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A25010-7833-2708-7695-6681-4382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东湖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6-06-30 10:51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分享到:
关于东湖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东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东湖区发改委主任 易年忠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做书面报告东湖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省委“16字”方针和市委“20字”总体任务,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全力推进“四区”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较好发展。具体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质量效应同步提升
一是主要指标总体完成。2015年,东湖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0.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均高于年初计划。二是财政总收入再攀新高,2015年达到57.3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32亿元,按省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0.2%、11.92%(市口径同比分别增长6.7%、10.1%),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93.38%。三是对外开放上新台阶,全年共落户内资项目216个,外资项目7个,其中亿元项目13个,比去年增加了5个;5000万以上项目55个,比去年增加了28个。预计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内资35.68亿元、出口创汇5.4亿美元。
(二)产业品质加速提升,发展质量提档增效
一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1.2%。围绕六大产业主攻方向,精准发力,“六大产业”实现税收收入19.24亿元。楼宇总部经济,突破 9.88亿元。全年落户总部经济23家,目标楼宇贡献率同比提高7.3%;“互联网+”战略推进卓有成效,全区电商年交易额突破48亿元,“阿里巴巴南昌产业带项目”上线运营一个月,实现线上企业497家,交易额达到5500余万元;“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正式运营,开辟文化产业“双创”基地。二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年初确定的45个总投资达280.5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开工率达到70%。市级重大项目胜利路步行街改造(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呈现全新面貌;新湖滨西路、中金国际交易中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谌家坊家坊安置房等项目顺利完工;三经五纬路街区改造完成工程量90%;中山路街景改造正加紧施工,将于春节前完工;华远和平里、开元名都大酒店等一批续建类项目今年全面投入运营。三是产业集聚持续加速。“5+2”产业政策持续升温,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全球最大的办公空间解决方案供应商——雷格斯集团、投资40亿元的南昌浦发市政公用投资管理中心、广州海印集团江西总部正式落户,江西航投总部等一批区域性总部正在洽谈跟进;投资50亿元的青山湖西岸新城市综合体正在积极筹备;江西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汉辰融资租赁等非银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引导金融服务业错位发展。
(三)城市活力日益增强,发展后劲持续迸发
一是旧改征迁成效明显。2015年共实施了临江商务区滨江片区、起凤路-香江家具城等10个旧改项目,占地面积1198.18亩,征迁面积72.15万㎡,涉及征迁户数6705户,农房征迁总面积超过历年综合,旧改工作成效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东湖经验在全市推广。二是城市管理争先进位。在全市引领城市管理“五个率先”:率先建设“智慧城管”平台、率先出台城市管理长效常态具体措施60条、率先打造首个无烟烧烤区、率先启动城市管理提质升效“百日会战”、率先建立首个城市管理微信平台。三是城市配套更加优化。打通豫章路、新公园路等2条断头路,实施福州路、扬子洲鹏举路等道路改善工程,启动朱德军官教导团、贤士二路等道路延伸工程,新货村停车场竣工投入使用。四是改革动能逐渐释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2项,精简率接近20%;“三单一网”建设工作如期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清单如期公布,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
(四)社会事业协同进步,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2015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达11.34亿元,约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2.35%,覆盖了就业、社保、救助、医疗、教育、住房、生活等各个方面共54件民生实事。“惠民便民利民”项目全面实施,新装路灯2276盏,在全市率先完成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全覆盖;完成钟鼓楼等5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在全市农贸市场考核中获9次第一;完成69处化粪池改造、13个积水点整治、8个街头小游园建设及提升工程;完成贤士湖管理处等2个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就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0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59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上调至480元和280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154万元;住房保障持续推进。全年完成2108户公租房配租,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82万元。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完成豫章街道等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的国有化、固定化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元,全年累计补助2158万元。教育事业优先保障,投入6800万元,完成爱国路小学等6所校园的提升改造及信息化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组的检查,公众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达到93.5%。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深化。开展城乡居保缴费新方式,“足不出村、安全便捷”实现银行代扣代缴和支取养老金模式。顺利完成了连续11年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人均增加养老金270元。将扬子洲镇原参加“新农合”的居民2.5万人,全部纳入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做到同城同待遇。稳妥推进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工作。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高标准建设董家窑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80余场;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贵林社“周六剧场”获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扬子洲地区发展步伐加快,鹏举路、扬农路等路段启动维修改造;完成19个新农村点建设任务;开展农村“脏乱差”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成效得到市里高度肯定。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荣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马家池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百城禁毒会战”、“两抢一盗”、“利剑”等专项行动获全国、省市先进;启动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实现全年重特大事故零发生,公众安全感提升进位。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我区取得上述成绩来之不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东湖在推动发展升级上还面临不少的难题和挑战,特别是当前,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东湖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压力前所未有;东湖区发展格局也正面临重大变化和调整,区位边缘化、产业空心化等不利因素,仍然是困扰我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
