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南昌市质量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4+4+X”产业体系和“8810”行动计划,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南昌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增强。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总体稳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食品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以上,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分,建设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40项以上,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达到18个,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总数达到670个以上,新增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达100%,争创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
——质量基础设施和质量治理更加现代高效。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NQI赣质通)作用,入驻服务机构300家以上。依托数字化智慧监管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卓有成效,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企业质量品牌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探索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径
1.强化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深入推进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协同创新。实施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扶持工程,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激发质量创新活力。
2.突出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充分发挥南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强化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业务场景创新。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平台建设,督促平台企业保障商品质量安全和服务品质。
3.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健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标准体系,引导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修订一批绿色食品相关地方标准,加快绿色农产品原料产地和产品的认证,新增一批原料标准化基地,打造一批南昌绿色有机农产品,增加高质量绿色产品市场供给。
(二)打造产业发展质量新引擎
1.增强产业链质量竞争力。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上中下游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的标准带动质量提升,推动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传统产业链、新兴产业链质量水平。
2.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发挥省会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壮大VR、光电及通信、航空装备、汽车、新型储能、铝型材、医疗器械、针纺等8个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施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计划,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强化“五上”企业培育工作,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
3.树立区域质量发展标杆。开展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创建工作,探索具有南昌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深入实施“十百千质量提升工程”,按照“一地一产业、一年一行业”工作思路,推动10个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培育100家质量提升示范企业,建立1000人的质量服务专家队伍。分梯队建立质量奖培育名录,开展质量奖孵化行动,鼓励各类符合要求的企业积极申报中国质量奖、江西省井冈质量奖、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等评选,推动“县(区)长质量奖”试点,树立一批行业质量管理标杆。
(三)培育产品质量新优势
1.保障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推广南昌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压实“两个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育普及行动计划,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药械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有效排查化解药械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药械质量安全。
2.优化消费品供给质量。加快消费品迭代更新,推行消费品高端品质认证。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轻工纺织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质量提升。引导医疗器械由低端耗材向中高端医疗器械转型,满足消费质量升级新需求。支持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中高端轿车等乘用车,加快商用车车型迭代升级,引导专用车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质量需求。支持企业运用AI、VR、AR、交互娱乐等技术丰富消费体验,培育虚拟再现服务和体验消费,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新需求。
3.推动工业品质量升级。加快传统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推动工业品质量升级。支持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展质量对比、质量攻关、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行动,培育一批“人无我有”的高科技产品,壮大一批“人有我优”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工业品质量整体水平。
(四)铸就工程质量新品质
1.强化建筑工程质量保障。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通过开展“质量月”示范观摩等活动推动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大力推行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培育一批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县和骨干企业。支持建筑业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合力形成“南昌建造”核心竞争力。
2.打造水利精品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分类、差别化质量监管,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力度,督促从业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政策宣贯和质量管理培训,强化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3.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管控。开展公路建设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等,全面落实参建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安全责任。持续开展“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活动,全面推广示范公路建设项目经验。
(五)提升服务质量新高度
1.推进生产性服务质量上能级。围绕“一中心四园区”发展格局,将红谷滩区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分区域推进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四个创新示范园建设,推进金融业服务质量升级。高标准建设南昌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南昌实验室、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提升高端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创意等信息服务业质量。提升现代物流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
2.促进生活性服务质量提品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善交通、餐饮、住宿、救援等旅游配套服务标准化功能,提升重点景区品质与档次。夯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基础,城市社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持续打造南昌马拉松、南昌赛艇大师赛等品牌赛事,提升体育服务质量。
3.优化公共服务业质量惠民生。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拓展提升“赣服通”南昌分厅服务功能,落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政务服务举措。加快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格局,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立新型社区“智慧健康驿站”,满足市民家门口健康服务需求。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六)激发企业质量发展新活力
1.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对全市规上企业和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严格履行企业质量首负责任、产品质量“三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推行质量安全首负责任制,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
