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江西日报》以《抬头见绿,随手一拍即风景 ——解读南昌绿色工厂增多背后的发展密码 》为题,聚焦南昌经开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辖区企业实现低碳、节能、高效转型,持续推动园区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名单,南昌经开区多家企业入选。至此,南昌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1家、省级绿色工厂30家,意味着该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显示:绿色工厂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目前,通过打造绿色环境、升级绿色产线、研发绿色产品等,南昌市的制造业越来越“绿”意盎然。
厂区里的绿色风景
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钨粉末制品、硬质合金及精密工具的企业,这里没有噪声隆隆、不见粉尘滚滚,反而充满了绿色生机。该公司厂区面积21.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2.42万平方米,绿化率为11.1%,先后获评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大力选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生产线绿色化、智能化,加大自动化改造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之路。与此同时,该公司在生产经营全流程中注入绿色元素,投入近600万元开展清(雨)污分流和废水处理工程,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每年进行能源审计,根据专家意见及时改进技术参数,减少能源浪费。
王鹏超是公司绿色工厂项目推行小组组长,全程参与工厂环境绿色化改造。王鹏超表示:“厂里抬头就能见绿,工作心情也会变好。”
在江西赣江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一排排蓝色光伏电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手一拍就是风景。职工们说,在空气清新、绿植环绕的厂区中工作,感觉很幸福。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推动绿色转型,园区的内外环境充满了生机。以南昌经开区为例,每年都有1至2家企业获评绿色工厂,整个园区就像一个大花园。
有专家指出,花园式工厂保证了较高的绿化率,能起到减少噪声等作用,让工厂保持良好生态,也能使厂内的工人心情愉悦,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
生产线上的绿色动能
绿色工厂不仅看“颜值”,还看“含绿量”。
引入先进绿色技术装备,是江西赣江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变“绿”的起点。赣江海螺依托技术革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三大抓手,推动企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提到赣江海螺的技术革新,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工作人员朱清勇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除了实现0.93MW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外,公司还开展大量工作提升节能降耗水平,成功落实外线电路改迁,线路长度由原来的15公里缩短到1公里,每年光线损就可节约电量200万千瓦时;通过磨机衬板轻质化及磨尾风机变频改造,每台磨机全年可节约用电85万千瓦时;还有斜槽空气箱通风风管改造、节能水泵改造……通过持续技术改造、电耗研讨攻关、优化操作,公司生产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粉磨工序电耗实现十年连续下降。
研发中的绿色理念
6秒组装一台空调压缩机,零下30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启动——这是绿色工厂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空调压缩机的性能。这种空调压缩机广受市场好评,竞争力较强。
海立电器不但技术先进,更充满绿色元素。据介绍,在压缩机生产的51道工序中,海立电器对其中20多道工序进行了绿色化改造,通过塑代钢工艺的开发、新型环保电镀工艺的研究应用等,进一步提升了绿色材料的使用占比。
将绿色理念渗透在产品研发中,企业的成本、能耗下降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提升了。在2023年公示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内工人不多,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数十台智能油漆喷涂机器人正在精准作业,从车型识别、颜色确认到油漆切换、喷涂作业,各项工序有序运行。
据了解,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对工厂节能性、低碳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合理运用碳减排工艺、绿色制造技术等,探索出一条生产环节减碳、物流协同降碳、最终惠及全制造过程的减碳路径。同时,企业通过智能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能源管理、厂区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无人化、高效化、可追溯化,极大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
“绿色工厂促进了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的碳足迹、工厂的碳排放,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单台能耗。2023年,产品单台能耗降低了4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了37.5%。”涂装车间负责人说。
绿色工厂的不断增多,正是该区践行工业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缩影。南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正在酝酿新的奖励政策,持续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按照绿色工厂、园区、供应链评价标准,遵循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