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1-02-04 10:59 |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区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专题调研会议精神,牢牢把稳“三农”基本盘,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聚焦秀美乡村建设、农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改革、乡村治理效能,全力助推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一、加快补齐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制定出台了《东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实施方案》《东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一遍”专项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逐一作了明确。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共清理主干道沿线及村庄内垃圾1360余吨、水面漂浮物230余吨、堆乱放约1297处、垃圾广告1900余条。同时,对洪都大桥两侧可视范围区域的200米-1000米范围内屋顶钢棚已基本拆除到位,针对出现的大面积有碍观瞻的蓝色钢棚,部分拆除到1000米范围之外,共拆除铁路沿线钢棚26处面积约3508.5平方米。全面完成扬子洲镇县级农村公路(扬农路)升级改造工程1.4公里。
二是开展农村旱厕整治工作。按照“区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落实、村民主体”的要求,制定了《东湖区农村旱厕整治工作方案》,扬子洲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区政府会议精神,同时参考房屋征迁流程做法,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农村旱厕整治补贴标准,要加快推进、抓实抓细,确保今年7月底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镇(处)基本完成了全区农村旱厕测量及拆除工作,全区农村旱厕385座,面积2104.07m2,目前已拆除旱厕254座,面积1305.99 m2,封堵旱厕31座,整治率73.05%。并积极配合市、区部门做好12座公厕点位的选址、申报、新建及开通等工作。同时加强对农村公厕的管理,避免出现农村公厕因管理不善成为农村新的污染点。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发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先后20余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督促、指导农户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完成50户入户调查统计工作,整理成台账并在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系统中上报,我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市级任务要求达到90%);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零增长专项治理行动,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持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成果;在扬子洲地区开展并完成了1个国控点位的农产品和土壤样品采样及4个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评估样品采集任务;1000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率100%,确保了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年度任务如期完成。
四是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围绕河长主治、源头重治、系统共治、工程整治、依法严治、群防群治的工作方法,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强化组织领导,落实21个区级河长制湖长制责任单位,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区总河长已巡河5次、区副总河长巡河6次、区级河(湖)长巡河20次、镇(街道、管理处)级河(湖)长巡河154次,村(社区)级河长巡河1000余次。各级河(湖)长通过主动巡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维护了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先后制定了《东湖区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及考核方案》《东湖区2020年消灭V类劣V类水攻坚方案》《东湖区2020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对辖区河湖水域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整治,重点对公示牌设立、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区级河长巡河发现问题进行督导检查督导,集中开展区级河湖长制督查4次,下发督办函8件,督办问题20个。今年以来,新发现并清理整治“清河行动”问题23个,鄱阳湖专项整治问题1个,对前洲村石英砂滤料厂、三联阳光型砂厂、扬子洲镇4处非法筏钓设施等“四乱”问题进行了清理整治,同时,对2019年发现的上房村“僵尸船”、扬新矿业存在的“四乱”问题进行了动态清零,确保“清四乱”工作扎实有效。
五是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开展汛前检查工作,组织各镇、街道办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用图进行审核,并对农村基层预警监测的12个简易雨量报警器、1个LED屏预警站点进行专项自检,确保汛期运行正常。制订并下发《东湖区水利局2020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按照区防指的要求对防汛物资进行清点落实,不足物资及时补充到位,共储备草袋5000条、麻袋5000条、编织袋10000条、橡皮艇4艘、救生衣130件、抛绳枪2台、安全绳200根、抛投器1件、抽水泵组4台以及防水探索灯、警报器、应急照明灯等其他防汛物资。开展防汛督导、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深入排查扬子洲圩堤沿线14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26.5公里圩堤责任段,以区域内历年来发生险情的圩堤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及侵占河道行洪范围的各类建筑物为中心,对辖区内35处穿堤涵闸、历史出险堤段及涉河建筑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置上报。对排查发现的赣江上房段河道内非法筏钓设施进行拖至河岸拆除处理,对圩堤两侧芦苇、杂树、杂草等严重影响巡堤查险的,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组织工人、机械清杂清障,完成河道设障整改任务,有效保障赣江扬子洲段行洪安全。
六是有序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制定了《东湖区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测绘划界、平面图、埋设界桩、界牌和管理公示牌等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126块界桩、60块界牌、18块管理范围告示牌及9块保护范围告示牌的埋设和安装,同时我区河湖划界成果报告通过了专家审查会。
七是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抓好堤防堤容堤堤貌清杂清障工作,进入汛期以来,为确保汛期堤防正常查险,保持良好的堤容堤貌环境。
八是积极做好圩堤图集修编。配合省市完成圩堤图集修编及千亩圩堤规划编制工作,上报扬子洲圩堤及圩堤穿堤建筑物等基本情况。堤坊注册工作,已完成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已完成了录入系统填报。
九是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为了贯彻落实《江西省农村供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农村供水用水活动,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我局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条例》,深入扬子洲水厂、扬子洲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地开展相关宣传活动,通过拉横幅、张贴《条例》、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极大提高了供水条例在群众中的知晓度。
二、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围绕“稳粮”目标,我区把4200亩粮食播种面积、300万斤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到户。截止10月30日,我区水稻面积落实粮食面积4356.62亩(其中早稻1221.45亩,中稻1840亩,晚稻1294.07亩),完成数为任务总数(市级下达4200亩粮食生产任务)的104%;2020年水稻产量达306.12万斤(任务数为300万斤),面积和产量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确保了我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同时,切实做好我区洪涝灾害后农业生产自救工作,我区安排了30万资金用于电排站的维修检修,加大排涝力度,加快早稻抢收、晚稻抢种进度,全力以赴抓好受灾中稻改种补种工作,确保应种尽种、应补尽补,区、镇、村三级对4处损毁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了修复,对扬子洲镇9个电排站、21个排涝机组进行了维修调试,对各村农田的沟渠进行了疏通改造,对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检修。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聚集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赣昌水产品综合大市场等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4.54亿元,同比增长8.56%;蔬菜收获面积12885亩,收获产量27063吨,预计下半年蔬菜产量会较上半年有所增加,可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全年目标任务数量为54200吨)。目前对全区2家(江西省粮油集团、江西农牌粮油饲料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综合监测全部合格。
