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人民政府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其他法定信息>政务信息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18期)

访问量:

编者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全市政府系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拓展“昌治久安”工作体系,毫不手软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做好社会矛盾风险化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现摘编刊发部分单位、县区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有关经验做法。

警务前移  警力下沉

——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探索巡逻防控新模式

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报告提出的“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新要求,以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创新引领,深化网格警务,实行警务前移,推动警力下沉,着力打造主动防控型街面警务新模式。四月实行新勤务以来,辖区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15.5%,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6.3%,有效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一、阵地前移,强健联合巡防“筋骨”一是所队联勤、全警投入。因地施策设置4个街面驻警点,每个驻警点对接2至3个辖区派出所,建立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定期联系等制度,开展全天候静态值守与动态巡逻,充分发挥所队联勤联动作用,形成相互呼应、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工作格局,巡防效能显著提升,获得辖区群众一致好评。二是线面联巡、全域震慑。科学划定巡逻时段、巡逻区域和巡逻重点,根据警情发案、昼夜高峰情况,适时调整巡逻模式和路线,在辖区内形成“点、线、面”全覆盖的治安巡逻防控网络,采取错时巡逻、延时巡逻和重点巡逻等多种措施,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视频巡查与路面巡逻相结合、信息研判与巡逻力量相结合的模式,持续不断对辖区重点部位开展全天候、无死角巡逻,切实做到“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有效震慑街面犯罪。三是区域联防、全时守护。以大型商圈、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在治安状况复杂、人员流动大的中心城区,划设核心巡防圈,推行一体化管控。由社区民警牵头,所队巡逻民警、保安员紧密配合,共同开展警情处置、巡逻防范、群众救助等工作,把职能职责从驻警点延伸至人民群众所需各个角落,切实增强治安管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巡处一体,激发高效巡防“机能”。一是数据导巡、以智提能。建立社会治安综合分析机制,对街面案件及其他与社会治安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汇总、分析,及时掌握街面发案规律,制定有效的视频巡查、追踪警情机制,实现对巡逻力量的可视化指挥、点对点调度,高效快速接警处警,精准打击违法犯罪,提高打防实效。二是屯警街面、以密增效。强化显性用警,以驻警点为“巡处合一”战斗实体,加密街面警力布置,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实行24小时勤务,加密行动频次,承担覆盖区域应急处突、巡逻防控、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职能,形成无缝快反巡处一体勤务模式。三是动中备勤、以快制胜。严格落实“1.3.5”快反机制,创新“小警快处,大警快出”工作举措,以“快”护平安,发挥大数据服务实战、支撑实战作用,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处置”,最大限度实现“秒级反应、快警快处”,实现“时刻有警力在线上、有警情能迅速处置”状态,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共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2起,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6人。

三、精细管理,供给专业巡防“养分”。一是聚焦实战、常态练兵。坚持“巡中练、练中巡”,提升警情发现力和现场处置力。在实施基础科目训练前提下,主动适应当前形势新变化,紧紧立足实战需求,大力加强巡逻盘查、警务实战、应急救援、最小作战单元等技能训练,科学设计模拟实战场景,把训练搬到现场,把实战引入训练,开展各类警务实战训练30次,全面提升民辅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实战能力水平。二是协同管理、严格检查。每周定期召开所队联勤联动会,共享信息资源,研究探讨巡逻防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进一步强化所队协同合作能力。值班领导采取不定点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巡逻队员着装、装备配备、巡逻路线、在岗在位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登记,针对巡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各项勤务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完善机制,强化宣传。完善工作考核、奖惩和后勤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和保持民辅警工作热情,保障新模式巡防格局持续良好运转。同时,通过公安内网、微信公众号、媒体报刊等载体,大力宣传报道巡控成效,激发工作热情,提振警心士气,提升队员荣誉感、职业认同感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科技创新引路 提升打防管控质效

