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县人民政府
  •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发改委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A22030-0205-2022-0001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进贤县发改委 生成日期: 2021-12-31
    名  称: 关于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解读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关于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解读

    关于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解读

    字体:

    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月24日进贤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进贤县人民政府

    目  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贤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三章 远景目标

    第四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第二篇 构建具有进贤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 做大做强做优“1+2”产业集群

    第一节 打造千亿现代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第二节 培育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第三节 壮大百亿绿色建筑产业集群

    第四节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

    第五节 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主战场”地位

    第六章 加快布局发展数字经济

    第一节 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

    第二节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第三节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第七章 推动服务业扩面提质

    第一节 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节 品质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第八章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第一节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第二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节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第三篇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第九章 聚力建设大南昌都市圈生态宜居卫星城

    第一节 实行“北拓南优东连西延中提升”的空间策略

    第二节 打造现代化高铁新城

    第三节 建设温情智管公园进贤

    第十章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第一节 做大做强重点镇

    第二节 打造一批特色乡镇

    第十一章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第一节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第二节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第三节 提高农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第十二章 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第一节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三节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第四节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第十三章 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第一节 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第二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

    第三节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第四篇 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十四章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第一节 布局发展新型基础设施

    第二节 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第三节 构建内联外畅互通交通体系

    第四节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五节 加强现代水利设施建设

    第十五章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第一节 大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

    第二节 激发消费需求和潜力

    第三节 建设满意消费进贤

    第十六章 着力畅通经济循环

    第一节 培育高效融入优势

    第二节 构建高效融入支撑体系

    第五篇 加快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第十七章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 做大做强县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第二节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第十八章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第一节 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

    第二节 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第三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十九章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一节 依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第二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第三节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六篇 打造沪昆高铁经济带开放高地

    第二十章 着力优化开放格局

    第一节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节 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第二十一章 高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一节 建立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第二节 加快高水平“引进来”

    第三节 推动高质量“走出去”

    第二十二章 建设高能级开放支撑体系

    第一节 强化与大南昌都市圈融合发展

    第二节 共建昌抚合作示范区

    第三节 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第七篇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第二十三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节 打造风景如画魅力空间

    第二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三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十四章 畅通“两山”转换通道

    第一节 加快绿色经济转型

    第二节 倡导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

    第三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二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第一节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第二节 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第三节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

    第四节 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度

    第八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六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节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优

    第三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四节 完善教育现代化保障

    第二十七章 全面推进健康进贤建设

    第一节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第二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第三节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第二十八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节 健全婴幼儿服务体系

    第二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三节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第九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十九章 提升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第一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加快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

    第三节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十章 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

    第三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第五节 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保障制度

    第三十一章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第一节 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节 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三十二章 促进人口更加均衡发展

    第一节 做好新时代人口生育服务工作

    第二节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第三节 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家庭建设

    第五节 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

    第十篇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进贤

    第三十三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第一节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第二节 维护经济安全

    第三节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十四章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第二节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三节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三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治进贤建设

    第一节 保证宪法和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

    第二节 落实社会公平正义法制保障制度

    第三节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第十一篇 确保规划顺利有效实施

    第三十六章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节 坚持党对社会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节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三十七章 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节  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三十八章 凝聚规划实施合力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二节 强化重大项目保障

    第三节 动员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描绘好新时代进贤改革发展新画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国家、江西省及南昌市规划纲要编制,重点对“十四五”时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并提出二〇三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贤新征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和行动纲领。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贤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挥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统筹新冠感染疫情防控、防汛抗洪救灾、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实现突破提升。全县新冠感染疫情中高速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县域经济成功挺进了全国300强、全省前十强,2016-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科学目标管理(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县”。预计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13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达到36.7亿元,年均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6.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2.5亿元,年均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34亿元,年均增长11.6%。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财政收入攻产业、决战工业”成效明显,工业投资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稳步增加,预计2020年工业投资105.9亿元,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92家。省政府批准同意在我县设立省级产业园,实行省级开发区政策,工业发展“主战场”雏形初现,基本形成“一区五园”发展格局。谋划和推动了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印刷电路板产业园被列入市级特色园、专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路网、综合污水处理厂、邻里中心等已基本建成,医疗器械、钢构网架、烟花鞭炮、文化用品、富硒食品等特色产集群不断壮大,“龙头引领、项目支撑、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态势更加鲜明。预计2020年,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867亿元,生产企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迅猛,钢构网架双层油罐产量占华东地区2/3以上,大型钢梁占西部地区60%以上;李渡烟花在国庆70周年烟花晩会上一枝独秀,获国家颁发突出贡献奖。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南昌“硒谷”·钟陵现代农业产业园、罗溪中建材智慧农业、梅庄万亩猕猴桃种植示范园等富硒农业项目稳步推进,三里乡(黄鳝)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全县21个乡镇基本形成“一乡一园”“一乡一业”发展格局,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军山湖大闸蟹再获全国“蟹后”称号。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取得先发优势,新增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为全省第一,成功争创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引进落户了国内最大的电商集聚平台网库集团,打造了笔文化创意产业园,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目单,“文港毛笔”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获得国家命名并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池溪脯辣椒、南台米酒、泉岭香灯节、进贤板粉成功入选市级非遗项目。

    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预计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20%以上,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0.89%,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提高到3.5亿元。科技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实现双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突破4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预计提高到72%。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宽带用户数达到17.05万户,光钎网络接入端口总数达到33.5万个,全县规划区域内实现光纤宽带和无线宽带全覆盖率达到97%。

    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落户限制政策全面放开。组建了县城市管理局,开展了“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等专项行动,大力推动安置房、“1+5+X”社区邻里中心、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军山湖水厂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预计2020年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6.5%,城市绿地率达37.66%,李渡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衙前乡、池溪乡、钟陵乡等一批乡镇获评省级卫生乡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并被列为江西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通过了省级农村人居环境验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在南昌市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173个,品牌农业和绿色商标总数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工作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县域司法行政改革全面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网上并联办理市批数据填补省市空白,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全县27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登记赋码工作全面完成,乡镇行政、事业机构数精简率达63.6%。“五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赣服通”进贤分厅上线运行,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一次不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加速推进,创新“容缺后补”特别服务通道,被评为全省第四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

    对内对外开放齐头并进。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昌抚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复,成为我县第一个上升为省级战略的发展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共引进项目160个,签约资金812.26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24个、20亿元项目9个、30亿元项目2个、50亿元项目2个、100亿元项目1个,引进项目质量、体量逐年趋好。内外双向开放优势持续增强,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20.18%,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91%,荣获“全省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先进县”,“飞地经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样板。

    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争设昌景黄高铁“军山湖站”,成为全省唯一迎来双高铁站的县城,形成县域一普铁、南北两高铁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3、4、5小时经济圈”。高速出入口达到6个,与大南昌都市圈互连互通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内部交通路网“六纵六横”网基本形成,完成20.67公里G320绕城一级公路改造,11.27公里昌进一级公路扩建,启动“三长线”项目建设,完成S524、S211、S523等大中修项目建设,新三长公路、S104省道等一批联通道路不断推进,县道三级及以上等级路比例达59%。实现100%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县264个建制村实现100%通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组组通”、率先推行特殊人群免车票费,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成立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污染防治10个专业委员会,大力施“腾笼换鸟”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坚决做好鄱阳湖等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完善。2017-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环境空气优良率、优良天数等指标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空气质量稳居全市第一,名列全省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2019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水源地”,全县13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92.3%,高于市政府考核目标3.4个百分点,在全市、全省、全国唱响了军山湖绿色品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强。荣获“2019-2020江西省湿地与越冬候鸟保护先进县”。污染物排放量逐步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生态环境保护分别消减747.2吨、91.88吨、288.71吨、50.54吨,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产业扶贫效果显著,在全县21个乡镇188个点位建设652个光伏扶贫电站,在2018年底前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光伏扶贫等扶贫政策全覆盖,各村委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64户1454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3581.63元。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实现了“低保兜底零遗漏、医疗服务零障碍、教育保障零负担、危房改造零压力、安全饮水零超标”。现行标准下全县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个省市贫困村全部高标准标退出,城镇贫困群众实现整体性脱贫解困,探索创新“六个一”、“五统一享”、“一单四函”等亮点举措,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进入全省“好”的档次。

    人民生活迈入全面小康。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992元,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38元,年均增长8.7%。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社保体系健全完善,人事管理不断规范,人才服务加速推进,劳动关系持续和谐,“十三五”时期,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9133人、“4050”困难人员就业291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6133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24%、121%、147.33%。教育事业持续健康良好发展,全面完成“三通工程”“智慧校园”平台、“三个课堂”建设,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个比例”任务,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县职业高中开办了首期医疗器械专业,连续九年荣获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十强县”称号。大力实施健康发展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铺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行政村100%全覆盖,全县各社区和镇(区)体育社团组织布点率达100%,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覆盖率达100%,建成农村居家养老站点271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3.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月人均累计分别增加630元、979元。大力推进农村“颐养之家”建设,已建成农村居家养老站点271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累计房屋征收面积83.37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88户,完成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85880平方米。文化强县建设成绩喜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现了基层文化服务全覆盖,年均送戏下乡100余场、送电影下乡4000余场,金石微雕“唐宋八大家”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填补了我县空白。

    市域社会治理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十三五”期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平安进贤、法治进贤建设扎实推进,组建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项目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工程”初步完成,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连续5年全市领先。打赢新冠感染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疫情风险等级“三连降”,主动承担起全市、全省、全国防疫物资供应的重任,累计向国家、省、市供应口罩8000余万只、防护服17.8万套、隔离衣200余万件、医用手套200余万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防控政府债务长效机制基本建立,重点企业金融风险早期识别、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等工作有序开展,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秩序。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全面加强。气象、供销、司法、人防、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e新冠感染疫情nsp;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干部思想根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县877个基层党组织、2.9万名党员实现全覆盖。创新实施“党建+138联防联控”和“党建+复工复产”工作模式,城市社区党工委在全市三县一区率先组建挂牌并实体化运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力发挥。持续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肃清苏荣案余毒,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在全市率先打造“1+6+N”纪检监察大智慧监督平台,实现对民生资金等六大板块的全程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创新监管制度机制,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的。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必须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进贤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是科学的,充分证明了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工作思路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国家、省、市精神,契合进贤实际,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把“挑重担、勇争先”扛在肩上,不断开创进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进贤人民“四海为商、敢为人先、敢闯敢干”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和 “崇贤尚德、灵性温润”的人文品格,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把全县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同的目标上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表1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5年

    基数

    2020年

    目标

    累计或年均增长(%)

    2020年

    预期值

    累计或

    年均增长(%)

    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74.54

    >480

    9-10

    290.13

    10.1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美元/人)

    4940

    >8000

    8-9

    5848

    9.8左右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21.8<财政收入

    39

    >12

    36.7

    11

    预期性

    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4.9

    24

    >10

    20

    6.1

    预期性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27.61

    255

    15

    202.5

    9.7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7.29

    118

    >12

    116.34

    11.6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0100

    14800

    8

    23800

    18.91

    预期性

    出口总额(万美元)

    13800

    21000

    8

    12758

    预期性

    调整升级

    三产比例(%)

    17.9:50.3:31.8

    13:52:35

    24.2:41.5:34.3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

    85

    -

    97.5

    5.5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

    60

    -

    60

    3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1.5

    -

    0.89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1

    60左右

    [9]

    53

    [2]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2.1

    40左右

    [17.9]

    32.3

    [10.2]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146

    22634

    10

    21438

    8.7

    预期性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7053

    41120

    8.8

    39992

    8.1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

    [3]

    0.5924

    [17]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1

    95

    [14]

    95

    [14]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3

    74.5

    [1.5]

    77

    [4]

    预期性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1.5

    -

    约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

    -

    [1.4]

    0.0702

    [1.5]

    约束性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

    -

    [0.5]

    0.0358

    [19.3]

    约束性

    生态文明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

    1.9

    -

    0.34

    31.4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

    52

    -

    135.7

    -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11

    -

    13

    -

    约束性

    单位GDP能耗降低(%)

    -

    市里下达的目标

    市未下达目标,视为完成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市里下达的目标

    市未下达目标,视为完成

    约束性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24

    25.5

    [1.5]

    22.1

    -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25

    145

    [20]

    169

    [44]

    约束性

    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

    88

    93

    [5]

    92.3

    [4]

    约束性

    空气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平方米.5)浓度下降(%)

    -

    -

    [12]

    无同比数据,视为完成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0

    -

    >90

    -

    约束性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

    92

    4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90

    [10]

