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c365109--2020-008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东湖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18-01-03 11:01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分享到:
    2018年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1月3日在东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高辉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打造“实力、活力、魅力”东湖的提升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全力助推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立率先之志,兴实干之风,阔步东湖复兴征程,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崭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强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高

    一是精准发力稳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重点、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蓄进,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99亿元,同比增长8.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6.07亿元,同比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3.1%;完成财政总收入市口径70.76亿元,同比增长12.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5亿元,同口径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438元,同比增长8.2%;实际利用内资49.81亿元,同比增长22.14%;实际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2%;利用省外项目进资37.15亿元,同比增长23.82%;出口总额3.75亿美元。

    二是精心施策强产业。把强攻产业作为根本出路,全力实施《服务业四年发展行动计划》,不断开创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文化创意旅游业方兴未艾,引进投资5亿元的新媒体广告产业园项目,是省内首家“省级新媒体广告创意产业园”;对佑民寺周边街区进行改造,围绕“中式禅儒慢生活”主题,打造洪州禅文化旅游街区;以助推滕王阁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着力打造榕门路文化产业特色街;豫章1号入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健康养生服务业纵深发展,成功引进总投资约3亿元的熹庐健康养生产业园项目,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深度健康养生服务。现代商贸业势头强劲,成功引进投资85亿元的苏宁广场项目;全市首个地铁上盖综合体轨道八一馆站大型综合体项目总体完工。区域性类金融中心成效初显,投资5亿元的全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网络小贷公司随行付落户东湖;民生证券南昌分公司正式入驻;江西沃尔得农资连锁顺利挂牌“新三板”。总部经济厚植优势,成功引进苏宁红孩子全国结算中心和国美供应链管理江西总部。南昌亨得利、省产权交易所、省水投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龙头企业。

    三是精细服务提质量。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提升新常态下服务企业的水平。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3亿元,占GDP比重91.16%。新增“六大产业”企业1800余家,同比增长2.4%。新增注册企业1774户、注册(认缴)资本84.88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360户,同比增长36.1%,新增从业人员7329人。新增5A级商务楼宇1.8万平方米,新增税收千万元楼宇2栋、总数达14栋,楼宇总建筑面积、商务面积达59.3万和44.6万平方米,入驻目标楼宇企业2094家,产生税收10.63亿元,目标楼宇贡献率同比提高7.68个百分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推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彰显

    一是以改革深挖潜能。全面落实“深化改革推进年”各项工作,“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共调整行政权力事项65项,取消44项;受理并办结行政审批事项6785件,办结率100%;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双随机”试点工作纵深推进,抽查企业196户,对经营异常名录库实施动态管理,逐步实现“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推行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工作,为140余家企业和近10000家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简易注销;设定不动产登记“一站式”服务窗口。圆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驻区市属42家国有企业社区移交工作。

    二是以开放增添动能。招商模式更加创新,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全省首例地块招商VR全景图,客商足不出户就能直观体验招商载体。招商交流更加活跃,积极参加首届世界赣商大会、第16届赣港经贸合作、第15届赣台经贸文化交流、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等商贸活动。招商成果更加丰硕,全年共落户项目167个,总投资额160.8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亿元以上项目23个。同比,亿元以上项目增加4个,增长21%,创历史最好成绩。

    三是以双创激活势能。政策扶持落实有力,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5330万元,直接帮扶创业人员516人,带动就业873人;设立新媒体旅游形象宣传资金100万元。平台建设不断巩固,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成功申报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并被授予“省级广告产业园”称号;江西中文传媒入选全省第七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江西师大科技园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站点,搭建“政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平台。南昌科创信息咨询和江西中融文化两家公司被认定为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积极开展“江西小创客爱心集市”活动;新增红娱乐等3家“洪城众创”;天轴通讯等10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5家,超历年高新技术企业总和;技术交易合同总额突破2.2亿元,刷新历史记录。

