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人民政府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其他法定信息>政务信息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10期)

访问量: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全市政府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热点关切,在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集中发力、综合赋能,积极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着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现摘编刊发部分县区、单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有关经验做法。

市卫健委:聚焦主题主线  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南昌市卫健委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持续推动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按照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任务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高位推动下,坚持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重点,加快构建以4家综合实力强劲的市级综合性医院、2家专科实力领先的专科医院以及2家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的“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一、推动医院运行模式转变,实现医院三大变革。一是以精细管理实现效率变革。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所有公立医院均修订完善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两个议事规则”,建立医院党政负责人定期沟通机制。全面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医院内部精细管理机制,全市29家公立医院章程管理实现全覆盖。二是以内涵建设实现质量变革。积极探索医院质量变革有效渠道,全面启动“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补助300万元并给予人事、绩效等政策倾斜,建设周期三年,推动医院重点学科实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医院实现质量变革。过去两年合计评出16个市级重点专科和5个市级重点培育专科,共下拨建设资金3450万元,公立医院专科建设项目化市级扶持力度走在全国前列。三是以要素调整实现动力变革。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以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名义出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一套以公立医院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群众满意度和管理难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通过指标设置、结果运用逐步引导医院资源配置从物到人,医院发展动力得到有效调动。

二、落实落地体系发展要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一是坚持项目为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打好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项目大会战”,南昌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建设,6月前,南昌市第一医院九龙湖项目、南昌新急救中心项目、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二期工程项目陆续完工;年底前,南昌市中心医院瑶湖分院、南昌市立医院新建项目完成基础施工,开始主体施工;加快南昌市应急指挥和检验中心项目审批及建设进度。以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促进儿科、麻醉、心理服务、院前急救等薄弱临床科室建设和多学科诊疗发展。二是坚持德才兼备,锻造过硬专业队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基础性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医德高尚、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全系统各层次不同人才需求,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引进工作,进一步打通输血渠道,想尽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2022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26人。三是坚持创新发展,打造中医药品牌特色。全力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配合省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中医药深化改革的战略需求和本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做好“必答题”,答好“特色卷”,明确方向、优先推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持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支持市洪都中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

三、提供有力信息数字支撑,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一是搭建智慧就医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赣服通平台,将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阅、健康咨询等服务由“线下”转移“线上”,扩展医疗服务空间,打造高效就诊闭环,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少患者在院时间。2022年以来,支撑各医疗机构诊疗微信交易110万余次,支付宝交易20万余次,给居民提供了9000余次预约挂号服务。二是打造数字服务体系。依托数字健康新基建,升级南昌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模块,上线新版居民电子健康信息档案系统,建设移动家医信息平台,并选取7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试运行,2022年度南昌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共新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0万余份,提供区域HIS就诊99万余次三是推动应用创新发展。充分应用5G等新兴信息技术,探索创新网上服务新模式,南昌急救中心“5G+智慧急救大脑”项目和市洪都中医院“基于5G+智慧中医技术的老年慢性病中医药社区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已成功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东湖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两会指出,我们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东湖区锚定打造“全市领跑,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教育高地的目标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抓手,将“五型”政府理念贯穿教育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推进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教育改革接续深化,教育内涵持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三个导向”,把牢人民满意“指南针”。一是党建引领向光而行。区委教体工委班子成员带头上专题党课,党课学习活动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党员干部全覆盖。在全市2022年度“三级书记讲党课”和市教育系统“优秀微党课”评选活动中,东湖区获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均居全市各县区之首。二是校园建设向民而为。全面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完成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3所,新增公办学位670余个;完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9所,提供普惠性园位1260个。围绕东湖区“七位一体”民生建设目标,投入1.6亿元高品质完成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天骥校区建设,新增学位1620个;分别投入2.5亿元、4.2亿元高规格推动育新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豫章小学教育集团光明校区建设,两校新增学位4230个;投入1.42亿元实施南京路小学等七所学校改扩建工程。三是作风建设向廉而生。开展“股长”作风建设提质增效百日行动,优化调整区教体局部分股室,将原有25名“股长”缩减至22名,使各股室工作衔接更加顺畅。制定《东湖区教体系统勤廉学校建设工作方案》,持续开展勤廉文化进校园活动,如在东湖小学建设勤廉文化数字VR沉浸式特色体验馆。

二、聚焦“三个响应”,看准创新办学“风向标”。一是奏响优质均衡协奏曲。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对全区25个中小学校区整体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在全市率先消除各中小学校超标班额,超标班额实现零增量、零存量。《中国教师报》、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南昌电视台《每日新闻》先后刊播东湖区“化解大班额”经验做法。二是唱响教育考评好声音。全区各职能部门综合发力,认真履行教育职责,教育事业进一步“提档增速”。东湖区成为南昌市唯一连续五年获得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优秀”等次县区;成为南昌市唯一连续四年摘获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评估监测东湖经验在全市推广。三是吹响师资建设新号角。通过开展“最美东湖教育人物”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加大先进教师典型宣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精神面貌。全区教体系统13人入选市级高层次人才,占全市教育领域总数62%。截至目前,东湖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特级教师7人,省学科带头人22人,省级骨干教师5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51人,优秀人才占比达19%;以省市学科带头人领衔的49个名师工作室,其中28个获评市优秀名师工作室称号,优秀数量居全市之首。

