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南昌感恩奋进收获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到江西到南昌为我省我市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李克强总理也时隔三年亲临视察指导,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真抓实干、稳中求进,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7%;外贸出口增长36.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8∶47.4∶48.8;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19.2%和7.6%。
这一年,我们坚持注重实体、强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实体经济更加壮大。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江铃新能源汽车项目和江铃股份富山新能源汽车基地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兆驰红黄光LED及外延片芯片生产项目、维科LG锂电池制造基地落户南昌;华勤通讯南昌制造基地笔电项目首产成功,努比亚、科莱电子、华视光电、国电投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研发试验平台等项目相继投产。VR科创城开工建设,2019世界VR产业大会成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中医药科创城加快建设,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智能制造改造提升工作稳步推进。航空装备产业方面,中国商飞生产试飞中心、上海沪工航天军工装备制造基地成功落户,航空科创城洪都产业区基本建成,洪都航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青云谱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青山湖699街区和李渡镇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和省级特色商贸小镇。20条夜市美食街区陆续开街。完成12家农贸市场、42个社区生鲜便利店建设改造。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成效突出,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建设,我市被授予“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溪霞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铭宸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中国云厨全域产业园、南新市政农业产业园、南昌硒谷·钟陵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一乡一园”建设深入实施,省级农业示范园达到26个,市级达到109个。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增至12家。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家庭农场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现代金融繁荣发展。金融业各主要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2万亿元、1.4万亿元。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正式开业;渤海银行、中国技术交易所军民融合中心等一批机构先后落户;红谷滩金融商务区聚集效应增强,入驻金融类企业1040家。
人才政策效应显现。新增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科研创新中心10个、南昌市优势科技创新团队15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491人。“赣才回昌·圆梦家乡”项目完成验收,共引进人才2267人。评选“洪城工匠”49名。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平稳,入园企业共165家。
科技创新更加活跃。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4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6家,总数达1442家。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产业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33家,占全省34.4%。“03专项”与5G融合发展,建成5G基站1958个,占全省67.89%;窄带物联网基站基本实现市域网络全覆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56.8亿元,增长17.6%。“两创示范”工作排名全国第八。
这一年,我们坚持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市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模式改革在全省、全国唱响品牌,“多规合一”业务平台被住建部列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政务云扩容项目扎实推进,“赣服通”南昌分厅上线运行。国企、投融资、科技金融、智慧市场监管等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完善“1+10+N”政策保障体系,持续推动降成本优环境,为企业综合减负近270亿元。
双向开放成果丰硕。参与、自办或联办重大招商活动82场,新引进重大项目突破450个,立项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总量突破2500亿元。新开通全省首条“点对点”中欧双向班列,全年共开行120列。昌北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363.7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25万吨。南昌昌北机场海关、赣江新区海关、青山湖海关开关运行。昌北国际机场“一站三中心”建成运营。
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主办或承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主题宣介会、南昌国际军乐节、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南昌飞行大会、绿博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等30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新结交4座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这一年,我们坚持重规划、精建设、细管理,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昌吉赣高铁正式通车,昌景黄高铁、昌九客专南昌段加快建设。地铁2号线全线运行,地铁3号线全线洞通。洪都大道快速路、昌南大道快速路、昌九大道快速路二期、昌东大道主干道主线通车,城市一环闭环通行、三环基本实现闭环运行、二环正在加速推进。艾溪湖隧道、英雄大道改造、昌西大道等项目稳步推进。
功能品质显著提升。投入101.08亿元实施472项“六改”项目。顺利实施47个老旧小区改造,88项路灯“暗改亮”,137项园林绿化“绿改彩”,有效开展69处积水点、41个交通堵点治理。装配式建筑应用更加广泛,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9.4平方公里,完成污水管网及雨污分流改造203.9公里。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107个,新增泊位11.6万个。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城区公厕556座。共享单车、出租车管理更加规范,公交都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马路本色”向背街小巷和社区延伸,“以克论净”和“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绿色殡葬深入人心,移风易俗成效明显。
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年度2275个新农村点、5条“四精”试点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五位一体”示范村、新户型示范村、精品村和特色小镇等示范镇村建设有效推进,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2个、省级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全市7条铁路沿线农村环境,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10个,村点污水治理设施150座。
这一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生态屏障更加坚实。
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效。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绿盾”行动、长江经济带环保专项审计和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或披露问题整改。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禁燃禁放持续巩固,空气质量连续六年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六项评价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劣五类水整治成效明显,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彰显。