    一年来,我们坚持兴城市、提品质,发展平台持续提升

    一是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全年共启动了环湖路民德路地块、青山南路铁路西货场北地块和硅酸盐厂工矿棚户区改造3个旧改项目,共完成旧改征迁任务8.3万平方米,涉及被征收户1462户。全面完成原省政府大院一、二号地块的征收及土地出让工作;完成赐福路象山北路周边等9个地块征迁,腾出净地89.7亩;环民地块和滕王阁周边地块征收工作全面完成,让千年古刹佑民寺得以拨云见日,滕王阁重新焕发文明之光,东湖千年文脉的“双眸”已经打开。完成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和九州高架二期东湖段、朱德旧居等“一馆五址”征迁任务,拆除房屋30余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全市重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大力开展“净地行动”,对2016年以前16个地块存在的100多个遗留问题进行清理。紫金城10号地块等历史遗留征迁问题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施裕丰大厦、青山湖宾馆等五连爆,创造了省会中心城区“高难度、高密度、大体量、零影响”建筑爆破拆除的“新经验”。

    二是城区设施得到新提升。投入3.58亿元高位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六大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投入3500余万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完成福州东路、省图南路等43条道路综合改造,对人行道实施强透水性路面结构层全覆盖;完成广场北路等重点区域积水点整治。投入6000万元,启动紫金广场地下停车场等14个停车场建设,推进停车场智能化、立体化、生态化,新增泊位1860个,全市首个智能立体化停车场铁街停车场和滕王阁旅游区南门生态停车场投入使用投入9000万元的滕王阁景区周边整治工程和投入6000万元的八一广场及“一馆五址”周边立面改造工程如期完工。启动民德路、象山北路空中管线下地改造,完成赣桥南路、赣桥北路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投入1.5亿元打造江柴、光明等5个精品社区;投入2000万元,实施“两建三改五新六清”工程,完成洪城社区等11个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投入5000万元对436个庭院进行环境整治,占全区庭院数的40%。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区新增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有力落实“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对玉带河北支黑臭水体进行整治;投入2100万元,启动赣江右岸八一桥至二七路排污口截污工程;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和市《水十条》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对扬子洲镇11个自然村生态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采取新型水雾墙、绿网全覆盖等措施,集中对辖区243个大气污染源进行整治,落实拆迁工地降尘“五到位”。建成全市党政机关首个“绿色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荣获省、市公共机构节能达标先进区。

    三是城市管理得到新突破。引领更加有力,在全市率先推行“马路本色”进社区行动,将环卫作业向背街小巷和社区庭院延伸,建立立面、地面、道路、社区“四位一体”全覆盖的新模式;在全市率先试点非机动车规范停放,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290余处,泊位5290个,有效缓解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完成辖区90多条道路1100余个配电箱的“增色添彩”工程,并在全市推广。举措更加有效,投入1200万元购置100余辆作业车,环卫作业进一步由“人工”向“机械”转变;投入3000万元,通过采取“拆、清、绿、改、装、亮”六个举措,对辖区范围内6.6公里京九铁路沿线环境实施综合整治,解决了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的老大难问题。开展城市天际线修复工程,全年共拆除城市建成区违章搭建320余处,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处罚建筑垃圾违法运输197起;拆除、整治违法广告牌2130处亮点更加突出,投入500万元,对15个交通拥堵点进行专项整治;打通聆江二路、朱湖路等断头路,改善了交通微循环,为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在全市探索了新的经验和模式。全年共受理市区两级数字城管案件25万余件,处理率达100%;在全市公共文明指数两次测评中,均荣获第一名;荣获全市城市管理执法考核第一名,全市城市综合考评2个第一、1个第二,“马路本色”8个第一、3个第二的好成绩,特别是荣获“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季评第一名。

    一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办实事,发展福祉持续增进

    一是民生实事有力落实。坚持民生导向,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15.1亿元,同比增长21.09%,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68%。年初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稳步实施,更换LED灯1300余盏;整改疏通各类沟管1100余处;完成扬子洲地区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完成三经路、子固路2个小游园建设;叠山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整体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在全市农贸市场每月考核排名中,我区取得了7个第一,3个第二的成绩。顺利完成94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的“洁厨亮灶”改造工程。

