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A25010-6668-8698-4717-3017-7997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东湖区教体局 | 生成日期: | 2016-12-03 09:32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为了建设高水平均衡化教育强区,办面向未来世界的教育,为了不断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借教育之力助推“实力东湖、活力东湖、魅力东湖”的打造及“四区一体”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为了给东湖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东湖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
南昌市东湖区目前拥有20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其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1所青少年宫及1个教研中心。全区在校中小学生25134人,教学班494个,教师1511人,属地幼儿园在园人数11442人,教学班407个。
“十二五”以来,东湖区教科体局以“均衡、规范、改革、发展”为主题,遵循“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突出重点、打造品牌”、“资源优化、均衡协调”、“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人才强教、质量兴教”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全区教育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先后获得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通过县(市、区)、江西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首批示范教研室、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月”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2011-2014年县(区)竞技体育贡献奖一等奖等荣誉,实现了教育事业高位均衡发展。
(一)学生受教育率逐年攀升
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升初比例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三年巩固率98%,初中辍学率0.03%;现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292人,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1.67%。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检”或超过省检标准。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1年投资2600余万元实施青桥学校改扩建项目(一期),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2012年暑假对青桥学校新综合楼进行全面装修(二期),教育教学设备全部按照《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软件配备标准》进行配置。
2012年投资5600余万元启动滨江学校改扩建工程,并于2013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新校舍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可容纳36个教学班,共1600名以上中小学生入学,其附属功能齐全,内设综合礼堂、篮球场、排球场、游泳馆、地下停车场和一个2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将南昌三中高中部(二七路)校区划拨给育新学校作为初中部办学,使育新学校形成一校两部的办学格局,初中部每个年级由原来的最多容纳8个班增加到10个班,校舍占地面积增加了37330平方米,大大的增加校园生均面积,扩大了育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2013年,投资890余万元,按照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办园标准,将原育新学校二部改建了南昌市滕王阁保育院,该幼儿园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标准教学班12个,可解决360名幼儿入托问题,2013年秋季开始招生。
2011年至2014年,先后投入380余万元,对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桌椅进行新旧更换;投入215万元,为9所学校(幼儿园)铺设塑胶运动场,使塑胶操场在区属学校(幼儿园)全面覆盖;2012年投入专款907万元高标准配置教学设备、设施,实现区属各校电子白板全覆盖。
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校园提升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先后投入1.2亿元改造了育新、邮政路等11所校(园)。通过进行打造,在硬件设施上形成了具有东湖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如滨江学校“水文化”、豫章小学“雅文化”、右营街小学“绿色文化”、城北学校“中国古典文化”等。
(三)师资队伍更加优化
一是不断强化师德建设。我们坚持执行南昌市教师行为“八不准”规定,将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审核评定、骨干教师(名师)评比的重要依据。201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的意见》,对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升。二是着力创新师资培训方式。2011年7月在北京举办东湖区教育干部高级研修班,2012年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东湖区班主任教师高级研修班”和“东湖区语数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3年暑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东湖区教导主任高级研修班”和“东湖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5年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三是切实抓好教师梯队建设。四年来,通过公开招聘活动,187名新教师成功进入我区工作;成功引进与选调优秀教师17名;15名教师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走上学校中层岗位。到目前为止,我区共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特级教师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9人,省级骨干教师54人,市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3名,市级骨干教师55名。
(四)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2011年,我区制定出台《东湖区数字化区域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改革措施、配套政策和保障条件;2012年,更新区级网络中心机房硬件设施,引入全国大型优秀资源库,在全省率先开通了集网上备课平台、数字化办公平台、区域管理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体系——“数字东湖”教育云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在线共享、教师在线研讨和教育管理数字化;2013、2014年,分别进行了两批校园改造及信息化建设工程,购置了学生电脑、录播教室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校园网络和数字广播改造,使东湖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2015年,投入资金7000万元进行第三批校园改造及信息化建设工程。届时,东湖区所有学校都将拥有一流的学生机房、校园网、数字广播、高清录播教室等信息化设施设备。
目前,全区拥有高清录播教室14间,生机比达11:1,教师用电脑比达1:1,区属各校100%接入宽带,班班通已全覆盖。“东湖教研在线”和“数字东湖”教育平台分别代表江西省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和巡展中展出。2013年4月,以“数字东湖”教育平台建设为依据撰写的案例《梦圆东湖》在全国第三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大会上获优秀案例奖,并在大会做经验交流。省级课题“运用教育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研究,获江西省教研亮点评选活动一等奖。2015年在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中,东湖区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县区。
(五)教育民生得到落实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2011年以来,累计为区属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中小学地方课程通用教材达1011.1万元;四年来累计筹集“扶贫助学”资金达76.25万元,帮助800余名困难学生圆了上学梦;与337人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贷款金额达209.1万元。
(六)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1年成功制定并落实完成《东湖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先后新增南昌市东湖区七彩竑鼎福第幼儿园、南昌市东湖区米洛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2011年江西省政府直属机关保育院晋升为优秀省级示范园,南昌市外国语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园;高质量完成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及“回头看”检查工作,被评为2012年江西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全面启动争做“东湖美德少年”活动,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具有东湖特色的德育教育新模式。阳明学校五年级学生涂桦获“十佳美德少年”称号,并作为全省唯一代表成为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之一,张之纯等7位同学入选百名“美德少年”。
