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关于南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访问量:

关于南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419日在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邓建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关于南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指导下,我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扣住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计划执行总体上达到了计划目标。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应同步提升。2013年初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帮扶企业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00亿元,增长10.5%(同比,下同),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较前一年提高0.1个百分点,打造核心增长极目标稳步推进。财政金融形势平稳有序,全市财政总收入558亿元,省口径增长16.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9亿元,增长21.6%。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900亿元和5550亿元,增长19.6%15.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293元,增长11.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898元,增长12%,分别高于经济增速0.9个和1.5个百分点。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成立了全市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安义县晶安高科院士工作站,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5项,新增专利5372件,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18亿元。全面启动“蓝天行动计划”,抓好了小蓝工业园、瑶湖、白水湖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5%8%,城市绿地覆盖率43.08%

(二)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4.956.438.7调整为4.9:55.1:4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十连丰”,粮食总产量243.71万吨;农业产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突破100家,达101家,增长31.6%;秀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在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条件下,我市围绕壮大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支持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在全省占比较2012年提高0.2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稳步增长,预计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8亿元,增长15%;实现利税总额438亿元,增长13%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商贸业蓬勃发展,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全省金融商务区已有90家金融机构入驻,全省金融产业服务园全面展开招商工作;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3171.4人次,增长25%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我市文化产品获得了3金、4银、7铜的好成绩,南昌瓷板画、江西赣绣等南昌特色文化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三)重大项目推进有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扎实推进100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78.51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08亿元,增长21%。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昌西客站已正式运营通车,西客站广场及配套路网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朝阳大桥等一批拉大城市框架的重点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产业发展方面: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整车、联创光电led产业园、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南昌国际博览中心等大体量项目开工建设;江铃30万辆整车、年产8万吨铝合金型材、奥克斯二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社会事业方面:重点抓好了综合性医院建设、南昌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体训中心、陈云纪念园等一批提升城市魅力的项目建设。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第八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重大产业投融资平台改革,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颁布实施《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部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惠及全市近30万农民,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医保跨省联网异地结算;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县区陆续制定出台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的相关配套文件;南昌县、进贤县、东湖区和青山湖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2013赣港经贸合作、中博会、京交会等多项重大招商活动。预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9.06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796亿元,增长12%。省内外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与武汉、长沙、合肥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武汉共识;昌九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开通省内首条城际公交线路(南昌永修);与抚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召开了南昌、九江、宜春、抚州四市区域合作决策咨询及首届协商会,四市共同签署《南昌、九江、宜春、抚州四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出口保持平稳增长,预计海关出口总额70亿美元,增长8%

(五)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投入专项资金137.5亿元,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91件民生工程实事。稳定了就业形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提高了社会保障标准,城区、四县及桑海开发区、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30元、400元和240元。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人均340元,新农合参合人数252.14万人,参合率98.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省内医保异地就医结算范围扩大到吉安、抚州、赣州、景德镇和九江。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建成9123套,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2434.82万元,惠及461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128万元,惠及12268户家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对139家农家书屋进行了出版物更新,建成2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国体中心部分场馆,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推进全市20多所中小学校网点建设,南昌市第一中学朝阳新校项目全面竣工,积极开展“名校放大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推进了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市第三医院朝阳院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大楼等一批卫生项目建设。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市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过去一年的发展成效,是省委、省政府、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昌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妥善处理,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对此,要在新的一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始年,是南昌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做好2014年的经济工作,对“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但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复苏迹象趋于明显,但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支撑,仍有不确定性风险,日本经济在刺激中开始出现一定增长,但结构性问题难有缓和。欧元区经济有望实现微弱增长,但其经济社会矛盾长期化已成定局。新兴经济体可能温和回升,但增长动能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可能成为2014年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在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增长受到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的影响,失业问题和生产力增长缓慢仍对经济政策形成挑战。总的来看,2014年将是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但实体经济复苏的压力非常大,不确定因素也非常多,形势仍然纷繁复杂。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一是宏观经济趋稳向好。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组合拳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的一年,全国经济工作以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核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二是政策效应和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政策效应将在2014年开始逐步显现。

从全市看,我市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方面,一是我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战略持续深入实施,我市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及省政府赋予我市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将进一步提升。二是启动南昌临空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规划建设,将有力吸引临空产业在我市集聚,我市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昌九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南昌一小时经济圈的构建,我市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力崛起的新阶段。存在的挑战,我市作为中部崛起的省会城市,欠发达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与武汉、长沙、郑州等中部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进位赶超发展的任务很重;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仍然偏紧,发展的压力较大;长期以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面临市场萎缩、成本上升和转型升级三大压力

