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民政局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访问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在彰显省会担当中“挑重担、走前列”的更高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高质量发展年”目标定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力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树品牌、争一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南昌民政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加快“五城”建设,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板”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筑牢民政事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

1.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南昌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周密安排部署、积极宣传引导、层层压实责任,持续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全力推动全会关于民政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扎实履行民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历史使命。

3.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彰显省会担当。通过高质量、有特色、站前列的党史学习教育,使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民政爱民、民政为民”核心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新格局中找准南昌民政事业发展方位,讲政治、讲党性、讲忠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4.深入开展“转作风 优环境”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更强作风、更优环境,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探索建立整改日常监督有效机制,注重日常监督成果运用。

二、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5.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夯实兜底保障能力。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大救助”格局。制定民政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措施。将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对象,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持续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巩固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成果,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救助帮扶。

6.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探索分层分类救助。聚焦特困人员家庭、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建立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出台相应认定办法、操作规程。针对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急难情形等,探索建立梯度衔接、救助精准的保障网络,确保兜住底兜牢底。强化急难救助功能。畅通急难救助及时报告、主动发现渠道,建立健全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建立公共卫生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紧急救助机制,完善应急期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和紧急救助程序,及时将因突发公共事件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基本生活救助流程,做好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续工作。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强化乡、村两级经办服务能力。巩固提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持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加快服务管理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南昌“城市大脑”,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通信息孤岛,精准认定救助对象。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7.健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及省厅具体要求,报请召开全市养老服务现场推进会议、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举办全市养老工作人员培训班,组织各县区赴外地学习调研养老服务工作。落实《南昌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和实施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推进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领域课题研究。

8.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更新普惠养老企业清单。贯彻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议精神,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继续实施公办养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县级福利院、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开展“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推动互助养老服务持续规范发展;加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推动建立日常探视巡访、定期巡访、结对帮扶三项制度。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公办养老院入住评估轮候管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农村养老服务升级版。

9.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宜公则公, 宜民则民。依托“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突出护理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推动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动专业照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服务功能。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领头雁”计划,开展养老院院长和养老护理员培训,组织开展“最美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院长”评选活动。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按照新发展格局要求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加强老年产品、用品推广应用,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

10.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水平。落实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措施,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险,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防范和排查,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助餐刷脸设备、智能养老设施与信息平台对接。引入第三方通过绩效评价、资金审计等方式强化养老服务资金监管。

四、健全儿童福利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11.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推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发展,完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更名工作。通过市级统一购买服务分驻县区与县区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县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能力培训,举办全市业务培训班。持续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建设和利用好村(居)儿童之家,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活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

12.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价格临时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规范孤儿成年后安置工作,建立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制度,探索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能力评估和基本生活补贴异地申办制度。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南昌SOS儿童村改革。优化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扎实推进“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

13.规范儿童收养管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加强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健全儿童收养评估工作机制,科学开展收养家庭抚养教育能力评估。规范外国收养家庭寻根回访接待工作,建立寻根回访长效机制。(责任科室:社会事务科,完成时限:2021年10月)

14.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编制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推进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工作队伍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地方标准立项,出台南昌市儿童福利机构内类家庭养育技术指南。推进儿童福利领域开展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宣传报道、个案指导、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和重大舆情应对处置。

五、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

15.深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全市第十一届村(居)委会选举,选齐配强村(居)委会干部队伍,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深化协商实践,积极培育一批协商示范社区,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继续指导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切实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村(社区)基层组织五年综合提升计划的实施方案》,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村(居)民自治。

16.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城乡社区民政元素融合深入开展,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积极推进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精心指导西湖区深化全国实验区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第五批全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理,切实巩固基层挂牌和考核评比清理整治成果。全面开展社区场所提质攻坚行动,切实解决面积不达标、位置不集中、功能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场所面积达标率,合理配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切实提高村干部薪酬待遇标准,强化培训教育,优化队伍结构。

17.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择优推荐参选第三批全国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

18.高位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在2020年成功打造150个社区邻里中心的基础上,继续打造72个点位,着力构建“便民、利民、惠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六、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

19.强化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过程。理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党建工作隶属关系,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检、评估“三同步”制度,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化。

20.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强化市本级和各县(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平台建设,推动实现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孵化基地全覆盖。建立南昌市社会组织专家库,支持培育一批品牌组织(项目)和领军人才。继续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不断提升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水平。大力培育扶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1.严格社会组织执法监管。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加强直接登记和脱钩社会组织各部门综合监管,推动行业管理部门加强行业指导、行业服务和行业监管。强化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社会组织风险防范主体责任。推动社会组织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七、稳妥推进区划地名管理工作

22.强化行政区划管理。深入开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理论研究,严格执行行政区划变更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等制度和行政区划变更申报审批程序。强化政府驻地迁移管理,有序组织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稳妥推进条件成熟的乡撤乡设镇、乡(镇)改设街道。完成南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勘界成果资料上报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新版《南昌市行政区划图》。

23.提升地名管理水平。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规范地名命名、更名,规范地名标志设置,对新增道路按国标及时设置新型路牌,加大对现有路牌的维护,对损坏缺失的路牌及时更新。继续稳妥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市、县两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发布第一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强区划地名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2021年国家地名信息库和南昌地名信息库信息,为南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服务。完成南昌市标准地名词典、志、图编纂工作。

