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i618267--2024-0068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 东湖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1-19 12:34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9日在东湖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胡俊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紧扣“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工作主线,大力实施“担当奋进干、争分夺秒拼”十大攻坚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6.5%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85万美元,目标完成比全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4.5%左右。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发展态势回升向好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通知》,大幅压缩项目前期审批时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争取到中央预算内等各类上级资金共计1.43亿元,极大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实施71个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62.8亿元,其中5个省大中型项目、3个市百大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8%、134.18%,全市排名前列。新华媒体融合数字产业园等项目顺利竣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交通(断头路)畅通工程等市、区两级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高质量完成。国贸璟上、悦上鹭鸣等房地产项目首次实现“拿地即开工”;其中,国贸璟上项目创造了当年开盘销售的佳绩。武商洲际酒店、慧铭广场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成功出让青山湖西岸1-3号、4号等6宗土地,面积共计251亩,创历史新高。积极做好棚改征迁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全力攻坚完成征迁地块11个,涉及住户4905户,拆除房屋面积约48.23万平方米,为新项目落地拓展了空间。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申报2024年重大重点项目224个,总投资561.9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分别较上一年增加124个、42.44亿元,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聚焦“4+4”主导产业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11:4.76:95.13,江西百盛购物中心荣获2023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创新特色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长15.49%;企业上云总数3287家、深度上云总数134家,两项指标连续两年均位列全省第一;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入选第三批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成为数字文创融合赛道全省唯一入选园区。成功引入南昌市国资供应链金融管理有限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引导上海证券民德路营业部升级为江西分公司,金融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帮助113家经营主体获得授信超9亿元,类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3.11亿元。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2,支持天轴通讯、沃农股份等8家入库企业加快上市进程。网络零售额总量达到65.02亿元,同比增长40.85%,全市排名第三,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新建商品房网签销售面积增速28.8%,全市排名第二,有效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信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圆满完成全年300万斤粮食生产任务。
市场活力竞相激发。抓好企业升规入统,“五上”企业3新增87户,总数预计达531户。经营主体新增10651户,其中企业3647户,个体工商户7004户。五经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查登记经营主体5.69万户,其中单位1.55万户、个体户4.14万户,以税务活跃单位底册数为基数填表率178.3%,个体户填表率161.3%,全市排名均列第一。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我区8家首店入围全省引进和培育商贸品牌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0%,排名全省第一。共投入资金450万元,先后成功举办“胜利归来第三季”“胜利归来第四季”“暑期兴文旅促消费”等8场活动,直接拉动消费1.57亿元。全省首座奢侈品购物中心南昌武商MALL、全市首个24小时商业新地标江旅都市方舟顺利开业,其中南昌武商MALL开业6天累计客流量达86.8万人次,销售额达6820万元,吸引LV、BURBERRY等重奢品牌首度进驻江西,劳力士品牌店成为首家入驻年营业收入亿元店。首届“南昌星驰音乐节”被省文旅厅评为“唱游江西”计划4“引客入赣”典型案例。持续做旺人气商气烟火气,打响“老南昌”品牌,有序推进胜利路、蛤蟆街夜市、紫金广场星空游玩集市等夜市提升,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上榜2023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荣获全省“三百”文旅消费季“优秀组织奖”、2023全市文旅消费季“消费三强县(区)”。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改革,动力潜力加速释放
改革举措不断深化。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多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跨省通办”服务拓展至西安、福州、岳阳等地,本地330项、合作城市176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通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924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全面通用综合窗口服务,1321项依申请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全面启动“赣政通”5平台建设,区、镇(街道、管理处)两级组织架构覆盖率达100%,工作日日均活跃率稳定在90%以上。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成立区营商环境和楼宇经济服务中心,区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成建制划入区城管执法局,在区卫健委挂牌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深化区属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企业管理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成立全省首家县区级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服务、高效赋能。科技创新等七大领域66项改革任务全面铺开、落地见效,区域教育改革成果获评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推进家事审判机制改革等一批典型经验先后被省委改革办《改革工作简讯》《江西改革动态》刊登推广。
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开展精准招商,对接省外客商1182批次,外出招商586批次。积极参加世界VR产业大会、庐山商界精英大会、南昌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会等系列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南昌市东湖区2023年(深圳)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13场,全年新洽谈重大项目747个,意向投资总额815.06亿元。申报市产业动态系统签约入库项目82个,同类县区排名第二;签约投资总额175.65亿元,同类县区排名第三;完成利用省外项目资金53.27亿元,同比增长18.46%,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动能不断积蓄。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华睿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区首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协助江西普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入库“科贷通”。审核技术合同598个,交易额达18.51亿元,有力保护了知识产权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商标有效注册量1.14万件,同比增长7.82%;发明专利授权量134件,同比增长12.6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24件,同比增长51.08%。江西省兆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获批银行授信额度11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取得新突破。