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南昌县财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六稳”“六保”的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实干争先、勇立潮头”的昌南精神,为我县“进军两千亿、阔步现代化” 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财政收入增长有力。一是收入组织有力度。县财政局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安排计划任务,强化收入调度管理,统筹协调征收部门,实时监控入库数据,确保收入足额入库。搭建协税护税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对企业纳税情况信息比对、评估核查等措施确保税款不流失。科学提出财政收支分析报告,每季度定期向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汇报,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下一步解决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提供重要依据。二是收入增长有速度。积极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不利因素,在高基数下,财政收入依然保持超预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6.8 亿元,(其中小蓝经开区完成 80.8 亿元,占比51.5%),增长11.0%,较全年预期目标150.5亿元超收6.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3亿元(其中小蓝经开区完成 22.5亿元,占比28.4%),增长4.4%,较全年预期目标74.2亿元超收5亿元,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三是省市贡献度有高度。地方收入总量占全市比重为16.7%,较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2.9%,在今年县区地方收入分成减少的情况下与上年同期占全省比重仍然持平。
(二)财政支出调度有方。科学合理调度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连续13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保障脱贫攻坚。今年来,县财政部门坚持重点倾斜,逐步提高乡村振兴保障力度,县本级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804.54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扶贫资金7.48亿元,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二是聚焦社会保障,重点保障困难群众。2021年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38亿元,主要用于城乡低保对象保障、城乡居民养老金补助、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退役士兵安置等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和退休职工“吃得饱、穿得暖”,构筑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三是聚焦居民健康,重点保障医疗卫生。2021年投入医疗卫生支出14.47亿元,大力提升居民卫生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四是聚焦教育均衡,重点保障文化教育。全力支持我县科教文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城区教育规划和建设,加快县城学校布点建设速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合优化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入学难”问题。实施“十大文化重点工程”“文旅产业链”,总投资9.56亿元市民之家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投资3.5亿元的小蓝汽车博物馆将于今年建成运营,为改善民生和市民幸福“加码”。今年投入校建资金投入2.5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发展不断均衡。
(三)财政职能履行有效。立足财政职能,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全县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上级资金争取有力。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用于我县社会事业发展各个方面,最大限度缓解了支出压力,为我县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财政保障。2021年争取新增债券资金23.3亿元,极大地缓解了我县重大重点项目的资金压力。二是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有力。坚决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加大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实现目录清单外“零收费”;编制《南昌县减税降费政策资料汇编》等宣传资料,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力度,督促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减税”工作。政策实施三年来,县财政部门降费总额达6.9亿元,极大的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三是“三大攻坚战”保障有力。深刻领会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深远意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首先,债务风险在合理区间。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来抓,发布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构建起管理有序、监管有力的政府性债务监管体系,债务总体风险可控。其次,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以县政府名义制定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以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为支撑,对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进行逐环节全流程的监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未出现问题,绩效考核结果为优。
(四)财政改革深化有序。落实好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上出成效、作示范、出亮点。一是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出成效。遵循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收入与税源相匹配、保障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2017年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新的县乡财政体制,已以县政府文件印发,时间从2021年起试行三年。在保障乡村两级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超收收入县级所得部分100%奖励乡镇。自运行以来,乡镇可用财力从13.5亿元提高到19.7亿元,年均增长13.4%。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6个,过5000万元乡镇8个,大大激发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零基”预算试点改革出示范。全力推行“零基”预算试点,对存量基数全部“清零”,改变县级部门预算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数+增长”编制方式,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部门之间经费不平衡、支出进度慢、结余结转大、资金绩效不高等问题,为全省“零基”预算改革全面铺开提供了工作样板。 三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出实绩。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求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自评实现全覆盖,推行部门预算支出整体绩效评价,新增政策、项目未提供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或绩效评估结果不合格的,不予立项及安排预算。针对全县所有67个县直部门(含所属单位)申请安排的633个项目,均纳入绩效目标管理,涉及财政资金73.19亿元,评价结果用于改进管理、预算安排和完善政策。
