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 8810”行动计划(2023-2026 年)
为深入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 神,坚定实施省会引领战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 化攻坚战,加快建设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 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 设“ 1269”行动计划的通知》(赣府字〔2023〕40 号)文件精神,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 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 善作为” 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围绕“ 一枢纽四中心”发 展定位,坚定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发 展和安全,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总体目标,以优势主导 产业链为重点,以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积极培育新质 生产力,持续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优化政策链、融合创新 链、提升价值链,强化链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 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 2026 年,“4+4+X” 产业体系持续深化完善(电子信息、 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 4 个新兴产业,新材料、 医药健康、 绿色食品、轻工纺织 4 个特色产业,工业设计、智慧物流、检验 检测、科技咨询等若干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 建设“ 8810” 目标,即: 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 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 8 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 VR 、光电及通信、航空装备、汽车、 新型储能、铝型材、 医疗器械、针纺 8 个优势明显、集中度高、 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 收入年均增长 10%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 长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构筑“ 支撑可靠有韧性、动态平衡有活力”的产业链体系。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 一)8 条重点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软件和硬 件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全力聚焦移动智能终端、 LED、VR 等优势细分产业链,探索布局 5G、新型显示、物联网、 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与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3000 亿元航空产业链。坚持以整机制造为牵引,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为重点,聚力发展国产民机、教练机、无 人机等优势领域,全面构筑研发、制造、试验、试飞、运营和配 套服务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链,着力打造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 空服务、临空经济“ 四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600 亿元。
汽车及装备产业链。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聚 力发展汽车产业链,强化整车、整机与材料、零部件协同,做强 商用车、做大乘用车、做特专用车。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研发、制造、服 务协同推进,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培育高 端装备零部件精密加工,发展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装备产业链。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2300 亿元。
新能源产业链。紧盯“双碳” 战略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多元 互补、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聚力发展锂电、光伏 等细分产业链,培育氢能、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 业链,不断提升资源绿色供给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发、 储、送、用” 一体化的新能源发展体系。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000 亿元。
新材料产业链。坚持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方向,强化钢、铝、钨、锆精深加工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重点发展铝合金光伏支架、高端铝合金门窗、高品质特钢、建筑用钢结构等金属 材料产品,积极培育发展铝箔、汽车轻量化材料等铝基新材料, 推动研发、生产、应用、回收全链条协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 附加值,不断向先进材料领域迈进。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500 亿元。
医药健康产业链。强化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中国(南 昌)现代医疗器械科创城引领作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聚 力发展中医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细分产业链,以强 龙头、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主线,加快建设产品 研发、生产、营销、流通一体化产业链条。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300 亿元。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健康、安全导向,立足资源禀 赋,聚焦饮品、粮油、畜禽、饲料四大传统领域,重点发力预制 菜、地方特色食品等细分领域,加快完善绿色食品“ 田间— 车间 — 舌尖”全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的产业体系。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000 亿元。
轻工纺织产业链。 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 统筹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三品”质量提升,聚焦织布、 印染、品牌建设等纺织产业链核心环节,丰富纸制品、家具、文 具、日化用品、烟花等多轻工产品元化供给,持续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能力。到 2026 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000 亿元。
(二)8 个标志性产业集群
VR 产业集群。以红谷滩区、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 为主阵地,重点依托未来科学城、VR 科创城、小蓝 VR 产业基 地、“5G+VR”特色产业园等产业承载平台,瞄准 VR 技术研发、 硬件制造、内容制作、创新应用、人才培育等产业链环节,引导 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要素资源,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加快构 建泛 VR 产业的“ 产、学、研、用、融” 生态圈体系,打造“ 世界级 VR 中心”城市品牌。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主阵地,辐射带 动新建区、青山湖区、进贤县、安义县等配套支撑区,深化与粤 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产业协作,进一步强化南昌电子信息 产业链在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瞄准移动智能终端 ODM 制造, 深耕 LED 芯片制造和封装,补齐产业链短板,持续增强产业链 供应链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 主性,打造全国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和以硅衬底 LED为特色、 以应用端为突破的“ 南昌光谷”。航空装备产业集群。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主阵地,辐射带动 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安义县、青云谱区、新建区等配套支撑区,加快推动南昌航空城、空港新城等平台建设,紧跟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参与大飞机国产化替代进程,深入挖掘在机体复 合材料、航电系统、机电系统、相关结构零部件制造等细分领域 优势,积极承接 C929 制造任务,不断延伸拓展 ARJ21 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航空产品研发、制造中心。
汽车产业集群。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经开区为主阵地, 辐射带动新建区、高新区等产业协同区,充分发挥汽车整车制造 企业引领作用,推动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补链强链、 集链成群,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智能 网联汽车测试区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促进汽车产业链与 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通讯、道路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面 向全球、辐射亚洲的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乘用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以经开区、新建区为主阵地,辐射带动 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安义县等配套支撑区,积极抢 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储能材料、储能核心设备、储能 系统集成和电源管理系统、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前瞻布局新一代储能技 术及装备,加快促进新型储能与能源、电力、电子信息等领域深 度融合,推动“ 火光氢储” 多维发力,“ 源网荷储” 一体化推进,打造中部地区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区和融合应用示范区。
铝型材产业集群。以安义县为主阵地,带动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经开区协同发展,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 创品牌、拓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铝精深加工产业链,逐步向 建筑铝模板、工业散热管、光伏铝边框、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 源铝箔等铝基新材料领域迈进,健全完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 认证中心等产业服务体系,加速推动铝型材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 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中部地区铝基材料产业高地。
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进贤县为主阵地,带动高新区、南昌 县(小蓝经开区)、青云谱区协同发展,巩固扩大一次性输注器 械、医用卫生材料等领域优势,重点发展高值耗材、体外诊断医 疗器械、血液净化器械等中高端医疗器械。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平 台,构建研发生产、孵化转化、检测临床、注册办证和人才培育 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全国驰名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针纺产业集群。以青山湖区为主阵地,带动南昌县(小蓝经 开区)、安义县协同发展,加快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 化重塑,推动纺纱、织布、染整、 印花、成衣加工全链条提升。 聚焦“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 消费需求,完善提升创意设计、 时尚会展、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产业配套体系,积 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中小企业垂直整合、兼并收购、产能对接、联合攻关,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针织服装产业高地。
