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其他法定信息>政务信息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七期)

访问量:

编者按:

城市是人类居住的重要场所,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我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提升“五型”政府建设质量为抓手,聚焦人民群众需求,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城市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一以贯之推进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推动南昌加快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新建区:聚焦规划合理 体系完备 功能齐全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新建区紧扣全市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和“两个大幅提升”目标要求,以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聚焦城市规划、建设、更新三方面推进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保持“打响‘上安领’新建当自强”的精神状态,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幸福现代化新建。

一、全面推动城市规划提质,持续提升城市活力。一是夯实政策基础。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我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成果,按照《新建区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十大行动,积极推进2022年20个续建项目,谋划布局2023年新开工项目,着力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补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持续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功能,努力实现城市功能齐全完备,城市品质高端大气。二是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推进长堎片区,新建经开区东部、北部片区,九望新城片区控规修编,加快实施江中路、四联路、规划七路道路建设,推动长堎、欣悦湖、望城、新建经开区、九望新城等区块连片成面、协同发展。三是释放新城活力。积极策应未来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提前布好九望新城基础设施,强化片区内外交通路网、完善水电设施管网,加快片区内学校、医院、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北部综合服务片区和南部科创产业片区建设,不断提升新城片区功能品质。依托西部物流园、万吉物流枢纽基地等,打造南昌重要物流集散中心;依托麦金地中央厨房生产基地、万科冷链物流园等,打造辐射全市的保供物资基地;招引一批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项目落户,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科创新都。

二、全面推动城市建设提速,持续助推城市发展。一是紧盯审批改革。审批流程应减尽减、审批系统应联尽联、审批事项应合尽合,加速完善各项开工前置条件;深化“最多跑一次”“办事不见面”“拿地即开工”等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缩减工程建设时效,力促项目尽早落地。二是紧盯项目推进。全力推进我区50个,总投资270亿元以上的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四联路(青石路-昌西大道)道路建设工程,按照项目推进年度计划,明确时间节点、任务要求,定期召开项目推进调度会,细化任务,紧抓项目建设全流程,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是紧盯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建筑产业发展链,促进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施工单位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带动城市建设向高品质、高层次、高水平迈进。

三、全面推动城市更新提效,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一是提升城市颜值。从建设花园城市入手,我区的马兰花海公园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开展城市道路专项行动,共清理6条铁路沿线各类垃圾2152.5吨;清理菜地8919平方米,修复路面240平方米;整治全区所有强弱管线,达10.61万米,刷新了城市窗口形象,城市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便捷城市出行。加速推进定远路、麦山路、兴国南路、望联路、荣云巷、霁亭路(续建)等6条断头路打通,完善城市交通路网,畅通城市区域微循环。大力推进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共享汽车发展工程,为安全绿色出行添砖加瓦。区域内公交线路60条,其中城市公交车132辆,新能源公交车217辆。三是更新城市品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对标先进一流,努力把海绵城市建设建成良心工程、生态工程。积极推进全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装工作,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爬楼难”问题。改建4座城区公厕。新建2座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61个。在城区39个公交站台安装78个便民座椅。全区主、次干道实现装灯率100%,亮灯率99%,背街小巷实现装灯率98%,亮灯率97%以上。

青云谱区:刷新城市颜值  助力城市更新

青云谱区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开展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结构和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首位度品质,全力助推南昌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改造理念,整体提升“新颜值”。一是居民共商,“菜单式”改造精准抓住痛点。按照“基础类补短板、完善类强功能、提升类优环境”三个类别实行老旧小区差异化改造。坚持以群众利益、群众需求为导向,和谐拆除违章建筑,邀请国内知名城市规划设计团队实地考察指导,逐户上门讲解规划,发放问卷征集居民意见建议,通过政府“列菜单”让群众“选口味”模式,在管理中充分发挥民智,切实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内外兼修,多元化空间提升小区颜值。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统一铺设各类管线,将拆违与水、电、气修复同步实施,采取逐栋推进、及时善后的方式有序进行拆除工作,合理设计清运路线。在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时积极与居民交流沟通,查阅相关史料,像修文物一样改造老房子,努力将居民对洪都、江铃的情感及老工业自身的“重量”融入设计,极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房屋建筑、街巷道路和特色景观。三是服务升级,一体化配套设施满足期盼。完善社区办公用房,高标准建设1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嵌居家养老服务、教育、医疗等多个功能,大幅提升群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科学规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重新规划内部道路建设,修建柏油马路,建设部分邮票绿地、景观雕塑、健身器材,每个社区配有露天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路网建设,迎接百姓“幸福路”。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为先。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调度,统筹考虑土地、交通、环境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建设“打通断头路”项目,摸清道路红线内涉及的产权、土地情况,健全完善道路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统筹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二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结合洪都新城路网建设,全力推进“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实施项目共10条道路,建设总长度约10公里,截至2022年10月已全部通车。当前,随着洪都老厂区周边道路建设逐步推进,洪都新城已基本形成以新溪桥南路、新溪桥东路、广州路、博文路围绕老厂区核心区的“回字形”新循环。三是完善路面绿化设施。道路是基础,也是动脉,是经济,也是民生。改善周边交通环境的同时,通过种植绿色苗木,提升路面绿化、美化水平及城市绿化品质,使道路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努力把“断头路”打通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三、聚焦品质成效,打造美丽“生态园”。一是科学规划,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洪都航空文化园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24亩,是洪都新城核心生态公园,按照规划理念,由南向北将各景观节点按“过去—未来”的时间序列串联,建设了“凝固记忆”、“金色时光”、“八大山人”等特色文化场景,形成洪都航空文化园特有文化之路和发展之路。二是持之以恒,打造公园城市亮点。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结合洪都机场的“特殊性”,实现场地的“科技性”和“实用性”,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法运用,创新建设雨水科普花园、银翼科技广场、初心智造广场等智能基地。三是完善功能,提高园林绿化档次。建设内容包含景观绿化工程、构筑物、景观栈道、景观配套建筑、雕塑、景观小品、园路,将生态环保与景观利用结合,紧贴游客对不同季节植物观赏需求,以绿色为基底,打造低维护、观赏性强的景观植被,保持超70%绿化率,打造体验式航空文化特色生态公园。

