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门户网站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公开 > 规划信息

“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访问量:

五年砥砺扎实干  奋发有为谱新篇

——“十三五”时期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五年,南昌人民在严峻挑战中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在战略机遇中始终拼搏奋斗,阔步前行。五年来,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补齐了一系列发展短板,综合实力攀升跨越,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崭新成就。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协调发展行稳致远

“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2020年,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既把疫情管住了,又把发展稳住了,“总盘子”越来越大,家底越来越厚,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奏出发展强音。

经济总量大幅跃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45.51亿元,是2015年的1.5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7.6%,2017年跃上5千亿元台阶。经济质量持续提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389.3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83.86亿元,年均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5年的4.7:52.5:42.8优化为2020年的4.1:46.6:49.3,第三产业占比提升6.5个百分点,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型升级。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业发展由数量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亿,达到401.62亿元,是2015年的1.35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3.4%。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十三五”时期连年稳定在42亿斤以上。都市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南昌绿谷”“南昌硒谷”核心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田园综合体和24个现代乡村特色产业园加快建设,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935家。

工业发展步履坚实。“十三五”时期,南昌市形成了“4+4+X”产业体系,即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机电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针纺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截至2020年,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新型材料四大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2016-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7346.91亿元。

服务业腾步起飞。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医养、会展服务蓬勃发展,实现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616.7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83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671.1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52.74亿元,年均增长9.8%。全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15年的4265.2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512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015年的53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75.24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676.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6005.62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6倍和2.1倍。

二、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发展优势不断厚植

“十三五”期间,南昌市立足市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持之以恒调结构、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聚集,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全面筑牢。

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全市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新动能引领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已建成各类大型数据中心9个,72个数字经济项目落户,南昌市获批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速达到10.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增长28.4%、13.1%和6.9%。

新兴经济成绩亮眼。全市抢抓机遇,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上走在了全省前列。2020年,以“互联网+”为主流的快递业务收入55.50亿元,发送快递46642万件,均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196.97亿元,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5.7%。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合计为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7.4%,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引领强劲。全市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航空科创城、中医药科创城、VR科创城等建设步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超过2000家,从345家增加到2052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从33家增加到62家。2019年(2020年数据暂无),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增加到101.24亿元,比2015年增长58.9%,年均增长12.3%;研发投入强度1.81%,较2015年提高0.22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全年专利申请量30006件,专利授权量17910件,均为2015年的3倍。

三、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交流协作纵深拓展

“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外向型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开放合作全面拓展。2020年,中远海、马士基“南昌-宁波舟山港”全程提单专列发运,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昌北国际机场“一货站三中心”和跨境电商“9610”业务全面开通运营,货邮吞吐量超18万吨,近三年平均增速排名全国省会机场第一。全市160多家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及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闽浙赣皖福州协作区、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交流合作,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承接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核心引领、功能清晰、分工合理、网络联动、融合一体的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南昌与都市圈内城市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不断增强大都市圈集聚辐射效用,提升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能力与水平。

外贸龙头效应凸显。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151.4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进口、出口规模均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分别占全省进口、出口总值的40.2%和24.4%。其中,出口值713.11亿元,年均增长6.2%。规模扩大的背后,结构升级的趋势还在不断延续。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出口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平板电脑出口61亿元,笔记本电脑出口52.9亿元。主体结构也更为优化,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突显,2020年实现进出口944.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82%,较2015年提升23个百分点,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

招商引资亮点纷呈。202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南昌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对接融入,深入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融合发展,实现全市利用外资稳中有增。全年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40.60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13.54亿美元,年均增长9.2%。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0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46.7%,外商独资企业占53.3%。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576.45亿元,较2015年增加1558.96亿元。其中,利用省外资金项目进资1676.66亿元,较2015年增加1003.43亿元。

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心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民生保障持续巩固。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1942元提高到2020年的46796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693元提高到20921元,年均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3:1缩小到2.24:1。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7955元,年均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4323元,年均增长10.2%。“十三五”以来,财政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2967.1亿元,其中,城市低保标准从510元提高至735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从310元提高至530元/月。

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乡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2016-2020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0.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大”字型高铁网初步形成,“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十纵十横”城市干线路网日臻完善,全面迈入轨道交通时代。2020年,全市铁路、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17681万吨,比2015年增加3845万吨。城市人口聚集能力增强,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达625.5万人,比六人普时增加121.24万人,年均增长2.18%;城镇化率达78.08%,比六人普时提高12.37个百分点。“城市大脑”的第一阶段建设已经启动,将以数据资源优化城市公共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运行效率,带动城市治理模式升级、服务模式升级、经济发展升级。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50所,新增学位2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88.1%。2020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7%;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2015年的58.74万人增加至68.79万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2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医疗服务持续改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从2118个增加到2686个,床位数从3.02万张增加到4.42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从3.58万人增加到5.08万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养老床位数从1.2万张增加到3.7万张。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村如期退出的攻坚任务,坚持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务实攻坚,2019年实现8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6月,最后182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4元,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防返贫致贫防线进一步筑牢。城镇脱贫解困工作高质量落实,全市15058户25608位城镇贫困群众实现整体性脱贫解困。

五、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果,美丽家园绿意盎然

“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打造山水名城生态都市,城市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生活环境健康宜居。全市围绕打造“山水名城、生态都市”南昌品牌,持续推动城市绿化风貌的完善和换代升级,为居民创造“出门见绿”的生活居住环境。2020年,新增城市绿道174公里、公园广场25个、邮票绿地77个;全市拥有园林绿地面积1438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5117公顷,公园绿地381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04平方米。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治理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5%,比2015年提升5.2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9.5%;空气质量在中部省会城市和全省设区市中率先达到二级标准并连续三年保持二级标准,连续七年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全市37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94.6%,比2015年提升16.8个百分点;县级及以上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赣江、抚河南昌段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100%。

节能降耗完成目标。把严格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的重要突破口,2016-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32%,年均下降4.44%,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下降16%的节能强度目标;能耗增量仅占“十三五”总控制目标的89.4%。为完成全省“双控”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2323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2169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7412吨,氨氮排放量8657吨,较2015年分别下降24.0%、8.2%、7.5%、9.8%。

回眸“十三五”,南昌市以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时代担当,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图画。展望“十四五”,南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我们将继续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彰显省会担当”新要求,聚力“五城”建设,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