三、加大“三个力度”,筑好立德树人“压舱石”。一是五育并举凝聚合力。落实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上思政课常态化机制,区委书记、区长先后4次走进校园,为师生专题开讲思政课程。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陈助先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东湖区荣获2022年度全市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展示活动团体特等奖,均为全市唯一获评。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开辟“一畦一世界,一米一春秋”劳动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连续7年荣获全省青少年业余训练“十强县(市、区)”称号,荣获2019—2022年江西省县(市、区)竞技体育贡献奖第一名。二是教学教研彰显实力。始终把创一流成绩作为奋斗目标,在首届全国教研专题论坛中,东湖区作主题宣讲;在全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课例评比中,我区有50节课例参评,其中一等奖13节,二等奖20节,荣获全市优秀组织奖,综合成绩排名全市第一;在全省“赣教杯”教学竞赛中,我区参加的3位教师全部荣获一等奖;在全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我区2位选手分别荣获特等奖第一、二名,第一名选手将于2023年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江西省推荐参加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我区3项成果被推荐参评,其中1项成果以全省排名第一推荐全国评比。三是教育双减激发活力。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育人水平,全区学生参与率达91.98%,教师参与率达93.2%。“人民网”刊发《南昌东湖区: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细》;全市三篇案例入选全省“双减”校内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其中我区占两篇;“江西‘双减’工作一周年视频展播”,南昌市县区两条优质视频均出自东湖区;校外培训预收费“风险保证金+预收学费”双向监管模式及落实情况得到教育部调研专家高度认可,成为全市唯一未被反馈问题的县区。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湾里管理局五型政府建设托起民生福祉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湾里管理局坚持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用心用情的工作态度,解决好老百姓生活中的愁事、烦事、难事,全力推进全局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推动乡村振兴为重点,加快实现住有宜居。一是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在去年完成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富裕样板村)项目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9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和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5个省级村点整治建设,计划改造提升约300个农村户厕,推动湾里管理局美丽宜居先行县建设提档升级。统筹局镇村三级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和收运处置,做好“5G+”长效管护平台运营维护,使村庄环境更美、更宜居,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同时,推进西外二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局道路沿线播撒花籽约19万平方米,让百姓出行更加舒适。二是持续抓好乡村治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进农村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选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孺子书房”等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化体育和节日民俗活动,继续优化提升村“两委”班子,以“洪城农才丰收计划”为载体,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每年培训300名“绿领”农民,为农村培养一批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知识型、管理型人才。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湾里乡村最动人的风景。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局完成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53家任务。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针对30万元收入以下经济薄弱村,实施“一村一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确保今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全覆盖,并培育出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推动全局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提档升级。

二、以打造健康湾里为目标,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一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大学生及技能人才,持续引进“三支一扶”支医大学生,不断夯实全局医疗队伍建设基础。同时,采取竞聘方式,科学开展职称评聘,提高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工作积极性,激励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截至目前,聘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进一步优化全局医疗人才队伍结构。二是推进公立医院建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湾里管理局、南昌市第四医院开展合作,陆续派遣骨干专家来湾,推动分级诊疗工作,满足湾里人民群众诊疗需求,助力湾里医疗资源提质增效。目前已开展中医科、儿科、全科3个特色名科创建,开办尹林、吴星恒、赵凤达3个名医工作室,开设有赵令茂洪城工匠工作室,并持续引进普外科、超声医学科、康复科、肛肠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定期坐诊,让湾里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投资1100余万元基本完成重症监护病区改造以及一台CT设备采购,胃镜室“5+2”无节假日门诊和耳鼻喉科门诊正式开诊,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正式起步,健康体检系统正式上线,湾里医疗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截至目前,已为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95051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78.89%,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4%,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57.5%,有效提升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感受度和满意度。

三、以保障基础教育为关键,加快实现幼有善育。一是做实学生教育资助。今年春季学期认定困难学生共计722人,拟发放教育资助金30余万元。同时,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9个,保障64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做优辖区教育资源。全力推进中小学学校建设,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湾里实验学校将进行扩建,建设内容包括新增1栋教学楼、1个游泳馆、66个机动车停车位,48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图纸初步设计。九湾学校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工作,下一步将对该项目室外管网绿化道路进行施工,力争今年7月底完成交付任务。三是做好学前教育普及在湾里第一批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新增630个园位基础上,持续推动第二批—新旅明樾堂和恒大林溪府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预计新增450个园位,更好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需求,实现全局园位扩容增量。同时,举办2023年湾里管理局幼儿园园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带动和促进全局幼儿园园长办学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助推湾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