    二是社会保障有效落地。劳动保障不断健全,独创“派工”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传统的推荐就业与散工非固定用工的矛盾,全年新增就业9981人。医疗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7万人,征缴基金总额达1.35亿元;向7394人次提供医疗救助,救助金额346.5万元;投入408万元免费为986户企业和3.1万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体检和监测。生活保障不断提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5.78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5.13亿元;为20名身患重大疾病的学生和474名特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发放城乡低保金2870万元;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1536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失独家庭补助等资金6400余万元;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个。住房保障不断改善,保障公共租赁住房4091户,为住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总投资17.8亿元的七里嘉和小区安置房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3.1亿元的起凤路安置房项目顺利开工;投入5000万元的扬农垦区危房改造二期工程主体竣工;累计为6384户无房户、困难户发放租赁补贴1860万元,“应保尽保”全面落实。

    三是社会事业有序落准。教育体育工作亮点纷呈,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对东湖小学等14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启动了育新学校紫金分校建设和天骥小学前期征迁工作;以全市最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省级复查。认定10所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滕王阁保育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荣获全省百县运动会足球三连冠、蝉联女子篮球冠军,获全市首届“滕王阁杯”青少年体育联赛篮球、乒乓球、网球三项总冠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大院等4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区标准化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围绕“庆祝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喜迎十九大、文化惠万家”主题,组织开展了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图片展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军歌唱响英雄城”歌咏大赛一等奖;贵林社挂牌江西省少儿曲艺传承基地;新增豫章绣等3个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推进八一礼堂老营房飞机库旧址保护性迁建工作。卫生计生协调推进,人口信息网格化管理经验得到行业广泛关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8个,累计签约11.4万人;为辖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43.5万份;为近10万人办理了居民健康卡信息采集工作;顺利迎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一年来,我们坚持重法治、保稳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法治东湖更加深入。法治工作深入推进,坚持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实现全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重大事项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大力实施“七五”普法规划,高标准建设法治科普安全宣教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荣获法治南昌建设优秀县区。加强全面审计,对国有资金、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依法进行监督,节约财政资金1500 余万元。政务服务网东湖分厅完成向镇(街道、管理处)、社区(村)延伸;公开政务信息2.8万余条。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8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办结率、满意率100%。

    二是护航发展更加强劲。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全年共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111笔,共计5.39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税费5942万元;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暨上市培训辅导和“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工作;启动新经济企业孵化器培育工作,全年向省市工信部门推荐民营企业21家;通过省工商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推动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及时为65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94项,实现“企业走访率、问题对接率、答复满意率”三个100%。

    三是社会稳定更加夯实。信访联动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区信访、维稳、公安等部门与镇(街道、管理处)联合会商、共同管控的协作机制,全力做好党的十九大、建军九十周年等重要节点的信访稳定工作;顺利化解省、市交办的信访积案8件。治理模式日益规范,在全省率先实现身份证异地办理业务全覆盖;“626”禁毒工作站全覆盖。开创“一体两翼”社区矫正官试点工作“东湖模式”,在全省起到了引领示范效应。构建了“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成功处置了“7·18”公交车纵火案等突发公共事件。深化平安东湖建设,圆满完成“喜迎十九大”和“第五届南昌国际军乐节”、“2017南昌国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东湖段安保任务。民调评警取得了全市县局排名及城区分局排名“双第一”的好成绩;社会治安呈现出“两降、三升”的良好态势;全区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持续攀升,稳居主城区前列。对辖区527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普查,组织开展了气瓶安全、电梯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事故。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荣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考评第一名。

    与此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人防、史志、档案、防震减灾、妇女儿童、国防动员、老龄、爱国卫生、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机关事务、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外部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内部发展“三化交织”的困局下,过去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协同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东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湖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依然艰巨;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压发力;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功能配套还需进一步改造完善;民生保障的精准度、满意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一些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中心工作,精准发力、持续加力,在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中担起更大责任、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突破,为东湖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积蓄强劲能量。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8.5%;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力争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力争12%;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力争20%;

    财政总收入增长6%,力争7.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力争6%;

    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力争2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力争20%;

    出口总额增长3%,力争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力争7%。

    做好今年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运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政治信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新时代东湖工作的最高遵循,推动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东湖落地生根、落地见效。

    抓住新矛盾回应新期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谋民生之福利、解群众之忧虑、促社会之和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肩负新使命续写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具体到东湖,就是要认真对标中央和省、市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东湖复兴,在强产业、兴城市上下功夫,激活改革创新引擎,统筹推进民生、生态、文化和社会事业协同发展,努力开创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的东湖新篇章。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深入实施“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战略,坚持把强攻产业作为首要任务,把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东湖新高地。

