)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全年落户项目222个,进资42.8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亿元以上项目18个。同比,千万元以上项目增加38个,增长22.35%; 5000万元以上项目增加22个,增长44%;亿元以上项目增加7个,增长63.63%,创历史最好成绩。

      一年来,我们聚焦建管并重不松劲,城区品质持续提升

      一是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全年分两轮顺利实施了王家庄周边、渊明北路周边等22个地块征迁工作,占地面积420.11亩、征迁面积51.41万平方米、涉及户数3948户,征迁工作实现了“三个率先”:启动全市率先、体量全市率先、速度全市率先。全力做好省、市重大重点项目东湖段征迁工作,完成轨道交通3号线、沿江快速路网东湖段征迁任务,总征迁面积2.99万平方米。严守控违高压线,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83处,面积1.35万平方米,其中扬子洲地区拆除118处,面积近7800平方米。

      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0.04亿元,同比增长15.8%。投资2.74亿元,实施了东湖路、扬农路等25条道路升级改造,打造了新湖滨西路、三经路等一批精品道路;投资4100万元,打通了讲武堂路等断头路;投资1700万元,对省委北院等3个社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建设了洪城、阳明等一批精品社区;投资2.4亿元,启动了贤士湖街区、光明社区的街景改造;投资2.65亿元,启动了滕王阁、紫金城等12处停车场规划建设工作,新增泊位1883个,其中,铁街停车场为全省首个智能化立体停车场。

      三是城市管理不断优化。智慧城管平台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6万余件,处置率达98%。在全省率先采用小型高压冲洗车精细作业,开创了立体化清扫保洁的新模式,引领全市“马路本色”行动。全市建筑工地围挡、“马路本色”和省人大城市管理专项调研等工作现场会均在我区召开,荣获全市打造核心增长极、实现“四个强起来”城区组建管强起来突出贡献奖第一名。在2016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东湖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文明城区接受表彰,荣膺全省第五届文明城区;同时,扬子洲镇被评为全省第五届文明村镇。

      一年来,我们聚焦民生福祉不懈怠,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一是民生工程扎实有力。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12.47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2.3%,共安排、落实了191件民生实事。新装路灯1123盏,在全市率先实现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全覆盖;改造提升刘将军庙等5个小游园;对榕门路、瓷器街口、火神庙等6处严重积水点进行了彻底整治;完成59处沟管化粪池(清掏)改造;扬子洲地区19个新农村建设点扎实推进;启动了叠山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在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每月评比中,我区取得了10个第一、2个第二的好成绩。

      二是保障网络扎实有效。就业水平不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202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2188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生活保障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月均510元;发放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等资金2618万元;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451万元;为优抚对象发放补助资金1500万元;实施各类救助4677人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医疗保障不断健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46万人,征缴基金总额1.18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5万人;打造了全省领先、医养融合的区级失能老人照料中心。住房保障不断改善,首期780户安置房项目全面完工,新开工安置房2531套,为6898户享受公租房家庭发放公租补贴1193万元。

      三是社会事业扎实有序。教体工作亮点纷呈。投资2700万元完成东湖小学、扬子洲学校等13所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投入180余万元,为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面向社会选调、招考教师54名。新增全民健身站点10处,安装、维修各类健身器材180余件,启动了扬子洲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包揽全省第二届百县青少年“五人制”足球和“三人制”男篮、女篮三项总冠军;在南昌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上,以117枚金牌的好成绩位列第一名。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区文化馆建设成为全省首个智能文化馆;全市首个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挂牌成立;依托老文化馆成功打造文化传承中心;启动大院、八一桥等4个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大型歌咏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80余场次;“军歌嘹亮边疆行”文化志愿活动成功入选文化部“春雨工程”;原创舞蹈《斑鸠情》获“赣鄱群星奖”;在全省第六届艺术节荣获一等奖8个。南昌瓦罐煨汤、胎毛笔、豫章绣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卫生计生协调发展。投入578万元,实施扬子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93.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7元;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荣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区。

      一年来,我们聚焦法治东湖不止步,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政务运行更加规范。健全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旧改征迁等重大事项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件;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件、政协委员提案75件,办结率、满意率100%;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完成各类审计项目39个,节约财政资金614.92万元。“三公”支出经费同比下降50.52%。