——市公安局青山湖分局京东派出所自主研发情报信息分类跟踪系统

南昌市公安局青山湖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的五型政府理念,善用科技手段,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执法规范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为全市“争分夺秒拼经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年5月份以来,为深入推进派出所“八个一”勤务运行机制规范化落实,推动“三大专项行动”纵深开展,青山湖公安分局京东派出所自主研发情报信息分类跟踪系统,对案件办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等情报信息分类建模,进行“红、橙、黄、绿”四色预警,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一方面,精简十几类数据报表,解决数据繁冗、报表多头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解决情报信息不对称、不见底问题,提升打防管控质效。

一是建立案件管理模块,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从每一起案件受(立)案开始,全量录入案件信息。逐一进行四色预警,有条件破案的标注红色,暂时没有条件破案的标注橙色,取得初步战果的标注黄色,案件完全办结的标注绿色。每日晨会调度,每周会商研判,督促“红色信息”尽快侦办、“橙色信息”串并侦查、“黄色信息”持续深挖。压实所领导、队长、民警三级责任,激发内在动力。截至5月底,案件办理成效凸显,全所破刑事案件28起,同、环比分别上升300%、100%,查处行政案件62起,同、环比分别上升233.3%、81.8%。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块,提升风险防控质效。区分公安主责类矛盾纠纷、非公安主责类矛盾纠纷、重要救助警情三大类,对所有矛盾纠纷进行分类管理。对每一起矛盾纠纷进行四色预警,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可能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标注为红色,久拖未决、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或重大负面舆情的标注为橙色,对无重大风险隐患的一般矛盾纠纷标注为黄色,对调解完成的标注为绿色,对无法调解转为案件办理的,导入案件管理模块。通过每日110接报警、每周走访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大起底,充分发挥融调解中心、群众工作室作用,落实“所领导包责、民警包案”制度,建立“排查发现、风险预警、融调化解、跟踪回访”工作机制,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不激化、不升级、不引发次生风险。5月,全所共排查矛盾纠纷181起,化解181起,实现了化解率、群众回访满意率“双100%”目标。

三是建立重点人员管控模块,提升安保维稳质效。将辖区331名各类重点人员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每一名重点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和四色预警,重大刑事前科、扬言极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非访重点人员(中联办、部督、省督)标注为红色,涉退、涉众以及“五失人员”标注为橙色,一般重点人员标注为黄色,经综合评估已无现实危害或满足撤销列管条件的重点人员标注为绿色。其他涉M重点人员单独管控,不纳入系统。严格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做细做实见面谈话、教育疏导、思想稳控、专人盯控等举措,并将“红色”高风险人员信息导入公安天网系统,每半小时扫脸一次,确保24小时在管在控。自系统运行以来,辖区重点人员零失控、零非访、零滋事,圆满完成了各项安保任务。

市民政局:做优社区服务  凝聚邻里温情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省会担当,积极推进“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性、多样化、高品质的社区服务,让社区更有温度、城市更有品味。

一、创新工作理念,服务方式向“开放式”拓展。一是聚焦组织引领,打造社区服务新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开展村(社区)固本强基七大行动,完善从市、区到网格、楼栋七个层级治理体系,组建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5441个。大力推动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基层阵地资源整合,高标准建设2000余个“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近100个党建联盟、党建街区、274个“红色驿站”,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二是聚焦居民自治,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开放包容的居民自管自治新模式,培育“幸福圆桌会”、“民情家访”、“红谷连心会”、“民情连心桥”等10个县区级议事协商品牌,创建“小老人帮老老人”、“大家益起来”、“有事来说”等典型做法20余个。稳步推进店前村等3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试点,打造“古井夜话”等议事协商品牌。三是聚焦多元参与,创建社区服务协同新机制。发挥“五社联动”作用,通过3380个社会组织、3660名社工、1900个志愿服务站点,建立健全“居民群众点单、社会力量接单、党委政府买单”的工作机制。打造“崛美公益”、“小桔灯”、“心灵家园”等一批社会组织品牌。发挥企事业单位协同作用,推动25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6万多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入网格。发挥红色物业纽带作用,推行社区“两委”成员、退休党员干部兼任或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两委”、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二、强化基础保障,服务质量向“高效能”转变。一是调优社区规模,社区划分更精细。按照“尊重实际、规模合理、管理顺畅”原则,稳妥有序推进社区优化调整,新增社区87个,新增办公用房面积6万余平方米。全市3000—5000户社区减少41个,1500—3000户社区增加113个,进一步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健全激励机制,社区人才更专业。出台《南昌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文件,提升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打通上升通道,从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150余人为行政编、事业编,30余人走上街道领导岗位。全市社区工作者持有社工证人员达1226人,大专以上学历达80%,其中本科以上30%,做到从待遇上“留住人”,从能力上“培养人”,从“奖惩并重”上“管住人”。三是持续升级设施,社区硬件更优质。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民政、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采取“拨建补购租合”六项措施,对154个位置不集中、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健全的老旧社区用房进行集中改造升级,新增社区用房5万多平方米。对于新楼盘成立社区,发挥前置审批作用,要求挂拍前有规划、交房时有场所,确保新设社区足额甚至超标准落实社区用房。

