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从前期的防疫防控,到现阶段的“两手抓两促进”,有力有序推动企业、项目复工复产,我市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总体来看,疫情对全市经济运行短期影响明显,全年影响可控。
一、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秩序加快恢复。前两月,新冠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冲击,除外向型经济指标外,我市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为负数,工业、固投、消费都是两位数的负增长。通过大力推进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大力帮扶实体经济共渡难关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3月末,我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列入省大中型的项目,除服务业外,复工率均达到100%,服务业企业复工率为98.5%。3月份,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还未转正,但降幅比前两月大幅收窄。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8%,降幅与全省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降幅比前两月收窄7.2个百分点,比全省收窄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2%,降幅比前两月收窄16个百分点,比全省收窄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1.8%,降幅比前两月收窄5.6个百分点,比全省收窄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全省,增幅排位均处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实际行动彰显省会担当。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1,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增幅全省第2,财政总收入增幅全省第3,规上工业和固投增幅全省第4,地区生产总值和社消增幅全省第6。
2.部分行业形势稳定。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截至4月21日,全市早稻落实到村到户面积205.81万亩,超出省里下达任务6.6%,已播面积190.84万亩;蔬菜和食用菌播种面积15.82万亩,同比增长1.4%。二是部分高新产业实现增长。一季度,我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3%,医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分别增长29.3%、11.6%和7.6%。三是外向型经济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7.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出口值134.81亿元,增长30.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四是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62.75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比全省收窄4.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23亿元,增长1.2%,增幅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9%、16.3%。五是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4%和4.3%,为振兴消费需求奠定良好基础。六是网络消费潜力释放。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4.3%。
3.产能恢复还不全面。截至4月20日,全市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用电量恢复率为81.2%,其中工业用电恢复96.5%(不含地铁等),一般工商业用电恢复率71.5%。部分服务业由于人群聚集的原因,消费者对线下消费还存有疑虑和担心,复产进度仍然不快。截至4月15日,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完全复工复产企业占比分别为46.8%、59.2%、42.4%和37.1%。文化娱乐旅游业受影响更严重,很多行业暂时还无法复工,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4.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面对保增长、保稳定的巨大压力,我们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全面有效应对疫情的“压舱石”,加快项目谋划、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举办南昌市2020年一季度“战疫情·稳增长”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29个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央视新闻给予相关报道。全市40个项目列入2020年第一批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项目数量、项目总投资及年度计划投资均位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一。188个项目列入2020年江西省大中型建设项目,项目数量在全省排第7;总投资3515.82亿元,排名全省第1;年度计划投资742.62亿元,排名全省第6。精心梳理2020年市重大重点项目579个,总投资10277.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71.54亿元,比2019分别增长15.8%、38.6%和4.2%。同时筛选100个重点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安排一名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通过高位推进的模式,加强项目推进力度。
二、困难问题和形势研判
近年来,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今年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1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经济形势异常严峻,仅次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在此背景下,我们在经济工作中面临的风险点和压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产业链重构引发的去中国化。本次疫情导致的市场割裂,广泛引发各大经济体对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反思,为了分散风险,高度分工协作的全球化生产制造模式可能改变,产业链本土化和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导向为我们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同时,由于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已呈现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的趋势,全球制造业去中国化的政策导向可能加速这一进程。这些变化还会带来就业岗位缩减、技术引进困难加剧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2.总体需求不足引发的企业生存难。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矛盾已经由防护物资不足、员工返岗难、零部件配套不够、物流运输不畅等引起的生产端问题逐步转移到需求端,由于总体需求缩减,订单不足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我市外贸加工企业,特别是纺织类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另外,虽然我市出口占比很低,但有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是沿海生产型出口企业的上游配套,海外需求的削弱最终会传导到这些上游配套生产企业。
3.中小企业减产关停引发的就业难。由于订单减少、营业收入下降,部分企业已通过减产、降薪、裁员等方式降低成本以维持生存,尤其是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用工需求大大降低。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涉及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给的重点企业用工阶段性激增,关键行业企业出现缺工现象。劳动力市场大范围重新匹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矛盾有所上升。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全年任务完成率均比去年大大降低。
4.企业信用风险累积引发金融风险。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充分竞争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中一部分高质押、高杠杆、重资产发展的企业频繁出现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信用风险。当前,受全球疫情影响,消费和出口承受较大压力,加上部分行业竞争还在加剧,寡头效应逐步显现。预计企业信用风险将持续暴露,并很大可能传导至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和政府产业投资平台。
