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完善供需对接机制。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采取“培训—品牌—就业”的工作模式,聚焦地域特色、产业龙头、产教融合,形成健全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技能人才提质倍增,实现从培训到就业高质量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品牌化
“安义铝工”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走出一条从传统木工到铁钢窗工、塑钢窗工再到铝工的发展之路。目前,安义县1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铝型材及门窗产业,带动直接就业达50余万人。安义县铝工劳务收入占当地居民收入比例90%以上,品牌总产值超1000亿元。在进贤县文港镇,“文港毛笔制作人”已经从劳务品牌发展为产业品牌、文化品牌,目前,文港镇毛笔销售转向“互联网+”产业体系,全镇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
青山湖纺工、昌南万通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进贤医疗器械装配工、洪城康养师……今年6月,我市选树了一批市级技能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对批准建立的培训基地按5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资金补助,通过“以点带面、传承创新、夯实技能”的工作方针,初步形成了“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良好态势。
“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品牌化,形成‘一区、一县、一品’。在依托各县区历史文化传承、培训优势、就业规模、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首创建设市级技能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市就创中心职业培训科负责人陈凯俊称,市级技能劳务品牌培训基地聚焦新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领域,打造新兴产业型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坚持在老百姓“衣食住行”上下功夫,打造高品质服务型劳务品牌培训基地;紧盯民生保障,在“一老一小”民生领域,打造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培训基地。
企业“下单”引才育才
企业下单、机构接单、学员点单、政府买单。我市创新开展四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聚焦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支持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认定,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产业链与技能人才培训供应链有效融合。
据统计,我市已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培训5.41万人次,拨付资金5060万元,其中,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85期5255人次。
江西技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面向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当前已发展成集培训、技能等级认定、技能竞赛、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培训企业。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汽车产业相关工种的岗前培训971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927人,技能等级认定3663人。
这是我市重点企业承接大规模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要求等方面行业标准,完善培训体系,形成了企业自主培训品牌的缩影。
产业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培训品牌模式,结合了岗位和生产实际,由企业自主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可有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素养。“我们还与技工院校建立合作机制,通过采取全托管式共同培养及模块化实训教学的模式,在市管技工院校开设订单班、冠名班,联合引才育才。目前已完成产教融合式培训2045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00余人。”江西技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三余表示。
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城乡贫困劳动力、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五类人员的就业问题事关共同富裕,事关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成效。我市从提升整体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出发,依托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培训主体,大面积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了针对各类工种“政府部门引导、专业机构支持、社会力量运营”产教融合培训模式。
52岁的陈宝娟曾经靠打零工为生,月收入3000元左右。“经过培训后,我成为一名月嫂,月薪达到1万元,真是改变了命运。”陈宝娟是“赣洪月嫂”之一。今年,“赣洪月嫂”入选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截至目前,“赣洪月嫂”培训服务已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合格率90%以上,就业率在60%至70%左右,为近3万户家庭提供过专业家政服务。
据了解,我市先后打造了南昌市倍邦职业培训学校育婴员培训、江西昌大技工学校智能楼宇管理员培训、江西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中式面点师培训等一批品牌培训,这类培训主体的共性是具有优质的培训资源、规范的培训机制,学员培训过后的就业率非常高。培训品牌的创立既是一种“质量认证”,更是一张“就业名片”,标准着我市真正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品牌加持+就业落实”的一站式培训品牌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