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获悉,《南昌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印发。《计划》提出,到2026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左右,服务半径覆盖南昌都市圈、辐射中部地区、面向全国,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果。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
根据《计划》,我市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信息化赋能为引擎,主攻工业软件、VR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本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围绕构建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实施“一产一院”“一产一校”。围绕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动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发挥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和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引导基金作用,鼓励和吸引股权投资机构来昌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工业设计经营主体,持续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主攻检验检测、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坚持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和骨干企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形成连通各行业的产业链。
我市将坚持“以展促产、以产兴展、产展一体”,夯实会展经济“高端化、国际化”特色,进一步增强会展经济竞争力。同时,聚焦大宗原料、机电机械、医药器械、农副产品等重要板块,释放服务业和制造业互促共进效应,提升批发贸易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支撑作用。
实施八大举措
如何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此,《计划》明确了围绕“产业融合、数字转型、企业培育、平台承载、品牌赋值、开放合作、人才引育、项目牵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实施八大举措的“路线图”。
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服务优势,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由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发展服务型制造。
深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优化企业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聚能引领作用,鼓励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骨干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构建“储备库—培育库—成长库”梯次培育库。
提升特色平台载体承载功能。搭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载体,加快建设中国(南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基地、南昌航空科创城等平台载体,持续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
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打响南昌生产性服务业卓越品牌,推进“世界级VR中心”、国家物流枢纽、区域金融中心,区域科创中心、中部会展名城等国家级、区域级特色品牌标识塑造。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协同发展,积极引进央企、国企和民企设立区域性总部,推动南昌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打造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大重点人才“引育用留”力度。贯彻南昌新“人才10条”,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强化与本土人力资源机构合作,面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家、资深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实施靶向引才。
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浪潮南昌数字谷及智慧园区项目、海康威视科技园、深圳国际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国药控股江西智慧医药供应链产业园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
目标已定,路径已明。我市将抓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期,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点燃“拼”的激情,激扬“攻”的斗志,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奔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