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科工信局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县委县政府“四五六”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1+3”重点工作,始终突出科技兴县、产业强县,克服后疫情时代对我县主导产业带来的影响,坚持以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为导向,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县“2+1+N”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现将2023年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体情况
(一)突出运行监测,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和企业服务,构建对规上工业、规下样本企业全覆盖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拓市场、解难题。2023年1-10月,264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78.74亿元,同比增长4.35%。累计增加值为50.22亿元,评估增幅3%;预计全年累计增加值增长5%左右。
二是争资争项争政策扶持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组织申报2023年度绿色制造称号,江西进贤经济开发区(产业园)荣获2023年江西省绿色工业园区“称号”、江西江联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江西省绿色工厂“称号”;持续推进节水型企业评定工作,组织推荐我县3家企业荣获2023年度南昌市第一批节水型企业称号;同时,我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荣获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江联重工荣获第三批江西省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称号;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为南昌市化工重点监测点;已组织申报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项目。
2023年申报兑现2022年度产业扶持政策资金约1265.66万元,其中:推荐申报兑现2022年度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1家1项,拟申报扶持资金41.56万元;推荐申报兑现2022年度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共8家9个项目,拟申报扶持资金共计1204.1万元。推荐申报兑现2022年度现代针纺产业发展政策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1家1项,拟申报扶持资金10万元。推荐申报兑现2022年度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1家1项,拟申报扶持资金10万元。推荐申报兑现支持工业企业稳生产拓市场提质效政策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5家6项。截止11月份,共为我县150户工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财园信贷通保障服务,实现贷款续贷金额72018.3万元。
三是强化亩均产出导向。开展“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工作。229家规上企业参与综合评价,共计评出A类企业58家,B类企业126家,C类企业35家,D类企业10家。2022年度进贤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13.74万元/亩;亩均营业收入337.4万元/亩;亩均固投273.9万元/亩;单位能耗营业收入7.47万元/吨标煤;单位排放营业收入1538.40万元/吨;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1.94%。
(二)突出建设项目,加快项目落地投产
一是工业投资稳步向好。截至目前,我县纳入省工信平台调度项目共计104个,总投资286.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8.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92%。其中技改项目64个,总投资135.2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41%,占技改投资比63.81%;亿元以上项目56个(含技改),总投资272.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7.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2%,占亿元以上投资比65.08%。
二是投资项目位列前列。今年以来,我县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6个(新开工19个),投资500万以上技改项目64个(新开工37个),项目数量位全市前列。在建项目总体推进较好的亿元以上项目有:江西坤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中医诊疗设备与医用耗材项目、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基酒技改项目、江西瑞力门窗有限公司年产800万件新型建筑材料项目、江西益融日用品有限公司新建食品盒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三)突出科技创新,科创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为促进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出台了《进贤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奖补措施进行明确,强化科技资金保障,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二是强化高企梯队培育。通过深入企业,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指导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现已入库163家,任务完成率105%,为高企培育打下基础;另外,比照历年申报过高新技术企业的名单,一对一进企业了解其发展情况,挖掘符合要求的企业,今年前三批共组织41家企业进行申报。
三是推荐申报科技项目。今年新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隆莱、威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维德),正在组织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江联重工、宏顺建筑、星火军工、雄宇、洪达医疗),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复评(洪达、雄宇、蓝珀、大北农、高正、威敌);截至目前,已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4亿元;已组织2022年度研发费用填报,共计4.6亿元;为响应上级政策,推荐江西泽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发布科研助理岗位15个,推荐1名企业家为南昌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组织了2022年县本级科技项目入库工作。
四是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坚持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码上监督平台、发放政策宣传书、线下开展“科技活动周”等各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政策宣传普及活动,其中线下举办了两场科技活动,服务群众超1000余人次,现场发放农牧养殖、食品安全、防溺水等宣传手册1000余册。
(四)突出中小发展,夯实服务固本筑基