三是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引进了谷洲绿花木生态园项目,建设规模42亩,主要以精品苗木、精品花卉和观赏花卉为主。项目总投资概算约700余万元,其中土建基础工程费约300万元,苗木费用约400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企业自筹投入。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了更新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信息库任务。今年以来,共完成蔬菜省级风险评估5批次、市级监督抽样25批次、快速检测170批次,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100%,从源头上确保了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一是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和挂牌的行政村为21个、确定成员身份27385人,全区的清产核资工作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均获得优秀等次。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对确权证书未发放到户、暂缓确权、确权信息不准、确权档案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高质量完成了信息勘误、确权档案等整改工作。全区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了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面消除“空壳村”的目标。
二是大力加强“三资”监管。极推进村务公开、村集体经济经营情况公开,把村干部和村集体经济管理者权力关在制度“笼子”里,使村级事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下发了《东湖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目前正在对接三资管理平台建设相关工作。
三是有序推进禁捕退捕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禁捕退捕工作部署要求,平稳有序推动我区退捕工作。制定了《东湖区赣江水域全面退捕实施方案》,对扬子洲镇5个涉渔村、157户渔民进行两轮入户调查,对船主信息、人均耕地面积、近3年捕捞等情况进行逐一核实,按照一证一档,进行全面建档立卡,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157条渔船切割处置、船网回收、捕捞证回收等工作。
四、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镇(管理处)、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严格落实镇(管理处)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二是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下发了移风易俗工作任务要求清单和评分标准,党员干部带头签订遵规守约承诺书,让村规民约修订与承诺活动同步展开,推动移风易俗行动落到实效。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长廊,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做到群众知晓率100%的全覆盖。
三是全力做好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为切实做好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区饲养动物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东湖区2020年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防疫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共检测活禽交易市场14家,采样、送检100个,经检测全部合格;指导14家畜禽养殖户开展每日一消杀工作,消杀面积累计1.3万平方米,确保排查、消杀无遗漏、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区未发生饲养动物疫情。2020年春、秋两防,我区共注射牛口蹄疫疫苗402头、羊口蹄疫疫苗260只,接种鸡禽流感疫苗23200羽,接种鸭禽流感12000羽,防疫密度达到98%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疫情。
四是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等动物疫病防控。一是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畜禽屠宰“扫雷行动”6次,累计出动3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共计200余份,有效打击畜禽屠宰和肉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大非洲猪瘟防控排查督导。区、镇(管理处)、村三级联动,对全区进行全面检查,出动巡查10次,出动人次40人次,严防非洲猪瘟疫情传入。
五是全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要将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落到人头,全面开展网络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无遗漏,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做到了疫情病例“零发生”。我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应复尽复”的要求,有序有力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快复工复产,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累计返岗职工262人、占全部用工人数100%。针对疫情期间部分农业合作社生产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派出4名党员干部深入调研、靠上帮扶,帮助3家专业合作社打开销路。积极极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供应和调配,全区储备化肥95吨、农药1.2吨、农膜2吨、种子2吨,确保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惠农财力保障。按照招投标程序,为我区1434名农户约0.42万亩水稻进行投保,保费8.4万元;为我区5072户农户的1.08万亩耕地发放补贴约122万余元。水稻保险和耕地补贴保险率、发放率均达100%,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保障。要制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深入推进高职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新型农业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小农户培训计划,推广“田教授”“土专家”等做法,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今年以来,共培训村干部(脱贫致富带头人)16名、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项目培育农村青年11名、实施“洪城农才丰收计划”扶持2人,推荐区直接联系人才1名。
三是做好兽药经营企业监管。组织开展兽药经营企业大检查4次,要求我区10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注册国家兽药追溯系统,配备扫码设备,同时督促兽药经营企业规范、合理使用兽药。对全区兽药经营企业进行了督促检查,指导他们完善购销记录和出入库台账,做到有凭有据,进一步规范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确保一旦出现情况,能及时发现源头。
四是加大对农业水利执法力度。先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取水专项整治行动、涉渔行业治乱、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坚持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持续加大渔政执法巡查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没收销毁地网40余户,查处定制网9处,收缴丝网、违网近300米,没收电鱼设备4台套。办理渔政案件2起,农业案件1起,水资源案件2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受土地政策、地理位置、农民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产产业化规模不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均衡发展深度融合不够,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短板等问题还将长期困扰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