2.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挥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标杆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控制(QC)小组评选、质量信得过班组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形成具有创新和定制化的质量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打造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
3.壮大企业质量品牌矩阵。积极组织本土品牌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品牌。支持老字号与文化创意等时尚元素结合,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依托我省“赣药”“赣械”品牌建设工程,创立一批新兴医药品牌。推动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七)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新效能
1.健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托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大力开展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创新,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合理布局,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协调机制,助力企业做好专利挖掘、专利培育、专利运营等工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2.夯实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及关键元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水平。合理布局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产业亟需的研发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现代化进程。
3.完善消费升级质量保障。通过重构消费质量结构、需求水平、总体规模,打造“最南昌”“最时尚”等核心商圈顶流消费矩阵,加快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常态化开展应季消费促进活动,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福利。落实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八)建立现代化质量治理新模式
1.细化质量政策供给。落实和完善质量奖励措施,对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西省井冈质量奖、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的组织,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励。落实企业质量投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质量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用好南昌新“人才10条”政策,强化质量人才的引育留用。加强对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监测等质量指标综合分析,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
2.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单个农产品为突破口,健全“标准化数字生产、网格化移动监管、质量安全追溯”等功能,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工业品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
3.深化质量多元共治。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联合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以全国“质量月”、世界计量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质量讲坛、质量品牌故事大赛、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最佳实践。加强与周边城市质量工作交流互鉴,深化质量合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市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
(二)强化工作力度。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将质量强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推进本地区质量强县(区)建设。党政一把手要对质量建设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各职能部门在承担推动主管行业发展职责的同时,对行业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负责,对行业内出现系统性质量问题的要严肃追责。
(三)深化考核评估。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认真开展本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对质量强市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
附件: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附件
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一)探索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径 |
||
1.强化质量发展创新驱动 |
||
(1)建立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以下责任单位中均包括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不再列出] |
2025年前 |
(2)实施市级重大科技项目。 |
市科技局 |
2025年前 |
(3)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扶持工程。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2.突出质量发展数字赋能 |
||
(4)发挥南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 |
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5)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平台建设,督促平台企业保障商品质量安全和服务品质。 |
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旅局 |
2025年前 |
3.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 |
||
(6)健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标准体系。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7)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
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8)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9)制修订一批绿色食品地方标准。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10)加快绿色农产品原料产地和产品的认证,新增一批原料标准化基地,打造一批南昌绿色有机农产品。 |
市农业农村局 |
2025年前 |
(二)打造产业发展质量新引擎 |
||
1.增强产业链质量竞争力 |
||
(11)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上中下游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 |
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12)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2.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
||
(13)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
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14)实施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计划,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 |
市中小企业局、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3.树立区域质量发展标杆 |
||
(15)开展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创建工作,探索具有南昌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底前 |
(16)深入实施“十百千质量提升工程”。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17)分梯队建立质量奖培育名录,开展质量奖孵化行动。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18)推动“县(区)长质量奖”试点,树立一批行业质量管理标杆。 |
各县区质量强县(区)领导小组 |
2025年前 |
(三)培育产品质量新优势 |
||
1.保障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
||
(19)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 |
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
2024年前 |
(20)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推广南昌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联社 |
长期 |
(21)实施食育普及行动计划。 |
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 |
2025年前 |
(22)强化药械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2.优化消费品供给质量 |
||
(23)推行消费品高端品质认证。 |
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
2025年前 |
(24)推进轻工纺织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质量提升。 |
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25)引导医疗器械由低端耗材向中高端医疗器械。 |
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26)支持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中高端轿车等乘用车,加快商用车车型迭代升级,引导专用车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27)支持企业运用AI、VR、AR、交互娱乐等技术丰富消费体验,培育虚拟再现服务和体验消费。 |