四、主要举措
重点围绕“机制引领、强链建圈、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平 台提升、企业培育、融合发展、要素聚焦” 工作思路,实施八大行动。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引领行动。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 制”,健全完善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市级层面由市政府市长 担任总链长,市政府其他市级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 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 工作模式。推进“链长+链主” 工 作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链主企业带动 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不断 完善“链长统筹协调、链主牵头反馈、部门跟踪落实” 的全流程服 务体系。推进“链长+ 园区” 工作模式,链长指导规范产业发展导 向和产业区域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 题;县区、开发区集中资源力量统筹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 企业培育、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X(产业基金、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运作机制,推 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完善平台、技术创新。〔责任单位:市新型 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责任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二)实施产业强链建圈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产业链强链、 补链、延链,依托世界 VR 产业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
飞行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加强国际产业链合作,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力争引进落地一批“ 高大 上”“链群配” 项目。加快落实“ 一产一策”,统筹开展一批产销、 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基础材料、核心零部 件、关键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应用等产业链上下 游高效协同联动,增强产业协同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 抗风险能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依托未来科学城建设,积 极布局培育未来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高质量 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坚定实施省会引领战略,充分发挥南昌产业 引领作用,落实市际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强与赣江新区产业协 同,不断强化区域合作,推进创新链紧密协同、产业链深度耦合、 人才链交互共享、资金链精准配置,加快构建链式关联、梯度布 局、协同融合的产业链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 务局、市发改委、市委人才办、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三)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升级行动。围绕 8 条重点产业链布 局创新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发挥 作用、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一批重大技术创 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场化运作机制, 打造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
优化配置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深入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建立重大科研任务“ 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赛 马” 等制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 投入攻坚行动,加快推进“ 专精特新”、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 构全覆盖。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切实加强区域统筹,积极引导制 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速建设,努力创建一批国家重 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 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形成东、 西交相呼应的区域创新格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四)实施产业链数字赋能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充分发挥南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 用,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 推动工业企业“ 上云用数赋智” , 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 探索建设产业大脑。深入推进“5G+智慧工 厂”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智能工厂、智能产 线、智能车间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适度超前布局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存储和算力基础设 施等建设,切实运行好、管理好、利用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 点,加快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和中国互联网大数 据中心江西分中心,积极培育国字号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 位:市工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五)实施产业平台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制 度改革,健全优化“管委会+公司” 和“ 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推动 开发区提能升级。高标准推进未来科学城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虚 拟现实创新中心作用,重点突破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等方向,探 索推进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设 备等资源,强化“亩产论英雄” 导向,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标准体系,提升开发区承载功能。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 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着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 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强化区域分工和 优势互补,积极融入全省产业链分工体系,发挥省会引领作用, 协同打造电子信息、航空等一批跨区域的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 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六)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倍增发展, 深入推进领航标杆企业培育工作,建立重点培育清单,“ 一企一 策”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 制,强化“ 五上”企业培育工作,扶持培育一批“ 专精特新” 、专业 化“小巨人” 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 应链合作关系,加快构建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引导独角兽、瞪羚企业及培育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券融 资,全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企业上市“ 映山红行动” 升级工程,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质量和数量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局、市金融办,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七)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 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咨询、信 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 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推动基础 材料产业链与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中后端应用 类产业链融合。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加强经济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关键重要领域备 份系统。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全面落 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
(八)实施产业要素保障提升行动。综合运用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指数、产业链现代化指数、产业集群先进性指数和企业“ 亩 均论英雄” 等评价结果,合理配置资金、土地、水、 电、气、环 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南昌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南昌 VR产业母基金、江西映山红股权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加强与国家级产业基金体系开展资本合作,推动产业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发 挥新“ 人才 10 条”“ 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 南昌市双高工程” 等 政策作用,充实南昌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南昌技师学院和南 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等技工院校建设,培养、输送、储备一大批 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加快“ 数 字政府”建设,在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续 发力,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落实“ 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 交易成本。扎实推进工业企业“ 大走访、大帮扶” 活动,优化帮扶 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产业链推进工作。市工 业和信息化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 产业链发展,研究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考核评价 体系。市直相关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范畴, 市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县(区)、开发区 要建立相应的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 意识,形 成抓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合力。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 通渠道,更好发挥企业家推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作用,健全企业 家参与重大产业政策制定的制度。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 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