    一是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业,着力建设江西新媒体广告产业园,打造创意引导、产业带动、广告门户、品牌塑造“四位一体”的文创产业集聚地;依托佑民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按照“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倾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文创产业新基地。大力培育健康养生服务业,推进熹庐健康产业园二期项目,规划打造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主动对接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以江西中科、美年大健康为引领的新型健康产业集群。

    二是提档增效传统产业。错位发展现代金融业,力培育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等类金融机构;利用闲置楼宇、产业园区等资源,打造一批集中度高、集群效应好的“金融楼宇”,争将央央春天、出版大厦升级为现代类金融大厦,吸引省内外优质新型金融创新企业落户;积极搭建金融创新孵化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引导、支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担保典当、股权投资等类金融业健康发展。打造高端现代商贸业,以引进苏宁全球首个第四代广场项目为契机,整合苏宁云店、苏宁影院、超市等自营资源,积极引入国际精品、一线奢侈品牌等业态,打造八一广场商圈最高端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借力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1号线中山路段,打造“地铁+社区”、“地铁+城市综合体”等新型商业模式,点燃消费新引擎,激活、提升中山路、胜利路商业业态。

    三是提速做优产业平台。强化平台支撑,持续壮大楼宇总部经济,重点建设以青山湖西岸总部经济基地为支撑的楼宇总部,集聚一批以宝能、网龙网络为代表的总部龙头企业。继续推进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791艺术街区、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等园区平台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建设投资、文化旅游投资等区级投融资平台,拓宽企业重大项目的合作途径。继续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基金与优质企业的无缝对接。

    2.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新需求

    大发展关键靠大项目。坚持一切为着项目想,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加大力度引项目,加快速度建项目,加强调度促项目,持续拉开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一是大项目引领。始终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促升级的关键,坚定不移实施项目驱动战略。全年计划实施重大重点项目共60个,同比增加9个,涉及产业发展、旧城改造、城市建管、社会民生、基层党建五大类,其中,申报市级重大重点项目27个,同比增加16个,尤其要抓好苏宁、中金、都市方舟等体量大、投入多,具有引领型、引爆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快在谈项目签约、在建项目竣工、建成项目投产,形成项目建设源源不断压茬推进的生动局面。

    二是大力度招商。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围绕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突出招大引强,力争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强化招大引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四年倍增行动计划”,围绕“6+X”产业体系,瞄准龙头项目、领袖企业,对接引进一批国字头、引爆型项目,力争落户一批亿元号、旗舰型大项目、大企业,推进网龙VR人才教育中心、富力中心等大项目尽早落户。加大下正街周边、青山湖西岸等20余个旧改地块、600余亩土地的招商推介,强化项目包装策划,筹办旧城改造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大投入带动。投入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只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和潜力,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全年计划实施项目总投资额475.5亿元,同比增加118.8亿元,增长33.7%,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数量29个,总投资395.6亿元,比去年新增项目13个,新增投资115.6亿元,创历史新高。整个项目投资盘子,更加注重产业项目的拉动效益,更加注重城市建管和社会民生项目的基础功能。不断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完善项目合作模式和推进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筹措自有资金增加投入,做大做强做优项目,力争全年区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企业自筹资金34亿元,同比增长46%。

    3.强化城市建管,塑造美丽东湖新形象

    深入实施“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把城市作为最核心的平台来经营,“拆”出空间、“补”齐功能、“改”好品质、“留”住记忆,提升市容市貌颜值,提升城区品位品质,提升美丽东湖指数,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要素聚集力、对外吸引力,奋力唱响“两年出形象”东湖好声音。

    一是优化都市功能格局。结合全市2018-2020年初步规划和城市更新行动,制定我区城市更新三年旧城改造实施计划,重点围绕存在消防隐患的D类危房,民德路、象山路、青山路沿线和大医院、名校周边筹划旧改项目。2018年拟启动10个征收地块,占地面积296亩,征收面积37.8万平方米,征收户数3900余户。配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尽快启动扬子洲地区土地利用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扬子洲城市定位、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为扬子洲未来科学合理开发做好准备。

