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统一决策部署,南昌县依托江西省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区)平台,于2017年4月19日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打响了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一枪”。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打造区域性营商环境标杆,我县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转作风优环境”活动年方案及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南昌县通过不断深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深水区,塑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品牌,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昌南样板”,真正发挥改革“领头羊”引领作用。现将南昌县行政审批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17年4月19日南昌县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共办结各类行政审批17万余件,按期办结率100%,其中85%的日办件量都能当场受理、当场办结,马上办好;2021年1-11月新开设企业数量达663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1.9%,设立企业的时间由改革前的21个工作日减少为1个工作日,减少了95%;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减少72%;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限由改革前的10天减少为3天,减少了70%。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惠企便民的改革举措,南昌县获评2018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第19位、江西省第三届十佳营商环境县,获评2019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第18位,并获评2020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第17位。
二、工作情况
(一)集成大厅再升级,“一站办结”便民高效
在原来“四个办”的基础上,南昌县一体构建了具有昌南特色的“六个办”审批服务体系,即“马上办”“重点办”“网上办”“就近办”“自助办”“随时办”。在政务服务大厅打造企业设立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专区,实现专窗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办好所有审批。在今年根据市“转作风优环境”活动年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进一步将898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县行政审批局政务大厅进行集中办理,在一楼政务大厅设置税务、公安、自然资源、消防、生态环境等窗口,二楼政务大厅设置不动产、医保、人社、交警以及由19个部门组成的综合窗口,方便县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站办结”。
(二)“六多合一”再深化,工改事项全面进驻
为进一步打造“六多合一”升级版,南昌县秉承“应进必进”原则,将涉及工改的所有事项全部进驻县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其中包括11个部门(县行政审批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小蓝经开区环规局、县供水公司、县供电公司、县燃气公司、县广电中心)共75个事项(含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水、电、燃气、广电报装等)上线工改系统,实现了县区工改事项“只进一扇门”,线下线上“全链条办理”。截至目前,我县在工改系统内共办理审批1666件。
(三)涉企审批再精简,便民服务深入人心
在涉企审批领域,从2020年1月1日起,设立企业公章刊刻费用将全部由县财政买单,节约了企业设立成本,全面铺开全程网上审批、自助办理等改革举措,设立企业的时间由改革前的21个工作日减少为1个工作日,减少了95%,进一步节约了企业审批时间成本。另外,深入推进“一次不跑”改革和“减证便民”工作,累计发布“一次不跑”事项清单41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63项,“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51.7%;分三批取消各类无谓证明150项,切实让企业和群众不再因各种烦扰的证明而“止步不前”、“四处奔波”。同时,与邮政部门合作设立“e邮快递服务站”,实行“网上申报办理、免费快递到家”,在今年我县新增企业中有95%以上的企业选择了网上申请办理。
(四)惠企兑现再提升,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为进一步提升县区营商环境,南昌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实行惠企政策兑现帮办代办工作,设立惠企兑现窗口,截至目前,已为600余家企业提供咨询、导办、帮办代办服务。为切实做好惠企利企工作,我们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帮办代办导办工作队伍,在线下采用“全程帮办代办”,免去了企业多处奔波,让企业更直观地感受到贴心的政务服务;在线上搭建“南昌县惠企帮”政策兑现平台,融合PC渠道、微信渠道、APP渠道及其他渠道等,构筑“互联网+政务服务”快速通道,为全县广大企业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服务。“惠企帮办”工作助力县行政审批局获得2020年江西省第五批及时奖励通报表扬。
(五)线上服务再优化,“赣服通”持续领先
为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我县积极运用“一窗式”受理综合平台、江西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南昌县分厅等服务平台开展审批服务工作。“赣服通3.0版”南昌县分厅在全市县区中率先上线运行,截至目前,接入456项服务事项,包括“一窗式”综合受理平台事项220项,烟草类事项8项,电子证照35种,不见面审批事项12项,无证办理事项15项,基层延伸事项70项,容缺办事项1项,主动帮代办事项19项,查询类事项6项,累计签发近32.4万余万张电子证照。目前正在持续推进“无证办理”,通过线上手段进一步打造“无证明大厅”。
三、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发展还不均衡,未形成整体提升
结合乡镇改革工作,县委领导多次调度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规划,保障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资金和人员配置,基层政务服务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对比先进发达地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仍呈现零碎化、不均衡化等现象,未形成改革亮点,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升级。
(二)“一网通办”改革还不够深,未达到理想预期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发的多套业务软件系统,办理具体审批事项时仍存在“多套系统,多个流程”的问题,无法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另外,部分“数据库”未对外开放,数据无法共享,导致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多次录入”,一些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免去提交的材料无法从数据库中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流程整体再造工作与减证便民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三)工作人员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未学习透彻
我局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在窗口工作,有时存在重视业务而忽略理论学习现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还不够渗透,在融会贯通上还有差距,在钻研学习上还有不足。在窗口工作的高压下,部分工作人员思想存在波动,纪律意识、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工作上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推动改革的紧迫性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思想解放还不够彻底,未达到“时变时新”