一是梯度培育固本筑基。今年以来,我县评定南昌市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申报第二批南昌市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评定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复审1家;申报江西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4家;申报国家单项制造冠军企业1家。同时,我县还评定南昌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型示范平台1家;江西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复审1家。此外,本年度帮助17家江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获得奖励资金34万元,2家平台企业获得奖励资金28万元。通过开展我县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为企业保驾护航。
二是新增上规添砖加瓦。扎实推进“小升规”企业入统入库,目前入库企业13家,同时在申报入库企业14家,其中建筑转3家。通过对本县域工业企业摸底排查,对符合资质条件、富有潜力的工业企业进行扶持培育,发挥财政资金奖励对企业改造转型的引导激励作用,为规模以上工业输血造血。
三是产融对接助企纾困。主办和协办产融对接活动7场,如“专精特新”企业产融专场会、中小微民营企业产融对接专场会、钢结构行业和医疗器械产业产融专场会等。由南昌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打造的“融资直通车”平台已正式上线,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企业和银行的纽带作用。
四是政策宣贯细化服务。创立“一周一策”惠企政策宣讲团,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周年宣贯活动、开展“访企问需、暖企护航”工业企业走访帮扶专项行动,副县级领导带队,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重点对300余户工业企业进行帮扶;由我局副局领导和业务骨干挂点帮扶“专精特新”企业,收集挂点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建议,建立“一企一账”,做到精准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突出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强链筑基
一是建立专班凝聚合力。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产业链长+链主企业+工作专班”的工作模式,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一产一策、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支持,统筹财政、税收、教育、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就业创业、人才引育、专利申请、品牌打造、质量管控等各方力量,出台支持措施,围绕重点产业链,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医疗器械、绿色建筑、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链条加大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对接。发挥进贤县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钢结构(绿色建筑)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加快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力争引进落地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加快落实“一产一策”,统筹开展一批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增强产业协同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推进创新链紧密协同、产业链深度耦合、人才链交互共享、资金链精准配置,加快构建链式关联、梯度布局、协同融合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是多管齐下引进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贯彻落实“南昌十条”人才引进计划,与人社、高校多部门开设多场人才招聘会,为我县企业输送科研、技术人才。对接企业需求,加快推进与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南昌大学及附属医院、南昌航空大学等合作,搭建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培养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落实相应优惠政策。
四是完善配套优化平台。加快园区十大功能平台建设,为项目落户及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要加强产业硬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要强化产业发展软环境,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建设集研发生产、孵化转化、检测临床、注册办证、会展交易、仓储配送和人才培育功能为一体、涵盖全产业链领域的产业服务体系,为产业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赋能我县两大支柱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六)突出数字赋能,实施智能技术改造
一是加快网络基础建设。加速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加快推动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5G产业发展,不断夯实乡村信息设施基础,基本形成光纤和无线相结合、覆盖全县的宽带通讯网络和双化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光纤网络接入端口总数达40.5万个,宽带用户数23.9万户,手机用户数达45.5万户,实现4G建设县乡全域覆盖,预计年底,5G基站建设1129个,5G建设城乡街道全覆盖。
二是引导企业数字转型。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已推荐认定省级两化融合2家。开展了两期进贤县亲情大讲堂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组织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开发区分管领导共200人次参加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及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训会。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目前美格尔医疗、维德医疗、致邦筑工等企业正在积极实施“5G+互联网”数字化改造。江西美格尔为第一批试点建设企业,美格尔与县移动公司签订了"5G+智慧工厂"建设合作协议,利用5G、AI视觉检测等新技术探索,打造智能化生产线,可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机器换人”,探索实现“无线、无人、互联、互动”的智慧工厂,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实现智能化转型,车间三栋8500平方米已完成,设备已安装使用,累计完成投资9000万元。
