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策文件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昌市数字政府规划建设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2-28 09:34:49 字体: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南昌市数字政府规划建设方案》已经2023年2月11日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3年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昌市数字政府规划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改革双“一号工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驱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治理方式变革,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赣府厅字〔2022〕49号)和《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形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强政务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为基本底座,以开展数字化政府决策、提升内部运转效能为重要手段,以提供便捷普惠的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根本目的,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建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的数字政府运行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集约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高效整合政务信息化基础能力及平台资源,实现集约建设、能力共享。科学合理规划,有序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数字政府运行效能。

2.惠企便民、善政慧治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牵引,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建设和水平提升,疏解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政府治理模式变革,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3.创新驱动、适度超前。借鉴参考国内外先进城市数字政府领域建设的优秀实践案例,结合新技术成熟度曲线,提升数字政府建设供给能力。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上开展探索,在更多重点领域开展创新应用和试点示范。

4.政企合作、管运分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政务信息化服务外包等建设运营模式,既强调政府在规划引导、业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发挥企业在人才、产品、技术、服务等的多方面优势,为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支撑。

5.协同共享、安全可控。以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运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保密等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不断提升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水平。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民、兴业、善政、慧治的数字政府。未来三年争取将南昌市打造成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数字政府标杆城市。

——数字底座支撑有力。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成市县乡镇(街道)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政务云按需提质扩容,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效支持,非涉密政务系统应上云率达到80%,政务服务电子证照用证率力争达到75%以上,政府部门电子印章覆盖率达到95%。

——数据共享高效赋能。全市非涉密政务数据统一接入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目录资源挂接率力争达100%,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全过程管理,实现“应归尽归、开放共享”。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共享审核比例力争提升到95%,推动城市交通、城市管理(供水、供气等)等公共数据归集,归集数据中开放比例力争达60%,基础共享库数据鲜活率力争达80%。

——政务服务更加智慧。加速推进政务服务“证照、材料、电子印章、档案”等电子化、数字化,高频事项全面实现“免证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易办好办,“零跑动”事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免证办”事项数达到500个,除涉密和特殊外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98%“网上可办”、87%以上“全程网办”,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力争进入全国政务服务一等城市行列。

——城市治理精细智能。城市治理场景更加丰富多元,为科学化决策和精细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数字技术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抗旱防汛等重点领域的特色应用,推进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治理,“一网统管”市级部门系统应接入率力争达到80%以上,实现城市资源高效配置管理及联动协同,推动政府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智能。

——政府效能大幅提升。形成市县(区)一体、业务协同的整体政府运行机制,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满足政府内部“办文”“办会”“办事”需求,赣政通(南昌)市县乡村四级组织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日均用户活跃率力争达到60%以上。探索推进党政机关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深化党政机关、“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实现数字档案在线归档、管理、利用和移交等全程高效管理,各类电子文件归档率力争达到80%以上。

南昌市数字政府规划建设主要指标表(2022年-2025年)

序号

类  别

主要指标

2022年

2025年

属性

1

数字底座

政务云资源算力规模(万核)

5.7

6

预期性

2

非涉密政务系统应上云率达到(%)

30

80

预期性

3

政务服务电子证照用证率(%)

30

75

约束性

4

政府部门电子印章覆盖率(%)

50

95

约束性

5

数据共享

数据目录资源挂接率(%)

50

100

预期性

6

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共享审核占比(%)

60

95

预期性

7

基础共享库数据鲜活率(%)

12

80

预期性

8

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开放数据集(个)

18

50

预期性

9

一网通办

“零跑动”事项覆盖率(%)

70

90

约束性

10

网上可办率(%)

90

98

约束性

11

全程网办率(%)

80

87

约束性

12

免证办事项数(个)

100

500

约束性

13

秒批秒办事项数(个)

20

100

约束性

14

全市通办事项数(个)

50

200

约束性

15

一网统管

“一网统管”部门系统应接入率(%)

20

80

预期性

16

一网协同

赣政通(南昌)日均用户活跃率(%)

30

60

预期性

17

赣政通(南昌)在市县乡村四级组织覆盖率(%)

30

90

预期性

18

电子文件归档率(%)

80

预期性

备注:(1)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建设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2)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建设期内要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