市商务局、市工信局 |
长期 |
3.推动工业品质量升级 |
||
(28)加快传统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
市工信局 |
长期 |
(29)支持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展质量对比、质量攻关、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行动。 |
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四)铸就工程质量新品质 |
||
1.强化建筑工程质量保障 |
||
(30)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 |
市住建局 |
长期 |
(31)大力推行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 |
市住建局、市工信局 |
长期 |
(32)支持建筑业企业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
市国资委、市住建局 |
长期 |
2.打造水利精品工程 |
||
(3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 |
市水利局 |
长期 |
(34)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政策宣贯和质量管理培训。 |
市水利局 |
长期 |
3.加强交通工程质量管控 |
||
(35)开展公路建设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2025年前 |
(36)开展“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活动。 |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2025年前 |
(五)提升服务质量新高度 |
||
1.推进生产性服务质量上能级 |
||
(37)围绕“一中心四园区”发展格局,将红谷滩区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分区域推进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四个创新示范园建设。 |
市金融办 |
2025年前 |
(38)高标准建设南昌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南昌实验室、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 |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
2025年前 |
(39)提升现代物流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 |
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
长期 |
2.促进生活性服务质量提品质 |
||
(40)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
市文广新旅局 |
2025年前 |
(41)完善交通、餐饮、住宿、救援等旅游配套服务标准化功能。 |
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42)夯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基础,城市社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打造品牌赛事。 |
市体育局 |
2025年前 |
3.优化公共服务业质量惠民生 |
||
(43)落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政务服务举措。 |
市政数局、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44)构建“4+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格局。 |
市卫健委 |
2025年前 |
(45)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
市民政局 |
2025年前 |
(六)激发企业质量发展新活力 |
||
1.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
||
(46)加快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47)严格履行企业质量首负责任、产品质量“三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 |
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 |
长期 |
(48)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2.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
||
(49)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
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 |
长期 |
(50)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控制(QC)小组评选、质量信得过班组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
市市场监管局、市中小企业局 |
长期 |
(51)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3.壮大企业质量品牌矩阵 |
||
(52)积极组织本土品牌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
市发改委 |
长期 |
(53)培育一批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品牌。 |
市工信局 |
长期 |
(54)支持老字号与文化创意等时尚元素结合,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 |
市商务局 |
长期 |
(55)依托我省“赣药”“赣械”品牌建设工程,创立一批新兴医药品牌。 |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
2025年前 |
(56)推动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七)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新效能 |
||
1.健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
||
(57)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58)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2.夯实产业基础质量支撑 |
||
(59)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及关键元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水平。 |
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60)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3.完善消费升级质量保障 |
||
(61)打造“最南昌”“最时尚”等核心商圈顶流消费矩阵,加快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 |
市商务局 |
2025年前 |
(62)常态化开展应季消费促进活动。 |
市商务局 |
2025年前 |
(63)落实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64)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八)建立现代化质量治理新模式 |
||
1.细化质量政策供给 |
||
(65)对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西省井冈质量奖的组织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励。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66)实施南昌市市长质量奖评选制度,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励。 |
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 |
长期 |
(67)落实企业质量投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
市税务局 |
长期 |
(68)将符合条件的高层次质量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 |
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69)加强对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监测等质量指标综合分析,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2.优化质量监管效能 |
||
(70)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机制。 |
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 |
长期 |
(71)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 |
市农业农村局 |
2025年前 |
(72)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工业品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 |
市市场监管局 |
长期 |
3.深化质量多元共治 |
||
(73)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联合会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 |
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 |
长期 |
(74)开展质量讲坛、质量品牌故事大赛、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75)加强与周边城市质量工作交流互鉴,深化质量合作。 |
市市场监管局 |
2025年前 |
(九)加强组织领导 |
||
(76)推动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开展质量强县(区)建设。 |
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25年前 |
(77)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 |
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人社局 |
2025年前 |
(十)强化工作力度 |
||
(78)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党委、政府要将质量强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
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
长期 |
(十一)深化考核评估 |
||
(79)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
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组织部 |
长期 |
(80)对质量强市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 |
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
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