南昌市婧麒服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23年度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为全区首家获此称号的企业。不断巩固“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持续推动“人才优服”体系赋能增效,举办线上线下“百场校招”等各类招才引智活动320场,挂牌成立“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18个,举办赣籍学子见面会21场。发放人才新政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共计67万元,在全市首批打造完成“区就业之家”暨“区就业关爱帮扶中心”,人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温暖贴心。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优品质,城市建管提档升级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入3.2亿元完成朱家湖住宅小区等3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6万户。稳步推进258个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改建阳明东路、箭道巷、南京西路3个口袋公园,改造完成阳明东路绿化彩化示范道路,打造宪法广场成为城市客厅“席地而坐”示范点位;新建汤家园84号等社区停车场17个,新增泊位780个,施划夜间泊位2435个,成功竞拍全市首块出让小微型地块,用于停车场建设;维修更换井盖1403个;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8台,全市排名前列;新建改造公厕7座,开放社会单位厕所150座,“10分钟如厕圈”基本形成。投入370万元建设完成南湖周边岸线整治项目,打造老城区核心地段观光休闲带。投入7225万元实施赣电中心周边道路、樟树林路等4条断头路贯通工程,“内联网、外贯通”的交通循环逐步优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7经验,深入实施“两整治一提升”8专项行动,投资4400万元完成12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南江路(庙后—熊万段)道路改造工程建设,扬子洲地区人居环境和路域环境大幅改善。
城市管理更为精细。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拆除违法建设102处、面积4033平方米,整治出店经营1.52万起、占道经营1万余起、空中管线927处,清理公共区域内垃圾广告6.2万条。重点整治千花伴花鸟市场和青山南路花鸟市场及周边环境,经营秩序得到有效规范。集中开展交通乱象整治,规范乱停乱放非机动车16万余辆,处理“数字城管”9问题22.5万件。董家窑农贸市场顺利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墩子塘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让居民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建成8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完成90多个垃圾分类亭升级改造,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持续开展创文巩卫工作,城市管理精细化考核获评全市“优秀”等次,助力南昌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生态环境更显优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城市扬尘治理等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域“散乱污”企业10动态清零,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56.3微克/立方米,所有空气质量监测因子均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内,空气优良率为93%,同比改善4.9%。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强化河湖沿线水质污染防治,扬子洲地区电排站前池及中心渠水生态修复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赣江干流八一桥、西河2个国考断面和经开风顺码头省考断面、扬子洲水厂取水口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赣江南支青山湖电排站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赣江水域扬子洲段频现“微笑天使”江豚逐浪嬉戏。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国考地下水考核点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争取到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资金,助推生态环境改善。扬子洲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优选备案,将切实增加绿色电力占比,促进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增福祉,社会事业稳步前行
民生保障扩围增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17.63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5%。持续深化全民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0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18.34万人;构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实现医保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发放计生、养老、低保、残补等各类社会救助补贴资金1.37亿元,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社区居家养老点位2个,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2所,新增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86张;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惠及2794位老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入选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6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1.1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76%,就创培训等多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技能提升培训典型经验在全省人社系统宣传推广。扎实开展“赣鄱无欠薪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增设3处“农民工维权加油站”和“园区(社区)监察工作室”,开设“小东监察”暖心窗口,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发扬拥军爱民传统,高质量完成全省双拥模范区“九连冠”创建活动。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育新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南京路小学改扩建项目顺利开工并加速建设,滨江学校改扩建工程、出新幼儿园香江佳苑分园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区普通教室护眼灯安装覆盖率达100%。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研讨会,获评全市唯一“全国品质课程实验示范区”;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督导评估实地核查工作,连续六年荣获“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优秀’等次”;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全市第一。医养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首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南昌市第一医院东湖区城市医疗集团正式揭牌成立。组建家庭医生团队99个,盘活医疗床位65张,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荣获“省级健康县区”称号,区计生协获得全市唯一一家“第五次全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文体事业成果丰硕,东湖籍运动员李诗沣夺得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熊苏玲、李楚楚在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举重比赛项目上斩获4金2银的优异成绩,东湖区龙舟队参加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22人龙舟500米”“12人龙舟200米”直道竞速赛均荣获第三名;建成孺子书房3座,胜利路38号清代民宅大院保护性修缮工程基本竣工,区图书馆复评为“国家一级馆”,招商蛇口·东湖意库入围“全国数字创意主题产业园区TOP10”,获评2023年“江西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滕王阁景区荣获“2023年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景区”。日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社会治理日益改善。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省、市应急管理综合考核均为“优秀”等次。深入推进两轮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整改道路隐患317处,整改完成率100%。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中骏世界城、中金金汇时代中心、力扬京都汇均已竣工交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三大专项行动”,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8664起,矛盾化解率达99.24%。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9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9.1%。大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获评全省“五星级仲裁院”。坚持“现案快侦、小案快破”,“春雷”“獴猎”“猎狐”等行动排名在省市前列,现案侦破率70.6%,创历史新高,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打造智慧平安医院、智慧平安校园升级版,深化“情指行”一体化改革,研发推广“久安智管”和“派出所主防”警务协同APP应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