      二是服务发展更加深入。全面开展企业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做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在全省首创开展国、地税“一站式”联合办税服务;区领导带队走访辖区重点企业68家,收集企业诉求清单、投诉清单和建议清单58张,收集问题112个,目前已办结57个,满意率100%。全年共办理审批服务类事项86593件,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三是稳定局面更加巩固。深化平安东湖建设,圆满完成中央领导视察、全国综治“南昌会议”、2016南昌国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东湖段的安保任务;打击“盗抢骗”行动战绩全市第一,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6.6%,“黄赌毒”警情同比下降67%;建成全省首个社区禁毒图书角和全市首个社区戒毒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打造全省首家青少年法治科普安全宣教中心; 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区。完成食品、药品抽检1655批次,查处“毒油条”、“毒粽子”等食品案件64起;东湖消防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消防监督执法示范单位”;实现全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公众安全感和公安满意度排位持续前移,双双位居全市主城区第一名,创历史最好成绩。此外,“三看”成绩排名全市第6,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人防、史志、档案、妇女儿童、国防动员、老龄、爱国卫生、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机关事务、农业农村、法制、残疾人保障、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发展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东湖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变化,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力监督、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和衷共济、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东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动能相对乏力;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不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城市建管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二、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开启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新征程的奋进之年,也是打造“实力、活力、魅力”东湖的提升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全省、全市新一轮大发展中,敢于担纲领先、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聚焦“历史文化名区建设、青山湖西岸开发建设”两大引爆点,走好“产业升级、区域升级、建管升级、民生升级”四条升级路,动员全区上下阔步复兴征程,再现首善荣光,着力打造实力东湖、创造活力东湖、塑造魅力东湖,为千年东湖复兴于英雄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9.5%;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力争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力争9%;

      财政总收入增长6%,力争1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力争10%;

      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力争15%;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力争15%;

      出口创汇与去年持平,力争1%。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贯彻“五大理念”。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用新理念来破解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困局,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遵循科学规律、契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待,更好地肩负起东湖复兴的使命,不断开创东湖发展新境界。

      二是助推“五大作用”。要紧紧咬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动摇,积极融入全市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的大局,重点围绕发挥“龙头、核心、引领、示范、表率”五大作用,

      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展现东湖新的担当,新的作为。

      三是紧扣“八个突出”。要立足东湖实际,着力突出“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管、改革大突破、双向大开放、创新大跨越、生态大提升、事业大统筹、民生大改善”,重点在这八个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挖掘增长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为实现产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交上优异的“东湖答卷”。

      具体来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集聚集约,在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定位要准、布局要优、业态要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全区“六大产业”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约,不断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强势突破。

      一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服务业。以江西中科、江西倍康为龙头,充分发挥辖区三甲医院云集的资源优势,形成精准医疗、移动智能医疗、创新医药等新型健康产业集聚态势,引进一批养生机构,大力发展婴幼、老年用品等市场。以政策、资金为保障,注重引导社会资本对健康养生服务业的投入,打造辐射全省的高端健康养生服务产业高地,探索建设“南昌康谷”。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依托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推进樟脑玩创意空间、东湖众创、缤谷众创等文创项目;加快实施豫章1号文化科技产业园二期工程,引进省、市文化产业协会及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入驻园区;积极谋划、打造791艺术街区高端艺术盛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助推滕王阁创建国家5A级景区,致力形成南昌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和创意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紧抓地铁1号线开通,2、3号线建设的机遇,谋划地铁沿线站点商业布局,打造从地下到地上、从站点到周边的立体化地铁商圈模式,加速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持续壮大八一广场-中山路、青山南路两大“百亿商圈”。把握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向的机遇,引导知名连锁商超向社区延伸;加大老字号企业培育力度。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以江西金租、浦发城投、浦发市政为龙头,按照“协同互补、错位发展”思路,力争引进旗计智能、厚本金融等一批创业投资、私募股权、融资服务等新金融机构,培育一批私募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打造区域性类金融服务中心。

