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纲要解读

【媒体解读】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十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南昌样板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21 08:08:44 字体: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南昌样板-----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十一)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我省将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打造美丽中国南昌样板”的重要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0%,达到91.5%,连续六年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南昌蓝”成为城市靓丽名片;全市37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94.6%,比2015年提升16.8个百分点,无Ⅴ类和劣Ⅴ类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万元GDP能耗和水耗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生态创建持续领先领跑,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南昌县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原湾里区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中国天然氧吧”,安义县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在全国率先、全省首次构建了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繁重、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巩固、环境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环境治理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共抓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为统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全力建设滨湖“水都”、生态“绿谷”、美丽“蓝带”,努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山水名城、生态都市。

具体目标:碳达峰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一流水平,国考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保持稳定;巩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0%,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三、“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持续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绿色交通、洁净运输,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公共交通领域车辆清洁化替代。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压减落后产能,对燃煤工序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烟尘治理,实施削减工业源VOCs污染排放专项行动。二是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推进潦河流域、乌沙河流域、赣江流域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系全面连通、形成亲水城市格局。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第三方运营。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严防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提升土壤质量,推进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管控,健全土壤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四是实施清废行动并加强新污染治理。建设危险废物贮存场和应急贮存库,逐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物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进行医疗废物联动监管,确保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和安全处置。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包装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有机衔接。

(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是优化生态布局。构建“一湖三脉,两屏多廊,蓝绿交织,人鸟共生”生态整体布局。“一湖三脉”,即鄱阳湖所属鄱阳湖主湖区、青岚湖——军山湖片区,赣江、抚河、潦河三条主干水系及其流域水网。“两屏多廊”,即九岭山——梅岭屏障、怀玉山——玉华山屏障所属多条林地廊道;以绕城高速和水系为依托,形成内外环状绿带、郊野公园、河湖湿地、城市公园体系,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城市内部,构建以“一江三河串十湖”水系、城市绿道系统及城市公园点状分布为主体的都市生态系统。二是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构建完善生态系统保护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鄱阳湖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西部山林区和东南部湿地组团等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生态单元治理模式,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全面推开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及转换机制,通过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完善生态文明统计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释放绿色信用金融活力,推动湾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

(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扩大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和国家及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范围,推动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建设。二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编写具有南昌特色的环保教育读本。将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创建成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三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健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推进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南昌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

(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一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建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清单。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完善河湖森林管理保护机制,打造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后评估机制和公众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形成“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模式。二是完善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开展全民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发挥水资源价格调节功能,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继续盘活存量,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完善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开发支持政策。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和税费政策,加大对节地、节水、节能、节矿的经济调节作用。

关联稿件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