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经工管办字〔2021〕34号
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区机关各部门、驻区各有关单位、区属企业:
经区党工委、区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将《南昌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2021—2023年)贯彻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3月11日
南昌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
(2021—2023年)贯彻落实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根据《南昌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精神,特制定本贯彻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作风建设为主抓手,以营商环境为主攻点,以基层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满意为主标尺,坚持专项治理与常态管理并联,坚持智慧赋能与改革创新并举,坚持诚信建设与法治建设并重,坚持对标一流与争先进位并行,切实做到“项目引进大提升、项目推进大提升、审批简化大提升、服务优化大提升”的“四大提升”,用三年左右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把南昌经开区打造成为现代都市经济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中部地区双循环新高地和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新标杆。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在改革中主动换位思考,变“我要怎么办”为“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注重企业体验、再造审批流程、创新支持政策,努力创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坚持对标一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和贸易环境,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开放发展能力,争当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企业在设立、建设、运营、发展等全生命周期涉及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靶向攻坚、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不断固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南昌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新格局。
坚持依法依规。把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依法办事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持续推进“法治经开”“诚信经开”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三、行动目标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总体要求,分阶段予以推进:
(一)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专项行动实现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政策落实全流程监督问效机制逐步完善;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环境评价体系;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政务服务、纳税、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方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比较优势,全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改善。
(二)持续巩固阶段(2022年):结合前阶段成果自我评估情况进行二次对标,巩固提升既有优势,全面补强短板弱项。根据全市统一部署,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政务服务、纳税、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方面服务持续改进,全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迭代升级阶段(2023年):全面强化各项制度措施,着力实现全区营商环境的全面整体提升及营商环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可供复制、借鉴的经开经验。根据全市统一部署,10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政务服务、纳税、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方面服务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全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重点工作
年度重点工作实施动态任务清单管理。根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环境条件变化,动态调整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开办企业效率,2021年底前对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新开办企业所有手续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简易注销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打造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服务生态链,按照全市统一工作部署,推进实现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印章刻制、涉税办理、银行开户所有环节全程网办。推行企业开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利用“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电子证照综合应用。〔责任单位:区工管办;配合单位:区公安分局、区税务局、区组社部、区住建局,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2、提升投资审批服务效率。全面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打造行政审批“六多合一”升级版,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超简审批改革,推进承诺制审批、模拟审批、多评合一、联合会审等审批改革,实现一般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7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自然资源领域“多证合一”改革,深入推进联合图审和联合验收。推行标准地出让,推动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推进“多规合一”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强化项目策划生成,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规范中介服务质量与时限,建立市场开放、竞争公平的网上中介超市。支持企业以保函方式替代保证金。〔责任单位:区工管办、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经发局;配合单位:区各涉审职能部门(单位),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3、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根据全市工作要求,编制发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操作流程,实现各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中介服务等要求一致。全面梳理证明事项,明确或清理兜底条款,公布保留证明事项清单及办理指南。根据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整合的要求,梳理事项目录和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线上“一事一评”、线下“一次一评”。完善非紧急类热线整合方式,用好“企情收处中心”平台,实现“统一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回复、统一回访、追踪落实”,开通营商环境专线,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责任单位:区工管办、区社发局、区住建局、区经发局、区组社部、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直其他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4、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继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扩大“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覆盖面。建立代办服务制,公布代办事项目录清单。2021年底前,具有依申请特征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100%实现“综窗服务”,审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60%,审批材料压减30%以上,实现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区通办。探索无人干预智能审批,重构审批业务流程,对裁量基准进行细化和量化,实现系统自动审批。持续强化“店小二”服务品牌,设置专人为重大项目提供业务咨询、政策指引、问题协调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建立“绿色通道”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建设24小时“无人政务超市”,推行自助办理。全面梳理各项惠企政策,开发政策兑现平台,实现政策兑现“在线申报、联合审批、快速到账”。〔责任单位:区工管办、区经发局、区财金局、区项目办;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5、提高公共设施接入效率。完善小微企业用电“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扩大用水用气“零审批、零上门”服务覆盖面和受益群体。进一步减少水电气报装环节和办理时限。优化电力系统功能,居民、低压非居民、高压客户的用电报装环节分别压减至2个、3个、4个。城市用气报装环节从4个减少到3个(用气申报、查勘设计工程施工、验收通气),时限由10个工作日减少到7个工作日。简化规划路由、掘路施工等涉水电气审批程序,加快工程审批速度。对小微企业客户,实行免审批或备案管理;对大中型企业客户,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理。水电气报装业务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行政审批“一窗受理、一链办理、全程代办”。推动政企信息融合共享。深化政企办电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客户电子证照共享调用、零证办电。