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和离任审计、生态补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有力执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加快推进。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增人工造林面积1.3万亩。完成35座水库除险加固,4处中小河流、3处中央和省级农村涝区治理。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顺利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考察评估。南昌县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湾里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安义县入选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
这一年,我们坚持民生兜底、优化供给,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136元、19498元,增长8.1%、9.1%。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每月610元、395元提高到670元、445元。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坚决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现年度8293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7%。实施扶贫项目457个,建成扶贫车间40个,打造脱贫攻坚“爱心超市”141家,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任务“全面清零”。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达692.6亿元,增长18.3%。市人大代表票选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和102件其他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截至2019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66亿元,累计带动就业27.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54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47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4.42%、47.02%和81.95%。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6.34%。高中毛入学率达92.6%。7所市级职业学校增设19个专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象湖院区正式运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南昌眼科医院挂牌运行。完成2.78万套棚户区改造国家任务,竣工交付棚改旧改安置房1.86万套。完成45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率先开展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新增普惠养老床位3627张。建成农村颐养之家657个,建制村覆盖率达51.3%。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统筹做好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各类风险总体可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居全省前列,非法码头、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得到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的充分肯定。“雪亮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建立大型活动智慧安保和智慧平安建设系统,建成智慧平安小区276个。信访维稳成效显著,全国“两会”、中博会、国庆70周年等重要活动保障有力。安全生产、消防救援、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体系有序转隶整合,全市安全生产和社会面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此外,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全面加强。人民防空、统计审计、民族、宗教、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水文、机关事务、机要保密、智库建设、老龄、慈善、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也取得新成绩。
这一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效能革命,“五型”政府建设初见成效。
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南昌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荣获省政府及时奖励集体二等奖,青云谱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市科技局创新驱动发展、市工信局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市公安局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获得省政府及时奖励通报嘉奖。市人民政府获评全省“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3件、政协委员提案意见452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办结率为96%,群众满意率为95.8%。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南昌问政现场”“聚焦怕慢假庸散”等媒体监督,认真落实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措施,全市政府系统作风形象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闻令而动、落实落细,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建立了“集中统一、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体系,制定并落实了“大数据+流调”“大数据+精准排查”“党建+联防联控”“社区网格化管理”“自报、自控、自救”“聚焦四类人群、把握七个重点、完善四项机制”“组建医院门岗联合值守专班,加强重点地区来昌返昌人员就诊接诊管理”“加强看守所、福利院等重点场所防控”“强化闭环管理”“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取得了好于预期的阶段性成效。二是因时因势、科学精准,全面有序有力抓好复工复产。率先在全省协同推进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脱贫攻坚战、经济发展推进战,第一时间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就业22条”“稳增长25条”“推项目37条”等政策措施,有力推进了全市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复(开)工。三是统筹兼顾、暖企惠企,千方百计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积极破解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生产经营难等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对冲疫情影响,加快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回升。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8%,与全省持平,排全省第6位;财政总收入增速-0.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2%,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8%,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进出口总额增速31.4%,高于全省15.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速7.6%,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招大引强卓有成效,全市新签约重大项目121个,其中包括投资100亿元的华勤通讯南昌生产基地、50亿元的中国商飞飞机交付中心、50亿元的中久激光器封装项目、50亿元的龙旗瑶湖智能科技园等71个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工程强力推进,集中攻坚解决了九洲高架东延、洪都高架、解放路立交等一批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企业流动性困难化解有力,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扎实有效,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水环境安全监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不误农时抓好农业生产,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早稻播种任务。严格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有力保障初三、高三学生和中职毕业生安全返校复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省会南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英雄城奏响了一曲科学战疫情、硬核促发展的英雄赞歌。