    95

    [15]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COD

    市里下达的目标

    消减747.2吨,完成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氨氮

    消减91.88吨,完成市下达目标

    二氧化硫

    消减288.71吨,完成市下达目标

    氮氧化物

    消减50.54吨,完成市下达目标

    注:[  ]表示累计提高或下降数。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相互激荡,我县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从发展机遇看:一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快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为我县“换道超车”“换车超车”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为提升壮大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促进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提供了重大机遇。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特别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县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在大南昌都市圈乃至全省、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三是我省已进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特别是交通更加便利的区位优势、新兴产业积蓄的先发优势、国家战略平台的集成优势、稳居全国前列的生态优势和经济稳健发展的动力优势进一步提升,为我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利环境。四是大南昌都市圈融合一体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市大力开展产业“十大提升”行动、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新优势将更加凸显,特别是省委赋予南昌“彰显省会担当”时代使命,我县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五是我县具备诸多发展优势和有利条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一县两高铁”“六通十二达”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优势、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等,将为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特别是市委对进贤提出了“挑重担、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实现五个新突破”的工作要求,对新时代全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领航指路,为我县继往开来、阔步前进带来了宝贵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局势更加动荡紧张,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对我县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二是国内南北格局分化、经济重心南移、区域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每个地区都在抢资源、抢人才,我县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形势。三是随着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尽管有利于我县吸引更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但对我县“虹吸效应”也在不断增强。四是制约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彻底解决,经济欠发达是进贤最大的县情,相对落后是进贤最大的现实,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进贤最大的短板,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新冠感染疫情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我县总体上将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也到了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县上下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两个一百年”的时空维度,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第三章 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进贤基本建成。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次稳步前进,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建成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全域治理现代化,法治进贤基本建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大南昌都市圈乃至全省前列;文化名县、教育强县、人才强县、健康进贤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平安进贤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四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为重点,以三产融合、资源转化、均衡发展为发展路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争当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省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在彰显省会担当中挑重担、勇争先,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贤新征程,描绘好新时代进贤改革发展新画卷。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完善上下一致、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想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支撑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全县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切实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坚定不移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坚定“大抓产业、大干项目、大提品质、大优环境”的发展路径,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创造力。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大胆先行先试,力争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对标先进“补短板”,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前列意识、主动意识,向好的学、同强的比、与快的赛,在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大胆闯、大胆试,带头担当、带头实干,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努力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瞄准“争当三个示范县、实现五个新突破”的目标定位,从跳出大南昌都市圈看进贤、站在大南昌都市圈看进贤两个角度谋划今后五年进贤发展的战略定位。

    ——跳出大南昌都市圈看进贤,争取将进贤打造成为“一城四地”

    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将医疗器械作为进贤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坚持“产”“城”“人”三位一体建设理念,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集群发展、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整体层次和水平,把进贤打造成为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尽快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突破千亿,勇当中国现代医疗器械第一县。

    全省“飞地经济”创新示范基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以南昌高新区进贤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引进移动智能终端、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触控显示等项目,巩固提升进贤上海孵化器中心合作成效,推动进贤与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产业链互补、产业共建等深度合作发展,努力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为全县新兴支柱产业,打造全省“飞地经济”创新示范基地。

    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以“硒+X”现代农业为主线,着力做大做强富硒种养业,强化名品和优品品牌建设,推进富硒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努力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将进贤打造成为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中部现代物流基地。依托韵达快递江西总部基地,不断壮大韵达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大型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促进物流业多元化发展,打造中部现代物流基地。

    全省电商总部基地。发挥全国电商示范县优势,大力推进电商园区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谋划建设跨境电商综合园区,争取国际邮快件监管中心等专业化平台落地,加快温圳园区“腾笼换鸟”,推动电子商务与韵达快递江西总部基地等物流资源更加紧密结合,建设现代化电商物流枢纽。

    ——站在大南昌都市圈看进贤,力争将进贤打造成为大南昌都市圈的“一城一园一中心”

    现代化高铁新城。依托进贤作为全省唯一拥有双高铁站的县城优势,以旅游为引领,以商业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着力建设高铁小镇,把高铁小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产城发展”的旅游度假中心区、商贸物流区、新型产业区,实现“以站带城”,带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发展,为进贤融入共建大南昌都市圈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生态休闲“后花园”。高标准推进“两湖一河”(军山湖、青岚湖、抚河)旅游开发,促进大健康与文化旅游、中医药、养生养老结合,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线路和景区,探索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域样板”,全面彰显自然生态之美,进一步释放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塑造生态宜居、秀美宜游城市品牌和形象,努力将进贤建设成为大南昌都市圈人人向往的生态休闲“后花园”。

    省会城市副中心。策应南昌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速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补齐城市发展建设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与南昌中心城区及大南昌都市圈各重点节点城市互联互通,努力将进贤打造成为以产业新城、旅游休闲、物流枢纽为主要功能的省会城市副中心,成为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功能板块新的增长极。

    第四节 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和全省“第一方阵”,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大南昌都市圈率先崛起,力争在全省、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到2025年,力争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达到415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

    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新突破。实现总量质量双提升、速度效益相协调,到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医疗器械、绿色建筑、富硒农业等传统特色产业与电子信息、幸福经济等新兴特色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万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左右。投资质量明显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左右;消费贡献显著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发展动力和活力迈出新步伐。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R&D支出比重提高到1.5%。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驱动力明显增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至1.2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化解,营商环境进入全省一流水平行列,内陆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市开放发展的排头兵。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3.5亿美元。

    城乡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左右,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城乡之间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域样板”加快打造,成为南昌建设“山水之城”的重要支撑。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2.1%,耕地保有量稳定在7.58万公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国家、省、市保持同步下降,企业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5%,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定在92.5%。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满足。到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00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控制在1.82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累计提高0.7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人,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5个,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ndent: 2em;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2pt;">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红色基因更好传承与弘扬,进贤毛笔文化、诗酒文化等特色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文明城市常态长效,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文化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精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进贤社会文明不断达到新高度。

    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重要领域取得决定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成效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到2025年,公众安全满意度达到98%以上,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表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预测

    年均或累计增长(%)

    属性

    综合质效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290.13

    415

    7.5左右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15

    ——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8.5左右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9.7]

    ——

    8.5左右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6.34

    170

    8左右

    预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49.5

    50

    保持稳定

    约束性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

    ——

    预期性

    创新驱动

    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89

    1.5

    [0.61]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84

    1.2

    [0.36]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左右

    ——

    预期性

    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1.87

    1.82

    [-0.05]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3

    56

    [3]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4.3

    37

    [3.7]

    预期性

    改革开放

    进出口总额(亿元)

    8.4

    10

    3.5左右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2.38

    3.5

    8左右

    预期性

    生态文明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市下达目标

    ——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市下达目标

    ——

    约束性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幅(%)

    市下达目标

    ——

    预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13

    15

    [2]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7.5

    7.58

    保持稳定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22.1

    22.1

    保持稳定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0

    >90

    保持稳定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92.3

    92.5

    保持稳定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271

    45000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以内

    ——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

    [0.7]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2

    2

    [0.8]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5

    [0.5]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个)

    ——

    3.5

    ——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

    78

    [1]

    预期性

    公众安全满意度(%)

    ——

    98以上

    ——

    预期性

    备注:1.2020年基期值均为预期数;

    2.[]为五年累计提高或下降数;

    3.约束性指标具体数值按市下达任务执行。

    第二篇 构建具有进贤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op: 0.5em; 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2pt;"> 

    图1  进贤县产业总体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五章 做大做强做优“1+2”产业集群

    以医疗器械为首位产业,以电子信息、绿色建筑为特色产业,着力打造“1+2”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放大制造业集群优势。

    第一节 打造千亿现代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举全县之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大力提升产业链、不断迈向中高端,成为全市生命健康国际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标志性产业链,全力冲刺千亿现代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现代医疗器械第一县。

    高标准建设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围绕“一核一圈、四区多片”整体开发模式,北接老城区、西连高铁商务区,南延白圩乡康养区,加快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核心区建设,注重招大引强、扶持培育、转型升级,不断补链强链和建链,打通研发孵化、检测注册、生产加工、杀毒灭菌、展览展示、仓储物流、交易及维护等各环节,争取纳入全市重点开发片区,争创省级医疗器械特色小镇,营造一流投资发展环境。

    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和规模水平。支持优质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提质、品牌提优,重点引进高值医用耗材、康复医疗设备、高端精密仪器等价值链高端的头部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用好长山晏花炮厂旧址,对李渡、长山、白圩等乡镇医疗器械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以推动进贤传统医疗器械产品迭代升级为目标,通过加大医疗器械产业引进孵化、改造升级、集群集聚和专业服务等,为医疗器械人才、技术、资产、项目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瞄准先进园区水准,加快推动质量检测分中心、会展交易中心等重点功能平台建设,提升服务项目能力和水平。

    做优做响医疗器械品牌。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响医疗器械品牌高地,积极争创中国公共卫生产业制造中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公共卫材)、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品牌,聚集各类要素资源支持,打造知名品牌园区。争取举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打造医疗器械全球销售联盟,不断提升进贤医疗器械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推动省级层面出台支持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争取省药监局办证受理中心在我县设立窗口,提升注册审批、生产许可办理效率。推动职业学院建设,打造有规模、成体系的人才队伍;组建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市场等要素支持。

    专栏1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导向与重点项目

    (一)产业布局重点

    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医用影像设备、监护设备、麻醉呼吸器械、血液净化器械、家庭护理设备等。

    (二)重点功能平台

    医疗器械3C智造中心(CDMO+CSO+CRO)、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研发孵化中心、金融中心、办证服务中心、大数据管理中心、UDI应用推广中心、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及集中灭菌消毒中心、会展交易服务中心、三甲医院等功能平台。

    (三)服务功能目标

    成为国内产业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医疗器械主题园区,形成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链完善的现代化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和产学研孵为一体的重要载体。

    (四)品牌建设目标

    创建国家级品牌园区,力争成为国家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培育引领式品牌企业,加速培育医疗器械上市企业1-2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3-5家、全国百强医疗器械品牌企业5-10家;树立标杆性行业品牌,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树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园区。

    (五)重点项目

    1.江西省医疗器械产业基地(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项目。用地353亩,总建筑面积290370平方米,高端产业园包括健康生产区和科技展示区,包括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物流仓储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孵化中心、员工宿舍、医疗器械展示文化中心及停车场等。

    2.江西青洪药业公司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大输液产品项目。项目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 1.45亿袋(瓶)大输液及3亿支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生产能力。

    3.400万只电动正畸洗牙器和脉冲洗鼻器及3亿只医用手套项目。占地约20亩,总建筑面积为18660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200万只电动正畸洗牙器、200万只电动脉冲洗鼻器、3亿支医用乳胶手套和3亿只医用手套的能力。

    4.洪达集团年产25亿只丁腈手套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拆除旧厂盲4栋,新建车间面积16000平方米(层高16.8米),购置2条PVC手及8条丁腈手套生产设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产PVC及丁腈手套25亿只。

    5.江西美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亿只医用针管和注射针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约20亩,新建生产厂房建筑三栋,总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一次性胰岛素真、留置针、血液透析针等10亿元只、针管35亿只的能力。

    6.江西瑞春公司年产6000万套医疗设器械保护套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1亿元,占地约25亩,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完成三栋主厂房的建设以及配套用房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6000万套医疗设器械保护套的能力。

    7.江西柏登公司年产1000万套麻醉面罩。项目用地30亩,完成三栋主厂房的建设以及配套用房的建设,总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000万套麻醉面罩的能力。

    8.江西保时健公司年产10万套新型医疗设备带项目。占地约28亩,总建筑面积为16800平方米,完成二栋主厂房和一栋配套用房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年产10万套新型医疗设备带的能力。

    9.年产一万台便携式无创呼吸机项目。占地约52亩,总建筑面积为23944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便携式民用无创呼吸机一万台的能力。

    10.江西科美年产36亿只一次性丁腈手套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用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购置国内领先的丁腈手套所需生产设备及相关设施,形成生产线12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36亿只一次性丁腈手套,年销售额可达27亿元,税收约6.3亿元。

    11.美格尔防疫物资、脑电双频显示仪生产项目。该项目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约47000平方米,购置生产防护服、隔离衣等所需生产设备及相关设施200台套,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创汇可达3000万美元,解决100人就业问题的能力。

    12.北京美联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生产体外诊断产品(2300万人份试剂,生产4000台仪器)项目。该项目装修厂房面积约10000平方米,拟购置国内先进的体外诊断设备生产线5条,在进贤投资建设体外诊断及相关产品研发、注册、生产和销售一条龙式服务,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收2000万元。

    13.上海翰斯泰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5万套红光治疗设备项目。该项目装修厂房面积约8000平方米,拟购置大型卧式光浴设备及所需设备设施形成生产线3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0000万元,税收2000万元。

    14.南昌卫材年产2千万袋吸收性明胶海绵及3亿片口罩生产项目。项目拟扩建4栋厂房和1栋配套设施用房,用地面积约为67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2700平方米,其中3#厂房建筑面积约4608平方米;4#厂房建筑面积约7680平方米;5#厂房建筑面积约5220平方米;6#厂房建筑面积约3840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1352平方米。项目拟购置三类产品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海绵)生产线2条,口罩机生产设备200余台项及所需设备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吸收性明胶海绵2千万袋及口罩3亿片的能力。

    15.江西众杰年产800吨熔喷布和1.2亿个KN95口罩的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装修净化厂房车间1200平方米,优化厂区道路及绿化等基础设施。购置先进的熔喷布生产设备2套和KN95口罩机4套及所需设备设施,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形成年生产800吨熔喷布和1.2亿个KN95口罩的能力,年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税收230万元。

    16.江西中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原药玻地块)。总用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18600平方米。其中:日晟药业50亩,拟生产人用中药口服液5亿支/年、中药颗粒剂3000吨/年等;思源堂药业50亩,拟生产中药饮片5000吨/年等;成晟药业50亩,拟生产动物用粉针6000万支/年,小容量注射剂1亿支/年等;中成人药业50亩,拟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天然植物预混料4500吨/年。

    17.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86吨/年医药原料药建设项目。项目用地35亩,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包括生产车间、仓库、质量分析大楼、动力车间。同时配套新增制冷、制氮、变压器及锅炉设施,建设完成后,可形成186吨/年医药原料药生产规模。

    18.高端检验试剂研发及生产项目。扩建生产厂房15000平方米,购置高端检验试剂生产线4条及配套的设备设施。

    19.海福特厂房扩建项目。占地65亩;建成30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并完善附属设施及绿化等。