推广“房产+用电”联合过户、一次办理。〔责任单位:区城环局、国网南昌供电昌北分公司;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6、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全类型网上办理。加快与房管、税务、公安、市场监管、民政、法院等部门协作,加快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推行“交房(地)即交证”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分局;区住建局、区税务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社发局、区法院,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7、深化减税和纳税便利化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企业可在5%-12%之间自主选择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推进企业纳税集成智能办理,明确“全程网上办”“最多跑一次”清单,纳税人在各办税服务厅(点)“一厅通办”所有涉税业务,实现纳税人年纳税次数平均不超过6次,企业年平均纳税时间缩短至100小时。压缩办税时间,全面实现办税事项网上办理,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可网上办理。持续拓展优化“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跑”清单,实现90%以上办税事项一次办结。优化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流程。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不超过8个工作日,一类出口企业不超过5个工作日。〔责任单位:区税务局、区财金局、区组社部、区住建局;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二)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8、放宽市场准入。严格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外,不得对民企、外资等社会资本设立任何附加条件。开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行动,围绕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集中清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规范涉企收费。严格限定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定价项目层级,及时更新我区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及协会商会收费行为。〔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招商局、区财金局、区工管办、区住建局、区社发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9、完善政府采购。根据省市相关部门统一部署,积极响应,优化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电子平台管理功能。实现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类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透明化,逐步实现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与财政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加强政策实施的电子化工具应用。落实供应商公平待遇,优化投标保证金收取及退还,鼓励采购人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缴纳比例。支持供应商以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代替履约保证金,减少供应商资金占用。对未中标的项目,书面告知原因。推动预付款制度改革以及付款提速改革,实现政府采购交易平台与财政业务系统对接。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评价体系,探索制定代理机构分类评价考核办法。〔责任单位:区财金局;区经发局、区住建局、区直其他有关部门〕
10、加大招投标改革力度。持续开展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清除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对现行涉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加强招投标领域监管,严肃查处排斥和限制潜在投标人的行为。推动电子化行政监管,探索扩大招标人自主决策权并强化相应法律责任约束。积极推广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开标。建立全区招标投标工作协调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受理渠道,规范投诉处理程序。〔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经发局、区社发局、区城环局、区直其他有关部门〕
11、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进一步强化“一区三口岸”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机场、铁路、港口等口岸平台及综保区、海关的合作,在多式联运上做文章,从物理空间上实现无缝对接,从体制机制上实现协调互动,从产权运营上实现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昌北国际机场改扩建及客货运量高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着力引进临空指向型产业,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提升航空口岸开放水平;充分利用赣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机遇,推动港口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和综合物流园建设;依托铁路物流园,加强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平台建设,促进外贸班列快速发展,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在市里统一部署下持续实施“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我区独特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责任单位:区招商局、区城环局、区税务局、空港新城事务中心;口岸运营管理单位,机场、铁路、码头运营管理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维权联动力度,建立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办案效率,集中资源和力量破解知识产权案件侵权认定难、办案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构建南昌经开区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监管体系,对知识产权领域重复侵权行为、故意侵权等严重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侵权判定咨询等工作开展,推动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平台。完善知识产权审判规范机制建设,探索构建知识产权类案快速审理通道。优化知识产权审判区域布局,积极配合南昌市推动在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全省其他地区挂牌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社发局、区公安分局、区法院〕
(三)营造健康有序的信用金融环境
13、提升获得信贷便捷度。加大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信贷指导力度,鼓励建立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规范减少信贷服务收费。探索建立政府支持、智能驱动、市场运作、公开公平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促进信贷信息在银行间充分共享,开展公共竞争认购,为企业提供更快捷、更便利、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完善无形资产登记和评估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交易平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深化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科技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市融资担保基金、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作用,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优化企业上市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增加上市企业数量,持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21年,争取新增企业债、公司债、一般债和专项债、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保险资金“六类”资金总额为53亿元。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企业,到2023年,新增本外币贷款160亿元。〔责任单位:区财金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14、加快“信用经开”建设。积极配合南昌市开展《南昌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发挥法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依托“城市大脑”,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信用信息整合归集共享,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提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清单、行为清单、措施清单等全市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三清单”制度。在全市统一部署下配合做好2023年底前建成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南昌“个人诚信分”工程,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旅游出行、创业求职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便利措施以及“信易+”示范项目激励措施。积极配合南昌市完善信用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开公示企业和个人失信记录,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的失信惩戒格局。打造诚信政府,加强项目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信用报告应用力度;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招商局、区财金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