二、“十三五”期间东湖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式和困难
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欠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生源持续增长、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与教师队伍结构性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优质教育规模扩大的要求,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治理体系、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亟待健全完善;
互联网互动性强,成本低,高效满足个性化要求等特点,给教师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的服务平台打造提供了机遇;
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对东湖教育走出国门,办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十三五”期间东湖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为保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重点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成才奠定基础,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创设环境,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实力东湖、活力东湖、魅力东湖”的打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四、“十三五”期间东湖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
“十三五”期间,东湖教育要继续保持协调、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发挥教育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就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专注品质,重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教育是民声工程,而好的教育更是老百姓的期盼。东湖教育是东湖各项事业的一面旗帜,也是南昌教育的首善之区,东湖教育的发展应该是东湖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未来的五年,是东湖教育专注教育品质,打造“更好的教育”的关键时期,东湖教育要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内涵发展的步伐,努力打造德育教育品牌、生态教育品牌、科技教育品牌……把教育作为东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点来做好,做实,做精。
二是适度超前,优先发展。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周期较长,教育的发展要适度超前,另外教育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又要适度超前,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后的五年,要将教育作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适度超前,优先发展。
三是资源优化,快速发展。东湖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盘活、最大限度地用好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优化,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辐射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资源优化要立足学校,着眼于区域内教育的发展,这种发展可以有先后,可以有远近,只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了教育资源就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均衡协调,全面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对城市规划的调整,原有的教育布局被打破。教育发展必须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尽快调整校点布局和教育结构,把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一般学校的改造相结合,双管齐下,保证各校硬件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生源、师资等软件的均衡。加大对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分段分层推进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等与义务教育一起协调、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五是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教育事业是培养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事业。教育事业要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而这个“人”不仅单单指学生,还应该包括教师,甚至是学校,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断成长,学校更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发展,获得成功。所以我们要拓宽“以人为本”的外延,围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模式创新,探索一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功”的“三成”教育发展之路。
五、“十三五”期间东湖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东湖教育继续保持快速、均衡发展势头,引领南昌市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整体质量、教学基础设施、师资水平保持省市领先;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区成果进一步巩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衔接,协调稳步发展,教育对提升区域内科学发展能力和软实力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六、“十三五”期间东湖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目标
1.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升
至2020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小升初比例达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2017年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成为达标区。
2.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
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9所,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4所,启动区级示范园评比工作,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的覆盖面;完成育新学校万达分校及育新学校紫金城中学的建设,把青桥学校初中部并入紫金城中学,将原青桥学校调整为纯小学,并入豫章小学,缓解豫章小学紫金城校区的招生压力,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放大名校效应。加大对扬子洲片区学校的硬件投入、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教师交流轮岗,使区域内的教师队伍结构,优秀教师比例进一步均衡。
3.各类教育形态多元发展
回收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办分园的探索有突破;引导发展一批办学水平一流的民办学校;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特许学校,把原爱国路小学改为民办公助的私立学校——豫章书院;建成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的尝试,建成培智学校附属幼儿园;与相关机构合作,探索小学、初中国外研学及校级互访新模式。
4.教育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在东湖教育十三五期间,以小学语文学科为突破口,争取推出3名国家有影响的名师教育专家,并带动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学历优秀教育人才来东湖从教;“一校一品”校本课程的二次研发成果显著,建立东湖区精品课程资源库,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教育治理体系健全完善
加快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本确立;区属学校实现片区统一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统一调配;转变政府职能,教育管办评分离有效推进,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加定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进一步明确、落实。
七、“十三五”期间东湖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举措
为实现以上目标,东湖区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一)教育供给保障工程
“十三五”期间,东湖区面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户籍人口生育高峰。依据适龄人数,提早谋划、布局,合理调整学区范围,全力增加、保障学位供给依然是政府的重点任务。