(四)总体架构

根据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求,依托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一体化平台,构建“五横四纵”数字政府总体架构体系。“五横”分别为服务及用户层、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和基础设施层。“四纵”分别是数据共享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标准规范建设和组织保障措施,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数据治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与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数字政府可靠、平稳、安全运行。

总体架构图

二、重点行动

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实施数字底座夯实、数据共享开放赋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政务公开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标准规范建设等八大行动,助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全方位、协同性、智能化变革。

(一)实施数字底座夯实行动

1.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进全市政务外网改造工作,实现市、县、乡(街道)网络承载能力同步提升,持续推进政务外网村(社区)“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实现“村村通”和四级全覆盖。深入推进政务外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网络边界检测控制能力、联网终端安全管控能力和网络安全态势监测能力。优化完善网络架构,升级网络设备,推进政务网、数据中心及相关业务系统、应用平台等方面实现支持IPv6(第六代互联网协议)。[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推动一体化云平台集约建设。推进通过租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政务云进行按需扩容。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及扩容部门非涉密数据机房,统一向政务云管理部门申请政务云资源。推动市政府各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迁移,新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原则上部署在政务云。开展云资源使用率定期评估,对长期云资源使用率较低的政务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压缩,提升政务云使用效率。积极参与全省政务云灾备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同城数据容灾备份,探索与其他设区市建立异地备份合作机制,提升政务信息系统容灾备份能力。[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推动基础应用平台统筹使用。推动使用全省统一的可信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支付平台、智能客服系统、区块链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基础应用支撑平台,结合南昌实际,强化基础应用支撑能力及开展创新应用;市级新建政务信息系统涉及相关建设需求的,原则上依托全省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开展项目建设。强化电子证照数据的实时归集,积极推动省级证照数据回流,力争市级证照种类100%全覆盖。大力推动电子印章在政府各项工作中的使用,积极引导社会单位申领和使用电子印章。汇聚全市各部门公共视频数据,提供视频共享支撑服务及视频存储、分析的资源,探索打造视频算法仓库。[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二)实施数据共享开放赋能行动

1.建立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清单化、目录化管理,组织各级政务部门按照业务需求梳理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清单,编制形成衔接一致、完整有效的年度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动态发布数据共享和开放责任清单,推进数据资源的统一目录管理、统一认证和统一交换,各级部门依目录按需共享数据。完善政务共享数据政策文件,围绕政务数据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广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安全等标准规范。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数据共享。开展共享数据分类分级、质量管理、脱敏和安全管理等试点应用,提高数据资源的质量和鲜活度,为政务数据共享、数据价值挖掘、数据开发创新等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优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服务能力。加强与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对接,完善省市政务数据双向流动通道建设,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属地返还,按需回流数据,通过回流数据通道将我市基层政务数据向省级汇聚。推动省市县三级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和开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乡镇(街道)延伸,建立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升级改造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数据服务、数据管控、应用服务能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共享服务。[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推动数据基础库与主题库建设应用。推动公共数据汇聚整合,建设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新建政务信息系统涉及上述基础数据的,均使用全市统一基础数据库,避免重复建设。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及升级,加快推动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信用体系、应急管理、国资监管等主题库建设,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各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国资委等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4.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探索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双向流通,加大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城市交通、体育健康等重点领域政务数据有序开放力度,编制政务数据开放目录和责任清单。鼓励各级企事业单位参照政务数据管理模式,开放及共享一批高价值的公共数据,探索政企数据融合的标准规范和对接机制,将水、气、交通等主要公共服务数据纳入开放范围。探索政府部门采购社会数据“统采共用”,汇聚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数据,提升数据集约化利用水平。(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国资委等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5.推动数据应用。加快推进共享数据高质量应用,开展政务数据共享特色应用建设。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供需对接、共享激励机制,开展数据共享绩效评估,提高数据共享精确性。积极参与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观摩会,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促进政务数据高效共享共用。(牵头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配合单位:市政数局)

6.推动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省市共建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数据交易场所及配套机构建设落地南昌,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治理及数据资产交易。(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国资委等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红谷滩区)

