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A25010-4074-9244-0646-0421-9647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东湖区发改委 | 生成日期: | 2021-02-05 15:35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今年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市发改系统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信心、主动担当,抢抓政策机遇,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态势正稳中向好发展。
(一)充分总结过去,精心谋划未来,“十四五”规划描绘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一是“十三五”发展成效瞩目。“十三五”期间,东湖区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五年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南昌市“彰显省会担当”作出了东湖应有贡献。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地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体制机制新优势得以再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优先,着力创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美好生活,社会发展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东湖建设成效显著。东湖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当前发展形势危机并存。“十四五”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调整、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严重冲击、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新阶段三大背景,大国博弈、数字化、治理重构等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我国的发展环境呈现阶段性变化,东湖区亦面临着区域挑战、转型挑战、品质挑战等多重挑战,但充满信心地看到,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东湖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十四五”发展充满信心。“十四五”时期,东湖区总体发展定位为“四区”,即:高端现代商业集聚发展核心区、文商旅高品质融合发展标志区、宜居宜业宜游精致城区、民生服务标杆示范区。未来五年,东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围绕南昌“五城”建设蓝图,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文化影响能力、社会治理能力、环境亲和能力为战略动力,以高质东湖、人文东湖、智慧东湖、幸福东湖、秀美东湖“五湖”建设为战略框架,全面建设经济活跃、文化繁荣、环境优雅、社会和谐的大南昌都市圈一流中心城区,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文中提出的“四区”、“五湖”口号是“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中提出,目前还需要得到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论证)
(二)扎实推进项目,狠抓有效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总体形势持续向好。我委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辅导工作,对正在办理前期报建手续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协同项目责任单位实时掌握项目报建进度,对列入省、市层面的重大项目实施开工倒计时制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1-9月,60个重大重点项目(不含13个前期谋划项目)已开工43个,开工率71.66%;累计完成投资53.43亿元,投资完成率76.94%。我区共有21个项目列入省、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市级百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6.54亿元,投资完成率104.11%;省大中型项目已开工10个,完成投资26.91亿元,投资完成率85.9%。
二是建设进度超越同期。在今年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在面对疫情、汛情等突发情况,面对管线迁改、水电接入、土方外运等常见难点问题,全区项目工作迎难而上,对已发生的问题快速处置,对未发生的问题提前谋划,问题的解决效率不断提高。1-9月份,全区开工重大重点项目43个,比去年同期多3个项目开工,完成投资额53.4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3.43亿元;投资完成率76.94%,比去年同期高12.92个百分点。上半年初,受疫情影响,项目投资增速和新开工项目情况降为历年最低,三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有力以及抓投资抓项目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区重大项目投资增幅和新开工情况有了大幅提升,新开工重大项目12个,新增投资44.76亿元。
三是产业项目成效喜人。苏宁广场和都市方舟两架马车持续驱动,全面完成地下工程建设,均在实施主体工程施工,工程进度已全面达到计划进度。中骏世界城、赣电中心两个30亿体量的重大项目均开工建设,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城泰0728、东湖意库项目摆脱了前期部分难题,进入了施工的快车道,正在全力追赶之前落下的进度。苏尔玛购物广场(叠山路大众商场改造)、文化创投大厦(豫章1号二期)、沁庐旅生活广场等其他产业项目也在全力推进,工程进度、招商进度均不断加快。
(三)聚焦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服务业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截止到目前,我区内共有9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营业收入完成39.22亿元,同比下降1.8%,总量排名全市第5位,增速排名全市第6位。自南昌市倍增行动计划下达以来,我区累计培育新增南昌亨得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百盛中山城百货有限公司、江西盈科行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省、市级服务业龙头企业。我区累计培育新增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等5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我区累计培育新增江西中文传媒艺术品有限公司、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23个省市级服务业品牌。
二是特色产业园区亮点十足。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强国、特色利园、创新兴园”的总体发展目标,我区立足于自身实际,紧盯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瞄准当下热门的网红经济产业,已在我区打造特色网红经济产业园。截至目前,在我委精心组织推动下,东湖区网红经济产业园一园两区的架构已初步打造完成,地址设立在佘山路174号洪茂大厦,总体占地面积7000㎡,直播间、舞蹈房等配套设施达5000㎡,拥有108间直播间,42间主播间,拥有线上线下超过3000+,其中,超过300名主播日常在南昌进行直播活动。园区配套的生态产业链等10个店面及餐饮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可保障工作人员及主播的基本生活所需。
三是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我区作为南昌市的核心老城区,随着省政府的搬迁以及金融中心的转移,加上县域间白热化竞争的不断挤压,大批优势的企业纷纷迁往红谷滩、高新等开发区,如何破解发展困境,恢复服务业发展活力,是促进产业升级提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区特聘请专家团队,在立足本区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精准分析,为东湖2021-2025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发展规划。
(四)聚焦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创新,重大改革任务取得新突破