    20.祥恩无源植入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占地60亩;完成生产系统、行署办公室及生活用房建设;完成附属设施及道路、绿化等。

    21.意尔康新厂扩建项目。占地100亩;完成GMP标准十万级净化生产车间、标准化原材料仓库、标准化成品仓库及配套设施等。

    22.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及功能平台建设项目(1950项目)。占地面积约1950亩,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二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4.5万平方米。

    第二节 培育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策应南昌打造电子信息国际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PCB产业等重点领域,坚持引培并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用2-3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初具链条的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集聚壮大PCB产业。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发达地区PCB产业转移,重点依托进贤电镀集控区,引进一批高多层板、柔性板、HDI板、封装基板等高端PCB产品制造企业、高精PCB设备制造企业和PCB新材料产业。深化与南昌高新区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在合作办园周边规划建设进贤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制造链为切入口,逐步向上游的研发链、下游的应用链延伸。加快推进深圳科莱电子触控显示一体化生产、万泰丰COF电路基板生产等项目,围绕凯昶德、德润电子等企业,引进上下游特别是应用端企业,构建循环畅通的完整产业链。

    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基地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快电镀集控区征收步伐,推进南昌高新区进贤PCB产业基地、经开区高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及配套基础设施、电子信息标准厂房及配套工程建设、印刷电路板产业园综合污水处理厂、邻里中心、园区路网等项目建设,共享高铁小镇配套,建设园区职工住房。

    专栏2  PCB产业高端化提升工程

    (一)稳链强链铸链延链行动

    以产业网络化、制造服务化、发展高端化、聚集循环化为发展要求,形成上游PCB原材料、中游PCB制造、下游电子产品制造的产业链模式,同时配套环保工程、贸易、仓储物流、PCB研发、设计、培训教育、电子设备制造和维修等软硬结合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PCB设计产能1030万平方米,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年产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争取在园区内建立5家以上的龙头企业。

    (二)领军培育企业行动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领军、中小企业配套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培育4家左右的具有规模效益,年营业收入超20亿级企业以及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10亿级企业。

    (三)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至2025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聚集一批创新人才和领军企业家。加大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激活企业潜能,骨干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完善研发和产业化结合体系,建立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绿色发展行动

    大力推进管理节能、技术节能,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至2025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动产业化项目的循环化利用,开展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体系,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引导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总量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生产企业比例达到100%。

    第三节 壮大百亿绿色建筑产业集群

    将绿色建筑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不断补链、强链,推动钢构网架产业从轻钢向重钢、从低端向绿色建筑升级、向装备制造转型,全力抢占市场蓝海、技术高地。依托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等平台,大力实施项目强攻行动、创新提升行动,建设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区,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增强本地产业协同配套能力,力争进入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行列。

    专栏3  绿色建筑产业重点项目

    (一)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钢结构产业升级基地项目

    项目邻里中心总用地面积约630亩,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建设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框架多层钢筋混凝土标准厂房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服务平台总用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

    (二)江西鸿祥钢结构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铁路桥梁钢结构及站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项目

    项目用地241亩,总建筑面积1900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180000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10000平方米。采购设备:数控焊接机器人焊接机,半自动焊接机,钢板矫正机、模板输送设备,行车等,形成年产210万吨重钢构件的产能。

    (三)江西创宏钢结构有限公司年产210万吨重钢构件生产项目

    项目用地268亩,总建筑面积200000平方米,其中铁路钢桥梁车间113400平方米,站台雨棚钢结构车间68040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 18560平方米,购置设备,形成年产200万吨铁路桥梁钢结构及站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产能。

    (四)进贤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钢结构配套产业集聚区项目

    项目用地200亩,拟建标准厂房150000平方米,将引进10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

    (五)江西省阳阳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大型管道、桁架、重型钢构项目

    项目总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55000平方米,配套用房5000平方米,购置大型设备形成年产120万吨大型大型管道、桁架、重型钢构的产能。

    (六)江西力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钢构抗震支架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约132亩,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用房,总建筑面积78883.36平方米,购置设备形成年产5000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100万钢构抗震支架生产能力。

    (七)江西鸿泽钢结构有限公司除尘设备、VOC治理设备等制造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约25亩,拟新建13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购置设备形成年产1000套除尘器、1000套VOC治理设备及2万吨钢结构制造项目生产规模。

    (八)江西闵达钢结构公司年加工6万吨钢结构网架配件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约30亩,拟新建13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并全面投产。

    (九)江西坚邦钢结构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铁路道岔配件和2万只包装箱等铁路轨道专用钢构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约30亩,拟新建13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购置设备形成年加工年产1.2万吨铁路道岔配件和2万只包装箱等铁路轨道专用钢构项目生产能力。

    (十)江西屹谦钢结构有限公司年加工4万吨钢结构及配件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约28亩,拟新建14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购置设备形成年加工4万吨钢结构及配件生产能力。

    (十一)江西汇鑫金刚石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片环保型金刚石研磨制品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约25亩,拟新建13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购置设备形成年产能2000万片环保型金刚石研磨制品生产规模。

    (十二)江西松辽重工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制动器配件生产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约30亩,拟新建20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购置设备形成年产20000吨制动器配件生产规模。

    (十三)世纪联保消防新技术(江西)有限公司汽车自动灭火设备生产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30亩,拟新建15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并全面投产。

    (十四)广州市粤标化工专用设备有限公司钢构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温圳园用地50亩(盘活闲置用地),拟新建13000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并全面投产。

    第四节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

    坚持防风险与促提升相统一、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大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全面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现代化水平。

    实施稳链强链铸链延链行动。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聚焦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等重点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靠。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发展态势,协调解决企业零部件配套、人员出入境、物流运输不畅等突出问题,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大力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工程化、产业化,打造一批具有进贤特色优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千亿级、百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完善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等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建立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源可供体系,支持企业设立海外原材料保供基地、“海外仓”。突出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纺织服装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

    强化产业配套与协同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集中力量打造十亿级、五十亿级“链主”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产业链生态。完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源可供体系,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采取相互采购、配套集成、抱团发展等方式,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化应用和本地配套生产协同发展。

    第五节 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主战场”地位

    坚持“区域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整合优化、改造提升,做实做优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工业园区达到高新技术开发区标准,打造支撑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

    提升园区集聚发展水平。引导工业园区聚焦首位产业、主攻优势产业,以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南昌高新区进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为重点,开展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推进开发区提质升级工程,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抓住省级层面实施开发区整合优化的重要“窗口期”,采取“只调不扩、整合优化”的方式,加快推进调区工作,着力解决园区“低、小、散、乱”问题,逐步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园区发展新格局。落实“节地增效”行动,推进“标准地”建设,进一步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综合运用市场经济和行政手段,通过协商有偿收回、引导企业申请收储、土地置换、增资技改、兼并重组、鼓励转让等方式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

    增强园区综合配套功能。统筹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动产业新城建设,实现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以经开区温圳产业园、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进贤经开区高新产业园等园区为重点,以环保装备成套基地建设、邻里中心及配套工程建设、标准厂房及配套工程建设、电子信息标准厂房及配套工程建设等项目为抓手,推进园区和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布局和建设。构建“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完善商务、休闲、居住等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价值链和竞争力。

    优化园区体制机制。赋予园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持续深化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运营体制等改革,用好“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和“一区多园”建设模式,推进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形成“权责一致、高效精干、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体制机制。加强与南昌高新区、上海医疗器械孵化园等合作共建“飞地园区”,深化合作办园体制机制创新,双方互派到园区共同参与开发建设,探索建立产城融合、权责统一、管理高效、利益共享的管理新体制。做好上海离岸孵化器运营工作,为入驻项目提供赋能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进贤,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进贤,前端在上海、后端在进贤”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进贤吸引大都市优质资源的“科创飞地”及驻沪招商推介的“前台”。

    专栏4  工业园区整合优化工程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

    1.实行产业链整合,形成2个主要产业(钢构网架、电子信息),重点围绕退二进三,建成产、城、人融合综合体,建设统一的钢结构检验测试中心、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

    2.建设金融服务、专业培训,总部经济,产业联盟科创研发中心等功能环境要素等平台。

    (二)温圳工业产业园

    1.以韵达为依托建成全国屈首可指的现代物流中心。

    2.重点围绕退二优二,整合钢结构企业,植入科技建成全国知名钢结构延链、补链创新型基地。

    (三)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

    1.建成工业4.0工业园区。

    2.纺织、服装等现代轻纺及现代绿色装备建筑业初具规模。

    3.配套企业全面入驻,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转型示范工业园区。

    (四)创新强园行动

    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激发开发区创新活力,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力争每年规上企业以10%速度递增,到2025年规上企业数达200家;新增博士工作站5家,省级以上实验室5个,企业上市4-5家。

    (五)基础设施配套提升行动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城融合、公共平台投入。规划建设架桥-泉岭-罗溪-县城道路,提升改造架桥-泉岭公路,在进贤争取民用机场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便利。

    (六)工业园区调区扩区行动

    采取“只调不扩、优化整合”的方式,从县城周边的高新园调出4平方公里,作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空间;增加医科园工业用地面积,重点保障医疗器械产业头部企业落户;优化调整温圳园空间,保障印染集控区用地需求,增加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工业用地,重点保障绿色建筑产业企业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

    第六章 加快布局发展数字经济

    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将数字经济产业打造成为进贤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

    第一节 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

    策应省、市将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的“一号工程”,坚持龙头带动、生态培育、需求牵引,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集聚壮大先发优势数字产业。发挥与南昌高新区等合作办园优势,围绕VR产业、移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南昌先发优势数字经济产业,积极参与利用世界VR产业大会平台,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试点,持续培育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依托南昌高新区进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完善设计、制造、封装、应用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加速前沿新兴数字产业融合应用。拓展“人工智能+”,推动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等加快发展。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教育、医疗、供应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速产业数字化。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大力推进“智能+”,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若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平台。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健康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加快推动医疗器械、绿色建筑等特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面向金融、交通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深化行业应用,推动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聚焦旅游、健康、养老、教育、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积极引导“网上菜场”“网上超市”等数字商贸新模式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开展餐饮、零售、家政等智慧服务新场景。

    推进农业数字化。抓住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重大机遇,实施富硒农业数字示范工程、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振兴行动,打造一批5G网络全覆盖试点乡镇、村社,推进县数字乡村试点项目,推动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加快粮食、渔业、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数字化改造,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形成全省示范。

    第三节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抓住疫情期间“线上经济”发展新趋势,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推广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线上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5G+ABCDE”(即AI人工智能;Block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Edge边缘计算)融合创新,加快融入全市打造5G融合创新应用先行区和产业生态集聚区步伐。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创新数字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微商电商、网络直播、微经济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数字经济形态实施“包容、审慎、开放”的监管模式,实施包容期柔性监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不断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推进数字经济再教育计划,将编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第七章 推动服务业扩面提质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大力实施服务业扩面提质战略,着力创新服务业业态模式,切实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力构建“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就业率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一节 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同特色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做响电子商务。发挥全国电商示范县优势,建好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打造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特色农产品等电商货源基地,建设物流覆盖的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打造电商产业园区,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实现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打造全国特色电商产业集聚区。谋划建设跨境电商综合园区、争取国际邮快件监管中心等专业化平台落地进贤。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谋划建设电商大楼,推进南昌韵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供应链基地项目,推动电子商务与韵达快递江西总部基地等物流资源更加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开发行业垂直平台,引导企业开拓新零售、视频直播等电商细分行业,支持发展网红直播、跨境电商,选择有潜力有特色的产品给予支持和孵化,培育电商知名品牌。

    做大现代物流。依托韵达快递江西总部基地,推进韵达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推动韵达全产业链制造、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打造中部现代物流基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打造一批高标准流转中心,规划建设进贤综合物流园区,建成镇街级邮政物流分拨中心,推进物流网络镇镇设所、村村通邮。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重点引导物流企业进驻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产业园区,加快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运营(供销)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富硒农产品物流网络,提升进贤在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中的重要集散节点城市地位。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物流品牌仓配一体化的快件分拨中心、陆运集散中心。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培育冷链物流、应急物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创新“共享物流”发展新模式。

    培育科技服务。以专业化、联盟化、规模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围绕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知识产权等服务,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对标国际一流、服务国家双创、运营主体多元的科技服务业特色品牌。

    拓展人力资源和服务外包。策应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密集的优势,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龙头企业入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产业深度融合。抢抓南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机遇,以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等为重点,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服务外包,拓展高端服务外包市场。

    发展现代金融。完善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鼓励和吸引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省内外地方商业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来县设立分支机构,在乡镇、行政村合理规划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让农村享受更好的金融惠农服务。积极培育引进专业金融中介组织,聚焦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推动一批企业纳入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等业态创新,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第二节 品质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产品和业态创新,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做旺商贸服务。深入实施“优品”“兴市”“强商”“旺客”“捷运”五大行动,围绕“南工、北农、中商贸”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新城吾悦广场、铜锣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强青岚新城中心商业区及浦东新区、城南高铁新区、老城区三个副商业中心商圈建设,引进布局一批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仓储物流、星级酒店、楼宇经济、产业展会等业态。加快建设一批有进贤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重点打造电子数码通讯街、鞋帽服饰步行街、小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统筹新、旧商业商务设施的业态布局,通过整体打造、分步推进、重点突破,促进商家聚集和市场培育,不断提高现代商贸服务水平。

