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A25010-7631-7351-1818-5561-9964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东湖区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17-03-13 16:41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分享到:
    东湖区 “整洁美丽,和谐宜居” 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17-2019 年)
    • 浏览量:
    • 【字体:     


    为贯彻落 实习近 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结合“美丽南昌·幸福家园”行动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现就我 2017-2019年 “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制定如下行动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 实习近 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和南昌工作的重要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结合“美丽南昌·幸福家园”行动总体安排,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突出村庄整治、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和谐平安四大重点,统筹规划,集成投入,制定标准,系统推进,缺什么补什么,建一片成一片,力争到20 19 年,全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更加和谐文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南昌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 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 新农村建设“扫一遍”,努力 把广大农村建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

    “整洁美丽”是: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村庄道路、电力、广电、电信网络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沟渠河塘、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绿化、亮化、美化恰当自然,村容村貌整齐干净、井然有序,田园村落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和谐宜居”是: 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教育、文体活动、环卫保洁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灾害风险有效防控,乡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健全,长效管护有力,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 重点任务

    一是重要节点优先 建设 优先对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路等主干道沿线50米可视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布点,优化保障沿线景观。

    二是连片建设 结合往年点位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开展片区化新农村整治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 由于扬子洲镇受“十年储备”的影响,“项目、户口、土地”三冻结,因此扬子洲镇新农村建设不能大拆大建,只能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美化、绿化、优化村民居住环境。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 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连线成片推进的思路,以 镇(管理处) 为单位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建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其中优先对铁路、国省道路等主干道沿线村庄开展建设。强化村庄整治管理,刚性执行规划,实现有新村有新貌。

    坚持扶贫优先,同步整体推进。 立足连线成片 , 同步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实现每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奔小康一个不掉队。

    坚持党政主导,突出农民主体。 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级党委、政府承担主要职责, 区级 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查,发动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确保新农村规划建设到哪里,涉农项目和社会资源就跟进到哪里。

    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 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确定村庄整治建设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又能落实的项目和问题。

    坚持生态优化,保留乡村风貌。 按照“规模适度、村落连片、服务配套、乡风文明、三生融合、各显特色”思路,尊重村庄肌理、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自然社会特点,因势利导,不填塘、慎砍树,展现乡村特色,留住田园乡愁。

    坚持建管同步,推进乡风文明。 两级 政府为管理责任主体,建立 完善镇 村联动管护制度。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公用设 施的运行管护以及农民建房等村务管理,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 风文明 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

    二、规划布局

    (一)村庄体系

    结合我区扬子洲地区 十年控储现状 ,我区新农村建设为一般自然村建设。 一般自然村 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配置基本的服务设施,保留乡村味道,发展特色经济。

    (二)规划布局

    为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新农村建设布点坚持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 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 村庄规划建设坚持整治提升为主、整村重建为辅。

    1. 旧村规划布局。 立足村庄经济社会基础、环境条件、文化传统等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防止脱离实际、贪大图全、大拆大建。村庄布局要显山露水有美味,尽量延续村落传统布局,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科学布局各类设施,保留乡村风貌,彰显乡村特色;村庄建设要突出特色有韵味,既尊重地方生活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记得住乡愁,又刚性执行规划,规范农民建房。

    2. 新村选址规划。 遵循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安全、适用、省地”的原则,避让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洪水易淹 区,尽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非耕地、未利用地等农业低效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新村规划以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便于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村庄定位

    1. 特色产业型。 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基础较好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围绕主导 产业建 基地、带农户、拓市场,发挥资源环境优势,提高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

    2. 社区服务型。 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出行便利、发展基础较好或规划新建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参照城镇社区建设标准,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 文化保护型。 指具有独特建筑文化、名人文化、传统风俗,需要特殊保护开发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坚持保护开发并举,提升村庄文化品位,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掘文化遗存的教育和旅游功能,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 乡村旅游型。 指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山水林木、农园田野、生活风情、历史人文等资源,积极 发展众筹农业 、休闲观光、民宿度假、养生养老、康体健身等新业态,建设宜 居宜业宜 游的美好家园。

    (四)建设模式

    根据村庄特点和存在问题,确定整治建设模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提高村庄宜居水平。

    1. 一般自然村

    旧村整治。 对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持续减少、后续发展乏力、人居环境较差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大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