三是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军转民”新业态,推动“民参军”参出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消防器材、防护设备、汽车配件、钢构、专用机械基础配件等军民融合发展产品,打造出一大批高精尖军工产品,通过摸底今年拟申报省级军民融合企业1家。按照县人民武装部工作要求,组织县三大通信运营公司和局机关民兵组成通信支援队伍,深入企业民兵整组潜力调查统计工作,参加县人民武装部民兵集中检验到点率百分九十五,确保通信物质保障抢修任务,在服务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突出履职尽责,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长效机制。发挥县领导挂点、驻企特派员等机制作用,积极帮扶服务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每年年初召开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会,及时兑现各类奖补资金,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普惠包容二级指标创新创业的要求,全力打造“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品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信贷通”等融资平台和产业基金,强化融资支持;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解决用工难题。
四是强化精准帮扶。持续深入“访企问需,暖企护航”活动,开展驻点帮扶、精准帮扶,进一步夯实效能服务体系。
五是强化安全稳定。履行工业制造安全专委会职责,强化隐患排查,加强“地条钢”排查,烟花鞭炮“打非治违”等工作,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全力解决黄祝平信访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足,产品同质竞争现象严重。二是产业体量较小,项目不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支持产业发展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不足等。
三、2024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我县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思路是:全面贯彻全省制造业“1269”行动和南昌市“8810”行动,大力实施产业链长制,围绕“2+1+N”产业体系,稳运行、扩投资、强基础、促创新、优服务,实施数字赋能、企业成长、链条整合三大工程,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贡献工业力量。
2024年工作目标是: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争先进位,工业产值增幅1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5户左右,企业研发投入5亿元左右,R&D投入比重达到1.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5户左右。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经济运行分析。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时刻跟踪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研究分析相关变化情况对我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带来的影响。主动协同经开区、各乡镇,全力开展运行监测全方位摸底,做好每月工业经济研判分析。进一步强化与统计、供电、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对工业用电量、企业开票数、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企业订单量等先行指标、同步指标的动态监测,对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剖析,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做好产业发展的参谋员、经济运行的指导员、企业培育的运动员。同时也建议发挥县运行专班的统筹作用,共享工业经济发展先行指标,便于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比对。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要围绕“2+1+N”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强化项目落地,尤其是要注重大体量项目的落地。科工信局将围绕主导产业,梳理医疗器械、钢结构“产业四图”,为全县招商引资提供方向路径。二是引导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建。更加注重存量企业的增资扩股、技改扩建。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实现企业质的提升,通过扩大产线产能,实现企业量的增长。重点推进李渡酒业、隆莱生物、群力钢构、万隆实业等企业的改扩建项目,快速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24年力争亿元以上项目20个,技改项目26个,技改投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对一些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落实扶持措施,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为建设项目、企业发展开设绿色通道。
(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引导企业建立辅助台账,为2024年研发投入申报做好准备工作。二是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科学谋划“2024年科技活动周”,举办1-2项重点活动。三是引导建立科创平台,实施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申报1家,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申报2家,初级研发机构预计认定18家。四是助企争资争项。开展好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申报、技术成果交易合同登记、科技进步奖申报等工作。
(四)推行企业规范管理。注重科技引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中介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作用,推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对接,加强向企业尤其是中小医疗器械企业推介技术成果,鼓励产业化。对接企业需求,加快推进与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南昌大学及附属医院、南昌航空大学等合作,搭建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培养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落实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美格尔医疗、透景医疗、隆莱生物等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及专利申请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企业建立并执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部门监管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形成良性行业发展环境。
(五)夯实效能服务体系。以营商环境、发展要素、精准帮扶、氛围营造为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础。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兑现招商引资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行“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品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强化要素支撑。充分利用“信贷通”等融资平台和产业基金,强化融资支持;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解决用工难题;实施“腾笼换鸟”计划,推进土地高效利用;搭建集采和物流配送平台,破解销售瓶颈。三是强化精准帮扶。持续深入“一跑二进三争四问”、“暖心早茶会”活动,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开展驻点帮扶、精准帮扶,进一步夯实效能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