二、2016年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四个强起来”总要求、“二十字”总任务的奋进之年,更是加快“四区”构建、实现绿色崛起的跨越之年。201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区市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二十字”总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发展定力、实干定力,加快推进“四区”建设,着力构建实力雄厚、活力动感、魅力彰显的新东湖,努力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东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财政总收入增长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
——出口创汇增长2%;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增添发展后劲
一是突出招商引资。着力招大引强,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或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上取得新突破,签约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合作开发,积极盘活紫金城25万平米商业面积,重塑欧洲风情商业小镇小城。探索“中介招商”,充分发挥产业链顶端企业、商业协会、知名中介等商脉作用,以商招商。二是抓好项目建设。提升项目的拉动力,2016年实施产业发展、城市建管、旧城改造、社会民生4大类共56个项目,总投资274.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6.98亿元。加快推进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项目后续建设,打造集项目孵化、股权投资、业务互动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生态链。发挥“互联网+”示范引领,做大做强“阿里巴巴·南昌产业带”,力争上线企业突破1000家,打造立足东湖、辐射全省的“空中工业园”。三是释放旧改红利。加大近两年完成的旧改地块的招商工作,年内积极跟进32万平米体量的绿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西岸新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5亿元的新疆商会项目、投资50亿港币的恒隆地产项目顺利落户、开工建设。
(二)聚焦城市建管,提升东湖形象
一是加速旧改征迁。坚持“大改”“小改”双措并举的原则,实施好省政府1、2号地块、滕王阁广场二期、叠山路周边、青山湖西岸南昌发电厂、硅酸盐厂等7个旧改项目的征迁任务,涉及总面积1335亩,户数9131户。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青山湖西岸地块路网建设;高标准实施道路综合改造、道路延伸、街头小游园和停车场建设;完成中山路等道路的街景改造;对 8个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社区进行综合整治;适时启动建德观、百花洲周边综合改造,进一步提升人文景观。三是抓好城市管理。健全智慧城管体系,强化指挥中心功能,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互动,深入推进“智慧东湖”建设;启动构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集合服务能力。完善城管硬件设施,在紫金城、中大路新建压缩式垃圾站和联体公厕;在八一大道等6条道路设置新型太阳能广告式果壳箱。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整合创建办力量,新设立城市综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理顺城管机制,加强执法分局队伍建设;开展畅通城区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活动;狠抓临街门前责任制,整治出店经营、占道摊点等“顽疾”;提升城市管理“长效常态”水平。
(三)聚焦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改革创新。全面实行“准财政”实施办法,稳步推进“核定收支、比例分成、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财政管理制度,激发街办发展区域经济、做大财政的积极性。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运作模式。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做好承接事项的落实工作;深入推进“三单一网”建设;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公务用车改革;做好扬子洲地区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充分激发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二是加速创业创新。培育创新主体,重点培育电子商务、商贸服务、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创新创业主体,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完善扶持措施,加大政策倾斜,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为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充分发挥东湖区金融服务中心功能,帮助中小微企业对接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编印《东湖创业创新指南》,搭建创投指南服务网站,开通微博、微信服务,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进平台建设,夯实以东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多个创客空间支撑的新型孵化体系,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平台,营造互助互扶的众扶生态。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形成快速高效、部门联动、运转协调的政府工作机制;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决策,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严厉查处侵害投资者和群众利益的不良行为,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推进社会事业。完善教育网点,适时启动紫金学校建设,完成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继续开展校长、教师轮岗工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完善东湖众创空间架构,形成1+X集约辐射模式;扩大全民健身活动受益面,夯实“15分钟健身圈”。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全市率先构建高标准、广覆盖、多层次文化服务共享体系;完成大院、墩子塘、八一桥、滕王阁等4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打造公园街道等5个“五星级”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区文化馆新馆打造成为全省首个智能文化馆和全省首个区级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中心;积极推动豫章绣、婴儿胎发礼仪、豫章刻瓷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抓好疾病防控,认真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落实二胎政策。二是推进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和职业技能培训,突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扩大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大学生创业梦想。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加大社保民生工程政策落实力度;贯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暂行办法,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建成拥有140张床位的专业失能老人照料中心;重点建设七里街社区、永溪村、滕州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品牌。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推行住房保障管理新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七里村等旧改安置房建设。三是推进均衡发展。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继续实施“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切实办好年度民生实事。推进精准扶贫,重点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的“兜底”工作,确保生活水平同步提升;进一步健全“救急难”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快扬子洲地区发展步伐,积极落实控储期间各项扶持政策;协调推进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等编制工作;推进扬子洲农田水利建设和新农村点建设;启动码头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扬农、扬新等路段改造工程;巩固畜禽禁养专项整治成果;强化水环境治理;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
各位代表,2016年是东湖区厚积薄发迈入新的发展历程的重要时期,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干部上下一心、锐意进取、实在实干,我区一定能抒写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完美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手机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