一是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以南昌市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审批工作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始终把“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审批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期限”内容公开化,在工作时,严格程序,规范操作。2020年我委共立项64个,项目总投资105478.37万元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类、民生工程类、基层党建类。项目备案21个,项目总投资951350.92万元,企业备案项目赋码58个,
二是向上争资工作初见成效。为缓解区财政压力,积极主动做好争取上级资金工作。积极与省、市发改委对口处室沟通对接,及时掌握中央、省投资政策和投资信息,准确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全力申报争取资金。同时督促项目单位筹备各项手续,提前完善前期工作,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截至目前,已为东湖区大院街道公园社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东湖区八一桥街道芭茅巷社区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共计11984万元。
三是生态文明工作稳步推进。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自我加压,认真细致地做好上级安排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汽车充电设施补贴共计57.84万元。截至目前,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20年的初步目标。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以打造“诚信南昌”为工作抓手,强化信用制度建设,加快打造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前三季度,我区围绕“诚信万里行”南昌站活动,在全区开展诚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活动,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文明城市新风尚。
(五)聚焦民生福祉,强化服务供给,人民生活品质达到新水平
一是突出价格管理,营造良好价费环境。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工作,梳理行业协会商会收取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并要求公示收费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转供电环节价格政策,做好电价政策解释工作,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转供电主体价格行为监督检查工作,指导供电企业做好“网上国网”APP推广工作,引导终端用户申领“转供电费码”,尽快落实“一户一码”,确保政策降价红利及时传导到终端用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对我区41个停车场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畴;妥善化解价格矛盾,处理12345平台价格举报投诉5件,办结率100%,主要是涉及机动车停车收费。
二是夯实价调基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强化平价商店建设,采取监督检查、暗访抽查、日常巡查和重要节假日检查等方式,每月对15家平价商店进行不定期考核,疫情期间每天督促平价商店落实优惠品种、优惠幅度等各项要求,做到“品种、优惠、质量、供应”4个保证,有效促进了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据统计,2020年1-10月我区15家平价商店共为市民“菜篮子”减负约350万元。
三是依法公正地开展涉案物品价格认定。截至2020年11月共收到公安部门提出的价格认定协助书64份,通过材料审核,受理并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60起(其中:盗窃案51起,寻衅滋事案3起,故意损毁案3起,敲诈勒索案1起,抢劫案1起,抢夺案1起),价格认定标的总金额1205473元;因材料提供不全等原因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4起。
四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提高创新管理能力。落实《南昌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鼓励创新创业,开展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荐江西北斗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进入市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支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引导民营经济向中高端产业布局和转型,今年推荐江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江西省“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开展中小微企业认定。由企业提出申请,为减免房租、稳岗返还、以工代训、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中小微企业认定服务。截至10月底,为全区93家企业出具了中小微企业认定证明,使我区中小微企业能及时享受国家、省、市惠企政策。
(六)完成防控硬任务,保障复工软服务,疫情防控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是细化完善营商环境机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为进一步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六保”工作,着力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增长,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5条政策措施》,结合我区实际,出台并下发《东湖区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5条政策措施》(东府发〔2020〕2号)。根据省、市政策,结合南昌市2020年降成本、优环境的工作要点,并参照省、市营商环境文件内容,制定了《东湖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行动方案》《东湖区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10条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借鉴省市先进经验,制定了《东湖区“百名干部挂百企,复工复查担使命”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我区派出100干部挂点相对应的100家我区重点企业,着力在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的化解疫情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胜利。
二是协调解决企业在复工难题。落实《关于印发南昌市有效应对疫情全力做好“保用工、稳就业、促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主动对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口罩、酒精、手套、测温仪、防护服等防疫用品,上半年全区共向企业发放一次性医用口罩556000只,测温仪325把,有力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同时收集整理我区已复工企业在防控物资短缺方面存在的困难,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更多的支持,帮助企业联系采购疫情防控物质,解决企业防控物资短缺的问题。帮助樟树林、豫章1号、滕王阁三家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申请防疫补助,总计30万元。鼓励、督促创业园区、创业基地对入驻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减免租金,樟树林小企业基地减免租金200多万元,豫章一号文化科技园减免租金47万元,江西师大科技园(小企业基地)减免租金70多万元,租金的减免减轻了小微企业负担。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申报南昌市红名单,江西洪客隆百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南昌华远和平里酒店有限公司等5家在疫情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列入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红名单”进行公示。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安排和打算
(一) 重规划、抓落实,“十四五”起步开好头
一是出台“十四五”规划纲要。按照《中共东湖区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议》,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要举措,征求党外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于2021年初通过区两会审议后,正式发布《东湖区“十四五”规划纲要》。