(五)财政监管执行有度。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履行财政评审工作职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财政检查讲质量。立足财政职能,以预算绩效自评检查、单位财务管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检查、预决算公开检查、“吃空饷”检查、“小金库”检查、非税收入检查等为重点,全方位、不间断清查我县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具检查报告,督促落实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我县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严肃了财经纪律。二是财政资金讲效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职能,加快评审工作运转速度,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确保各重点工程顺利开工建设。2021年,累计评审项目82个,节约资金3.91亿元,审减率6.92%,节支增效成果明显;立足政府采购职能,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本级采购预算资金7.42亿元,采购合同金额6.96亿元,节约资金0.46亿元,资金节支率5.96%,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三是财政干部讲安全。严格执行“一岗双责”,逐级分解主体责任,形成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定期开展全体财政干部职工廉政教育,开展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廉政法规教育、示范警示教育,坚决维护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党的意识,加强党的修养,坚持做到依法聚财、依法理财、依法用财。通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服务全县发展的水平,保障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四是财政管理讲创新。持续开展“比学习、提升业务本领,比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比贡献、提升争先水平”的“三比三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强力推行“三天办结制”、“限时办结制”,提高资金拨付效率。结合全省财政部门“OA”办公系统,实现公文收发、征求意见回复、公章加盖“网上审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全局干部绩效管理,将股室分成A、B、C三类,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树立财政干部队伍“忠诚担当、敬业争先、阳光高效、守正清廉”的新形象。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县财政部门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进军两千亿、阔步现代化”战略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大思想解放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百强进位”贡献度再提高。一是紧盯目标任务。紧盯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财政总收入实现200亿的目标任务。加强税收调度力度,强化征管和欠税清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完全有实力再进位再跨越。二是强化税种征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深挖潜力,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地方税种的征收力度,加大老楼盘清算、土地出让契税的征管收工作,协调好国土、房管等部门,建立健全多方位的源头控管体系,确保地方收入稳步增长。三是拓展新兴税源。重点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税源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注重点税源企业,强化对重点企业税源变化情况的分析。完善协税护税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分析对比查找税源,不断拓宽税源渠道,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二)“三大攻坚战”保障再发力。一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融合,遵循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收入与税源相匹配、保障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继续维持“核定收入基数、超收分类分成、统筹财权事权、支出全额保障”的县乡财政体制,激发乡镇经济发展活力,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三保”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有保有压原则,突出重点项目,每年压缩一般性支出5%以上。二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制定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构建管理有序、监管有力的政府性债务监管体系。分年度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资金来源及化解时限推进存量隐性债务化解,与此同时,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筹措资金保障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通过预算新增、整合专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城乡水环境治理、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财政资金投入,为我县打好生态方面的战役提供充裕财力支撑。
(三)财政改革创新再提效。一是推行项目“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县直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进预算编制实行零基预算。统筹平衡,以零为基点,逐项审核部门年度各项支出预算,统筹部门各项收入,综合平衡后核定当年财政拨款。部门按综合预算要求,编制年度部门预算。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从严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二是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科学核定乡镇支出基数,大部分乡镇税收超收部分全额分成。同时,县本级财力全额保障确保乡镇人员基本支出,继续拿出近3亿元由乡镇统筹用于农村清洁工程等民生事项,双管齐下,确保乡镇正常运转。每年设立3亿元特色乡镇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特色乡镇做大做强。三是推行预算一体化改革。整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贯通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预算管理,打通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监管通道,使预算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四是提升预算绩效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绩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求设立项目经费必须申报绩效目标,否则年度预算不予安排财政资金。强化结果运用,绩效结果好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对使用了财政资金而效益较差的项目,减少甚至不安排财政资金。五是深化财政投资评审改革。稳步推进县财政投资评审系统电子化改革,以集成、留痕、智能为理念,将评审项目报送、评审项目管理、评审业务流程管理、业务综合管理、中介机构管理等功能模块整合,促进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六是深化非税电子化票据改革。推行医疗票据电子化票据改革,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缴费烦、报销慢”的问题,有效防范并遏制利用虚假票据骗保现象。建立非税收入网上缴费平台,改变传统缴费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办事群众和缴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