(二)主要目标

根据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发展趋势的总体分析,按照占比提升、位次前移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统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以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为主导的低端产业结构将受到更严峻的挑战,转型升级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难以保持以前的高速增长。二是基于赶超进位的考虑。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下行压力普遍较大,中部省会城市和省内兄弟城市纷纷下调了对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大部分地区2014年的计划增速比照2013年的实际完成数进行安排,武汉和郑州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增速都是10%,合肥和长沙分别是11%12%;全省2014年发展目标为10%左右,各设区市的计划增速普遍为10%-11%。我市具体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2014年目标初步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

——财政总收入增长13.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海关出口总额增长5%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0.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9‰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力争达到更高要求,努力实现打造核心增长极第一阶段的目标,2014年要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狠抓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民生保障,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攻坚,推动经济协调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三年强攻行动计划。一是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优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载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泾口万亩优质水稻、金桥万亩高产茶油等重点现代农业项目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鼓励军山湖鱼蟹、国鸿生态蔬菜等知名品牌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二是切实壮大工业经济。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做好加减文章,提升存量,引进增量。实施工业发展三年强攻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86436”目标,即: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6000亿元,形成汽车、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4个千亿产业3个国家级开发区打造为千亿园区,培育60户龙头企业,形成对经济发展强大的主体支撑。重点实施江西五十铃整车、统一饮料生产基地、中大尺寸触摸屏和纳米银、气凝胶纳米保温材料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三是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以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服务品牌四大载体为抓手,以构建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以“5568”为总目标的服务业三年强攻行动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二)强化项目带动,夯实经济发展后劲。围绕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建设,以项目激活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一是确定全市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14围绕南昌市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需要,安排市级重大重点项目100项,总投资3189.52亿元,年度投资1023.26亿元。包括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的产业项目60项(工业项目40项,服务业项目20项);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有带动作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项目各10项;对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业项目10项;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和谐有重大促进的民生实事项目10项。组织实施好这些重大项目,将对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形成有力支撑。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围绕促开工、促进度、促投产,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按照市县(区)两级分级推进,不同问题分类调度、不同责任分开协调的原则,落实项目责任单位的现场调度、项目主管部门的日常调度和市级层面的定期调度的多层次的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确保大项目落得下、建得快、见效早。三是完善重大项目督查考核。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坚持以效益定项目、以投入供土地、以产出给政策,提高项目的实效性和拉动力。围绕引进项目、推进项目和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市打造核心增长极考核以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对重点项目业主单位、推进单位和服务单位的综合考评力度。

(三)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一是抓好老城区提升改造。继续深入实施大征迁、大收储战略,确保完成800万平米的旧改征迁任务,重点推进东湖区下正街、西湖区南浦路、青云谱区井冈山大道以东等新开工项目和东湖区青山湖西岸、青山湖区临江商务区、幸福渠流域等续建项目的连线成片整体改造继续推进拆违拆临,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启动第二轮“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新区建设。不断完善红谷滩新区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商务、商贸物流、会展交易和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建成生态人居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九龙湖新城建设,完善九龙湖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重大功能性社会事业项目落户,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三是加快实施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抓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南外环高速公路工程、红谷隧道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完善城市现代交通体系;抓好城市供水设施、南昌市“拆违拆临还绿建绿”工程、南昌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宜居品味。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活经济内生动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一是关注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把临空经济区作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参照上海自贸区的体制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一套适合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五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二是聚焦产业招商,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放宽外资进入的门槛,实行非禁即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投资领域全部向外资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尤其是对目前产业链具有弥补和延伸作用的项目,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主动招商、上门招商。探索县区之间“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激发各县区、开发区、新区的招商引资动力。三是强化区域合作,构建共赢发展格局。以发展临空经济区为支点,继续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构建南昌一小时经济圈。争取从省级层面对《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和建设规划》(20132025 年)进行发布实施,加快组建临空经济区管理机构。启动部分重点区块的建设,尤其加速推进规划区内一些成熟区块的建设,如小微企业园、桑海开发区以及综合商务区、航空物流区建设等。加快研究以综合保税区、用地计划指标单列等为核心的一系列特许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

(五)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的原则,着重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八个方面,继续大力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南昌市综合性医院、南昌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红谷滩分院、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附属生殖医院等一批提升医疗水平的项目建设;推进南昌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南昌市九龙湖示范高中、南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新建一期工程等一批提升教育品质的项目建设;推进“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昌市博物馆新馆、滕王阁核心景区改造提升工程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南昌市青少年宫、南昌市城区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社区菜店建设、南昌市老年福利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完成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实现“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