(三)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行动

1.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1)完善面向社会公众统一门户。打造线上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南昌分厅)、线下实体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等多元互补的服务渠道,构建畅通业务闭环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网一窗一次”服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上线赣服通(南昌分厅),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比率2025年底前不低于90%。进一步丰富政务服务网专区建设,针对不同的用户画像,建设“个人、法人、老年人”等主题服务专区。针对不同的办事事项,提供分类精细化服务,建设“企业开办、工程项目、惠企政策”等主题服务专区。[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四级一体平台),规范网上办事指引,优化页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完善在线咨询引导,妥善解决操作不便、容易出错、系统卡顿等问题。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全市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特色服务专区,强化对办事便利的支撑。[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提升“惠企通”平台功效。依托全省统建的“惠企通”平台,进一步优化简化惠企政策兑现服务流程,部署惠企政策事项完整的、准确的上线“惠企通”平台,所有财政兑现的惠企资金全部通过“惠企通”平台以直通车的方式拨付,力争2025年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方式兑现比例不低于40%。[牵头单位:市政数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4)加快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为支撑,构建虚拟政务大厅和政务服务数字人,加快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水平,通过场景式导航、对话交互方式,打造全天候、多层次、立体式的高效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基层服务智能化发展。[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5)优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除紧急热线外的相关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部归并到“12345”热线,建设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和分拨处置平台,“一号响应”企业和群众诉求。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强化科技赋能,依托“智能+服务”,提高热线便企为民服务能力和效率,依托“智能+数据”,提升热线服务决策能力,依托“智能+管理”,提升热线工作管理效率。[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

(1)大力推进“网上办”。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优化页面设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系统稳定性,规范在线咨询、引导服务,提供更加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网上办事操作说明,创新在线导办帮办、远程协助等方式,解决网上办事看不懂、操作不便捷、容易出错、系统卡顿等问题,不断提升“网办率”。到2025年底,“网上可办”率达到98%,“全程网办”率达到87%。[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推行“秒批秒办”。顺应互联网、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对申请人办事申请进行自动比对和判断,自动出具证件、证照、证书、批文、证明等结果,实现审批服务智能化、自助化、无人化,到2025年,市县两级合计力争推出100项以上“秒批秒办”事项。[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推广“免证办”服务。在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和技术保障,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全面开展证照梳理,通过扫脸、亮证、扫码等实现证照材料免提交。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到2025年底,力争推出500项以上“免证办”事项。[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4)推广专属个性化服务。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和个人专属服务空间,完善“一企一档”和“一人一档”,规范和拓展二维码、数字名片等场景应用,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出“数字人”、政务服务地图等创新应用模式,到2025年底,力争打造至少1个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个性化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四)实施市域治理“一网统管”行动

1.构建一体化数字决策体系。探索利用数据关联分析、数学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市县(区)两级可视化数字政府决策系统。通过数字决策系统进行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来实施趋势预判、精准调控,开展政府数据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应用等领域的决策咨询研究,为政策决策提供专业支撑,形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化、精准化决策体系。[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推动各单位应用系统汇聚接入。进一步梳理各单位应用系统,结合全市数据资源普查的系统底数清单,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分类分级汇聚接入,加快形成“一网统管”应用生态基础。[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加快市级行业特色应用建设。按照《江西省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全力打造全省创新引领区行动方案>的通知》(洪办发〔2022〕11号)等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未来三年重点加快推动数字人大、智慧地理信息、智慧住建、智慧应急、基层智慧治理、档案管理、数字市民、数字出行、智慧人社、数字健康、数字教育、数字养老、数字社区、数字城管、智慧生态、智慧水利、数字乡村等17个应用专题建设。其中数字市民、数字出行、智慧人社等11个专题的建设内容及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按照洪办发〔2022〕11号文件贯彻执行。[牵头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4.推动打造一批跨部门协同应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打造一批跨部门应用场景,通过流程优化和数据贯通,推动数字化条件下的跨部门业务协同工作流程优化,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围绕领导决策分析和指挥调度需要,未来三年重点打造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抗旱防汛等领域的特色应用。[牵头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配合单位:市政数局,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五)实施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行动