24.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发行《“美丽南昌·地名寻梦”南昌地名故事集锦》电子书刊,在全民阅读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依托宣传媒介,定期推送南昌地名故事、地名文化摄影作品、地名微视频。开展地名诗词有声朗读作品征集活动。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主题活动。邀请省市地名专家开展“从地名看南昌百年发展”地名论谈。

25.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推进第四轮县、乡界联合检查,完成市内界线联检任务,指导各县(区)开展界线争议隐患排查和30条乡界联检工作。加强界线界桩管理,深化平安边界建设,打造平安和谐边界。

八、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26.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全面完成区域性站内照料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提升站内照料水平。着力推进寻亲和落户安置,应用“金民工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拓展“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加大对长期滞留人员的安置力度,减少滞留人员存量。大力实施救助管理机构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制度和救助管理机构特邀监督员制度。加强救助管理干部队伍培训,加强救助管理工作宣传。

27.加强婚姻管理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依规办理婚姻登记。积极实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持续推进婚俗改革,指导青云谱区和安义县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场地建设,强化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婚俗新风。建立健全专业化辅导队伍,全面长效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教育。

28.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加强信息系统管理运用,促进精准发放。强化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兜底保障,拓宽救治、康复途径。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

29.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总结评估殡葬综合改革工作成效。编制出台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市本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殡仪馆、城乡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提升改造,规划建设生命文化纪念馆,配置遗物无害化焚烧设施,更新改造火化设施设备,增配遗体接运车辆,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各县(区)要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规划建设殡仪服务站。打造示范性殡仪馆2个、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公墓)2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25个。加快智慧殡葬建设。分类有序开展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各县(区)要打造不少于1处殡葬移风易俗示范点。加强“三沿六区”管控,持续抓好遗体火化及骨灰入葬骨灰堂、公墓。做好清明、中元、冬至期间文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倡导现代文明祭扫新风。进一步加强全市殡葬行业行风建设,出台实施意见,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九、大力发展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30.推动慈善事业全面发展。引导支持慈善组织和慈善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扶贫济困、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会治理等。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管,畅通社会公众对慈善活动的监督渠道,依法及时查处慈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建立慈善资源和慈善救助对接平台,为慈善组织对接慈善项目提供服务。

31.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制定政策制度、服务标准和考核评估办法,指导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南昌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切实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会同市人社局组织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资格评审工作。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不断壮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出台市级福彩公益金购买社会工作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

32.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信息记录管理,加强志愿服务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志愿服务开展。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学习贯彻《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指导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和证明出具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全市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归集和管理。出台市级福彩公益金购买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和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机制。

33.促进福利彩票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福利彩票销售队伍建设,创新搭建培训平台,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提升站点规范化管理水平。在空白区域大力征召、布设新站点,推进自助销售渠道建设,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突破成本局限。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强化各票种市场营销,突出抓好快乐8新游戏的培育推广。探索开展新媒体合作,提升广告宣传效果,开展公益接力活动。建立完善中心内审与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外合作、营销宣传等市场行为的监控和评估,全面推进风险防控工作责任化、常态化。

十、统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4.科学编制南昌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有关民政内容的研究审核,合理谋划“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思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科学编制南昌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养老、殡葬、儿童等专项规划,力争将民政规划重点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形成推进南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35.加强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法治江西建设规划(2021-2025年)》,研究制定落实举措。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加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市民政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探索开展民政地方标准制定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机制,规范信访事项处理,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36.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全力推进市兜底扶贫、救助和养老综合信息项目落地。以政务外网为依托,结合移动办公方式,整合民政养老服务、救助服务、慈善信托、地名信息、社会实物、殡葬管理等多个职能,构建民政基础信息系统平台。利用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上、下级及市直其他单位相关数据的横向对比,共享和交换,推进与“金民工程”、“赣服通”、“数字民政”“城市大脑”深度融合,实现民政业务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最终为政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7.持续加强民政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总结推广基层民政经验做法。加强民政资金监管,强化民政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持续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基层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严格统计数据核查,提升统计质量,积极探索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全市统计工作质量,深入对接数字民政系统,强化基层数据准确性,实现统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8.规范福彩公益金使用管理。依托南昌市民政民生公共服务设施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福彩公益金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储备池”,持续推进项目库申报、调度、管理的信息化,不断强化项目规范管理,确保资金合规性。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审计和绩效评价,加强对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监管,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力争在今年10月底,将全市福彩公益金使用率提高至70%。通过规范项目实施,督促各项目单位规范使用彩票公益金,实现福彩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不断推动南昌民政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39.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提炼疫情防控经验做法,持续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压实防控责任,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人员物资储备。做好受疫情影响群体救助保护工作,指导做好社区疫情防控,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40.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机关政治属性,完善制度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贯彻到民政工作各领域、各方面,把民政工作融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开展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和党员干部日常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政治认同。以“聚焦三化补短板,提质增效强弱项”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巩固“三化”建设成果,精心打造“孺子牛”党建品牌。

41.锻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优化干部培养选拔,强化干部管理监督,深化民政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把民政部门打造成新时代“最温暖的部门”,把民政干部职工锻造成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