    做强休闲旅游。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大南昌都市圈生态休闲“后花园”。围绕打造大美军山湖风景线路,统筹谋划、分步推进军山湖生态旅游开发,加快“十里菱荷”、大石垴、品蟹文化园、三里高铁风情小镇、西湖李家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景区提升工程,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将全县21个乡镇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加强全域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产业点、线、面全面发展,打造“全景进贤”新体系。做优富硒旅游产品,做响三里乡、钟陵乡、前坊镇、三阳集乡等旅游风情小镇,青龙山景区、香炉峰景区等旅游景区,推进江西红壤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三产”融合示范项目,打造抚河水上花田精品线、东赣渠水上游精品线等精品路线,加快笔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烟花主题乐园、九曲溪塘等项目建设,打造富硒田园农业休闲带,加快文化旅游消费城市创建,进一步唱响休闲旅游品牌。

    图2  进贤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图

    做大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充分释放文化用品“一支笔”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效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进贤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名县”。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把文港打造成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拓宽县城南部以文港、李渡、温圳等抚河沿线的文化用品和文化创意产业带。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文港毛笔、李渡烧酒、创意烟花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入高水平市场化团队,全面提升景区运营管理水平和文化魅力。实施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工程,互联网+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做优大健康产业。抓住后疫情时代机遇,按照“立足进贤、辐射全省、服务全国”的定位,促进大健康与文化旅游、中医药、养生养老结合,以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相关支撑行业为重点,基本建成“一区(江西省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中国南昌现代化医疗器械科创城)、一园(大南昌都市健康休闲后花园—军山湖旅游度假区)、一谷(国家生态养生养老健康谷—钟陵硒“旺”小镇、富硒产业园)”。

    提升传统服务业。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绿色饭店、特色餐饮、中央厨房、无接触式配送等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乡村住宿、乡村餐饮,推动全县住宿餐饮业向着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酒店,依托军山湖大闸蟹品牌优势,积极推广一批以我县本地特色食材制作的赣菜品牌。抢抓“国家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历史机遇,重点规范和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托幼、病患陪护等服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成一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模式,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逐步发展面向农村尤其是中心镇的家庭服务,推进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

    专栏5  文化及旅游业发展导向与重点项目

    (一)打造十大文化体验区

    实施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景区提升工程,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推进笔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烟花主题乐园、九曲溪塘等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对9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集中展现赣派民居、民俗技艺、诗酒妙笔等文化特色。

    (二)打造“全景进贤”新体系

    1.全域统筹

    按照“一核两点两环三区十镇”全域旅游发展局,北部以军山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南部以文港、李渡、温圳为核心,重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县城规划区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和娱乐及青岚湖旅游湿地等休闲度假旅游。

    2.项目带动

    抓好“九曲溪塘”文旅产业发展项目的签约落地,全力做大做优“军山湖观湖品蟹”“文港李渡诗酒妙笔文化”“钟陵富硒农业康养休闲”“名人名村文化游览”四条精品旅游线。

    3.景点提升

    提升一批景点,对畲族蓝家、文港周坊、杨溪李家三景点进行重点打造,使其成为精品景点。

    4.作品创作

    创作一批作品,组织专业人员创作一批诗歌、散文、小说、音美、戏剧等文艺作品,釆编推出一批高质的新闻作品,讲好进贤故事,为进贤建设文化大县、文旅强县呐喊助威。

    5.学术研讨

    举办学术研讨,以纪念近代大教育家、大书法家李瑞清逝世一百周年为载体,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莅临进贤,开展李瑞清文化思想学术研讨等活动。

    (三)重点项目

    1.旅游景区提升项目

    (1)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兴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酒文化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酒乡小镇风情街、酒文化公园等,打造李渡之夜大型水上喷泉与烟花表演和街景湖岸灯光秀,提升酒文化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2)西湖李家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按照国家4A级标准夯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建好村史馆,兴建集种养、加工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各种传统民俗、体育,以及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开展龙船、水上竹排、摩托艇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传统村落标志性农耕文化景观,做好景区的绿化和文化建设。

    (3)红壤农业愽览园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新建游客中心、餐饮区、医务室、彩虹桥、玻璃大棚游步道、杜鹃山游步道及景观亭、观赏鱼智慧体验区、樱花观赏区、九品香莲观赏区等,力争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化建设margin-top: 0.5em; margin-bottom: 0.5em;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2pt;">2.新建旅游景点培育项目

    (1)南昌硒谷·钟陵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12536亩。立足富硒土壤,融合现代农业核心科技,打造种养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及游购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

    (2)南昌国际烟花小镇。项目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5亿,由李渡烟花集团与江西国旅联合开发。主要建设烟花演艺中心、观光区、体验区、游乐区、培训区、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

    (3)落露湖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园。项目占地面6000亩,总投资20亿元。围绕打造省级4A乡村旅游点,主要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步道、生态餐厅、鲜果采摘园、瓜果长廊、七色花卉园、九品莲花池、盆栽花廊、垂钓、摸鱼区、农耕文化体验馆、民俗演艺大舞台、民俗水街、林间木屋、风雨廊桥、亲子园、小动物饲养区、康养民宿等。

    (4)青岚湖湿地公园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600亩,其中陆地1000亩、水面1600亩。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新建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

    3.文旅建设平台项目

    建设军山湖休闲康养度假区,重点依托军山湖优良的自然人文资源,兴建游客中心、旅游码头、幸福港花卉夜景灯光秀等景观带。打造一环(环军山湖旅游廊道)、一街(鱼蟹美食街)、一镇(硒旺小镇)、一岛(大石垴旅游度假岛)、四湾(军湖鱼趣湾、富硒康养湾、维C休闲湾、亲子游乐湾),建成具聚集效应的高端休闲度假区。

    第八章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坚持创新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积极策应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强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进入省级创新型县行列。

    第一节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各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完善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政策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大力集聚高层次人才。抢抓新发展格局下人才流动的战略性机遇,落实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引进政策,主动对接引进海外战略型人才。抓住科学体系重塑、龙头企业布局调整机遇,引入一批产业链、创新链高层次人才。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培育高层次科研人才、急需紧缺专项人才。

    壮大产业技能人才。实施分类别、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落实“洪企211”工程。策应南昌市新时代“洪城工匠”培育工程,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引领进贤特色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推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创新柔性招引人才模式,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走出去”开展并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造“人才飞地”。推进人才、项目、资金、平台一体建设,推行绿色通道制度,妥善解决各类人才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营造人才安心舒心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更具包容性、灵活性、精准性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高层次人才、中端人才、基础性人才政策全覆盖。

    专栏6  重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

    (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引进工程

    聚焦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富硒农业等进贤优势产业,实施院士人才、科技经营型创新人才、青年科学家引进计划。到2025年,引进1-2名左右院士人才、20名左右科技经营复合型人才、100名以上青年科学家到进贤全职工作。

    (二)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

    全面培(轮)训一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养造就若干引领进贤企业跻身江西企业500强的优秀企业家。

    (三)优秀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实施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力争每年培养引进一批博士以上人才。

    (四)一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高端创新人才与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江西省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计划,力争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人才纳入省级人才计划。落实推进“技兴赣鄱”专项行动计划,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技工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轮训,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每年培养100名左右紧缺技师、高级技师。

    第二节

    以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为龙头,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形成更多高水平、引领性和原创性的创新成果。

    发挥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的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集群发展和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打造包括居住、商业、金融、教育、医疗健康、交通和产业集群等全业态生态新城,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发展活力,成为引领江西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枢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集聚创新要素、人才要素、资金要素、政策要素等资源,建设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交通互联、设施共享等区域协同发展的新一代魅力之城。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凝练科技创新的攻关任务,制定科技强县行动纲领,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聚焦医疗器械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优势领域,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创中心合作,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布置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基地。实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鼓励支持星创天地战略联盟发挥更大作用。完善省级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引导创新创业。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对接,争取在我县设立创新中心,推动弹力蛋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尽快投产,争取与南昌大学合作创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

    行动纲领argin-top: 0.5em; 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2pt;">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特色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全覆盖,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落实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超常规的财政科技投入撬动企业主体投入,每年对一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重点科技项目进行精准扶持,有效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循环,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第三节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优化创新政策供给,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创新生态。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保障力度,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健全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上海理工大学——江西进贤技术转移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科研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推进科技创新和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发挥进贤乡贤在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等领域影响力,促进引资、引智、引技有机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进贤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融入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开展专利保险试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民事、刑事案件“三审合一”试点。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健全技术市场交易后补助工作机制。支持重点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营造崇尚创新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科学家精神、新时代赣商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新天堂”系列创业品牌、创客联盟建设。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尽职免责机制,探索建立创业担保基金等创业失败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创业失败者的援助机制。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提升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推动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

    第九章 聚力建设大南昌都市圈生态宜居卫星城

    发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卫星城的优势,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建设温情智管公园进贤,打造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一节 实行“北拓南优东连西延中提升”的空间策略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北拓。抢抓昌景黄铁路设立军山湖站、南昌高铁东站等机遇,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唱响现代农业品牌,加快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北部乡镇协同性建设,加快与南昌中心城区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政策体系等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推动城市“向北”拓展。

    南优。进一步释放南部工业优势,重点依托医科园、温圳园、文港笔文化创意产业园、“李渡酒地花天小镇”等特色产业集聚优势,推动文港、李渡、温圳、白圩等“组团式发展”,争取昌抚城际站点设温圳——文港站、李渡站两个站点,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南部产业链区域竞争力、集聚力,推动城市“向南”优化。

    东连。加快推进城镇路网向东延生,坚持对衙前乡、池溪乡等东部乡镇实行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集聚东边人流、物流、资金流,布局一批与特色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格局,推动城市“向东”连接。

    西延。发挥沪昆高速、南昌绕城高速等交通优势,抢抓南昌地铁3号线延伸至银三角的机遇,积极争取南昌轨道交通向进贤延伸,强化面向南昌的西大门户建设,依托南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韵达快递江西总部基地等产业平台优势,联动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小蓝经开区、九望新城等,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提升架桥镇、张公镇等西部乡镇城镇化水平,推动城市“向西”延伸发展。

    中提升。对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各类设施配套,推进昌福厦高铁落地建设,加快产业新城建设,形成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休闲、消费中心,彰显进贤特色城市风貌,推动城市中心做强做优。

    图3  进贤县空间发展方向示意图

    第二节 打造现代化高铁新城

    坚持“创新引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发展导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高铁小镇,将高铁经济带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新高地,全面提升高铁新城能级和区域竞争力。

    加快建设高铁小镇。充分释放“双高铁”优势,以进贤南站、昌景黄高铁军山湖站为依托,建设高铁小镇,推动高铁站与周边区域建设对接融合,实现“以站带城”,带动城镇板块建设,为全县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进贤南站板块重点打造集医疗旅游、健康养老等于一体的御驾垅康养小镇,军山湖站板块结合军山湖资源重点打造军山湖高铁小镇。

    大力发展高铁经济。以双高铁站为核心,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把高铁小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兴经济带,推动高铁经济带发展为旅游度假中心区、商贸物流区、新型产业区,实现与大南昌都市圈无缝对接。依托富硒现代农业、医疗器械产业、山水田园风光等优势,做大做强进贤南站高铁经济带。

    强化提升高铁站服务功能。统筹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旅游休闲等建设,建设环军山湖旅游公路,将军山湖高铁站经济带打造成为区域重要旅游节点与目的地、区域旅游线路商店重要枢纽、环鄱阳湖遗产群对外展示窗口、面向周边的旅游服务承载地。

    第三节 建设温情智管公园进贤

    突出“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理念,大力实施“城乡功能品质大提升”行动,不断打响城市建管“进贤品牌”,建设全省城建管理样板县。

    建设温情进贤。统筹优化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加强城乡功能重要区域规划,重点加快中国(南昌)现代医疗科创城、湖东未来新城、湖北文旅新城等功能板块规划建设,强化在空间、产业、功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围绕补齐功能短板,高质量推进重点标志性项目和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打造功能设施完备、资源配置有效、居民生活便捷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加快主次路网建设,逐步推进道路“六改”工程,大力完善城区排水防涝、地下管网、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农贸市场整治、城区断头路攻坚等专项行动。实施设施韧性提升工程、社会经济韧性提升工程、治理韧性提升工程,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建设海绵城市。

    建设智管进贤。统筹城市建设资源,按照南昌“城市大脑”标准和对接联通要求,加快推进进贤“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1131”要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新现代城市经营理念,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市“管、监、养”改革、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把城市土地、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和开发权、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运作好、经营好,构建“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经营长效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部门权责,按照重心下移、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原则,推动执法队伍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关口前置。

    建设公园进贤。以建设滨湖生态、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双修”,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加快公园、绿道、小绿地、小游园建设。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使进贤人居环境更美、生态环境更优、城市颜值更高。大力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展现“山水相依、景城一体、诗情画意、宜居宜业”的独特魅力。持续深化“马路本色”行动,着力抓好背街小巷、通道沿线、火车站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保洁,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做好垃圾分类、控违拆违、市容市貌整治等工作,积极推行“门前三包”和服务外包。

    图4  进贤县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十章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分类推进、梯次发展的思路,大力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努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城乡融合、环境宜居、设施完善、机制创新的小城镇。

    第一节 做大做强重点镇

    以全国重点镇和城关镇为重点,推动李渡镇、文港镇、温圳镇在全国“千强乡镇”中位次稳步前移,打造一批承载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镇。

    李渡镇。发挥现有医疗器械产业、李渡酒业、李渡烟花等产业、品牌优势,加快推进医疗器械经济总部建设、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打造、“李渡酒地花天小镇”等建设,推进李渡镇老街改造、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美丽李渡、打造工贸强镇,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全县前列。