二是同步配套编制专项规划。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同时,同步编制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地下空间改造专项规划等重要专项规划,对全区重点领域、重大产业进行专项部署,推动全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布局、统一实施、协同推进。
三是分解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对“十四五”规划中涉及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等事项进行分解,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指定工作计划、敲定时间节点,将各项工作分解至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各项工作安排当中,做到规划指引、目标明确、推进有力、督察有效。
(二) 细编排,严督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成效
一是重点推进产业投资项目。结合“十四五”规划,对东湖区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对发展路径和产业布局进行新的优化,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点,进一步推进产业投资项目,做到产业项目引领经济发展,产业项目激活经济活力,产业项目拉动社会投资三重效益。
二是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统筹政府投资计划,按照财政预算安排,稳步推进年度政府投资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事业、民生实事、基层党建类重大项目,特别是对列入“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人大票选民生实事”等重大项目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发展和激活国有企业融资造血能力,为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是加大督察考核成效保障。要跳出东湖看东湖,项目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只和往年做比较,要敢于和兄弟县区掰手腕、着脚力。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督察考核力度,对项目建设中拆迁、招引、报建、土地、资金、用工、招商等全过程进行督导,突出督察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强化全区上下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工作意识,保障项目建设成效。
(三)优环境,挖潜力,服务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发展新动能。立足我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融合方向,加快培育壮大新兴动能。一方面,加速提升文化创意旅游业,按照“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依托东湖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工业遗存,倾力打造招商•东湖意库文创园等一批集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文创新基地;立足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文化的智慧化融合,致力打造一批以海学茂人工智能教育公园为代表的文教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加速提升健康养生服务业,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幸福产业”为导向,持续引进移动智能医疗、创新医药等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业态,打造一批新型健康养生服务业。
二是集聚产业规模,构建发展新途径。持续推进产业的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依托街区改造、项目引进,努力走出一条风貌重现、功能重塑、产业重构的产业发展新途径。一方面,要在现代商贸业上齐链条、造集群、出规模,大力推进苏宁广场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全球首个第四代苏宁广场项目和老城区的现代商贸“新坐标”;要结合百花洲景区提升改造,积极推进沁庐旅生活广场项目建设,致力打造“赣味”浓郁的全省首个城市微旅游目的地,持续壮大八一广场—中山路百亿商圈,复兴东湖千年商脉。另一方面,要按照“协同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着力引进一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金融机构,集聚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类金融产业,致力打造以江西金租为代表的全省金融衍生产业集群。
三是优化产业平台,提供发展新支撑。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平台,优化产业的平台支撑,重点在楼宇(总部)经济上精准发力,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楼宇(总部)经济。着力构建以青山湖西岸总部经济区为引擎,以央央春天、出版大厦等优质楼宇为支撑的楼宇(总部)经济网络;进一步盘活存量楼宇资源,注重挖掘辖区地铁上盖楼宇商业潜能,主动帮助驻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设楼宇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楼宇。扎实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支持辖区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发展;积极做强区级投融资平台,做大区城投、区文旅资产规模,提高资信等级,拓宽企业重大项目合作途径,加强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对接,实现区域化布局和全产业链发展。
(四)重创新,促改革,加速激活发展动能
一是保障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平稳运行。建立补充赋码机制,针对投资项目报批、建设时间跨度较长的特殊性,为方便项目单位办理有关手续,我区对已经在发改委立项批复的项目采取补充赋码的措施,确保其他相关部门在平台上正常办理项目。
二是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及时掌握中央、省投资政策和投资信息,积极配合我区相关单位做好项目的前期谋划、筹备等工作,为争取2021年上级资金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信用记录建设。全量采集履职过程中形成的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结果、奖励表彰等信用信息,完善行业监管信用记录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实现行业监管信用记录全覆盖,按要求完成。
(五)稳民生,促和谐,市场物价逐步稳定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积极做好各项价格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出台的各项价费政策,加强收费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各项收费行为,落实好收费公示制度,营造良好的价费环境;继续加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充分发挥平价商店保供稳价作用:规范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从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入手,进一步做好常规调查,按时保质完成本年度调查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民生价格监测。积极做好秋冬季节疫情防控工作,按上级统一部署要求定期开展居民生活必需品、医用口罩、药物等相关商品价格监测。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前期手续耗时过长:慧铭广场、子八区间等重大产业项目,王家庄地块、沙滩魏村地块安置房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前期手续耗时较长,已经滞后于计划进度,如果不能尽快完成前期手续,将无法在年度实现开工。
二是难点问题制约进度:中骏世界城项目的管线迁改问题、赣电中心的建设方案问题,仍需要得到市直主管单位的进一步支持。由市直有关单位建设的项目(叠山路象山路改造工程、青山湖西岸基础设施改造、二七隧道、沿江北大道提升改造项目)进展偏慢,无论是投资入统还是工程形象都需要加快进度。
四、做好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我区存在着项目少、体量小的问题,部分单位申请上级资金的意愿不够,经常存在着有资金可申请但无项目的情况,希望区政府能敦促相关单位做好项目的谋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