市公安局:科技赋能 共建共管

打造全省最强“绿波路网”

为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让市民体验更加畅通、安全、高效、绿色通行环境,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紧扣“畅通南昌”工作目标,寻求科技赋能,优化信号配时,创新巡检机制,巩固运行效果,织密“绿波交通”路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0条,总长181公里,信号灯路口539个,占全市灯控路口总数43.22%,其中单线最长10.6公里,形成了全省总数最多、总程最长、单线最长的“绿波交通”路网,让出行者体验更多“绿波福利”。

一、突出一个“专”字抓建设。一是组建专业团队。招标聘请专业技术团队,依托“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和前端智能视觉设备,以“夜间低峰时段拥堵基本消除,白天平峰时段拥堵明显减少,早晚高峰时段拥堵联勤联动联指”为目标,用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为城市“绿波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二是开展专门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进行细致梳理、分析、调研,同时组织职能部门、辖区民警实地考察,针对赣江中、南大道车流密度较高现状,对道路、交通流、路段管理、信号控制及周期等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加强信号调优、绿波设置协调,确定绿波设置方案,最大限度发挥“绿波带”的科学效力。三是创新专项巡检。研究制定“绿波带”高质量建设管理工作规定,建立绿波道路分星级巡检制度。局本级对五星级绿波道路每月两次巡检,各辖区大队对四星级道路每月一次巡检,中队对其它星级道路每月一次巡检,巡检情况须保留视频录像,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讨论,制定优化策略,确保绿波效果。切实构建“局本级、大队级、中队级”三级巡检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二、突出一个“优”字抓管理。一是在信号配时上不断优化。全面排查梳理,对于市政工程尚未移交管理的信号灯路口,提前介入信号优化工作,开通光纤网络,将路口信号控制机接入交管局指挥中心信号控制平台,实现联网联控。统一信号机品牌,将因信号机品牌不一导致不能精准设置绿波方案的,更换为同品牌信号机,为设置绿波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在发布信息上不断优化。在“绿波带”道路起始路口、中间路口加LED信息控制发布屏,配套发布“绿波道路,建议车速50-60km/h”,向社会宣传绿波控制信息,提升机动车驾驶人良好“绿波”通行体验感。三是在运行效果上不断优化。局交通信号配时中心落实“日研判、周会商”制度,组织人员常态化对“绿波带”道路进行实测验证,并通过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交通大数据进行效果评估,确保“绿波带”设置科学合理、安全实用、高效运行。

三、突出一个“共”字抓宣传。一是加强警媒合作,扩大覆盖面。组织新闻媒体召开新闻通气会,就“绿波带”建设和运行等情况作介绍,省电台《全省新闻联播》播出录音:“最长‘绿波带’上线23个绿灯畅行无阻,全省首条超长‘绿波带’”先后被人民网总网首页、江西日报、江西二套、大江网、南昌日报、南昌市人民政府发布、学习强国平台、南昌一套、江西五套等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传播面。二是促进警民互动,增强影响力。组织新闻媒体深入“绿波带”现场体验,通过采访道路周边驾驶人、居民、企事业单位和执勤交警,深度报道“绿波带”建设前后变化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省市电台直播间访谈节目,介绍“绿波带”情况,同时与市民群众开展互动交流,扩大影响力。三是联动警企共建,提升知晓度。加强沟通协调,协商高德、百度公司在导航信息中发布“您已进入绿波道路,建议车速××”以及“您已离开绿波道路,谢谢体验”等短信,提高知晓率,引导驾驶人选择“绿波带”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让出行者体验更多“绿波福利”。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