15、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承载力和竞争力。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工程,强化梯次培育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搭建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做大做强产业服务平台,提升和拓展平台服务的能力和功能,加快推进江西(昌北)高校科创谷、技术协同创新园区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性协同创新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在区企业建设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积极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中科生态修复(江西)创新研究院、江西中科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科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南昌)材料研究院、澳博颗粒科技研究院、直接质谱与精准诊断国际转化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积极支持全区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有效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市场主体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等创新。构建以企业、市场、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政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深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新模式。对每年新获认定的国家和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予以奖补资金兑现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区科研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创业空间。加快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孵化器落地,打造国内一流的全过程科技孵化服务链条。〔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组社部;区直其他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16、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强化引进人才落户保障。畅通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优化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服务。加强人才住房保障。按照“租购并举、以租为主、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原则,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为主,配售共有产权住房为辅,在就业创业人才聚集区域,筹集房源就近解决人才居住需求。优化人才生活服务配套。在人才聚集区域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配置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合理布局一批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落地。加大中端和基础性人才储备,提升高校毕业生服务与人才引进工作。推动青年见习计划,积极组织参与南昌市青年见习示范基地评选。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与服务制度,出台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细则。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以南昌“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搭建“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在就业创业政策受理、补贴发放等就业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区组社部、区经发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财金局、区公安分局、区社发局;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17、全面推进重大项目提质提速提效。突出项目的引进。建立健全招商信息机制、决策机制和竞争考核机制,推动项目快速引进、快速落地、快速决策。要聚焦产业龙头抓招商,重点围绕“152”项目,主动出击、洽谈、服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要聚焦创新平台抓招商,加快技术协同创新园、中以国际创新园、中韩高科技产业园的建设,积极引进麦格纳MPT亚洲研发中心、中以(江西)创新中心、英国剑桥郡创新中心、亚马逊CIC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要聚焦区域总部抓招商,重点针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的金融、建筑、人力资源等总部产业进行对接,围绕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管理总部等展开精准招商,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奋力实现招商引资“双千亿”目标,即全年签约金额力争1000亿元,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力争过千亿,特别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项目的推进。盯紧引进项目“四率”提高,即签约以后的注册率,注册以后进资率,进资以后开工率,开工以后的投产率,强化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抓好项目推进,力促项目早竣工、早达产、早见效,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培育强劲动能。〔责任单位:区招商局、区项目办、区财金局、区住建局、区经发局、儒乐湖新城办,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五)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18、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依托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以信用监管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联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效能。建立健全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实现“照单监管”。全面汇聚监管数据,风险预警信息100%按时核查反馈。坚持内外一致原则,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与反垄断执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市场监管领域机构改革,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推进综合执法。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常态化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业务系统和移动执法系统功能,搭建统一联网、统一规范的行政执法信息化服务平台;制定执法人员绩效管理办法,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建立完善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逐步形成以风险驱动为核心的市场主体分级分类监管,加快构建简约、智慧、综合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加快制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监管规则,促进新动能健康成长。〔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社发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19、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加强上市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强化董事监事责任意识,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公司纠纷、证券期货纠纷等案件繁简分流,成立专业诉裁团队、诉裁庭并形成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律师调查令、委托调解等适应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民事侵权赔偿特点的救济维权机制,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大普及证券期货知识力度,适时发布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及普法宣传材料,提高中小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运用中国投资者网对中小投资者纠纷进行调解。加强股东会议通知、召开及记录的监督与检查。切实落实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制度,着力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强化公司治理监管,推动董监高及大股东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区法院;区财金局、区经发局〕
20、强化商事案件司法保障。完善快速化解机制,依法快立、快审、快执,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控制在180天以内。加快推进跨层级、跨区域诉讼服务改革,跨域诉讼服务覆盖率达100%。完成诉讼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诉讼服务大数据汇聚和大平台可视化管理。强化案件信息化管理,全面施行智能随机分案,实现商事案件审判全流程信息记录并公开。普遍推行网上立案,深化移动微法院应用。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普遍开展一审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健全二审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加快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有效化解体系,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组织或速裁庭覆盖率达100%。加强外部调解主体引入,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建设多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切实提升破产案件审理效率,加强基层法院破产审判能力建设。落实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定期会商解决破产审判中的工作难题。设立破产援助资金,解决无产可破或者缺乏启动资金的企业破产程序启动和推进问题。破解破产税务难题,积极探索破产土地、房产处置措施。探索所辖地区所有破产案件的集中管辖,积极配合南昌市建立“南昌市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推进破产案件简易审理,缩短破产案件周期。加强网络拍卖平台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财产处置效率。〔责任单位:区法院、区社发局、区公安分局、区组社部、区财金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直其他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六)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生态环境