    文港镇。充分发挥“华夏笔都”、南昌高新区进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品牌及平台优势,推进晏殊书院、中国传统村落周坊村文化生态景观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毛笔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推动电镀集控区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两翼两区”发展格局,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成为商贸小镇、文化强镇、产业名镇。

    温圳镇。按照“东部工业仓储、商贸物流,西部居住休闲、文化娱乐,南部滨河风景、古镇揽胜,北部生态园林、绿色湿地,中部行政服务、科教文卫”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建好“两廊两带一中心四基地”,打造“实力温圳、商贸温圳、醉美温圳、法治温圳”,力争进入全国“千强乡镇”前500强。

    民和镇。充分发挥城关镇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承载能力,依托青岚湖和军山湖“两湖”资源,建设假日休闲娱乐园,打造滨湖生态旅游休闲区,勇争全省高质量发展十强镇。

    第二节 打造一批特色乡镇

    坚持产业兴镇、特色强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及产业、生态等特色,打造“一镇一业”,构建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壮大新型工业乡镇。充分发挥进贤医疗医疗器械、绿色建筑等特色产业优势,统筹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城镇功能优化升级、产城融合发展。重点支持长山晏乡建设防疫物资生产基地、张公镇打造钢构网架之乡、架桥镇发展绿色建筑和酒加工产业等。

    打造特色农业乡镇。突出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唱响现代农业品牌,加快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农业大镇、强镇。重点支持梅庄镇建设北部农业强镇、二塘乡建设富硒农业强镇、泉岭乡发展现代农业、前坊镇发展生态农业、南台乡唱响米酒品牌、衙前乡建设富硒特色农产品展示区、七里乡打造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示范乡镇。做响休闲旅游乡镇。立足进贤生态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依托军山湖螃蟹节等文化名片,通过“旅游+”“生态+”等方式,大力推动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特色工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做活旅游这篇大文章。重点支持白圩乡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康养小镇,罗溪镇打造城市近郊全城旅游休闲镇,前坊镇建设“文创+民宿”旅游小镇,三阳集乡建设南昌近郊生态美丽休闲后花园,池溪乡释放旅游种养采摘特色,钟陵乡依托钟陵硒“旺”小镇打造以重要加工、生态旅游、健康宜养为主导的特色乡镇。

    提升商贸流通乡镇。以现代流通方式和技术为手段,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与特色产业、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商贸小镇。重点支持三里乡发展以高铁小镇为特色的商贸经济,释放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机遇,壮大网箱养鳝等特色水产品商贸市场,承接南昌水产品商贸市场转移;支持下埠集乡打造进贤东郊特色产业生态乡,壮大农产品商贸市场。

    图5  进贤县城乡等级规模体系规划图

    专栏7  特色乡镇发展重点

    (一)梅庄镇

    紧紧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农业兴镇”的目标,抢抓昌景黄高铁经济发展机遇,促进猕猴桃产业核心基地和梅庄镇产业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推进集镇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基础设施、农村道路提升改造等,打造出集产业、就业、消费、休闲、文旅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镇社区。

    (二)张公镇

    不断优化交通路网,在新320国道两旁打造生态宜居新村镇,积极承接扬子洲花卉产业转移,新建钢构协会大厦、打造钢构产业“总部经济”,把张公镇境内企业纳入县工业园区管理,擦亮3A景区张公红壤农业博览园名片,将青龙山景区建设纳入县总体规划,加快建设“产业优强镇、生态宜居镇、幸福小康镇、文明法治镇”。

    (三)罗溪镇

    推进花香罗溪生态乐园、青岚湖联圩等建设项目,打造近郊全域旅游生态镇和城郊亲水高品质住宅区,在沿内青岚湖西岸青岚湖联圩、沿新320国道罗溪镇境内、沿即将修建的S524省道通道周边储备一定土地资源,预留更多发展空间。

    (四)架桥镇

    进一步推进融入大南昌都市圈,依托合作办园工程建设,完善交通设施,加快推进中资生态庄园、沙岗至公墓山公路、湾庄公路提升、集镇商贸一条街建设等项目,到2025年,将架桥镇建设成为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镇。

    (五)前坊镇

    立足“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旅游强镇”发展目标,高规格打造西湖李家、太平樊家、太平李宗精品示范村、高兴富裕文明村,以佐家寨、兆和农业、明湖实业等为载体培育规划综合性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将前坊热敏灸小镇打造成为全省热敏灸健康产业的标杆。

    (六)三里乡

    借助区位、交通、资源三大优势,撬动军山湖板块、高铁小镇板块、高速出口板块,提升旅游、文化、种养三大产业,推进全乡国省道沿线所有村庄实施美化打造,三里街、军山湖街、高铁小镇全面实施亮化,辖区内国省道沿线、高速出口连接线全面实施绿化打造,做大、做强、做实、做美、做亮三里乡。

    (七)二塘乡

    紧紧围绕“农业富乡、产业特乡、生态美乡、旅游兴乡”目标,加强富硒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乡村体验、购物美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重点引进2-3个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落户,加速特色城镇建设。

    (八)钟陵乡

    抓好硒谷文化市集二期、富硒农产品加工园、硒乡文化园、集会绿地广场、儿童科普乐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富硒产业,启动硒旺小镇一期建设,做实做美做特江西进贤·钟陵硒“旺”小镇,把钟陵建设成为引领北部乡镇乃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乡镇。

    (九)池溪乡

    聚焦努力实现“四个池溪”,继续完善绿化、电网等基础建设,做大和做优集镇,加快推进畲族蓝家村农文旅项目、江西众腾肉鸽养殖项目、池溪老街棚户区改造和新街区建设项目等项目,打造“蔬菜小镇”、巩固肉鸽养殖规模全省第一的地位、持续擦亮“南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名片。

    (十)南台乡

    进一步发挥南台乡作为农业乡镇的优势,推动半夏产业规模化,加快大石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南台米酒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申报并实施好东港湖田园综合体,推进大石脑景区提升工程,不断提升集镇功能和承载能力。

    (十一)三阳集乡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做大做强“军山湖富硒”金字招牌,建立全域旅游生态水乡特色小镇,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十二)七里乡

    对军山湖西岸圩堤进行除险加固,依托军山湖水厂科普教育平台,促进农文旅发展,将七里乡建设成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示范乡镇,努力把七里打造成“生态七里、文明七里、和谐七里、富裕七里”。

    (十三)下埠集乡

    推进下埠集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打造高氏油茶及昌达锦绣黄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建设订单水稻种植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和梅花鹿繁育基地等为依托,扩大现代生态农业规模,建设“农文旅”休闲观光产业带,打造产、文、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旅小镇。

    (十四)衙前乡

    加快推进温氏屠宰项目、海螺公司延链补链工程、三粮米业生产基地、落露湖休闲旅游项目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基地,打响“衙新”品牌。

    (十五)白圩乡

    以麻山、流岭、九龙湾公园为依托,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康养特色小镇,结合医科园南拓,在乡域内沿212省道10公里范围打造“工业长廊”,扩大集镇规模,在新街区域扩展用地500亩。

    (十六)长山晏乡

    以建设国家级示范乡镇为目标,推进金山寺旅游公路、五桥村“农文旅”示范点、长山晏乡污水处理站、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对标省级产业园建设标准,加快推进科美新增新型防护手套120条生产线等项目,高起点打造长山医疗器械产业园,构建“美丽乡镇”一个中心、下徐村和五桥村两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和防疫物资生产基地的“一心两点一园”产业发展新布局。

    (十七)泉岭乡

    以农业乡镇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绿色产业,盘活乡属600多亩土地和水塘资源,打造花卉苗木基地、抚河沿线“百里风光带”、路桥本部经济大楼,改造老城区、连通新老城区,规划建设大型批发市场,适时承接南昌城区专业大市场战略转移。

    第十一章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以工业的思维抓农业,树立规模化、产业化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第一节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唱响“军山湖富硒”品牌,全面提升进贤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力。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农业基础提升改造,坚决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进一步巩固我县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地位。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在已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连片、生态优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将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

    促进农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按照“一园、两带、四群、五板块”农业发展格局,优先发展富硒产业、农文旅产业、中药材产业、蔬菜产业四大产业,加大扶持粮食作物、水产、畜牧业、油茶业、茶叶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以花卉产业、梅庄猕猴桃等特色果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不断推进柯溪生态养猪、年产18万头育肥猪猪场项目、河蟹产业示范园、豆芽栽培项目、万亩中药材芡实种植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着力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产品。

    图6  进贤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示意图

    强化农业平台和品牌建设。推进钟陵乡、前坊镇、衙前乡、白圩乡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确保全县各乡镇每年新建、扩建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要求达到8个以上,力争到2025年创建15个市级示范园,打造5至8个省级农业样板园。加快张公镇优质水稻基地、下埠集优质油茶基地、梅庄黑芝麻基地、军山湖大闸蟹养殖基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县创建8-10个千亩以上的优质水稻、蔬菜、果业和茶叶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唱响“军山湖富硒”品牌,推动更多进贤元素纳入省市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和“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助力南昌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第二节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推进生产型、观光型、综合型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形成种养、加工、营销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加快农业“接二”发展。落实农产品加工“七大行动”,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新型加工业态,创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以富硒种养产业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富硒功能食品、富硒养生旅游等产业集群,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富硒产业集群,构建完整富硒产业链。

    推动农业“连三”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75%。围绕“南工北农中商贸”布局,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路线,重点建设南昌硒谷·钟陵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推动精品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鼓励民间资本和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资金参与支持旅游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动民宿村、户外运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进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三节 提高农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坚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发展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健全农业流通体系,不断增强富硒农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培育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流转租赁等方式与周边农民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5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家庭农场200家,成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加强对中粮(江西)米业、澳门高氏、广东温氏、广西春茂、洪富肠衣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和扶持,探索“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鼓励村集体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村属物业、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互联网+农业”和农业大数据发展,建设智能大棚、数字化养殖车间,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中建材智慧农业、自动化食用菌生产线项目、罗溪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应用。推进进贤农业科普基地、前坊农业科普基地等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农业科普环境。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0%以上,全县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加强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加强区域性物流集聚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做大农村电商物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构建政府支持有力、市场运行有效的支持保护体系。

    强化粮食储备能力建设。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建设,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粮食仓储建设项目,提高粮食保障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筑牢粮食储备事业发展基础,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第十二章 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围绕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一节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健全防贫返贫监测机制,设置脱贫攻坚政策过渡期,对脱贫村、脱贫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减”,防止贫困人口返贫。依据监测预警信息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和需巩固提升对象,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调整优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政策,推动政策、责任、帮扶、监管等统筹接续。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救助机制,探索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线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夯实脱贫人口增收发展机制,狠抓就业扶贫,加大风电光伏等扶贫产业建设力度,强化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之策。推进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培育一批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接续实现长效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致贫和促进发展致富。加大城镇困难群体脱困帮扶力度,切实提高城镇困难人员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社会保险、安全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培育建设一批示范乡村,努力实现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

    分类推进村庄建设。统筹全域村庄规划建设,按照精美示范型村庄、特色发展型村庄、改造提升型村庄、搬迁撤并型村庄四大类别对全县自然村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每一阶段都上一大台阶。

    打造一批美丽示范村。完善乡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规划,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打造“李渡酒地花天小镇”、文港毛笔小镇、钟陵硒“旺”小镇、三里高铁小镇、御驾垅康养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培育316、320国道和进里、进阳公路精品示范带,推进南台大石佬等精品样板村、泉岭游家等新户型推广示范村和李渡月池等“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五拆五清”工作,加大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持续提升村庄绿化覆盖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四精”要求,积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做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村容美、生态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维护好“新村形貌”,实现由美丽宜居试点县向美丽宜居示范县转变。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七改三网”“8+4”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三农”领域补短板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宽带、公共照明等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巩固提升农村村容村貌。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开展集镇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将农村基础设施、环卫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纳入日常管护范围,常态化开展村庄环境卫生保洁行动,开展文明乡镇、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推进市场化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建立稳定的“建管同步”长效管护资金筹措机制,组建农村“多员合一”管护队伍,提升村庄环境管护常态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集镇污水管网全覆盖,行政村和人口较多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专栏8  村庄分类推进行动

    (一)精美示范型村庄

    以“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农村新户型示范村等项目为抓手,精美示范型村庄在全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人的新农村”与“物的新农村”同步迈进,计划全县每年推广建设完成3-5个农村新户型示范村点。

    (三)特色发展型村庄

    重点强化产业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向经济强村迈进。到2025年,60%特色发展型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改造提升型村庄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五)搬迁撤并型村庄

    对不具有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列入城中村改造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计划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开展合村并点、生态搬迁。对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在有合并意愿、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实施行政村撤合并,联合建设中心村。

    第三节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全面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成立投资公司统筹运营管理村集体资产资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深化农村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激发国有垦殖场发展活力。

    第四节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开展党政领导、企业家、专家组团联村,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学历教育提升等行动,进一步落实优秀基层干部身份转换及晋升机制,提升基层组织队伍能力素质。常态化推进基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倒排整顿。建设覆盖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乡村调解组织,推进智慧农村警务建设,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创新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方式,用好乡贤、能人资源,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作用,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生动局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多功能农村便民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施“道德+乡风文明”工程,开展移风易俗、传统礼俗专项整治,打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专栏9  乡村治理体系重点建设任务

    (一)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乡镇应建社区服务中心、行政村要建社区服务站、有条件的自然村可建社区服务点。