三、紧贴群众需求,服务体系向“综合体”升级。一是以“一站式”服务惠民。创建省级“幸福社区”106个,邻里中心264个,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教育、医疗等需求,打造一批社区食堂、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衍生业态,围绕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12项居住配套功能,全面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二是以“一体化”服务便民。对全市2147项政务服务事项在“时间、环节、时限、材料”等15个核心要素上进行标准化编制。在全市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错时延时服务,打通全市14个政务服务自建系统数据,建成“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市一网通办率达到95.84%,得到群众“点赞”。三是以“精准化”服务利民。紧盯居民急难愁盼事以及特殊人群,以项目化方式提供精准服务。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5000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推行“幸福微实事”、“三问一说暖心实事”、“善治小区”、“社区红管家”、“幸福社区”社工联动计划、“幸福社区”社会组织联动计划等解决居民身边事。

南昌县:探索实施“三个一”模式

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昌南样板”

南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多元化参与、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持续用力做实一个“中心”、完善一张“网络”、优化一个“平台”,以社会治理的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绘就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昌南样板”。

一、以“共建”为基础,做实一个“中心”,构建社会治理大格局。一方面,以“整合”实现融合。按照“组团式服务”要求,在县综治中心搭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将网格管理中心、矛调中心、诉调对接中心、12345政务热线等事件处置平台,全面整合融入平台,实现“多网合一”。同时,将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有关业务数据,统一接入平台,实现人、事、物、组织等业务数据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交换共享,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推动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实现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南昌县综治中心已接入“天网”“昌南智慧云眼”等探头资源1.9万余个,融合交通、环保等9个部门数据,做到社会治理“见事早、看得准、下手先”。另一方面,以“智能”提升效能。对照“智慧赋能”内涵要求,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高标准打造智能数字大屏,大力推动“数据上网、信息入图”的智能化集成建设,实行“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的城市全景实时动态监测模式。持续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热线问题、持续性问题的预警跟踪、联动分析,做到早发现、早预判、早部署,助力疫情防控、防洪抗旱等急难险重事件的稳妥处置。

二、以“共治”为手段,完善一张“网络”,推动治理能力大提升。一是平安联创。突出打防并举、综合施策,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重拳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高标准建设“天网”探头、“智慧云眼”1.9万余个,创建智慧平安小区141个、智慧平安校园23所、智慧平安医院3家,逐步完善治安防控网络,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名片。二是法治联建。大力推动法治建设,构筑县、乡、村三级联动法律服务网络,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7.8万余人、社区“法律明白人”1000余人,成功摘得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国家级金字招牌,为全省唯一。三是重点人群联管。创新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在综合运用“四帮一”“以奖代补”政策基础上,大力建强专业医疗力量,构建“医院24小时接诊—派出所出警联动—乡镇综治中心配合”的“无缝对接”救助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智能”作用,打造“疑似隐匿、疑似脱管、疑似聚集、逗留异常”等众多场景,确保人员管控不出事。