一年来,我们再接再厉提质效,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法治政府纵深推进。严格落实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达100%。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申报,扬子洲镇“佬倌俚”工作室打造多元解纷新品牌,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首批示范项目。硬化预算约束,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将有限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举办“政府开放周”系列活动26场,获评全省首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十县百乡”建设标准规范县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完成各类审计项目57个,审计发现问题240个,提出审计建议128条,挽回财政资金850万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委员提案9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营商环境创优争先。整合各类政务服务系统,统一接入“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受理网上办件81.2万件。持续开展“四减一优”专项行动11,零跑动和一次办占比达到100%,承诺压缩时间达到99.8%。积极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电子证照使用率达94%,71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理”12。推动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向基层延伸,开启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自助办事模式,健全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就近办理便利度。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预审-复审-反馈”闭环机制,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67亿元。探索了“司侨合作”新模式,东湖公证归侨侨眷服务站与中国在韩青年联合会、澳门缅华互助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切实为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提供了便利。省市主流媒体刊登报道我区营商环境先进典型经验百余篇,“创业大V”典型经验案例纳入全省营商环境大会特刊,东湖区作为我市唯一县区作全省经验交流发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县域经济新动能”做法成功入选《小康》2023年度县域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营商环境测评稳居省市第一方阵。
作风建设扎实有力。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扣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题监督调研、整改整治,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查处服务企业过程中“吃拿卡要”“小鬼难缠”、权力寻租等问题109起、处理129人。持续巩固“股长”作风建设成效,组织全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沉浸式体验办事执法流程,查找问题55个,举一反三整改落实61项。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全时段全覆盖“四风” 督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7起、处理54人。受理“问政江西”问题390个,办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3.5万件,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达99.9%。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志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过去的一年,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风险挑战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驻地部队、政法干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东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内生动力不强、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仍需加大破解力度;优质教育、公共停车、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工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领域还存在短板;少数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群众、企业的期待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向难求成,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全区人民感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二、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安排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按照全省“大抓落实年”部署要求,围绕全市“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迎难而上勇争先、敢作善为抓落实,深入推进“五个东湖”13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加快打造“一枢纽四中心”14贡献东湖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10.0%,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0%-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完成1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左右,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中上游位次。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为先,不断汇聚发展动能
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工程,更新思维观念,拓宽视野格局,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增强发展后劲。
着力深化改革攻坚。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拓展更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集成协同办理的事项,切实提升政务服务办事效能。深化通用综合办事窗口改革,推进窗口人员、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全面推行“赣通码+区块链+电子证照”免证办理模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理”。开设“枫桥”专窗,实现税务、医保、人社三部门实时语音、视频、线上沟通,让群众享受“进一次门、叫一个号、办多件事”。紧盯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投资运营、降低资产负债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统筹推进投融资、生态文明、农业农村、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出更多接地气、能复制、可推广的“东湖改革样板”。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加大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强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谋划举办好今年3-5场高质量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大、产业链50强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能级。强化项目从签约、落地、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七里产业大厦总部集群、中数集团数字产业中心等产业项目落地,力争引进一批优质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优强产业项目量质齐升。持续加强与余干县在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谋产业发展,助力做优做强南昌都市圈。