      五是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壮大总部型商贸业,推进苏宁红孩子母婴用品全国采购结算中心落户。依托旧改腾出的空间,在下正街、青山湖西岸沿江一线,重点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着力推进东湖区总部经济大厦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区域性总部,打造江西(南昌)总部经济集聚区。

      六是大力发展都市工业。随着扬子洲地区整建制划归东湖,辖区面积扩大两倍,给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承载空间。谋划在扬子洲地区优先布局都市工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

      2.强化提质提效,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对税源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的带动作用,注重内融外联、招大引强,思想上再加压、举措上再加力、效率上再加速。

      一是立说立行抓项目。全年实施产业发展、旧城改造、城市建管、社会民生和基层党建5大类,共计49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332.8亿元。全力推进投资60亿元的原省政府大院一、二号地块项目,加速引进八一广场周边首个综合体,为“百亿商圈”扩容升级。配合实施洪都北大道、沿江北大道快速路东湖段建设;聚焦推进中金国际交易中心、滕王阁东广场提升改造、青山湖宾馆改造、青山湖西岸路网建设、融创地产等15个项目,既为当前稳增长释放有效需求,也为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聚智聚力引项目。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赣江新区、昌九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主攻央企聚集的北京、外资密集的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地,精心策划招商推介活动,在一批国字头、领袖型项目上下功夫。重点推介青山湖西岸等18个地块、800余亩招商资源,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争取早日释放更多旧改红利。力争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5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确保在省、市考核排名中进位争先。

      三是加速加力促项目。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坚持靶向施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破解项目难题。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区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多举措推动项目落地,全面提升项目注册率、进资率、开工率、投产率。聚力要素保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建设领域,完善项目建设PPP模式。加强行政问责和政务督查,确保重大重点项目有效推进。

      3.强化品质品位,在城区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净整齐、畅通有序、文明友善、和谐宜居的目标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下大力气改善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确保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

      一是注重建设出精品。完善滨江路网建设;对辖区福州东路等43条道路实施“白改黑”;适时启动龙沙路、贤士二路等断头路打通工程;实施广场北路等主次干道的积水点治理;投入25亿元,推进青山北路等3条道路的综合管廊、城市景观带、城市阳台及青山湖西岸22条道路建设;投入3.3亿元,启动八一广场周边、滕王阁景区、佑民寺文化街区综合改造工程;投入3000万元,建设赐福路、射步亭等7个街头小游园;投入1.14亿元,新建豫章后街、渊明北路等10个立体(地下)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800余个。

      二是注重旧改出亮点。加快旧改进程,先行启动总投资约50亿元,涉及面积58.16万平方米、5700余户的青山南路沿线、象山北路沿线等17个地块的旧改征迁工作。妥善处理好旧城改造“拆、补、改、留”之间的关系,突出产业引领,加快推进原省政府大院一、二号地块征迁步伐;突出文化传承,有序推进百花洲、滕王阁、佑民寺等历史文化街区、景区建设,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三是注重管理出模式。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城市管理信息化为支撑,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平台”,逐步形成智能化、精细化、扁平化、常态化、长效化“五位一体”城市管理新模式。高位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现“五改”全覆盖;升级“马路本色”样板,升级无烟烧烤示范,升级建筑工地管理,升级道路畅通工程;实行“路长制”,探索推行背街小巷环卫作业市场化;大力推广社区“地埋式垃圾桶”设置;按照“八无一干净”的要求,打造文明示范街,设立文明示范岗。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环卫车辆停车场、建筑垃圾渣余土消纳场和4座垃圾站。积极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全年完成查处违法建设50%的目标任务。

      4.强化共建共享,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始终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支出、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倾力做好年度“十大民生实事”,把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大力提升保障水平。持续加大投入,确保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以上,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全力实施滕王阁等4个街道便民中心和2个居家养老站点建设;打造2个以上精品示范社区; 为社区干部每月增加工资300元。推进3623户58万平方米的二期安置房建设和4000余户67万平方米的三期安置房建设;推进扬农垦区危房改造工程;深化“救急难”工作;推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均衡水平。强化“民生五圈”内涵建设,持续唱响民生品牌。教育方面,投入1000万元推进城北幼儿园的建设,缓解城北片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启动紫金学校建设和天骥学校规划;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组队参加全球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卫生计生方面,谋划编制《健康东湖2030规划纲要》;提升扬子洲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启动居民健康一卡通发行工作;保障“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落实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文化体育方面,推进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依托樟树林非遗展示馆,打造非遗产品交易中心;组织庆祝建军90周年大型文体活动;编排《文韵东湖》等原创文艺节目,着力推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创新全民健身站点管理,扎实开展群众体育工作。