三、以“共享”为目标,优化一个“平台”,推动民情诉求大销号。一是从“被动解决”到“主动收集”。将全县划分为1223个网格,组建“服务点+基础网格”“县直机关+乡镇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架构,建立健全网格员每日2小时巡查走访、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每周三定时定点服务日等机制,推动3700余名党员干部与群众“相约星期三”,深入一线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社情民意,打造“民情理事会”“社区恳谈会”等一批联系群众的特色品牌,实现民意直通、民情直达。今年来,累计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1.9万余件。二是从“各自为战”到“上下联动”。紧盯社会治理多龙治水、各自为战困境,创新推行“村社吹哨、部门报到”“一键护航”等闭环式问题办理流程,打造“线上+线下”双线服务,实行民安民生诉求的统一分流交办、统一闭环管理、统一考核评价,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前后配合”的工作格局。今年来,共办理群众民生诉求4.38万余件。三是从“单一调解”到“多元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规格建立全省首家县级诉调对接中心,注重吸纳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退休政法干部、基层调解能手等社会力量参与,健全“法院+行业”“矛调+部门”等调解机制,有效破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讼服务有序衔接难、纠纷调处整合不够等情况。

红谷滩区卫东街道:以“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社会治理现代化

为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红谷滩区卫东街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参与优势,拓展沟通渠道,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突出精细精准,全力完善社会治理防范机制。一是发挥政法委员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政法委员在政法工作中的统筹作用,严格落实政法工作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政法(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工作。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作用,协调推进平安建设、电信反诈矛盾纠纷调处、网格化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等重点工作。常态化调度化解社会风险,对辖区治安重点地区、重大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梳理、分类处置。二是搭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完成街道本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20个一级村(社区)综治中心和6个二级社区综治中心打造工作,实现35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全覆盖。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促进社会平安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访、调、援、察”无缝衔接,推动“化解百姓事、只进一扇门”,确保综治中心在平安建设中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等作用。三是加强特殊群体登记管理工作。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邪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本信息掌握得了、现实动态控制得住”。目前,卫东街道共有3级以上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15名,其中入住精神病医院的3名,3级以上精神病患者全部落实“4帮1”管理政策,并与患者家属签订有奖监护协议,未出现脱管、漏管。同时,邪教人员11个已全部转化,并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管控服务小组,未发生邪教组织人员进行串联、上访及其他非法活动。

二、突出抓早抓小,全力筑牢社会治理源头防线。一方面健全“多元联调”模式。由社会治理办牵头,以司法所为基础,以律师为依托,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手段,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社会各界参与,全力打造“1+3+X”联动模式矛调中心,通过“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的联动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整体能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方便人民群众解决合理诉求,着力打造及时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多元化解纠纷矛盾。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组织各村(社区)通过志愿者、治保会队伍、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重点聚焦婚姻家庭、医患关系、劳资欠薪、物业管理、新兴业态等领域,发现苗头隐患及时调处。截至目前,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343件,调处成功341件,化解成功率99.4%。

三、突出共治共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一是探索智慧治理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延伸拓展“城市大脑”神经网络,提升“物防、技防”水平,运用智慧门禁和智能防控系统等信息科技手段为居民“看家护院”,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卫东街道现已建成28个智慧平安小区,下一阶段将持续探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二是优化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巾帼志愿者”团队,世纪中央城社区在2013年5月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一支由辖区内热心公益妇女姐妹组成的“巾帼志愿者”团队,从成立初的互帮互助团体成长为活跃在社区义务巡逻、老人关爱等活动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为志愿服务宗旨,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三是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社区“三有”协商平台作用,坚持事前协商、征求民意、注重实效的原则,聚焦重点工作、民生实事、治理难点,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大力打造名门世家·物管城市新创举项目,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资、物业与居民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市容环境秩序治理,实现区域面貌焕然一新、品质功能显著提升,达到“便民、利民、惠民”效果。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