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成效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过去一年多来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两手抓、两战赢”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应急救援队员,向中央、省驻昌单位,向关心和支持南昌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识大体顾大局、全力配合疫情防控的全体市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南昌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受疫情冲击,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多、挑战大;经济总量不大,省会城市首位度和全国竞争力有待提升;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难度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度不快;改革动力、开放潜力、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交通、环境、市政、数字等基础设施有待加快建设,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不少短板;生态治理、社会治理和安全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职能仍需进一步转变,落实落细能力还需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快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主动适应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新形势,在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战胜挑战、化危为机,切实扛起省会责任,全面彰显省会担当。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在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彰显省会担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努力描绘好新时代南昌改革发展新画卷。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力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4.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手抓、两战赢为引领,强化“彰显省会担当”的基本支撑。
精准有效稳防控。按照“科学、精准、有效、便利”的要求,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外防疫情输入。严格落实“五个闭环”管理,筑牢疫情输入风险防线。压实属地、部门、单位责任,强化境外、境内重点地区来昌返昌人员排查管控。内防反弹扩散。依法管控“新四类人员”,坚决守住“两条底线”。完善门急诊预检分诊,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分类开展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抓好基层防控。落实各类基层单位主体责任,全面做好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的常态化防控。管住“居家、返程、学校”三个重点环节,切实做好学生返校复学防控。
扩大内需稳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政策、资金,谋划和推进一批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重大传统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和推进一批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出台提振消费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动商贸消费升级。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恢复扩大餐饮、超市、商场等服务消费;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制度”,提振文旅消费。大力培育绿色消费、数字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发展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宅经济”,推动线上消费乘势增长、线下消费加快回补。
同舟共济稳企业。落细落实国家、省、市扶持政策措施,同企业共克时艰。深入开展挂点帮扶,大力开展“保用工、稳就业”专项行动,分类实施银企对接活动,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企业发展能力。推进企业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内外贸整体配套,形成关联度较高的完整产业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以产业领军、工业领跑为重点,强化“彰显省会担当”的实力支撑。
始终坚持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全力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
聚焦聚力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一是重仓布局。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世界VR产业发展引领区、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的定位,推进南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5G+VR”产业园、VR科创城人工智能产业园、流量经济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规划建设。二是筑牢支撑。开展数据共享开放行动,加快打通“信息孤岛”。实施“新基建”提升工程,推进5G基站部署和场景应用,实现5G网络在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和重点应用场景有效覆盖。加快大数据中心、政务云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壮大平台。整合全市政务和公共数据资源,加快打造专业性数据资源运营平台,在5G、物联网、VR/AR等领域打造国内先进的研发平台。四是强化示范。依托数据交换平台,促进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赣服通”南昌分厅二期等智慧项目建设,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聚焦聚力工业优化升级。一是绘好发展蓝图。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分布区域图,做好铸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制定完善和落实各类工业发展政策,力争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72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二是优化升级产业。巩固以硅衬底技术为核心的LED全产业链,加快移动智能终端基地和世界级VR产业中心建设。以江铃集团为龙头,加快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以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为契机,发挥中医药科创城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壮大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国商飞生产试飞中心建设为引擎,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通航运营、航空物流、航空文化旅游全链条的产业基地。以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发展壮大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机电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大力促进医疗器械、铝型材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培育企业。实施大企业裂变扩张的“骄子工程”,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新增一批百亿企业、五十亿企业。实施小企业升规入统的“苗子工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种子工程”,加快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力争全年净增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加大企业技改投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试点,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改造升级。
聚焦聚力服务业优化升级。优化服务业整体布局,进一步深化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创新创意中心、综合消费中心、总部运营中心建设。一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红谷滩金融商务区为核心,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用活用好新增债等政策,规范推广PPP模式,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有序发展股权投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申报国家物流枢纽,推进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工作,加快智慧物流建设,逐步建立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大力引进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大型民企在南昌设立区域总部或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着力打造全省总部经济发展高地。二是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重大商贸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培育洪城里文旅街区等南昌老字号、南昌特色商业街。着力推动“六夜”业态融合发展,全力打造1-2个精品夜市街区,积极申报万寿宫国家高品质步行街。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努力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示范中心城市。实施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整合八一馆、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梅岭风景区、艾溪湖湿地公园等红色、古色、绿色旅游资源,推动商旅文互动融合消费,打造“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核心商圈,构建“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复合型消费城市。