全力激活创新引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确保区级财政科技投入达2%,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扎实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备选数据库,增强“洪城科贷通”“专利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对产业资本的吸附能力,多渠道、多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东湖区产业发展。深入挖掘企业升规入统潜力,确保“五上”企业新增100户、总数达到600户。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南昌新“人才10条”,面向省内外院校开展“百场校招”活动,持续做好每年吸引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助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方位提升东湖“人才优服”新成效,唱响“东湖惠才”新品牌,掀起“创业大V”新浪潮,促使更多创业创新人才智荟东湖、追梦前行。
二是坚持发展为要,奋力推动经济增长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4+4”主导产业,全力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具有东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文创旅游、健康颐养、教育培训、现代商贸等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循环畅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经济“1+2+4”七条主攻赛道15,大力打造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加快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有序推进“腾笼换鸟”,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集中打造一批高产出优质楼宇、高能级园区平台。积极融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实行错位式政策倾斜,引导大型企业新设地方金融组织或金融服务企业落户,打造类金融服务聚集地。依托扬子洲现有农业特色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都市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做到产供销一体、农文旅协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瞄准人工智能、未来新材料等领域精准发力、率先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高效完成“五经普”工作,摸清经济家底,助推产业升级。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面落实项目带动战略,紧盯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抢抓国家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9万亿元、再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财政货币政策机遇,围绕新基建、新能源、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16、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项目,带着计划争项目、带着项目争资金。大力推进青山湖西岸10号、原香江佳苑四期等地块土地挂牌出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探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城市老旧资源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南昌市图书馆新馆、昌九客专和北二环二期(东湖段)安置房等2024年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作量、投资量、实物量“三量齐增”,以强有力的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强化消费牵引带动。大力实施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全力谋划抓好节庆消费,积极协助全市办好八一广场升旗仪式、春节烟花晚会、南昌国际马拉松等系列节庆、赛事活动,筹备办好春节、五一、暑期、十一等系列兴文旅促消费活动,擦亮“胜利归来”主题消费活动品牌,不断提振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挖掘辖区人文历史资源,推进滕王阁景区北延扩容,串联大士院、八一桥、胜利路步行街等重要景观节点和“网红”打卡点,做好中山路、榕门路商贸街区景观提升工程,打造东湖特色旅游步行精品线路,延长和丰富“吃住行购”链条,支持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发展。挖掘南昌武商MALL、江旅都市方舟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好8181地下商业街等物理空间,大力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等“四首”经济,促进满铺开业,有力提升带动周边街区繁荣。加快招商蛇口·东湖意库文创园、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等一批文创旅游产业园区发展,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三是坚持品质为上,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融入“中兴”城市发展战略,不断补齐功能短板、提升管理水平、擦亮城市品牌,打造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的品质之城。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4.66亿元对院二社区等67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投资1.8亿元推进2024年排水管网综合改造工程,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美丽幸福小区。大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激发区域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计划建设口袋公园1个;新建社会停车场2个,新增停车泊位780个,加快推进“共享停车位”建设。投资6100万元实施东湖春天小区周边规划路、起凤路、龙沙路紫金路3条断头路贯通工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让更多居民收获“一键直达”的幸福。不断巩固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成效,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拆三整三管”行动17,扎实推进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3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深化城市精细管理。积极探索城区街道分类管控,结合“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坚持“点线面”问题采集机制,集中整治城市管理顽疾,提升市容市貌。全力抓好市容环卫大提升、市政设施大整修等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农贸市场、公园广场、背街小巷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做好病媒生物防制,降低四害密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洗城行动、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全力推广及应用“掌上城管”APP,倡导“席地而坐”清洁标准,不断提高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以“绣花功夫”确保城市干净整洁。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四尘三烟三气”18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结合“河湖长制”落实,坚决抓好扬子洲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巩固赣江干流八一桥、西河2个国考断面和经开风顺码头省考断面Ⅱ类水质。加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力度,强化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四是坚持民生为本,切实增进群众福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投入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加大稳岗就业力度,以“人社优服+东岗优帮”为服务重点,持续推进区、镇(街道、管理处)、村(社区)三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逐步建设更多基层“就业之家”和“东岗优帮”智慧就业驿站,不断完善提升“三级双优”19就业创业15分钟服务圈。认真落实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措施,着力提高城镇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全力实施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构建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东湖区区域性养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加快公共事业发展。持续推进“转作风顺民意”暖心实事工程和“七位一体”民生建设三年行动,真正把民生实事项目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育新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南京路小学等校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南昌市豫章学校新建工程,持续擦亮“赣教潮头、学在东湖”品牌。深入推进“健康东湖”建设,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省级健康县区创建成果,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落实智慧医疗系统、计划生育利导、普惠托育、家庭医生签约等民生实事,拓展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开展“书香东湖书香梦”、非遗项目进校园传承授课等系列惠民活动,创排南昌清音节目力争赣鄱群星奖。