    (二)农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

    加强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把农村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模式和操作平台,构建“社情民意,网格收集;网格发声,综治响应;综治吹哨,部门报到”的运转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乡村调解组织,实现乡村组调解工作全覆盖。

    (四)“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送法律进农村,维稳定促发展”农村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定期邀请巡回法庭(车载法庭)、法律服务联系点工作人员进村,组织法治文艺演出。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力争到2025年,各行政村每10户至少培养2名“法律明白人”骨干,培养普通“法律明白人”占农户总户数60%以上。加强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五)“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健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体系,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动态管理。发现和培养典型,总结和宣传推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

    健全农村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的防控网,增加农村集贸市场、庙会、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治安室与报警点设置。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青少年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铁路护路联防等工作,加强对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公共场所和关键公共设施的治安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严防发生重大治安问题。

    (七)农村“雪亮工程”

    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5个监控点、自然村主要路口1至2个监控点”的要求,加大农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提高建设密度和建设质量,推进城乡视频监控连接贯通。探索将视频图像资源接到农村群众终端,及时有效发现和预警风险隐患。到2022年,实现农村地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第十三章 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以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第一节 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建立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加入乡村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乡村落户,健全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指标交易制度。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乡村信用体系和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农村抵押物范围。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完善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

    专栏10  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

    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农村生产服务、农技推广应用、乡村手工业、农耕文化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培育一批现代青年农场主,激活农村青年自身创造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

    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实施精准化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五)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试点计划

    按照“不离乡土、不误农时、工学结合、因需施教、分段集中、统一培养”的原则,采用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将中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与涉农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项目,对考核合格的农民发放大中专学历。

    (六)“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延长至2025年,进一步健全培养使用机制,大量选送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业者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优秀青年等,进入工程培养体系,提升培养质量,到2025年实现平均每个行政村有3-5名左右“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

    (七)社会人才返乡行动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通过提供政治荣誉等措施,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到乡村发挥余热、施展才能,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八)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将在农村基层重点领域就业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后备人才支持力度,为其在基层工作生活提供便利。上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拔干部人才、同级单位岗位职务(等级)晋升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应当将纳入后备人才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人群对象。

    第二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

    以“多规合一”为总抓手,建立“一张图”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县域乡村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片区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加快推动县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统筹设计路网和水、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对乡村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并引导农民投入;对乡村供电、电信和物流等以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建设投入要以企业为主。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对城乡道路等公益性设施管护和运行投入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第三节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鼓励建立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积极推行“教育集团”“联合校”“协作校”等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推进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人员实行“乡管村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城乡间共享。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县文化中心,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24小时城市自助图书馆等建设。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统一城乡居民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第四篇 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紧扣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主动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十四章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并重,推动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节 布局发展新型基础设施

    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聚焦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向,超前谋划、主动布局。

    推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挥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推进5G网络基站全覆盖。探索推行“云长制”,建立“管云、管数、管用”体制机制,推动数据“聚通用”。

    全面提升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治理、智慧生态环境、数字乡村等示范应用,构建以进贤“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融合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产业赋能增效与城市提档升级循环促进。

    适时布局创新基础设施。争取省、市支持布局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强体工程,不断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第二节 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抓紧补齐疫情暴露出的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健全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县城与高新区、南昌县等医疗卫生设施统筹布局和衔接配合。完善教育设施,按照县城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养老托育设施,大幅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扩充护理型床位,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发展文旅体育设施,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和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公园。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因地制宜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镇居民全覆盖。

    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积极推进管网“雨污分流”,实施混错接、漏接、老化和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改善县城公共厕所,重点在旧城区、人流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区域,配建补建固定公共厕所或移动式公共厕所,利用节能环保技术配置除臭设施。

    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优化市政交通设施,布局建设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完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三行系统”,优化公交站点布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完善市政管网设施,扩大供水管网覆盖范围,适时推进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发展配送投递设施,提供便捷安全的“最后一百米”服务。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加大在老旧小区、老旧街区等改造领域投资力度,合理布局一批地下综合管线(含专项管廊)。

    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全面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培育县城内生增长动力和“造血”能力,引导县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健全冷链物流设施,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提升农贸市场水平,合理扩大规模和服务半径,改善交易棚厅等经营条件,在批发型农贸市场配置检测检疫设备,确保进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节 构建内联外畅互通交通体系

    抢抓国家低空领域逐步开放的机遇,结合军山湖、青岚湖旅游开发,加快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全力保障通用机场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配合推进昌景黄高铁及军山湖站建设,积极开展昌福(厦)高铁、南昌至上饶城际铁路等前期研究工作。策应振兴“千年赣鄱黄金水道”的战略部署,提升抚河、信江航运能力,设置专用码头,连接长江航运黄金通道。加快推进纵向S212通道、横向S104通道、G316北延等重点工程,积极谋划昌抚大道新建、S524张公至架桥新建工程,争取建设环军山湖旅游公路。依托进贤南站、军山湖站、城区公交中心站等,打造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大型换乘枢纽。提升改造农村公路网络,力争每个乡镇打造1-2条旅游路、产业路,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

    图7  进贤县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布局示意图

    第四节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适度超前、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原则,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

    优化提升电力输送网络。以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配合推进南昌-长沙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相关输变电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智能电网改造,全面建设网架坚强、设备可靠、智能高效、技术领先的现代配电网。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持续提高农村用电保障能力。

    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策应西气东输二线入昌对接工程以及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增压扩能工程,优化完善天然气管网,全面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统筹建设区域性供气储气设施,提高冬季高峰用气的保障能力。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稳妥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有效扩大地热能、空气能利用规模,积极推进建设前坊分散式风电项目、南昌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谋划固废收集处理、危废收集、集中供热平台项目。加快探索氢能开发利用,适时启动加氢站规划与建设,推进氢制备、储运和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物流车。

    第五节 加强现代水利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防洪安全建设,推进重点圩堤达标和形象提升工程建设。强化减灾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千亩圩堤加固整治。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作,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实施城市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积极推行中型灌溉节水改造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库、堤防、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大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预防监督。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专栏11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加强5G网络规划布局,加快物联网建设;融合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快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创新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重大科技、科教、产业技术创新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公路桥梁

    推进S212进贤李渡至抚河大桥段工程、S212三阳集至长山晏改建工程、S104莲塘至黄金埠(南昌县塔城乡至进贤县钟陵乡段)公路新建工程、S208钟陵至寨上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S211方家至杨显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S524张公至泉岭升级改造工程、S517三阳集至幽兰段公路新建工程等一批新建改建公路项目。

    2.高铁、高速

    配合推进昌景黄高铁及军山湖站建设,积极开展昌福(厦)高铁、南昌至上饶城际铁路等前期研究工作。

    3.旅游公路

    建设军山湖环湖公路(东段)、南部旅游公路、军山湖旅游码头、前坊镇至西湖李家4A级景区、文港风情小镇-李渡千年古镇等一批旅游路

    4.产业联通路

    推进医科园路网及沪昆高速连接线改扩建工程、梅庄镇梅阳线至猕猴桃基地、李渡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联通路、李渡镇烟花爆竹产业联通路、李渡镇医疗器械产业联通路、李渡镇千年古窖旅游联通路、佐家寨休闲农业路、沙岗-堑岭山公墓公益事业路、316国道-文港风情小镇笔都田园、落露湖休闲产业路、红壤研究所-张公镇钢构网架产业基地联通路、三长线至张文线连接线等一批产业联通路。

    5.通用机场

    结合军山湖、青岚湖旅游开发,建设通用航空机场与起降点,规划布局1个通航机场、1个医院直升机起降点、4个景区(旅游度假区)起降点组成的通用机场网络。

    6.城市主干、次干道路

    改造提升青阳大道、人民大道、港边站路、贤士三路、云桥北路、凤岭路、贤士二路、民和路等城市干道。

    7.公交枢纽、停车场

    建设进贤公交枢纽站,加快推进民和四小操场地下停车场、傅家巷停车综合体等建设。

    (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抓好南昌-长沙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相关输变电工程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在白圩乡新建南昌1000KV变电站,建设南昌-长沙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相关线路。积极推进建设前坊分散式风电项目、南昌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

    (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固20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河流重点涝区、中小型水闸改造、洪患村治理等础设施。提高重点圩堤防洪能力,重点推进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抚东堤升级提质整治工程、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军山湖堤升级提质整治工程、鄱阳湖区重点圩堤信西联圩堤升级提质整治工程等项目。新建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强化应急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衙前水库、秧塘水库灌区衬砌护坡、下埠集乡湾里港、三叉港拓宽清淤、军山湖五七涝区等项目。

    第十五章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第一节 大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   

    积极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富硒农产品等领域,培育一批标准“领跑者”,推动更多标准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融入全市区域品牌塑造工程,实施品牌名牌化战略,扶持李渡酒、文港笔、军山湖大闸蟹、温圳板粉、李渡薯粉条、南台米酒、池溪脯辣椒等原创品牌及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依托“南昌货全国行”营销网络,助推进贤产品行销天下。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着力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柔性、智能、精细化产品。

    第二节 激发消费需求和潜力

    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大力推动商贸消费升级。全面推动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激发住房、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托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规模。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新模式,积极引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培育壮大夜间消费新热点,推进城市夜景照明工程,打造一批夜经济IP和网红打卡地,提升吃穿用消费便利度。实施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推广5G商用等智能产品,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快拓展农村消费,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探索2.5天弹性休假制,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 建设满意消费进贤

    对标“南昌产品行销天下”行动,推动消费品质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日益提升,建设满意消费进贤。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县域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城市社区及村级配送服务网点等城乡高效配送网络体系。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互联网+”,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

    加快完善消费产业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有序推进居然之家、汽车商贸城等项目建设,打造进贤特色产品、特色美食、家装建材等区域特色商业街区,实施重点商圈品质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现代消费商圈,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商圈”。继续办好鄱阳湖螃蟹节、“文笔”品牌直播节等消费活动,培育“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强化市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监管,建立健全消费追溯体系。完善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城市管理等配套政策体系,加强日常消费领域监管,规范电商、微商等新消费领域经营行为,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赔偿先付以及消费后评价机制,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多元共治的消费维权和社会监督体系。加强价格监管,加强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广巨额赔偿制度。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建立重大信息公开和违法违规记录公示制度。

    第十六章 着力畅通经济循环

    全面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扬优势、补短板,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第一节 培育高效融入优势

    找准进贤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坐标定位和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一县两高铁”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释放工业发展及土地资源优势,不断破解制约循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配置功能,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经济良性循环。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巩固提升“央企入赣”示范县成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培育新形势下我县参与国内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二节 构建高效融入支撑体系 

    巩固强化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相应产业国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以进贤制造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加大特色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我县知名度、影响力,更好拓展国内外市场。发挥“一县两高铁”优势,不断提升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提升双循环环流通效率。强化南昌港进贤港区建设,不断提升为我县及周边抚州市、南昌县、余干县等产业发展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第五篇 加快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十七章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 做大做强县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按照集团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改革方向,实施“平台化运行、企业化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鼓励引导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等县属国有企业突出资本运营特色,搭建产业孵化平台和上市服务平台,构建资本运作全链条。实施县属国企改革创新行动、国企混改攻坚行动,积极探索合资新设、增资扩股、股改分拆上市等方式推动各层级国有企业面向各类资本开放。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体制,健全完善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国企激励机制和工资决定机制,稳步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

    第二节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精准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救助纾困机制,设立民营企业稳定经营基金。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强化产权激励。实施大企业引领计划、“四上”企业培育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上市企业、高成长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养计划。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和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建立非公企业权益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非公企业维权服务机制。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发挥我县电子商务优势,加大对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主体的政策引导、支持和保障力度,着力营造新型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放宽新型市场主体名称登记条件、住所(经营场所)和登记(备案)条件。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培育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新个体,大力发展微经济,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完善对新个体经济的包容审慎监管,打破传统业态按区域、按行业治理的惯性思维,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

    第十八章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对标先进地区,聚焦“五型”政府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打造,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第一节 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

    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核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与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扩大“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覆盖面。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用好赣服通进贤分厅3.0版本,推行“掌上办”“网上办”,建设24小时“无人政务超市”,加快实现“一次不跑”“一网通办”。大力推广使用“江西省工商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推行全程无纸化办公,建立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审批体制,推动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照含证”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实施“窗口”服务形象提升工程,全面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把政务服务窗口作为展示进贤形象的前沿阵地来打造,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

    第二节 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严格对标对表国际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步入市场化、法治化新轨道。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持续精准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行动,抓好涉企政策清理兑现,对现有涉企政策进行专项清理,完善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救助纾困机制,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强化县领导联系挂点企业,健全政企协商、局企沟通、银企对接、科企“联姻”、企业互助机制,不遗余力将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店小二”精神,做到言而有信、用权有矩、相处有度、服务有力。制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既整治亲而不清、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也防止清而不亲、舍亲保清、为官不为等现象,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转变。

    第三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县级中期财政预算体系,增强对全县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大力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力争3年左右实现零基预算改革全覆盖。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进一步优化县、乡(镇)两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深化综合治理改革,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逐步化解财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财源建设管理体系,建立党委政府部门财源税收协同治理机制,切实提升税收治理水平。

    第四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运行”的要求,强化项目调度推进服务,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项目用地、用林、用能、用砂保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改革,全面推广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集成式审批等改革,大力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超简审批改革,完善项目代办服务机制,进一步压缩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加快建立企业投资市场主导、融资渠道丰富畅通、政府服务灵活高效、监管适度科学的新型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服务、经营性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综合运用专项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股权转让、公开上市等方式,盘活优质资产,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政府投资由财政拨款向财政投资转型,完善投资决策、管理与监督机制。