    改造提升。 对区位交通、经济发展等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有条件的要发展特色产业。

    环境整治。 对城镇近郊、未来将纳入城区统一管理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严格控制农民建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其加速融入城镇。

    特色保护。 对具有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优化生态环境,挖掘人文历史,修缮文物古建,整治影响景观的建筑物,保持村庄的整体风貌格局。

    2 .精品示范带(片)

    在巩固主要通道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镇村联动、景村联动、园村联动、路村联动的布局, 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彰显精美呈现、整体改观为要求, 结合往年点位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开展片区新农村整治建设,着 力打造建设一批“沿线面貌新、村镇皆是景”的新农村精品示范带(片)。

    三、整治步骤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干道、后面上的顺序,分批次沿线连片组织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扫一遍”。

    第一批(2017年): 突出“两个优先”。“两个优先”即优先对铁路、国省道路等主干道沿线50米可视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布点,优化保障沿线景观。

    第二批(2018年): 突出“连片建设”。即 结合往年点位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开展片区化新农村整治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

    第三批(2019年): 突出“一个全面”。即全面完成全市面上其它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扫一遍”任务。

    2020年,在历年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对部分村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再提升再整治。

    四、建设要求

    )“七改三网”基础设施

    一般自然村要全面开展“七改三网”建设。

    1. 改路。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在2017年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完成通村委会水泥路建设, 2018 年完成全市通 25 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连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路面采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并设边沟。巷道和入户便道尽量采用石板、青砖、碎石、鹅卵石等材料,面层防滑,造型多样。村庄危桥要除险加固。在主干道两侧设置路灯、文体活动场所设 置灯光照明。

    2. 改水。 城镇近郊的村庄,可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集中供水模式;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原和丘陵村庄,可采用区域连片供水模式;人口规模较小或受地理条件限制的村庄,可 采取单村供水 模式;散居农户可安装简易设施独立供水。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体清洁。

    3. 改厕。 根据村庄实际或群众意愿,采取三格式、三瓮式或沼气式建设水冲厕,每户农户至少建一个室内水冲厕。改厕过程中,依据标准科学施工。

    4. 改房。 通过粉刷外墙、安全加固等,对宜居旧房进行改造。修缮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着力清理和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空心危房、有碍观瞻的残墙断壁、已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破旧建筑。

    5. 改沟。 村庄主干道都要建边沟,全面治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形成网络化的雨水排放体系。具备条件的村庄,要铺设专用管道或暗沟,收集生产生活污水。加大村庄河道、沟渠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的水环境。

    6. 改塘。 清除村庄水塘的淤泥和沉积垃圾,全面改善水质环境。清理入塘排污渠管,建好进水涵管。水塘迎水坡要进行生态护岸,修建洗衣踏步等亲水设施,水塘周边要种植亲水植物,达到既整洁美观又蓄水灌溉的效果。

    7. 改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陈年垃 圾,整治乱建乱放、乱排乱扔,保持村内整齐干净。抓好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及村庄空闲地的绿化,营造自然、亲切、宜人的村庄风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化生产。

    8. 电网建设。 全面解决村庄用电重过载、低电压问题,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优先改造不满足动力电供电需求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全面完成精美示范村的电网改造任务。

    9. 广电网络建设。 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满足农村居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

    10. 互联网络建设。 在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将宽带网络 向具备 条件的自然村延伸。推进光纤通延伸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按照相关规定,在农村推广交互式网络电视。

    )环境美化

    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要合理利用地形,结合民俗民风,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彰显田园风光,体现乡土气息。

    1. 村口景观。 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

    2. 水体景观。 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河道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自然斜坡形式。滨水驳岸以生态驳岸 形式为主,采用硬质驳岸的不宜过长,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岸景观。

    3. 绿化景观。 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道路两侧、宅院周边绿化要品种适应,尺度适宜,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注重保护古树名木。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应做到见缝插绿。

    4. 庭院环境。 注重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结合方式,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乡 风文明 建设

    1. 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 一般 自然村以及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落实农村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组织推动者、示范引领者。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用好集体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2. 精神文明建设。 把弘扬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教化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深入开展“六好农户、六好村庄”、“兴家风、 民风、正社风”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使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 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 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把农村建设成 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3. 乡村社会治理。 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全面推行村民主协商,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完善管护机制,组织村民参与村庄环境卫生、综合公共服务场所以及道路、电力、广电、互联网等设施的日常管护。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发展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关爱贫困家庭和“三留守”人员,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操作程序

