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项工程”的起始之年。一年以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的灾害考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狠抓民生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惠民生、促和谐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下同)15.1%。从三大产业看,一产完成增加值40.3亿元,增长5.1%,二产完成增加值254.3亿元,增长11.6%,三产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增长32.3%,三次产业比为10.5:66.2:23.3。从三大需求看,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在重大项目战略的带动下,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1亿元,增长26%。全年共推进计划总投资286.4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138项。其中江铃李尔内饰、南昌达利、农机大市场二期、莲塘河改造等项目基本竣工,江铃控股二期、直方数控、国际动漫产业园、金翰丽晶酒店、中医院整体搬迁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汽车、家电、家具、建筑装潢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亿元,增长18.6%。虽然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外需持续疲软,但我县对外贸易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完成出口总额6.5亿美元,增长50.7%。
(二)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亿元,增长33.5%,总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3家,总户数达到199家。规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0亿元,增长42.5%,完成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20.2%,实现利税32.5亿元,增长50%。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988元,增长11.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21元,增长16.5%。
(三)园区发展加快提速。小蓝经开区围绕“大投入、大创新、大提升”的工作思路,平台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集中开工了总投资超50亿元的江铃集团11个项目,已形成5个整车项目、83个零部件项目的汽车产业城。福耀玻璃、江西龚杏投资、厦门昇鑫、联强国际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区内落户企业达到558家,投产企业406家。区内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38%,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增长37%,税收11.3亿元(不含江铃股份),增长50%。乡镇立足自身条件和基础,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平台。向塘依托铁路大动脉,大力发展物流业,物流基地已列入市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并正在积极申报省重大项目。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南新滨江工业园的筹建工作正在高位推动,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城乡面貌大改善。突出抓好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站前路改造、小蓝北路西段、澄湖东路北段、城北路、五一路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县城承载能力。突出抓好了市容市貌改观。对主干道、社区路灯进行了改造,推进了“千辆自行车进昌南”二期工程,开通了新能源空调车,开展了货车乱停乱放等市容整治活动。突出抓好了城市繁荣。大润发超市开张营业,玺悦城、月星家居、永通商业街、汽车4S店等一批城市三产项目加快推进。突出抓好了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基本完善了农村主干道、村点及集镇垃圾处理,15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转,新购人力垃圾清运车705辆。开展了生态昌南创建,启动实施了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验收,全县已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7个,省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社区1个。
(五)“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达到101.99万吨,成为全省3个年产粮食过20亿斤的产粮大县之一;蔬菜播面27.16万亩,产量70.01万吨,增长3.1%;生猪出栏117.54万头,增长2.2%;家禽出笼2424.31万羽,增长2.8%;水产品起水量12.76万吨,增长4.1%。产业基地发展壮大。鸭子、黄鳝、无公害蔬菜、苗木等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加快,我县3个蔬菜基地、6个畜禽水产品基地成为“七城会”期间的特供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4家,超5亿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16家。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农家乐”经营体发展到20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三改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了181个村点改水、改厕、改路和庭院、村旁、村道绿化工作,完成改水7374户,改厕7136户,各类道路
(六)改革开放增添新动力。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主动出击抓招商。先后组织参加了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海汽车零部件产业推介会、广东招商引资推介会等11场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派出小分队外出招商120余批次。2011年,全县新批外资企业15家,完成合同外资4.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12.2%,其中现汇进资8993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5亿元,增长15.9%,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资52.76亿元,增长31.56%。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非工业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基本完成,稳步推进了县乡财政体制、农垦系统企业、行政审批制度、企业一套表统计、基层农技体系等多项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取得成果,各类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到20家。
(七)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加强。按照“公共服务均衡化、民生工程普惠化”原则,加大民生投入,十大民生工程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60件实事基本得到落实,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义务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实现了生均经费、免费教科书补助、困难寄宿生补助、农村校舍维修改造单价“四提高”。大力推进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教师周转房工程等项目。卫生事业不断巩固提高。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县18所乡镇卫生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5.94%,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莲塘卫生院综合楼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文化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公共文化体系覆盖面扩大,基本完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了176家农家书屋,有线电视网络行政村覆盖率100%。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先后举办了首届“幸福澄湖”系列群众文体活动、第二届昌南书香周、第三届乡村歌会、红学研究交流会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稳步发展,成功承办了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市龙狮邀请赛,开展了送健身器材下乡等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加大了“两非”案件打击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产业结构失衡,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各类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倒逼机制正在形成;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较多,社会管理面临诸多难题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应对和妥善解决。
二、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2年是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是我县强力推进大聚焦、大创新、大发展之年。做好2012年经济社会工作,对努力构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战略支点,早日实现“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8%,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工业增加值增长1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2%,
出口创汇增长14%;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13%,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