    二是优化基础设施网络。结合“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六改”为抓手,对育新路、杨家厂路、河东会馆路等24条市政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不断提升道路质量;对石场街20-32号庭院等10个老旧社区实施“旧改新”工程。积极配合全市“一道一路”道路立面整治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协助做好洪都北大道高架、二七过江隧道、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建设项目。重点实施民德路、象山北路和胜利路等主干道建筑立面综合改造和城市家具微更新。补项补缺强功能,把旧改征迁与补齐老城功能短板结合起来,新建南昌二中西侧、东万宜巷、花园角农贸市场等10个停车场,新增泊位2000余个;新建民德路、上营坊、射步亭3个小游园。

    三是优化城市管理体系。以整促建、以整促管,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东湖模式。在“智慧城管”基础上提质升级,与市“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享;探索实施“智慧环卫”,促进任务、设施、人员即时对接、科学调配。“马路本色”在确保一流的基础上力争新突破;实施建筑工地、征迁工地智能化管理,共享单车微信即时管理模式。环卫设施再提升,加快推进建筑垃圾渣余土消纳场、垃圾站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中转站压缩设施的全面更新。探索开展生活垃圾“三分类”工作,在机关、学校、精品社区、农贸市场先行展开垃圾分类,建成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力争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0%。提升扬子洲地区垃圾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4.强化改革创新,激活内生发展新动力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把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作为东湖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激活“三大动力”。

    一是增强改革推动力。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体系;减少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推动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全面提高工作效能;探索联合快审、绿色通道等服务方式;在区市场监管局、发改委试点推行“一次不跑”改革。加快出台六大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抓好“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企业做大、推动产业做强;建立“企声通道”,完善企业的诉求、办理和反馈机制,及时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协同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

    二是增强开放带动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南昌大都市区、赣江新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竞合发展,推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经贸合作交流。推进与南昌综合保税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深度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对接央企入赣和赣商回归等省市商贸交流,做好引资引智引技工作。充分利用赣港会、赣台会、赣商大会等交流平台,加强与重点企业沟通洽淡,增强东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东湖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增强创新驱动力。注重政策引领,以南昌市建设首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为契机,鼓励和支持辖区企业申请著名商标、高新企业或龙头企业。注重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市场化经营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荐更多区级众创企业申报省级或市级众创空间;鼓励社会资本打造一批知名众创空间,培育发展要素全、开放式的“双创”基地。注重资金扶持,成立“双创”产业引导基金,对优质企业库、各机构推荐企业,给予投入孵化扶持。

    5.强化民生保障,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持之以恒关注民生,坚持不懈保障民生,扎实有力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小康更有内涵,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实在实干办实事。创新“两化两力”办学管理模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力推进育新学校紫金分校和天骥小学的建设工作;对邮政路、南京路等5所小学实施校园提升工程;探索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让“学在东湖”品牌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以打造体育“两优”品牌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指数。推动“两馆”总分馆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总馆与分馆之间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新模式。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开展“辉煌40年”群众文艺创作等公共文化活动;积极参加“春雨工程”;与南昌大学合作,对全区历史文化遗存开展全面普查。着力践行“健康南昌”战略,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平安医院”创建;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方便快捷医疗服务;打造一站式、智能化免费婚检中心,提高婚检率。推动“厕所革命”,新增4座装配式移动公厕。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和“蓝天、清流、净土”行动。

    二是用心用情强保障。持续加大投入,确保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以上。启动投资10.6亿元的香江家具城和投资1.4亿元的贤湖佳苑安置房项目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建设新型农村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养老保险业务网上经办范围;进一步做好老年意外伤害险投保登记工作,力争覆盖率达80%。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按照政府规划引导、政策保障支持、市场有序放开、社会广泛参与思路,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进入养老服务市场,重点推进“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快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手段、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格局;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三是同向同行护安全。持续深化平安小区创建,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信息化、高科技为支撑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启动城北消防站以及区办案中心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在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特种设备“三大安全”领域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执法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对市场监管5个基层分局进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6.强化自身建设,展现责任政府新作为

    站在加速追赶、全面进位的战略高度,扎实推进作风大转变,增强法治意识、守纪自觉和执行力度;铆足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的干劲,铆足善作善成、争创一流的拼劲,铆足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韧劲,铆足勇于担当、敢走新路的闯劲。