(三)以打造山水名城、生态都市为目标,强化“彰显省会担当”的特色支撑。
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理念,深入推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
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综合交通、轨道线网、城市色彩、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申报及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高铁东站、扬子洲等城市增量区域规划,加快洪都、江纺等城市存量空间工业遗产规划。
坚持交通先行。深入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三大提升工程”,推动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快速高效的对外交通网络。支持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完善“一站三中心”功能,提升空中交通能力。助推昌景黄高铁、昌九客专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米”字型高铁网。推进九龙湖对接丰厚一级公路等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大南昌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构建更加畅通快捷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力争九龙湖过江通道、沿江中北大道、九洲高架快速路东延、西二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加速实施桃新大道(昌南大道—南外环)、昌西大道工程,年底前实现昌东大道拓宽改造竣工通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力争3号线开通试运营,4号线基本洞通,1号线北延和2号线东延开工建设,5号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点实施紫金路、郭家庄路、白玉兰路等17条断头路打通工程,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和交通管理水平。
坚持长效整治。持续深化“马路本色”行动,推进“以克论净”考核全覆盖,全面推广机械化清扫、人行道冲洗、快速流动保洁相结合的多层次保洁模式,实现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焚烧率达100%。提升市域内通道沿线综合环境品质,全面推进南外环及昌宁高速周边、高新区城市高速出入口、西外环高速沿线湾里与经开段整治、昌九快速路绿化提升改造等主要通道及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补齐功能短板。科学布局供水、供电、排污、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快件箱等配套设施。扩大老城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城市更新覆盖面,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万套棚户区改造国家任务。加快推进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推进象山路、叠山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综合改造。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完成101个农贸市场规范化精细化改造提升任务,探索建设无人智慧便利店。
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完成玉带河沿线景观提升改造、朝阳洲园林绿化工程,启动实施沿江北快速路赣江风光带建设。新建和改造23个公园广场,新增城市绿道106公里,改造提升原有绿道36公里,增设“口袋公园”“邮票绿地”126个。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赣抚尾闾综合整治一期、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青山湖区幸福渠整治等工程,努力打造“抚水润豫章,赣江活洪城”的美景。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落实问题排查整改常态长效机制,持续抓好中央文明办巡查问题整改。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等文明先进事迹评选活动,进一步彰显城市新风尚。
厚植生态优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环保专项审计和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或披露问题整改,建立健全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突出“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整治,巩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遏制非法捕鱼等现象,推进鄱阳湖沿线水环境和前湖、乌沙河整治等工程,做好东湖、象湖、艾溪湖、瑶湖等水体修复。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试点,持续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滨湖“水都”、生态“绿谷”、美丽“蓝带”,加快“四区”建设步伐,聚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生态补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责任追究等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高水平承办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努力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南昌印象”。
完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拓展“爱南昌”文明创建指挥调度系统功能,实现“一网感知全市、一键指挥联动、一号共享服务”。加快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管理监管机制,探索城市管理“管监养”体制改革,构建市区两级“监测吹哨、管养报到”工作机制,加快形成“线上监测、线下监管、纵向联网、横向协同”的城市管理格局,努力打造南昌城市管理新模式。
(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强化“彰显省会担当”的基础支撑。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举措,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深入实施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发展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水果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深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事体验、花展节庆等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大力推进一批“四精”示范线、“四精”试点村庄、“五位一体”示范村、新户型示范村以及整村民宿村等精美示范乡村建设。不断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积极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省道升级改造、养护大中修及农村公路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秸秆焚烧治理、饮水安全、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五)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为路径,强化“彰显省会担当”的动力支撑。
推动改革攻坚再突破。按照“依法高效、权责对等、制度规范”的原则,优化市自然资源、财政资金审批、国资国企管理、政府系统运行和市县两级运行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继续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落实差别化激励约束政策。扎实推进国资国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绿色殡葬、科教文卫体、“智慧+专业”市场监管等各项改革。
推动区域合作再深化。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与中部省会城市、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闽浙赣皖福州协作区、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交流合作。主动与大南昌都市圈各地联手联动,努力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加快成长成型、做大做强做优。
推动双向开放再提升。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中领先领跑,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引进来”质量。围绕“4+4+X”产业体系,用好进口博览会、世界VR产业大会、航空产业国际供应商大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赣台会、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等平台,全力实施招大引强“5020”工程,力争新引进签约项目投资总额4000亿元、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3000亿元。进一步完善“走出去”体系。大力推动外贸外经外包融合发展,推动跨境电商出口、供应链出口、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出口新模式;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航空、电子信息、汽车、中医药、文化创意等产能和服务走向国际。进一步丰富口岸平台。加快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三个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推动区域性智慧空港物流中心建设。紧扣“三同”目标,提升南昌铁路场站服务水平,促进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