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1.5%。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完善工业布局调整。以省政府对省级开发区实施扩区和调整区位政策为契机,实现“一区多园”的构想,为将来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同时,加快编制小蓝经开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范围、功能定位、发展路径等。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南新滨江工业园要尽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建设规划,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搭建好企业落户平台。二是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和“千亿园区”,聚焦政策、资源,加大扶持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力度,重点推进以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江铃控股等为龙头的汽车城建设,以南昌达利、中粮可口可乐、天津宝迪、煌上煌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饮料基地建设,以江西汇仁、江西制药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基地建设。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利用信息化、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对纺织、建材、机电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改造,促进提档次、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强化节能减排力度。加强政策引导,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实施节能改造,循环示范工程等,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2、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扩大内需最大的产业支撑是服务业,要围绕不断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的目标,按照“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布局思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科学引导产业布局。一是加快推进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做好物流基地发展规划编制,货场建设报批,国投物流、江投集团等重大物流企业签约落户等工作,尽快形成服务江西、辐射中部、连接海港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二是打造半小时城郊生态休闲旅游,重点推进以茵梦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银三角都市型休闲旅游区,以凤凰沟景区、湖光山舍等为龙头的黄马、蒋巷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尽快建设成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是推进专业市场、特色街、大卖场的建设和改造,积极鼓励文化、体育、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
3、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壮大种粮大户、规模特种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实体,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三是打造亮点。主攻黄马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两大平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突出主打产业,提升辐射带动力。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三清三改三化(划)”和“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工程、新农村建设村点整治工程、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县乡主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工程,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带动乡风文明,促进民主管理。
(二)围绕大投入,大建设,推进城乡大变样
当前,我县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投入不足,总量偏小。因此要牢牢把握投入是关键,建设是基础,发展是根本的要求。
1、强化项目支撑。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围绕打造汽车城,重点推进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江铃控股二期、直方数控等整车及零部件项目的建设;围绕繁荣城市产业,重点推进金翰丽晶、玺悦城、月星家居、中飞国际酒店、华润超市等三产项目建设;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推进6万吨水产品冷链物流加工配送、塔城有机果蔬高效基质栽培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昌南组团建设,完善“五纵十三横”道路网络,重点推进莲塘大道南段改造、小蓝南路东延、振兴大道改造等工程;围绕提升小蓝经开区产业承载水平,重点推进迎富大道及明渠(迎宾大道--桃花路)、汽车城3000亩项目用地填土等项目;围绕加强电力保障,重点推进象湖、南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蒋巷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工程、鄱阳湖区第六个单项南新联圩除险加固工程、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等项目。三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等;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重点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农村村点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健康城市建设,重点推进县卫生监督所、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县医院综合大楼、县游泳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推进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莲塘一小教学楼及塑胶田径运动场工程、莲塘五中综合楼改建工程等项目;
2、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紧盯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加强银企合作,通过银行融资;做强城投等平台,通过平台融资;加强企业孵化上市培育、申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紧扣国家、省、市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好县级财政资金;放开法律未禁领域,吸纳社会资金。二是加强土地供应。抓紧小蓝经开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申报,留足发展空间;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工作,确保占补平衡;继续推进“腾笼换鸟”,清理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闲置土地。
3、强化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深入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突出重点,加强专项整治,重点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违章建筑清理。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实施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有效方法。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社会参与、舆论引导监督机制。
(三)围绕强改革、增活力,推进对外大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消除机制体制障碍的要求,是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紧盯重点地区,瞄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港、澳、台、日、韩等地区开展招商。紧盯重大产业,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机电器等支柱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紧盯重大企业,重点围绕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招商。二是在创新招商举措上下功夫。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泛珠会、赣台经贸研讨会、中博会、香港招商周等活动,依托小蓝经开区、向塘物流基地、乡镇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平台,开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会展招商、专题招商。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也是生产力,要以加强效能建设为突破口,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意识,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按政策制度办事、按实事求是原则办事,大力提升机关效能、行政效能。
2、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抓好先行先试,力争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上取得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县乡财政体制、企业一套表统计、农垦和粮食系统企业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县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序推进教育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
(四)围绕均等化、普惠化,推进社会大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和落脚点,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社会大和谐的内在要求。
1、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当年新增安排7亿元用于民生建设,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69件实事。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购买公益性岗位,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低保覆盖面,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2、抓好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深入推进教育园区,教师周转房工程、学前教育、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工程的建设。抓好“健康昌南”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推进县中医院、卫监所、县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推进县采茶剧团、昌南新城工人文化宫、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抓好社会管理创新。要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探索切实可行的接访机制,深入开展民情家访,用好下派机关干部,做到问题早发现、矛盾早解决。积极探索街道居委会、社区实施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加大侵财、侵权行为打击力度。抓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使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满怀喜悦;展望未来,我们豪情壮志。让我们围绕“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勇立潮头、争当标兵,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