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一辆辆江铃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大街小巷;在沙特阿拉伯,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推出的双层豪华巴士极大方便了当地市民生产生活……据青山湖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市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5.5%,“南昌造”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出海”热。“南昌造”新能源汽车为何能走俏海外?如何保持出口热度?记者深入工厂进行了采访。
出口订单增长迅速
12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路佳”)的总装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进行装配和调试,一台台新能源客车将从这里出发,开启韩国之旅。
“今年新能源客车出口值预计是前两年的总和,增长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今年上半年我们确认了首批出口韩国的纯电动客车订单,并将以往使用进口新能源动力总成部分切换成本土制造的新能源电池电机。第二,开拓了非洲的新能源市场,首批肯尼亚和乌干达的CKD(以全散件的方式作为进口整车车型)项目也完成了发运。对于今年的出口成绩,我们还是很满意的。”公司副总经理李晗介绍,今年1-11月,百路佳出口额40637万元,同比增长368.11%。
将目光移向“出海团”的另一位成员——江铃集团新能源公司,同样能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热度。“受欧洲等地能源市场变化因素影响,海外消费者需求旺盛,不少海外经销商追加了羿、EV3等产品订单。”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剑波表示,该公司海外渠道由2022年的10个国家和地区,增长到现在的22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11月,江铃新能源汽车出口订单2782台,比2022年同期增长198%。
技术创新加速“出海”
“南昌造”新能源汽车走俏海外的背后,离不开企业洞悉市场需求、积极研发新品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了解到,百路佳坚持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精益求精,目前已拥有外观、实用新型等专利技术58项。“我们设立了4个外籍专家工作组,不断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新产品,为澳大利亚市场研发制造首辆氢燃料客车,出口150台客车服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双面镀锌处理骨架工艺和U形梁车身结构能够在事故中有效保障乘客的生存空间,提高整车骨架的耐腐性和侧倾安全。”李晗说,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复苏,百路佳客车已畅销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
江铃集团新能源公司专门组建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在车辆设计、材料选用、结构优化、工艺创新等方面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们选择了全铝和钢铝混合材料,并依据新材料特点设计了更加合理的车身结构,还对零部件进行了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复合化工艺改进。”吴剑波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主要有EV2、EV3、羿三款车型出口,2024年将开发右舵产品,将右舵新能源产品投放到右舵的主力市场,实现更大的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升级服务助企发展
“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真正对接,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深耕本土经营融入当地市场。”南昌经开区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科科长陈齐辉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南昌经开区积极鼓励和指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建渠道、拓市场、抢订单。一方面,结合实际需求,定期梳理重点境外企业名录,推送给企业。另一方面,通过省商务厅找到境外客户,邀请他们到辖区企业参观,为企业提供客户渠道。与此同时,该区持续开展企业“一号”大走访行动,通过企业服务专班、减税降费政策加持、加强“人才引进及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等方式,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出海”远航。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高增长态势。面对新能源汽车铁路运输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南昌国际陆港联合中铁特货南昌分公司、向塘西车站等多家单位,先后开通“南昌—莫斯科”中欧国际联运和“南昌—上海港、宁波港、广州港、连云港”铁海联运路径,实现了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同时,南昌国际陆港携手中铁特货南昌分公司为车企量身定制了“JSQ6+滚装船”一站式服务方案。 目前,南昌国际陆港逐渐构筑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了“9条国际直达班列+10条铁海联运班列”的国际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