      三是努力提升安全水平。依托“智慧城市”,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智慧防控能力;着力构建常态化打防机制,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由“平安创建”向“全民共建”转变,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快信访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不下班”的网上信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建设,启动5个快速检测站建设;开展“洁厨亮灶”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动能动力,在事业统筹上实现新突破

      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鼓励创新创业,依靠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运用科学方法统筹各项事业,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一是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三单一网”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合政府各类服务热线资源,构建统一、便民、高效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五险统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对接“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成立“双创”产业引导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中小微创新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旧有厂房、闲置楼宇资源,推进现有众创空间向低成本、开放式、便捷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洪城众创”升级;力争打造6家市级创业基地和服务平台。加快产业基金与优质企业的金融对接,力争2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谋划扬子洲地区顶层设计和开发建设;切实做好扬子洲地区控违和赣江北支物流码头的环境整治工作;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巩固畜禽禁养专项整治成果;积极推进水环境保护和“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清河行动”,重点加大对“一江两河四湖”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做好区域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6.强化实在实干,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法治意识、担当意识,增强执行力、操作力,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七五”普法为契机,打造立体式法治科普宣教中心;完成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二是坚持实干理政。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以贯之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实干定力,“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实干出实绩、以实干求实效。大兴担当之风,勤勉敬业、夙夜在公,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敢于迎难而上,面对“三化交织”的困境敢于排难前行。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努力形成政令畅通、落实有力、运转高效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廉洁从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审计、监察职能,突出抓好工程建设、房屋征迁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管力度,实行工程建设行为全程留痕制度,深化源头治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持续推动作风大转变。

      各位代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担起更大责任,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突破,为助推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南昌样板”、为谱写“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的“东湖篇章”而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注释:

      1.“一个中心,两个平台”:智慧城管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服务平台。

      2.“五改”:2016年12月12日,市委召开“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针对城市硬件设施不完善,提出:空中线缆“上改下”、市政道路“白改黑”、城区生态“绿改彩”、地下管网“阻改通”、历史风貌“旧改新”。

      3.“八无一干净”:无占道摊点、无出店经营、无乱吊乱挂、无私搭乱建、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店外作业、无乱停乱放,门前整洁干净。

      4.“一江两河四湖”:“一江”是指赣江东湖段(含扬子洲地区、赣东大堤、富大有堤);“两河”是指抚河故道东湖段(中山桥至新洲闸段)、玉带河东湖段(永外正街至洪都北大道);“四湖”是指东湖、南湖、北湖和青山湖东湖沿线(湖滨西路至江纺桥段)

      5.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6.“三单一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政务服务网。

      7.“五证合一”:指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全面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

      8.年度十大民生实事:

      ①投资8000万元,建设紫金学校;

      ②投资1357万元,建设城北幼儿园和谌家访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二期工程;投资877万元,对百花洲小学等3所学校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③投资1.14亿元,新建豫章后街、渊明北路等10个立体(地下)停车场;

      ④投资3000万元,建设赐福路、射步亭等7个街头小游园;

      ⑤投资5650万元,对扬农垦区危旧房进行改造;

      ⑥投资2300万元,新建七里村农贸市场、董家窑临时农贸市场和升级改造叠山路农贸市场;

      ⑦投资1200万元,打造大院街道、百花洲街道、滕王阁街道、墩子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⑧投资800万元,建设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⑨投资600万元,对扬子洲相关水利设施和部分圩堤进行改造建设;

      ⑩投资600万元,对广场北路等积水点进行整治。

      9.“民生五圈”:“10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5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体育健身圈”、“20分钟优质教育圈”。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