    按照工作“九步法”,有序推进全市“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

    第一步,编制 级规划。 按照省、市行动规划要求,编制 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总体规划( 2017-2019年 )》,明确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级总体规划经市审核把关后,报省新村办备案。同时,按照全域规划的要求,聘请全国著名的规划设计队伍,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编制完善县域镇村布局建设规划, 明确镇 村布局、示范带(片)、重要节点等内容, 2017年6月底前完成并报市级审核备案。

    第二步,下达年度计划。 综合 区乡村人口、村庄数量、工作开展等因素,实行贫困村组优先,分解落实区年度新农村建设任务。

    第三步,科学布局定点。 按照村庄自主申请、乡镇沿线连片申报、 级初选把关、市级协调汇总、省里确定批复的程序,开展布局选点。 级根据市年度工作方案及下达的任务计划,制定本地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片区 化确定 年度新农村建设村点,确保达到“建一片成一片”的整体效果。

    第四步,确定建设项目。 级政府统一组织相关单位,深入所有年度新农村 建设村点勘测 ,对照“七改三网”建设涉农部门单位责任分工,缺什么,补什么,分类提出年度新农村 建设村点的 建设项目及资金概算,编制各村点的项目建设规划。

    第五步,整合项目资金。 根据本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方案,制定资金整合计划,相关单位的资金、项目都要向新农村 建设村点集中 。依资金渠道,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报。

    第六步,落实专项资金。 对于村点编制 规划,村内道路、巷道、入户便道建设,农户改厕改房补助,村内改 沟改塘 ,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难以整合涉农资金的建设项目。对于市县自建村点, 1个村点(50户为单位)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的标准,市级自 建村点由 市级财政全部落实到位, 级自 建村点由 级财政全部落实到位。 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按照 各地村点指标 数,由市新村办商市财政局拨付到县。设立 级新农村建设专账,通过 级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分批拨付财政专项资金,确保村庄整治建设顺利进行。

    第七步,广泛宣传发动。 区镇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 1 )深入乡村宣讲,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农村建设 村点成立 村民理事会,群众同意率达到 85% 以上。( 2 )开展专题培训,对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帮扶单位、乡村干部、理事会成员等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行动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 3 )积极引导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

    第八步,精心组织实施。 1 )落实相关单位和乡镇责任,安排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督促落实进度。( 2 )相关单位制定各类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各自负责项目建设技术指导,确保规范化建设。( 3 由区农水局 牵头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情况调度,通报各地工作进度和建设质量。

    第九步,严格评估考核。 把新农村建设工 作纳入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 组织开展工作督查,敦促 加快进度、规范建设。年底对镇(管理处) 进行综合考核,成效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结合全市“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四套班子和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每人每年都要挂点一个新农村成片建设区域。 (管理处) 是组织实施和建后管护的责任主体,要强化协调、加强督导,确保建 设任务全面完成;以规范农村建房为突破口,狠抓规划的刚性执行,解决好“有新村没新貌”问题;配齐专业管护队伍,保障工作经费,建立管护机制,切实抓好村庄的日常管护。

    (二)充实力量,加强督导。 镇两 级都要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强工作力量,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办公场地和督导公务用车等条件,要确保 3人以上专职工作人员,镇 (管理处)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任务配齐配强工作队伍 区农水局 要牵头抓总,加强日常综合协调、情况调度和督导考核 至少要确保每季度开展一次新农村建设督导,按照 镇(管理处) 必到,区 抽查村点不 少于 50%的原则进行,同时结合督导情况对镇 (管理处) 进行排名并上报市新村办。

    (三) 政策扶持 多元投入。 各地要充分利用保障房、节能建筑改造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不断拓宽农房改造资金来源; 有条件的地方要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市场运作,鼓励企业参与,撬动金融、社会和工商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帮扶单位倾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强宣传发动和政策激励,动员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回馈故里、支援家乡建设。切实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不建不补”机制,引导群众自己动手、自建家园。

    (四)广泛宣传,凝聚力量。 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 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工作热情,引导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要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出一批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努力在全市形成上下一盘棋、干群一条心,全力推动“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的良好氛围。




    2017年3月13日




    南昌市东湖区农业水务局 2017年3月13日印发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