1.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东湖区将推进、落实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加政府办园数量,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重点完成谌家坊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二期建设工程、城北幼儿园、青山湖西岸片区两所幼儿园的新建项目。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和支持扬子洲镇政府、街办举办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积极探索公办园办分园的有效模式,通过新建幼儿园、利用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幼儿园、接收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等措施,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落实东湖区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标准,规范和引导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同时通过鼓励兴办民办幼儿园,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的方式,满足幼儿教育增量需求,缓解“入园难”问题。
2.义务教育有序发展。在完成育新学校万达分校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在东湖城区北部新建育新学校紫金城中学(初中36个班建制),将附近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青桥学校分流,中学生源并入到紫金中学,小学生源并入到豫章小学紫金校区,地址改为豫章小学青桥校区,缓解紫金校区招生压力。2016年至2020年,在青山湖西岸片区新增两个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网点(天骥学校和中大学校),改扩建光明学校,缓解城北片区教育资源紧缺态势;2018年,在原教育用地上新建下沙窝小学,将爱国路小学改为民办公助的私立学校——豫章书院,缓解“入学难”问题。
3.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尝试在义务教育学校建立特殊儿童资源教室,以“南昌市培智学校”为基地,成立“东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负责管理全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管理、资源服务等。与区残联合作打造江西省第一所公办智障学龄前儿童康复培训示范基地,为培智学校授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实验基地。
(二)教育队伍打造工程
教育质量提升在于教研员队伍的引领,在于学校领导的管理、骨干教师的带动和全体老师教育能力的提升。
(1)教研队伍引进——让精教育的人去引领教育
多种途径培养、引进人才,充实教研员队伍,至2020年争取实现覆盖义务教育中小学(含幼儿园)全学科的教研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引领教研员岗位成才,成为各学科领军人。目前我区17名教研员,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教研员市级学科带头人增加20%、省级学科带头人增加10%的目标。
(2)管理队伍锤炼——让懂教育的人去管理教育
加大青年校长的提拔、培养力度,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机构,组织校长系统学习教育学、管理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与北、上、广等地一些名校的互访交流、挂职锻炼,促使全区各校校长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实现校长从行动家向思想家、教育家转变。
(3)骨干队伍打造——让爱教育的人去带动教育
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签订教育科研项目,寻求全国一流教育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分期分批派送骨干教师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流名校挂职锻炼半年至一年,参与北上广等名校的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同时通过区级的名师成长课程、名师成长沙龙、“双新”教师选拔能力展示、骨干教师说课研课展示等方式,为教师成长、成熟、成名、成家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4)教师队伍培养——让做教育的人去提升教育
加强“名师课堂”建设,为学校教师培养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和指导。以“名师工作室”的形式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与一定数量的教师结成研修共同体,通过“课堂示范、专题汇报、说课研课”等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完善“学校-片区-全区”的教研结构。依托网络开展教研,分片区同步每周课程,同享每课资源,透明每单元评价标准,以达到放大名校教研力量,改善区属一些小规模学校集体备课力量薄弱的状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区域性整体提高。
(三)教育课程研发工程
围绕“立德树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课题,本着“立足当下,多元发展”的原则,以我区“一校一品”特色为基础,以促进全区各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目标,统筹指导各校根据性质特点、条件资源、学生兴趣二次开发各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重点落实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关注校本课程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强等特点,以校本课程研发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以校本课程的聚化、落实促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通过举办大型的区级校本课程研发、展示活动,促进一批精品校本课程的建设,及一批优秀校本课程示范校的成长。
(四)教育品牌打造工程
对内,以育新、邮政路、豫章、百花洲为龙头,通过“党政班子联建、校际情感联谊、教育资源联通、学校特色联创、活动载体联动、品牌学校联强”的方式,打造品牌学校群、品牌校长群、品牌教师群;对外,联手九江浔阳区、抚州市临川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昌九、昌抚教育一体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五)教育督导强化工程
全面落实《江西省教育督导规定》,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督学资格准入、持证履职、分级培训、聘任考核与聘期管理等制度,提升教育督导专业化水平,争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强化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监督与评估。
(六)教育国际化探索工程
以教育全球化视野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引导我区中小学生学好外语,获取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理解异国文化,拥有尊重与包容的情怀;认同普世价值,增强国际理解与融通的能力。
站在教育国际化的高度,拓展教育发展空间,继续与海外发达国家相关学校建立友好交流互访关系,借鉴先进成果和经验,提升教育开放与交流水平。进一步加强育新学校与日本高松市立弦打小学,豫章小学与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学校的友好姐妹校关系;多途径联系对接美国、德国、澳洲等相关学校,支持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多渠道对外文化教育交流。
(七)核心素养提升工程
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把握核心素养的实质,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机构的支持,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发展成为学生的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机会,推动21世纪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
(八)教育成果惠民工程
教育精准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以社区为阵地,围绕青少年活动、成年职业教育、老年教育三块主要内容,开展丰富的教育、学习活动,积极创新全民终身学习模式,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居民的继续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市民享受教育发展成果,利用教育发展成果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九)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依托“数字东湖”教育云平台和江西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推进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无线校园”建设,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鼓励学校配备师生使用的网络教学终端,形成线上线下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
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十)教育治理体系完善工程
以片区领头校为龙头,建立4个“学校章程制定和核准”试点学校,按照完备一所核准一所的方式逐步推广到全区各所学校,初步建成现代学校制度;
完善片区管理机制,探索集团化办学东湖模式,在鼓励个性化办学的前提下,实现片区学校统一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统一调配;
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深入推进“三单一网”建设。对保留的教育行政审批,简化流程,加强信息公开。
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