    第十九章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壁垒,依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一节 依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对民营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探索试点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健全破除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及隐形壁垒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建立统一的清单代码体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机制、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体系和指导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建立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按照国家及省市部署研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基准地价。全面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取消参加社会保险、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落户限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纳入“映山红行动”,加快规模企业股份制改造。以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绿色建筑等主导产业为重点,探索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对科研人员创新研发和转化成果的长期激励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科技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字技术在生产制造、生活娱乐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配置的干预,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完善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机制,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第三节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成立县信用中心,推动信用信息平台、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面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完善信用“红黑榜”及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在金融、养老、家政、食品药品、医疗保障等重点领域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制度,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实施信用惠民便企“信易+”工程,推广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游、信易行、信易批等信用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发挥信用监管、监督作用,开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探索建立信用承诺与信用修复激励机制。积极融入南昌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第六篇 打造沪昆高铁经济带开放高地

    牢牢把握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全力打造沪昆高铁经济带开放高地。

    第二十章 着力优化开放格局

    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精准对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第一节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我县与“一带一路”国家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开拓俄罗斯、中亚、中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切实推进能源资源和农业开发及产业合作。充分发挥我县特色产业优势,依托赞比亚(江西)工业园、江西(马来西亚)现代农业科技园、中以产业园等国际平台,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产业对接、信息共享,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能源资源ze: 12pt;">第二节

    全面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对接,强化重大项目谋划招引,在产业发展、人才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沪昆高铁经济带上的开放高地,形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洼地”。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有效发挥进贤生态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

    第二十一章 高水平对外开放型经济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培育发展贸易新动能,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第一节 建立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抢抓国家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契机,围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承接境内外产业集群转移,全力推动合作办园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开外资市场准入限制。对接省市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开通9610进出口和1210保税出口业务模式,试行“极简审批”、准入承诺即入制,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推动外贸做优做强,完善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建设,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抢抓南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建立健全数字化综合监管制度。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积极融入南昌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规划建设,打造“国际采购-进口-经销代理”一体化平台。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政策,支持外商更多投向我县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和幸福经济等新兴产业。

    第二节 加快高水平“引进来”

    抓住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适时举办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专场招商活动,发挥赣商协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基金公司等平台作用,大力实施招大引强“152”项目工程,深入落实“三请三回”“三企入赣”行动,聚焦重点地区、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精准招商、专业招商,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新模式。坚持招大引强,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引项目、促投资,开展招大引强专项行动、项目建设提速行动,构建“全周期、一条龙”的项目招引落地服务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龙头型补链强链项目,力争每年引进落户一批10亿元、50亿元、百亿元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加强驻外招商机构建设,争取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来县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

    第三节 推动高质量“走出去”

    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鼓励“走出去”的各项优惠政策,依托南昌“走进非洲”“走进东南亚”“走进中东”等活动,探索在境外设立海外仓和营销网点,推进大型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在境外建立商品分拨中心和分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以联合体或出口代理等方式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大力支持医疗器械等龙头企业开展跨国跨行业经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指导企业做好投资前期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监管,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完善金融系统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对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和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测。完善经贸安全保障机制,深化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妥善化解国际贸易争端,主动运用世贸规则维护全县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章 建设高能级开放支撑体系

    第一节 强化与大南昌都市圈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地处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的优势,积极推动市场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平台对接、通道对接、创新资源对接,缩短与南昌市中心城区的连接距离,增强与周边地区融合一体化发展水平。围绕大南昌都市圈产业链布局,采取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园区共建等多种形式,与大南昌都市圈内县(市、区)共建一批产业合作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与大南昌都市圈内县(市、区)探索建立跨区域项目推进机制,推进跨区域项目合作共建。按照积极稳妥、科学论证的原则,根据条件和成熟度,适时启动撤县设市工作,全力提升进贤在大南昌都市圈内的位势,真正打造成为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

    第二节 共建昌抚合作示范区

    推动与抚州在铁路、公路、水运等方面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组合式高铁客运枢纽,抓好昌抚大道建设,更好地带动昌抚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加强与抚州的产业统筹布局和分工合作,突出政策共享、项目共建、人才共引,共建大型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昌抚合作示范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以构建昌抚无障碍旅游区为目标,推动成立昌抚旅游联盟,实现居民异地旅游同城化。加强与临川教育集团、江西美佛儿国际学院等的对接合作,以特色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为导向,集中力量打造西山教育品牌。推动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两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建立健全异地就医协查机制,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两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险信息共享。建立完善昌抚生态保护合作机制,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联防联控,加强源头保护,建立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

    第三节 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发挥进贤“飞地经济”平台优势,不断优化开放平台布局,着力提升平台服务功能,为我县开放合作提供强大支撑。

    做强“飞地经济”平台。依托南昌高新区进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合作办园平台,谋划与沿海地区开发区共建“飞地经济”园区,探索“双飞地”发展模式。围绕南昌打造全省纺织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提升青山湖现代针纺进贤产业园。

    做大经贸合作平台。充分释放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机遇,提升印刷电路板产业园、南昌(进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等平台,争取建立跨境电商综合园区、服务外包试点等专业化平台,打造一批高水平经贸交流展会平台。探索医疗器械科创城等平台与国际前沿专业机构交流合作,推动创业创新与国际接轨。

    提升平台开放能级。积极探索和创新口岸通关模式,进一步优化简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加快实现“三同”目标。积极落实物流、口岸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物流运输结构,对接昌北机场智慧空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莆田秀屿港等,发展现代集疏运体系,推动实现货物出入境与沿海同价起抵。

    第七篇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二十三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严格落实空间管控要求,大力提升生态涵养能力和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第一节 打造风景如画魅力空间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对涉及自然生态空间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活动管理,对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特殊保护,加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执法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现对自然保护地内景观资源、森林资源的集中管理。按照城镇开发建设管控导向,科学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立足进贤生态空间,利用生态魅力区释放生态优势,积极承接南昌市主城区功能疏解,推动城市内涵、集约发展。

    图8  进贤县生态魅力区分布图

    第二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五气同治”,突出“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治烟”攻坚重点,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以重点湖泊水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军山湖水厂工程、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沿东赣渠水环境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等,尽快完成三里乡、三阳集乡、梅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沿青岚湖、军山湖、金溪湖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治污设施,大力推进乡镇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地上与地下、城镇与乡村水污染防治,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部建制镇(乡),改善全县水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工程,推进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实施清废行动、创建“无废城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噪声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新污染防治。

    第三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强化顶层设计,确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建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快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流岭公园、城市植物园(三阳集乡),积极开展森林、湿地、草地、林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圩还湖还湿、耕地轮种轮休等保护恢复行动。实行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快建设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大力推动森林管护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政策,落实好自然保护地管理目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打造和谐共生如诗画卷。

    专栏12  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程

    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加推进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降低PM2.5和臭氧浓度。

    (二)水环境治理工程

    依托军山湖、青岚湖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统筹抓好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做到河湖同治、水陆同治、上下游同治、城乡同治。抓好青岚湖国控点达标治理工程。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江河湖水岸线资源修复治理,推进岸堤绿化、亮化、美化。

    (三)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工程

    建立土壤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控,开展受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开展农药废物包装物回收。

    (四)农村环境与农业面源综合整治工程

    抓好军山湖池溪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河道坑塘清淤疏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体系建设、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系列工程。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和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

    (五)绿色矿山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深入推进持证矿山绿色矿山创建。严格落实采矿权行政许可等政策规定,全面规范采矿权行政许可行为,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和加大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执行矿山边开采边治理措施,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

    (六)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全面实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推进县城区雨污管网排查改造工程,基本消除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全县医疗废物收运体系,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七)生态环境监管和能力建设工程

    进一步加强土地监管网格化执法巡查,严厉打击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有序推进“多测合一”平台建设,加快落实“多审合一”有效融合。优化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网,拓展空气自动检测网络,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升级及更新。

    第二十四章 畅通“两山”转换通道

    加快经济绿色转型步伐,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第一节 加快绿色经济转型

    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思维,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推动山水资源与全域旅游、幸福经济等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和生态品牌建设等一批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大力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推行环保管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环境服务等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模式。研究制定支持和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以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绿色循环化改造,开展园区产业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工程项目。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计划,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争取落地一批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旅游、低碳企业、低碳园区试点,培育低碳产业生态圈。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收集、专类回收和集中定点处理制度,推进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面实施工业技改行动,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标准组织生产。着力培育绿色生产性服务业新动能和绿色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全覆盖。严格控制重点流域环境风险项目,大力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

    第二节 倡导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

    融合亲鸟亲水文化,依托军山湖、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持续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将环境保护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育体系,编写有进贤特色的环保教育读本。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进建设美丽进贤全民行动,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引导公众养成节水节电节气、垃圾分类投放、拒绝浪费、低碳出行等文明生活习惯。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引导优先选用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发展生态文化,运用“互联网+生态”的思维,充分运用媒体等宣传工具,向群众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引导教育群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第三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深入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创建各类低碳试点。控制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优化升级我县绿地系统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气候气象应对能力和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加快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风险评估与发布系统、智慧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第二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一节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全面实施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升级版,推动河湖林长工作标准化、法制化建设,统筹推进全要素、全周期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健全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生态环境标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控制制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健全乡镇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

    第二节 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强化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持续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深化推进全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制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加强雨洪、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标准地”建设,加强土地节约利用。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和碳排放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重点领域资源环境价格制度,实现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

    第三节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

    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立现代化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形成“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推动“管理”的一元主体到“治理”的多元主体转变。在大南昌都市圈内探索实施跨区和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并完善森林、耕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支持探索多样化有偿使用方式。与省内外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推进“生态银行”建设,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通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奖惩、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

    第四节 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度

    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高县财政治水、治气、治土等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比例。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指数评价制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在考核中的比重。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强化企业治污防污主体责任,严厉查处企业各类违法违规污染环境行为。

    第八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提升全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第二十六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增强学生知识水平、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普惠化、优质化、特色化方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构建多种类、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供给方式。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回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善村级幼儿园(班)或幼儿教育活动室条件,逐步提高公办在园幼儿占比,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优化保教队伍,落实公办幼儿园核编和教师进编招聘工作。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提高幼儿保育与教育质量。基本形成“公益、普惠、持续、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十四五”期间,以扩建新建学校为重点,通过实施新改扩建工程,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解决县城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乡镇以调整合并学校为重点,加强乡镇中心校网点布局,推进寄宿制中心校建设,稳定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校际联动,共治共享,发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县城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稳步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

    引导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制定并实施县普通高中教育提质行动计划,加大对高中学校的投入,配齐教育资源,新建进贤二中,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强化高考改革应对,针对“不分文理”“选课走班”“外语多考”等政策调整,加强系统指导,加大保障力度,调整完善学科课程计划,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加强科学干预,实现高考质量显著提高。

    第二节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优

    深入实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并实施职业教育突破行动计划,策应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服务能力,满足初中毕业生学习就业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医科园新建一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依托江西省医疗器械千亿产业园与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联合办学,形成以医疗器械专业为主,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专业为辅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争取通过3-5年将学校独立建成高职院校(江西省医疗器械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支持七里乡、三里乡等发展职业教育,打造大南昌都市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第三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书香社会”。大力开展特色教育,鼓励社会化办学,让终身教育更加普遍和完善。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推动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学分银行”建设,加快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化。大力发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第四节 完善教育现代化保障

    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支持力度,发挥在线教育优势,高标准推进现代化教育,创新推进教育管理,不断提升我县教育现代化水平。

    提高教育现代化投入。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打造VR教室、创客教室、3D打印、机器人、书法教室、智慧课堂等一批现代化功能教室。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农村在线课堂建设和开发利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管理机制。落实国家城乡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县管校聘”工作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全省公开招聘、三支一扶、定向师范生、温暖工程、编外招聘等渠道引进教师工作,满足我县教育事业对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完善专业发展机制,实施“三名”(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程,推进“双培工程”(“校长培优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与研究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名校长、名师。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的“三全两提高”发展目标。加强“无线校园”建设,全面建成全县教育城域专网,具备条件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慕课、微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

    加强教育评价考核。积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按照加强“四个评价”的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设县教育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鼓励学校和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状态、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成绩等大数据分析,形成支持学生成长的形成性评价。重视监测评价结果的应用,推进教育决策、学校管理、教学改进的科学化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校长、教师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

    专栏13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项目

    (一)新建进贤二中(省级重点高中)

    在恒茂小区附近新建一所省级重点高中(现二中校址调整为滨湖九年一贯制学校,服务周边小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按高中学校建设要求,学校设计规模为1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人。学校规划校园占地面积为160亩,校舍建筑面积为7.2万平方米。

    (二)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温圳镇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总用地面积8149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986.5平方米,主要包括下幼儿园建设工程5271.6平方米;九年制学校建设工程24714.9平方米。

    (三)新建进贤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进贤县医疗器械职业技术学校)

    该项目用地232.5亩,总建筑面积9944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3530平方米,教学用房37700平方米,教学辅助以及行政管理用房15100平方米,生活用房43100平方米。

    (四)进贤三中改扩建

    由职业高中现址扩建成新的进贤三中,按高中学校建设要求,学校设计规模为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人。学校规划校园占地面积为150亩(在现有基础上再征120亩),校舍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进贤三中现址改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减轻一初、四小、涂家、六中招生压力。

    (五)新建2所小学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重点建设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及附属设施。