推动创新驱动再升级。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及江西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重点打造航空科创城、中医药科创城和VR科创城。推动重点产业与国内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合作,力争每个产业至少建设一个重要创新平台。激发自主创新活力。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重点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加快人才资源集聚。出台更大力度的“人才新政”,优化“洪城计划”,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双百计划”和“金蓝领引育工程”,推动产业人才量质双升。
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1+10+N”政策体系落细落实,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坚持“企业做主体、政府造环境”,倡导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努力构建“亲”“清”有度、“亲”“清”融合的新型政商关系。把教育、医疗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九龙湖新区、朝阳新城、梅湖景区、瑶湖组团等区域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高新区航空城学校、红谷滩红谷二小和三小、经开区实验小学竣工交付使用;加快推进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医院、市洪都中医院二期、中山大学附属南昌医院等项目建设。
(六)以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底线,强化“彰显省会担当”的安全支撑。
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深入实施稳就业三年行动,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加大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帮扶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确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任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开展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洪城工匠”培养选树活动。新增发放1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统筹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抚恤优待量化标准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做好孤儿基本生活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兜底”保障。推进政府购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项目,提升关爱保护专业化水平。推动“福康工程”,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加强公租房管理,确保安置房源合理有效利用。切实做好“菜篮子”保供稳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园所建设,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扶持打造省市级特色发展试验校。推进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豫章师范学院扩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实施文化建设十大精品工程。编制南昌“文化地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省市共享。开展“书香洪城”全民阅读活动,完善“15分钟都市文化圈”,实施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抓好文物保护利用。强化健康南昌建设。完成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和南昌县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推动农村颐养之家、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制村全覆盖。增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推进公办养老院提升改造,补齐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试点,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好“八一南昌”队主场联赛、南昌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迎复审工作,稳步推进“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规范政府举借债务;落实隐性债务化解计划,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守“房住不炒”定位,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健全“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统筹抓好其他领域风险防控。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昌通码”的深化应用,推进平安智慧社区、平安医院、“花朵护卫工程”、“雪亮工程”等建设,加快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严厉打击传销、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开展十大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和百日攻坚行动,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寄递渠道等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防止较大事故。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乡镇应急管理基础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完善消防公共基础设施,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法治南昌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巩固“七五”普法成果。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扎实开展国防动员,加快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城创建,健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九连冠”。更好发挥工青妇、残联、科协、气象、红十字会、慈善公益机构、新型智库机构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按照“民生至上、民生优先”的理念,积极筹集各类资金550亿元以上,实施100件左右的民生实事,其中,遴选了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1)市民中心完成工程总量90%。(2)新农村建设完成1000个左右新农村点整治任务。(3)对18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229个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4)改造老旧燃气管网铸铁管58公里。(5)新增公交线路1条,更换车辆85台。(6)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1万盏。(7)新建600个农村颐养之家,改造提升20个农村敬老院。(8)建成150个社区邻里中心。(9)新增社会足球场57个。(10)主城区新建公厕326座、改造64座。(11)市图书馆延长免费开放时间,增加学习工具免费充电等服务项目。(12)完成中小学基本建设工程项目28个。上述12件民生实事项目,现提请各位代表审议。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全市人民的重托庄严而神圣,政府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把“抓落实”看得更重、抓得更紧、落得更实,全力以赴答好新时代的南昌考卷。
绝对忠诚抓落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南昌落地生根。
开拓创新抓落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思维,勇于创造“南昌经验”“南昌模式”。倡导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建设“领导驾驶舱”,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精细化、精准化政府工作“流程图”,推动政府工作更加协同高效。
担当实干抓落实。按照“四精”理念,推行“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模式,采用“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协同化”办法,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强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层级担当,一级解决一级的问题,全面提升政府系统的操作力和执行力。