21、持续打好生态环境保护“三大战役”。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推动“智慧工地”落地。协同推进工业园区与企业工业废气治理、重点区域机动车尾气治理,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货车、家用车。推进重点区域建设乡镇或街道空气站,提高科学化管控水平。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水平,实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全区国考、省控、县界断面消除Ⅴ类及劣Ⅴ类水,区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污染状况调查,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备案等相关手续。〔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城环局、区交警大队、区社发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22、全面建设区域功能板块。围绕蛟桥片区、白水湖片区、儒乐湖新城和空港新城“四大板块”,扎实推进空间合理、功能完善的发展布局。重点将蛟桥片区改造后的路网连线成片,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园区更新向白水湖片区延伸,利用好赣江岸线资源,推动片区功能转换,实现产城高度融合,形成动能转换区;聚焦聚力儒乐湖新城现代服务业的全面运营,特别是在儒乐湖新城实施TOD综合开发,引入地铁交通,依托地铁轨道交通站点的人流聚集效应,打造高密度的商业中心和生活中心,打造新型城镇化的样板;以打造中部地区空港经济先行区、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大南昌都市圈增长极为目标定位,空港新城按照“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要求,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发展之路,全面启动第一阶段建设工作,重点开发建设昌北国际机场以北4平方公里货运区、以东约5平方公里七里岗片区和6.5平方公里樵舍片区、以南约3平方公里客运区,强化空港枢纽开放能级,推动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落实南昌公交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构建城市绿色慢行空间和高品质绿道系统,建成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促进自行车、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责任单位:区城环局、儒乐湖新城办、区住建局、区社发局、区自然资源分局、金开集团;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23、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着力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我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教育网点建设,提高学位供给水平,利用三年时间增建补建4个小区配套幼儿园,新建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特殊学校网点6个,新增学位9900个,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供给体系。实施“保障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财政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教育投入的比例,支持教育民生项目建设。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学校生均拨款标准,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实施“提质创优工程”。加快提升公办园办园水平,新增若干所省市示范公办幼儿园。开展义务教育“高品质学校”建设试点工作,建设一批高品质学校。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进程,建设一批省、市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加快推进职普融通育人模式改革和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夯实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地位。〔责任单位:区社发局;区财金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经发局、区工管办,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24、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优化简化社会办医,全区范围内社会办医逐步实现标准化网络审批,打造“标准、宽进、快办、便民”的审批服务新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全民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更加广泛、便捷。完善医疗质量评审评价体系,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区社发局、区工管办、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25、提升城市旅游品质。进一步推动城市品牌宣传,配合南昌市扩大“天下英雄城”城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一批环境优良、底蕴深厚的城市图书馆,在全区范围内建成至少4个环境优良、各具特色的精品图书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配合南昌市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提档升级,围绕景区内涵品质、产业业态、综合功能、设施配套、服务管理等五大重点任务,实施旅游景区优质旅游提升工程。〔责任单位:区社发局;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26.建设现代都市经济区营商环境新高地。探索以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都市区主题式套餐服务。根据市里统一部署,探索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实现跨区域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构建跨区域的市场监管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建设跨区域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持续打好企情大收处与企业大走访相结合、项目推进红绿灯制度与重大项目专班相结合、容缺审批与并联审批相结合“三张牌”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都市经济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中部地区双循环新高地和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新标杆。〔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工管办、区项目办、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社发局、区组社部、区财金局,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南昌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作用,加强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区直各相关单位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专门科室负责联络和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二)强化责任协同。各地、各部门承担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聚焦办事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研究制订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实施工作推进清单制管理。按照“有对比、可检查、图表化”的要求,及时梳理政策口径、典型案例和数据,提升市场主体感受度和满意度。〔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三)完善考核评估。将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区绩效管理考核。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配合南昌市和赣江新区参与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记入干部执行力和工作实绩档案,作为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行动,打造各具特色的亮点工作,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经验、新做法,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争取在全市复制推广。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责任单位:区组社部、区考核办、区经发局;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四)加强督查问责。实行日常检查和适时督查,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地方单位及负责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或进展缓慢的地方单位及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但符合容错条件的,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对损坏营商环境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责任单位:区纪工委、区巡查办;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
(五)深化宣传推介。加强营商环境宣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系统化的宣传格局。扩大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市场主体覆盖面,各项改革政策出台时,同步推出简本、解读材料、流程图、办事指南等,并在官网和相关媒体上同时发布。加大全区营商环境改革成果和正面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责任单位:区工管办;区直有关部门,各镇处、空港新城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