    (六)新建4所幼儿园

    重点建设西南片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贤一中附属幼儿园、进贤城投教育园丁路幼儿园、进贤城投教育三中幼儿园。项目用地面积30157.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248.03平方米,(其中进贤一中附属幼儿园建筑面积约7980.03平方米;进贤城投教育园丁路幼儿园项目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进贤城投教育三中幼儿园筑面积8768平方米等配套基础设施。

    (七)优化农村教育网点

    摸清农村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近几年学生变化情况,科学调整村小教学点布局规划。

    (八)全民健身中心项目

    拟在县城新区滨湖大道以南贤士三路以西建设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17亩,规划建设拥有1.5万人看台的体育场、综合训练馆、室外网球场、室外篮球场等工程,预计总投资3.8亿元,力争2022年完成建设。

    第二十七章 全面推进健康进贤建设

    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深入实施健康进贤行动,完善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公共健康服务。

    第一节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加强医院等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做大做强高端优质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入推进中医药发展,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环境。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创大南昌都市圈区域医疗中心基地。

    第二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共体”“医联体”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给予公立医院充分的自主经营管理权。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健全县、乡、村(社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推动全民健康行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逐步推进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储备,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探索“县乡一体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方式,有序推进按人头付费、按床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强化村级卫生室等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完善信息化建设,落实城市大脑“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提升就医体验。

    第三节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形成全民动员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机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推进滨湖新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运营,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着力构建社区15分钟健身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不断丰富体育场馆服务、中介培育业、体育广告赞助和体育旅游等产业门类,逐渐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积极融入“军体之都”建设,策应南昌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依托军山湖环湖旅游公路,积极承接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不断开拓国际性赛事合作。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健身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足球场,提倡学校与社会共建共享足球场。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体质监测和干预,全面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

    第二十八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健全人口发展配套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长期均衡发展。

    第一节 健全婴幼儿服务体系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的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

    第二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高质量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县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达到80%以上。优化家庭发展环境,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探索互助式养老服务。强化社区普惠养老服务能力,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四同步”要求,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发展突出护理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到2025年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充分发挥公办养老院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为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等困难对象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综合评估和轮候制度。实施城乡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将福利院改造成城乡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坚持“党得民心、民得实惠”理念,大力发展“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第三节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政府主导、个人自愿投保的长期护理初级保障制度,覆盖居家失能老人,通过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照护服务机构缴纳互助基金三部分筹资组成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推动家庭养老病床纳入医保报销。大力实施乡镇敬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以全县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县社会福利院建设、县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加强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升级,鼓励设立关爱老人慈善基金,支持乡贤、企业家、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公益事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热心市民为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对养老孝老敬老的示范单位、模范家庭和突出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九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进“幸福进贤”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十九章 提升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建立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根本和社会稳定基础。

    第一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大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创业政策的协同配合,构建城乡均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与就业容量挂钩的产业政策,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定岗位吸纳就业,引导零工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就业形式规范发展。建立全县劳动力信息库,探索园区企业招工稳工机制,实施“一网五点”用工监测,努力防范失业风险,完善困难人群就业帮扶机制。到2025年,“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94.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第二节 加快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城乡均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稳就业行动,加强与大南昌都市圈各区域间劳务协作,建立健全企业稳岗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拓宽劳动者创业创富通道,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申报“洪城技师”等高端人才项目,加强对新入选的“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社系统硬件设施,打造一体化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专窗建设,建设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室,推行网上经办服务,努力做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依托南昌市人才“港、网、窗”一体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进贤人才服务窗口建设。加快推进电子社保卡推广和人社领域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完善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园区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三节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重点促进大学毕业生、技能工人、新型职业农民等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业。进一步扩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第三十章 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一节 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放宽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条件。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关联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作为扩面重点,不断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异地就医结算制度,适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第二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发挥好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重要作用,推进并加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建设。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和退出机制,加强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适度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和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推动临时救助制度覆盖所有陷入基本生活困境的城乡群众。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助力精准识别。加强政府购买民政公共服务力度,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推动跨部门救助事项业务协同,实行社会救助统一受理和救助需求综合评估。推动慈善组织、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第三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施保障性安居提升工程,落实城镇贫困群众住房兜底保障政策,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优先保障。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进入住房保障领域,打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的通道。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公租房货币化,进一步满足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多样化需求。积极推广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提高公租房运营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推进高新园青岚大道西侧安置房、大路吴家、二造周边安置房、凤岭前后李安置房、杨家安置房、后万村棚改、车家垅棚改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加快实现租售同权。探索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优质住房保障和服务。

    第四节 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持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重度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适度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大力推进县殡葬管理所、农村公益性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提升,持续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培育发展社区慈善组织,推动建立联合型、行业性慈善组织,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机制。支持发展红十字等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第五节 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保障制度

    推广实施“尊崇工作法”,健全退役军人事务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安置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拓展就业领域,提升就业安置质量。建立健全新型待遇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优待政策,合理提高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做好随调配偶子女工作安排、落户和教育等工作。完善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收治休养制度。加强退役军人保险制度衔接。推进烈士纪念设施和军人公墓建设。

    第三十一章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健全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确保群众生活“有滋有味”。

    第一节 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发声平台,打造学习传播实践的重要阵地。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常态化学习,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设立县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鼓励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讨会、讲座等阵地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和“讲文明树新见”系列活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县全覆盖。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功能,将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开展诚信行业、单位、示范街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发布“诚信红黑榜”。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推荐评议和学习宣传。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依法加强网络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全县网吧转型升级。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第二节 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实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工程,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推动一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利用,围绕七里陈氏牌坊、钟陵节凛冰霜坊、三里雷家花屋、池溪畲族蓝家民俗文化村等古色民俗文化,发现和培养一批基层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以打造文港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美县城南部文化用品和文化产业带为依托,加强对李渡烧酒酿造技艺、文港毛笔、微雕、书画印泥、烙画、白圩木版活字印谱等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商场、进校园等活动,举办非遗购物节,通过线上线下的非遗展示,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县非遗文化。推进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兴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酒乡小镇风情街、酒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丰富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博物馆的藏品和展示内容,提升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文港毛笔制作技艺、李渡烧酒酿造技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一批省、市级非遗项目。加快推进南昌国际烟花小镇建设,促进VR等前沿科技与李渡烟花核心技术深度融合,开发一批高端文化创意烟花产品,擦亮李渡烟花世界品牌,实现毛笔文化、诗酒文化、创意烟花与旅游融合发展。以传统村落修缮等项目为抓手,加强对周坊村传统村落、杨溪李家传统村落、后港洲历史文化街区等传统村落和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集中展现赣派民居、民俗技艺、诗酒妙笔等文化特色。

    第三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县文化中心,统筹推进各乡镇综合性演出场所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24小时城市自助图书馆等建设,推动馆站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抓好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基础性建设,力争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进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流动化服务,在重点乡镇、产业园区设立图书大篷车、24小时城市书房,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创新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继续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依托进贤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港毛笔文化博物馆、叶学龄摄影艺术馆、西湖李家农博馆等场馆开展主题展览,开展文化知识讲座,通过举办军山湖螃蟹节、文港毛笔文化艺术节、李渡酒文化旅游节、李渡烟花节、钟陵遗韵非遗购物节、南台米酒节、白圩牛会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评价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鼓励、吸引社会力量通过议事协商、定向捐赠和“民办公助”等形式,投身公共文化领域建设。

    第三十二章 促进人口更加均衡发展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发展,提升青少年关爱服务水平,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切实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发展权利和机会。

    第一节 做好新时代人口生育服务工作

    积极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按政策生育,提升并稳定生育水平在合理区间。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年赡养、病残照料等家政发展政策。强化婚检机构与婚登机构一站式服务,提升婚检率和婚检质量。完善县乡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二节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扩大农村妇女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妇女“两癌”检查范围,力争妇女常见病筛查率提高到80%以上。完善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机制,确保保障率达到100%。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严格规范儿童收养制度。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暴力侵害妇女、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节 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

    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面覆盖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工助力儿童保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培养勤学、明辨、笃实良好品质。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探索在民政局设立儿童福利科,完善全县儿童福利政策,监督各项制度落实,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基础,培育专业力量,创建示范品牌,壮大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城乡社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青年空间”综合服务平台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工作者。

    第四节 加强家庭建设

    深入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打造“三风”主题文化街、文化乡、文化村、文化社区,在全县营造崇尚良好家风氛围。推动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站点,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就近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儿童家长每年至少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参加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帮扶支持力度。

    第五节 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

    推进实施“福康工程”,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鼓励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毛笔制作等领域拿出合适岗位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扩大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落实好各项残疾人关爱福利制度,实现残疾人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改善特殊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对残疾学生住宿生活费和学习用品予以资助。持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

    第十篇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进贤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全县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进贤。

    第三十三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安全发展屏障,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第一节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维护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域体制,健全完善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地方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强化“大安全”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专项工作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增强全县人民国家安全意识。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依法加强宗教场所管理,坚决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

    第二节 维护经济安全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聚焦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加强对重要经济指标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经济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有效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物质储备体系、粮食现代流通和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数字化平台和猪肉、果蔬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监测网络。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管控体制机制,稳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构建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处置体系,建立防范化解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帮助处置长效机制。

    第三节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危化、矿山、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推广完善巨灾保险机制,提升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科学防控能力。严格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快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现代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完善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标准,明确县、乡镇两级应急管理事权划分,加强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监察监管能力等建设,推进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网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有效防范应对各类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相结合,全面提高抵御气象、水旱、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善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体系。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救护救援能力。完善灾后救助恢复重建机制,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增强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编制应急物资储备名录,建设综合应急物资仓库及物资储备信息系统。提高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基本建成统一指挥、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深入推进生命安防工程,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加强人防工程建设,严格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和使用管理。

    第三十四章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一节 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信访矛盾制度,推进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议稳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涉稳突出问题分类归口处理机制,加强县级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矛盾调解平台建设,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完善“民转刑”案件预防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解纠纷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二节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健全实有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推进严重不良青少年专门学校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快“雪亮工程”建设联网应用,深入推进“平安五区”创建,不断扩大农村地区覆盖面,全力打造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运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立健全突出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专项打击整治机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全面净化网络空间。建立平安建设报告制度,完善情报搜集、分析预警、协调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第三节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民政元素融入社区服务平台,到2025年,实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全力推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平安等“智慧进贤”平台建设应用,建设“城市大脑”,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策应南昌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支持公安局指挥中心改造、交通数据指挥大楼业务用房、为民服务业务用房、派出所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提升社会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村(居)民理事会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稳妥推进条件成熟的乡镇增设居委会,完成县级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大力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大幅度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比例。加快“诚信进贤”建设,推进政务信用建设,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强化守信激励,培养全社会诚信意识。深化文明家庭、清洁家庭创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治进贤建设

    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进贤、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一节 保证宪法和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宪法监督的积极性。健全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机制,弘扬宪法精神。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随意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和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落实县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进行任前宪法知识考试制度。

    第二节 落实社会公平正义法制保障制度

    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公平正义法治价值追求,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推进部门内综合执法,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进贤。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坚决维护法治权威,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司法人员集中精力尽好责、办好案。完善新型司法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律师制度改革,保障司法权依法正确行使,提高司法公信力。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认罪认罚案件办理机制。

    第三节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严格落实执法司法办案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等制度,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排除各种非法干预,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健全公益诉讼工作机制,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十一篇 确保规划顺利有效实施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推动规划目标任务有效实施。

    第三十六章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第一节 坚持党对社会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进贤工作放在国家及省市大局中谋划推动,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贯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村社党组织书记考核,着力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机制。

    第二节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到“扛主责、抓主业”,坚决做到“遵法纪、守底线”、坚定不移促发展,坚决做到“讲担当、重实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落实意识、提高执行能力,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政治监督,全面落实政治谈话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形成各方面监督有机贯通、紧密协调的监督体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整治,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正风反腐力度。树牢选人用人的“风向标”,下重拳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大张旗鼓为被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三十七章 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支持和保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县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完善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制度,改进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组织方式,探索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建立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与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基层人大代表座谈机制,探索开展星级代表联络工作站创建工作,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和专业人才数量,优化代表结构,落实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加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

    第二节  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要求,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健全直接向各级党委提出建议的直通车制度。发挥县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制度、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制度、市县政协工作制度、政协系统联系指导工作制度。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健全协商结果采纳和反馈机制。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健全城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机制,支持和帮助南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池溪乡蓝家畲族村加快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好宗教工作县乡村三级网络乡村两级责任制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机制,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四节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法依规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章 凝聚规划实施合力

    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凝聚规划实施强大合力,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以本规划为总领,建立包括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在内的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一完整的规划体系。加强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等方面与省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目标指向上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规划的实施成效。按照谁牵头编织谁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落实规划责任,完善监测评估,强化分类实施,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健全规划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强化规划权威性、严肃性,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更改规划。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及时公布实施进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的社会监督。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行规划实施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责任主体绩效相挂钩。

    第二节 强化重大项目保障

    根据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更加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的要求,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快推进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发挥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作用,强化各类政策对重大项目的保障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投向重大项目。在防范化解风险前提下,积极引导金融要素资源配置方向和结构,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围绕空间格局优化,促进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土地、人口、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规划,强化政策间协调配合,形成项目合力。

    第三节 动员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

    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强化宏观调控,以县政府名义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工作责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要激发全县人民参与规划实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十四五”及二〇三五年远期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壮丽前景催人奋进。全县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的谆谆教诲,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纲要战略,深刻把握市委“彰显省会担当”和“五城”建设的新要求,聚焦“争当三个示范县、实现五个新突破”的目标定位,凝心聚力抓落实,同心同德促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贤新征程,为描绘好新时代进贤改革发展新画卷而不懈奋斗!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