优化服务抓落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走好线上线下的群众路线,用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南昌问政现场、“民企直通车”、“两微一端”等平台,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清廉过硬抓落实。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推进“怕慢假庸散”作风大整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担当作为正向激励,坚决为基层减负。进一步完善及时奖励制度,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
各位代表!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加快赶超步伐,彰显省会担当,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描绘新时代南昌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20条夜市美食街区。即东湖区蓝海特色夜市街、蛤蟆街夜市,西湖区绳金塔美食街夜市、丁公路盈石广场深夜食堂夜市,红谷滩新区铜锣湾夜市商业街、绿地卢塞恩小镇夜市商业街、上海湾夜市商业街,青云谱区玉河湾夜市、青云小镇夜市商业街,青山湖区699文化创意园夜市、艺纺夜市,湾里区太平心街夜市,新建区吾悦水幕夜市,高新区阳门里美食夜市、艾溪里美食夜市,经开区紫荆夜市、乐盈广场香港地夜市,南昌县金沙湾美食夜市,进贤县滨湖大道活力夜市街,安义古村水南赣派小吃美食街。
2.“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模式:即“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等“六多合一”的集成审批服务模式。
3.“1+10+N”政策保障体系:“1”即《南昌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10”即《南昌市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方案》、《南昌市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行动方案》等十大对标行动方案,“N”即其他领域相应的细化举措或落实办法。
4.“一站三中心”:即新国际货站和邮件中心、快件中心、海关通关中心。
5.“四精”试点线:指新农村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试点工程。
6.“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7.十件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工程、教育惠民便民工程、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工程、老旧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推动“厕所革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
8.“1+5+X”社区邻里中心:指依托社区单元,建立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置社区邻里中心幼儿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社区便利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类便民服务功能,拓展X个其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集聚区。
9.“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1.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2.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3.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4.“五个闭环”:信息报告闭环、隔离管控闭环、检测检疫闭环、转运转送闭环、医疗救治闭环。
15.“新四类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境外入昌人员、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治愈出院患者。
16.“两条底线”:坚决守住不再发生本地新的疫情、不再发生扩散病例的“两条底线”。
17.“六夜”业态:即夜游洪城、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购潮货、夜习科普、夜健体魄等六种夜间经济业态。
18.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即打好蓝天保卫战,包括城市扬尘治理、城市餐饮油烟治理、工业废气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城市烟花鞭炮禁放6个专项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消灭Ⅴ类及劣Ⅴ类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入河排污口整治5个专项行动。打好净土保卫战,包括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农用地污染防治、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4个专项行动。打好自然生态保护攻坚战,包括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矿山开发整治、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4个专项行动。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包括工业集聚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化工园区整治、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散乱污企业整治5个专项行动。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药化肥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4个专项行动。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打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着力改善鄱阳湖水质,守护“一湖清水”。
19.“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即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煤锅炉烟气;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专项整治活动。
20.“四区”:即新时代水文化与生态修复样板区、大都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范区、全国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生态利用展示区。
21.“城市大脑”:既是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也是南昌大数据产业培育中心。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充分融合各种数据,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到2021年年底,南昌将初步实现“一网感知全市、一键指挥联动、一号智享服务”。
22.“管监养”体制改革:即对我市现有城市管理方面的管理、监测、养护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干分离、强化监管,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监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的养护业务走市场化路子,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从“以费养人”转变为“以钱养事”。
23.“监测吹哨、管养报到”工作机制:即突出“问题导向”,以市民群众关注的市政设施运行问题为重点,通过搭建“监测吹哨,管理、养护、执法报到”平台,优化流程机制,着力形成“全覆盖监测、网格化管理、联合式执法”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24.“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25.招大引强“5020”工程:每个国家级开发区至少引进1个100亿元以上或者2个50亿元以上的产业单体项目或集群项目,每个省级工业园区至少引进2个20亿元以上的产业单体项目或集群项目。
26.“三同”:货物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
27.“双百计划”:指从2020年起,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其中,人才50名,团队50个);面向存量创新人才资源,培养100名(个)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现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其中,人才50名,团队50个)。
28.“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9.花朵护卫工程:即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借助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物联网、大数据、5G、VR等高科技智能化手段,以确保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消防、饮食等安全。
30.十大重点领域:即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资源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十大重点行业领域。
31.“领导驾驶舱”:指一个为市领导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中心平台。“领导驾驶舱”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直观监测全市运行的情况,并对异常的关键指标及时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