5.市场预期不稳引发保供稳价压力。虽然当前市场预期基本稳定,但民众对外界各类消息较为敏感,对政府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警惕由于市场恐慌可能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囤积、市场价格混乱等风险。2019年以来,由于生猪出栏量不足,我市物价稳控压力一直较大,1-3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畜肉价格上涨81.8%,影响CPI上涨约3个百分点。
6.房地产市场不振加大稳增长难度。房地产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占比较大,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大概40%。2019年以来,受整体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明显。今年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二手房销售面积、新建商品房上市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同比增速均为负数,分别为-53.8%、-51.9%、-49.1%、-2.3%。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较严较紧,明确要求不能借防控疫情的需要,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目前市场观望情绪较浓,预计全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行态势。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虽然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不少,但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我市稳定经济增长也有许多有利条件。3月份经济恢复正在加速,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均比前两月明显收窄。二季度随着国内市场需求、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性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通过努力,相信能够推动经济实现“V”型反转。下一步,要按照市委关于“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精神,在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以超常规力度推动“六稳”“六保”工作,全力以赴抢时间、保进度,强弱项、补短板,推动经济全面复苏反弹,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推动全面复产。当前复工率基本达到100%,下一阶段要把重点放在提高产能恢复上,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坚持一企一策、定点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条件下,加快产能恢复,抓住行业洗牌和市场重组的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娱乐、线上教育等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利用疫情倒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聚焦项目扩大投资。按照省委、省政府“项目建设提速年”部署,抓紧抓实项目推进,努力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和项目争取。为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近期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相关扩投资的政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计划也在加紧下达,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仍然是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在地方财力紧张的形势下,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是扩投资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尤其是新冠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水系建设、绿化带建设、应急能力、公共卫生等方面做好项目谋划、项目储备,并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做好项目包装,确保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争得到。二是加强项目推进和项目管理。2020年全市重大重点项目,我们将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每个项目全年工作进行预判和梳理,编制了《2020年市重点推进项目年度推进工作链条图》。每个项目按照各自关键环节的起始时间依次排列形成链条,依据链条图,对市重点推进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实时监测和红黄灯预警,打造项目协调推进的闭环,确保项目推进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3.全心全意帮扶企业。我市先后出台了《南昌市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5条政策措施》《南昌市有效应对疫情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暂行)》,提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稳增长促发展具体举措。但目前政策知晓率还不算高,只有80%左右,政策覆盖率平均只有50%左右,资金兑现率更低。下一步,关键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政策兑现,尤其是财税金融方面可以立刻见效的政策要加快兑现,让企业尽早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优惠。同时,加大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研发投入、环保设施、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补助,积极搭建业务平台,鼓励本地企业配套。
4.着力挖掘消费潜力。切实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促消费政策,加快推动我市出台的《南昌市战疫情促消费若干措施》《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文化旅游消费的通知》等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生效,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提振市场消费信心。落实好省政府提出的周末2.5天弹性作息,鼓励干部职工利用周末进行周边游、乡村游等。积极组织开展“江西人游南昌”“网红带你游南昌”等一批营销推广活动,营造热烈氛围。
5.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技术路线、应用领域、分布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招商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抓住当前产业链重构的机会,进一步完善本地产业配套,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市场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保险、法律、通关及退税等政策支持,积极帮助相关企业扩大医疗防护产品出口。用好数字外贸平台,帮助企业线上开拓市场。保障中欧班列以及海铁联运外贸班列常态化开行,着力畅通外贸物流。
6.强化金融服务支撑。一方面,用足用好国家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推进企业债、公司债注册制改革的政策,在符合国家财政金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险资等六类资金,力争全年新增六类资金达到1000亿元。抓住流动性持续改善的契机,建立政银定期沟通机制,深化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大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有针对性,要设立相关标准和门槛,防止因信用风险引发的金融风险。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恶化带来的信用风险,做到对风险早期识别、精准研判、联动处置,积极运作纾困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着力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打好存量案件风险处置三年攻坚战;持续化解P2P风险,分类推动P2P存量平台有序出清、存量案件稳妥处置。
7.全力稳就业稳物价。落实好国家和省各项稳岗政策,抓好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服务工作。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畅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交流渠道,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发展,为就业创业、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扎实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加快推进生猪复产增养行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依法查处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坚决斩断哄抬价格的违法链条,维护民生商品生产、批发、销售全链条环节价格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