    一是在依法治区中砥砺前行。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入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试点工作;开展法治东湖培训,推进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东湖发布”等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密切12345热线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是在担当实干中守正出新。大力倡导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对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假落实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勇于攻坚克难,以亮剑的精神、实战的状态、决胜的勇气,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将每一个难题攻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善谋安民之道、多办利民之事,以实干实绩赢得人民群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在清正廉洁中行稳致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教育整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继续深化对“四风”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专项整治。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践行和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八一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全面启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继续加大工程建设、房屋征迁、公共资源交易等重要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监审力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协同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努力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创造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东湖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贡献更多东湖力量!



    注释:

    1.目标楼宇:指总建筑面积在6000平方米(含)以上且商务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含)以上的商务楼宇单位(不包括房地产企业、宾馆餐饮酒店、专业市场等),以及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含)以上的纯商务楼宇单位。

    2.世界赣商大会:为汇聚赣商资源、凝聚赣商力量,加强海内外赣商交流与合作,动员全球赣商和赣籍优秀人才积极参与江西建设,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11月28日在南昌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赣商大会。

    3.“一馆五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

    4.“两建三改五新六清”:“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庭院微改造工程。两建:建设干净整洁庭院,建设文明和谐庭院;三改:改造楼房外墙、改造楼道扶手、改造危房围挡;五新:新硬化庭院路面、新安装健身器材、新补充公共照明、新制作宣传栏、新增加保洁员;六清:清理楼道杂物,清扫环境卫生、清理空中管线、清除垃圾广告、清除废旧报箱、清除安全隐患。

    5.“五到位”: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手段,强化过程控制,落实拆除工地降尘“五到位”,即“降尘方案到位、降尘报备到位、降尘审核到位、降尘设施到位、监控人员到位”。

    6.豫章绣:豫章绣是一门综合艺术,巧妙地融合了民间刺绣艺术与书画艺术为一体,是从传统的民间日用品走向文化艺术礼品的重大突破,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超越了工艺技巧的范畴,并到达艺术的境界。利用针和丝线这种独特的媒介,以针代笔,运用丝线再创作,形成可与素描和油画相媲美的艺术品,是工艺劳动的针法艺术,色彩的创新和科学的完美结合,淋淋尽致地表达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意境、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7.“一体两翼”:以“队建制”专业队伍体系为主体,以刑罚执行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为内容的社区矫正官运行制度。

    8.“两降、三升”:刑事类警情、黄赌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32.5%、21.1%,现案破案率、行政拘留数、抓获网逃数同比分别上升10%、48.8%、109.1%。

    9.“三化交织”:“三化交织”是东湖区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的形象表述,即“区位边缘化”、“产业空心化”、“竞争白热化”。

    10.“一道一路”道路立面整治:为有效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从2017年12月下旬开始至2018年9月,将对全市“一道一路”建筑立面进行综合整治,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国庆节。本次综合整治的范围包括:沿线建筑立面、道路、绿化、夜景灯光、城市家具、空间环境、建筑屋顶、立交桥、地下人行通道等。目的是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一道”:阳明路(北起八一桥头:南面起于沿江路口瑞颐酒店附近,北面起于原裕丰大厦)—八一大道(南至坛子口);“一路”:北京路(东起上海路口,西至八一广场)—站前路。

    11.城市家具微更新:用充满创意的小修小补,对城市信息设施、卫生设施、道路照明、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艺术景观设施等进行微更新,让老旧空间焕发新生机。

    12.“一次不跑”:指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包括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时,通过全程网办、上门服务、帮办代办、邮递办理等措施,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需前往政府部门或办事大厅,让办事“零”跑动。

    13.“两化两力”:集团化、学区化,引外力、借内力。

    14.体育“两优”:群众体育优质品牌、体育强区优势项目。

    15.“两馆”: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

    16. “春雨工程”:是文化部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它着力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运行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内容建设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和文化队伍建设力度。

    17.“时间银行”:又称为“时间储蓄”,指低龄老人(60-69岁)为高龄老人(80岁以上)提供志愿服务,将累计的服务时间储存起来,等到自己年龄增长为高龄时,从银行取出服务时间由低龄老人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