有些工作人员思维固化、思想观念转变慢,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担当改革重任的自觉性有待提高。对标对表先进地区,改革创新能力不够强,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思维不够新。
(五)事项进驻还不够全,未实现全面集成
目前,我局承担了全县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但由于政务大厅场地限制的原因,绝大多数公共服务事项(比如:不动产、出入境、医保社保、公安交警、税务等相关事项)仍分散在全县其他部门各个大厅。对标其它先进发达地区,部分建设了市民中心,实现了“群众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从长远来看,市民中心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更是市民需求变化的需要。将分散至全县各个部门、各个窗口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整合,方便对事项进行统一管理、调整,促进“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极大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的办事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在“细”字上下功夫,提供更贴心审批服务
1、现场踏勘再细化,推出“审批服务地图”。制作全县重点区域《审批服务地图》,可以查找已进行前期备案的商业综合体或已审批的店铺信息,如不改变原店铺业态及建筑主体结构,可申请免除现场踏勘,随后提交许可资料经审核合格后即可发证,同时方便企业群众一目了然地掌握地区、街道商业集聚情况,为开办店铺提供信息帮助。上线《审批服务地图》将需要踏勘的承诺件一举改为即办件,提高“马上办”的比例,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成本,审批服务更高效。
2、“一链办理”再细化,推出“主题式办事服务”。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认真梳理关联政务服务事项,发掘更多事项实现“一链办理”并公开展示、以供查阅。群众和企业在办事时只需要找到相应的主题,就可以清楚了解所有的办事事项和办事流程,一次递交一套资料,集成办理所有相关事项,从而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同时进一步提高“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跑”占比,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
3、“减证便民”再细化,打造“无证明城市”。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再升级,在原有“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推出直接取消、申报承诺、部门核验和数据查询、“告知承诺制”五种“无证利民”办理模式。持续通过事项梳理和优化流程,实现更多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通过承诺的方式代替证明材料,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4、“减税减费”再细化,推出“评估评审全免单”。坚持围绕减审批、降成本、宽准入,不断向市场主体放权让利。进一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持续优化惠企兑现服务,推行所有项目(含社会投资项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核准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评审费用由县财政承担,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刺激经济发展活力。
(二)在“新”字上想办法,打造更高效审批效率
1、重点审批领域要谋新。进一步理顺企业开办流程,持续降低准入门槛,探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切实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3小时,持续刺激创业热情,不断优化县区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建设工程审批“六多合一”升级版,持续推进落实“容缺审批+承诺制”,探索完善中介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切实将繁多的审批流程充分转化为生产力,减轻项目审批负担,持续压缩建设工程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同时,草拟了《南昌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控制标准(讨论稿)》,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合理确定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确立标准
2、网上审批要立新。紧紧抓住“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方向,加快“赣服通”建设进度,重点针对广大群众最关心、最常办的高频事项,充分利用线上办事平台,扩大“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成果,积极打通数据壁垒,减少“二次录入”等现象,进一步拓展“异地办理”审批服务,逐步实现“一网通办”。
3、主动服务要创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放管服”改革需逐步从“审批视角”到“企业群众视角”实现转换,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试行服务专班模式,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定期深入企业和小区等,推动审批服务主动对接企业和群众,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协助审批、加快效率,实现更多事项“免申即享”,以实干换来县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在“全”字上谋发展,深化更有力审批改革
1、事中事后监管要“全面”。健全营商环境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保障行政审批改革常态化、高效化、长效化。建设县乡村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推行“线上一事一评、线下一次一评”,完善评价、核查、整改、反馈的工作闭环,将服务置于群众和企业的监督之下。通过线下投诉平台和“12345”热线等方式,广泛受理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投诉,倒逼政务服务质效提升。统筹推动全县各级服务窗口开展“服务明星”和“红旗窗口”评选活动,引导窗口工作人员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从“行政本位”向“用户本位”转变,从“政府思维”向“企业视角”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赛干劲、赛服务、赛速度、赛成效,营造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2、乡镇便民服务发展要“全面”。要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出整体规划,统一办理事项,落实“七有”(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项目、有制度、有公示、有记录)建设标准,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高效、便捷服务的作用,深化基层服务便民化、标准化、高效化,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办事体验,加大放权力度,让乡镇有能力、有条件承接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形成全县政务服务工作亮点,真正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3、大厅事项整体进驻要“全面”。将全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整合进驻市民中心,做到“应进必进”,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从长远来看,市民中心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更是市民需求变化的需要。将分散至全县各个部门、各个窗口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整合,方便对事项进行统一管理、调整,促成更多事项在一个大厅“一链办理”,促进“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极大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的办事需求,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同时更是可以打造成为县区经济文化中心,形成县区发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