1.建设“赣政通(南昌)”门户。建设面向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统一沟通、共享、协作的工作平台,升级拓展“赣政通”南昌分厅。加强平台覆盖范围,推动参与政务活动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接入。深化分厅门户建设,整合接入各类应用,引导各地创新应用场景。推动覆盖政府办文、办事、办会及督查督办等事项,实现公职人员随时办、随身办。提高党政机关内部数字化应用水平,实行政务内部办事清单化管理,强化电子文件形成办理、归档利用、长期保存等规范管理,提高政务办公效率。到2023年,实现市县乡级政府部门赣政通(南昌)全覆盖;到2024年,推动市县乡级党政部门赣政通(南昌)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组织赣政通(南昌)覆盖90%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推进党政机关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机关内部办事系统整合共享,推动市直各单位在使用赣政通过程中流程优化,全面梳理、逐步推出和动态管理本部机关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推动机关内部非涉密“最多跑一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力争到2023年,全市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事项上线不少于25项。2024年、2025年按照省级最新设定目标及全市实际情况推进落实。[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六)实施政务公开提升行动

1.建设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加快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整体发声、联动发声。加快建设以市政府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各县(区)各部门政务新媒体为主体的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建成一批群众爱看爱用的优质精品账号及应用,着力提升回应关切、舆情引导能力,形成协同联动、矩阵传播的工作格局。[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2.提升政务公开专区服务水平。依托市政务服务大厅,加大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力度,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事项标准化规范化,融合线上线下政务公开与服务,完善优化政务公开专区功能。在做好政府信息查阅、依申请公开受理、窗口办理等常规服务外,设立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及时准确地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号答”“一站式”的政策咨询服务。到2024年底,政务公开专区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3.创新多平台多样化政策解读。升级市政府门户网站政策智能问答平台,开发更加精准智能、更加及时高效的政策问答功能和政策在线咨询办理功能。将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转换为适于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及时通过政务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向企业和群众主动推送,提高政策信息的到达率和适用度。探索建立市政府政策解读专员制度,由市政府各部门确定1~2名工作人员担任政策解读专员,依托市级政务公开专区和市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图文漫画、事例讲解、短视频等形式创新开展多元化解读。到2024年底,统筹政务信息公开咨询电话、领导信箱和实体服务大厅等线上线下互动渠道,完成回应资源整合。[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七)实施网络安全保障行动

1.强化网络安全合规管控。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增强数字政府保障能力;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提高个人数据、重要数据安全保护水平,依法加强数据出境管理。(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2.加强安全责任管理。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有关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数字政府建设全流程安全管理责任,构建数字政府安全评估、责任落实、事件处置、协同联动机制;建设专业的安全运营人才团队,打造数字政府安全运营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3.建设安全运营平台。建设安全运营支撑平台,打造数字政府安全管理中枢,整体性提升攻击检测分析能力、安全态势预警能力、内外部风险感知能力、违规行为发现能力、协同安全防护能力、应急事件响应能力和安全管理闭环能力,构建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八)实施标准规范建设行动

1.完善政务共享数据标准。围绕政务数据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广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安全等标准规范。探索共享数据管理及安全标准体系,开展共享数据分类分级、质量管理、脱敏和安全管理等试点应用。(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2.健全应用支撑规范。探索制定公共基础支撑、应用开发共性组件、通用平台接口等应用规范文件,推动全市系统应用节约化建设。(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重大意义,着眼大局,担当作为,积极推进,将工作列入重要改革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围绕工作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牵头单位:市政数局;配合部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二)加强资金保障。市级财政统筹保障市本级开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相关资金,在数字政府规划咨询、系统建设、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根据财力状况做好资金保障,建立支撑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快速迭代建设的资金审核程序和机制。(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政数局等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三)加强人才保障。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列入市级领导干部和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培养既精通政府业务又能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建立“首席数据官”或“数据专员”机制,强化大数据运用。建立市级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吸纳更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才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党校,市人社局、市政数局;配合部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四)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公正的常态化考核评估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全市综合考评,建立创优争先机制和定期督查机制。按计划定期开展重大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加强统计监测、协调调度、绩效评估和考核监督,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成效及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政数局;配合部门: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五)加强品牌宣传。加快政务品牌塑造,加强常态化品牌推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扩大政务新媒体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新方式,广泛宣传我市政务服务品牌,突出政务服务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扩大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