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此,《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重点围绕国土空间定格局、城市发展优质量、交通网络畅通道、供能供水强保障,致力打造令人向往的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进展。全市常住人口超过625万,城镇化率超过78%;正式设立红谷滩区,五大功能板块全面启动规划建设;深入实施“一江三河串十湖”水系连通工程;滕王阁5A级景区创建成功,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顺利开园,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城市棚旧改全面收官;“城市大脑”正式运行;“大”字型高铁网初步形成,“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十纵十横”干线路网日趋完善,逐步进入地铁换乘时代;能源供应和水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完善。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思路
围绕智造新城、山水名城的总体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推动市域国土空间资源优化利用;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开展城市赋能升级行动,高标准建成现代化城市;加快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全省设区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5小时的快速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国际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全方位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构建安全高效、智慧共享的现代能源水利体系。
在具体目标上,到2025年,中心城区人均地下空间建设面积争取达到8㎡;累计完成1500个老旧小区改造,在中心城区实现社区邻里中心服务功能全覆盖;加快形成“一环十一射”高速公路网,构建“一环十三射”城际干线公路网布局;光伏、风电、生物质装机容量分别达到83万千瓦、45万千瓦、16万千瓦以上。
三、“十四五”时期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主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严格落实空间管控要求。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脆弱的水土流失等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科学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管控方式,边界外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二是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坚持市域一体发展,以南昌大都市核心区为发展引擎,进贤综合发展区、安义绿色发展区为两翼。推动我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南昌、进贤、安义等县城镇化建设。分类培育特色小城镇,推进镇村片区组团发展,促进镇村人口和经济集聚发展。三是打造风景如画魅力空间。建设赣江两岸城市历史文化类魅力空间,打造都市风采类魅力空间,构筑山清水秀生态湖泊类魅力空间。打造“渔樵耕读”四大主题片区,设置4片近郊特色魅力地区,加快建设“梅岭-西山”城市中央公园,打造六片远郊魅力空间。四是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统筹形成地下轨道交通设施为基础、人防设施和停车设施为主体,地下市政、商业为补充的地下空间系统。加强地下空间联通性,注重竖向分层和横向连通,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TOD)模式。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地下管线安全水平和承载力。统筹近远期开发,近期充分开发利用浅层、次浅层空间,远期逐步探索次深层、深层空间的利用。
(二)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行动、海绵城市建设行动、韧性城市提升行动。加快“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优化城市生态网络,打出水系连通、城市绿道建设、公园系统提升组合拳。积极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全面推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盘活存量城镇低效产业用地,重塑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新空间。二是促进城区繁荣协同发展。东湖区:打造现代时尚消费、数字生活体验的老城复兴典范区。西湖区:打造宜居、文化、生态的现代都市生活引领区。青云谱区:打造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样板区。青山湖区:打造现代产城融合新城。新建区:新建片打造现代产业新城和实力繁荣和谐新区;湾里片建设全国知名、世界有影响的城市中央公园和绿色发展标杆。红谷滩区:打造引领全省、领军中部的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区。三是推进新城功能板块集约高效开发。以“五大新城”(南昌空港新城、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新城、南昌高铁东站新区、九望新城、中国(南昌)现代职教城)建设为重点,推动新城空间优化、人口集聚,培育城市个性和特色风貌,不断强化区域辐射功能。规划建设发展扬子洲,打造彰显生态特色、科技元素、人文精神的现代化魅力“未来城”。四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行城市管理“管监养”改革,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全面推进“路长制”“街长制”“巷长制”。实施“净化、绿化、序化、彩化、亮化、美化”六化系统提升工程,实施智能管理、市政设施管护、市容环卫管理、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综合执法能力强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六大提升行动。
(三)推动综合交通跨越式发展。一是强化外联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推进以南昌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和“五射”城际铁路网建设;推进赣新大道、昌高大道、昌抚大道等重要交通项目;推进赣江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优化航道港口联动体系;推进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引入昌九客专共建空铁综合枢纽;加快建设南昌港亿吨大港,打造国家内河主枢纽港;建设南昌东综合客运枢纽。二是优化内畅交通网络布局。完善跨江通道体系,加强纵横路网的联系通道建设。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网。优化步行环境,打造城市绿色慢行空间和高品质绿道系统。提升货运效率,建设无缝换乘、多式联运的综合客货运枢纽。着力打通交通拥堵瓶颈,基本消除断头路,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和交通安全治理。
(四)加快建设现代能源水利设施。一是加强能源设施建设。重点完善500千伏双回路环网;推进雅中至江西、南昌至武汉、南昌至长沙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展城乡电网智能化改造。推进新昌电厂600万吨煤炭吞吐储运项目。建设天然气和油品储运管网;推动城市燃气管网与全省天然气管网全面衔接。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鼓励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环鄱阳湖区分散式陆上风电;扩建泉岭和麦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强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三是健全城市水利设施。加快实施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扬子洲等重点地段防洪提标工程、鄱阳湖蓄滞洪区和重点圩堤升级提质工程,城市防洪等级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开展一批数字水库、数字堤塘、数字闸站建设试点,基本建成“5+N”的智慧水利综合服务体系。四是构筑供水保障体系。推进主城区重点水源工程、进贤县和安义县的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应急备用水源保护工程,启动建设1座中型水库(吊钟水库)和1座小型水库。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城镇水厂扩容、管网延伸和配套改造。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建设工程,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