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举办第三届社区运动会,扩大全民健身器材配送和健身路径建设覆盖面,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坚守安全稳定底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城市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和新业态新风险等重点领域,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严格监管执法,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进“久安智管”应用试点扩面提质,强化对“九小场所”20安全监管,增强生产经营用户安全防范意识。持续加大对黑拐枪、盗抢骗、食药环、黄赌毒和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全方位打击震慑,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持续做好社会稳定矛盾问题常态化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和综治中心实体化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各位代表!我们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21提请人大代表票决。我们将加强调度、督促落实,以实际行动兑现民生承诺。
五是坚持法治为纲,全力提高行政效能
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良好”22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抓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高效完成专项法治督察等各项任务,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行政诉讼案件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切实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强化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动全省第二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序开展“政府开放周”活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用政府公信力赢得群众满意度。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紧盯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总结提炼更多经验做法,站稳省市第一梯队,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3,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深入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单”管理模式,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扎实开展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全面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用好“赣服通”“赣政通”等平台,完善“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政策快速兑现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良好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永葆清正廉洁本色。深化和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突出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府。严把支出关口,牢牢守好人民“钱袋子”,推动财政资金管理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百姓过好日子。按照“四个抓落实”24的要求,积极践行“三问一说”群众工作法,用好“四下基层、三访三促”工作机制25,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紧盯助企纾困、民生保障、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推进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协同贯通。
各位代表!望远更觉天地阔,实干方能破浪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迎难而上勇争先,敢作善为抓落实,深入推进“五个东湖”建设,为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加快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贡献东湖力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4+4”主导产业:指文创旅游、健康颐养、教育培训、现代商贸和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现代金融、现代农业。
2.“映山红行动”:指江西省政府牵头开展的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意寓着传承江西红色基因,让江西的上市企业如映山红一般,迎春绽放,星火燎原,红遍赣鄱大地。
3.“五上”企业: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习惯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4.“唱游江西”计划:为助力“引客入赣”,进一步扩大“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影响力,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暑期启动“唱游江西”计划。
5.“赣政通”:指江西省的一款移动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服务内容主要覆盖OA办公、行政管理、督办管理、行政执法、宏观经济、培训学习、在线考试等151个应用,推动实现政务办公“手机一开,说办就办”。
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7.“千万工程”: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8.“两整治一提升”:指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
9.“数字城管”:指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10.“散乱污”企业:指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且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或设施不完善的企业单位。
11.“四减一优”专项行动: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优化审批机制。
12.“免证办理”:指群众、企业到政务部门申办业务时,不需提供或上传纸质证照(证明)或者复印件,通过电子证照在线无感调用、电子亮证核验等方式,实现实体证照免提交。
13.“五个东湖”:指创新东湖、智慧东湖、健康东湖、人文东湖、幸福东湖。
14.“一枢纽四中心”:指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15.数字经济“1+2+4”七条主攻赛道: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赛道,元宇宙及数字孪生、信息安全和数据服务2条新兴赛道,数字文创、数字商贸、数字健康和数字教育4条融合赛道。
16.“平急两用”: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的设施。
17.“三清三拆三整三管”行动:指清垃圾、清杂物、清沟渠;拆乱搭乱建、拆废旧危房、拆废弃猪牛栏;整房前屋后、整空中管线、整闲置空间;管好庭院、管好卫生、管好设施。
18.“四尘三烟三气”: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工业堆场扬尘;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硝烟、秸秆焚烧烟;工业企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烟气。
19.“三级双优”:指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创业帮扶平台,唱响“人社优服+东岗优帮”服务品牌。
20.“九小场所”:指包括但不限于小商店、小学校(含幼儿园、培训机构)、小医院(含诊所)、小餐馆、小旅馆、小型娱乐场所(含棋牌室、歌舞厅)、小网吧、小美容店(含洗浴、足浴)、小生产加工作坊(含生产经营仓储)等场所(单位)。
21.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东湖区排水单元整治改造项目;东湖区“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专项攻坚行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井盖整治项目;中小学校网点及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项目;“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项目;扬子洲地区电排站前池及中心渠水生态修复项目;城市老年人助餐点建设项目;大士院半步街提升改造项目;东湖区口袋公园建设项目;东湖区户外婚庆基地。
22.“四个良好”:指政治生态良好、营商环境良好、工作作风良好、社会风气良好。
23.“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4.“四个抓落实”:指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25.“四下基层、三访三促”工作机制: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访城乡群众促治理提效、访市场主体促发展提质、访一线干部促作风提升。
关联稿件
2024年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图解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