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综合实力继续领跑。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50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0%,稳居全省县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87.3亿元和52.4亿元,增长20.2%和15%,两项指标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省县市第一。在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跃居第52位,阔步前移15位,晋位速度创历史新高。在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跃居第51位,两年跨越26位,进位赶超、实力提升全面加速度。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0.1%,高出全省县市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稳步提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9.7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三驾马车共促发展,项目建设增强后劲
投资总量稳步增长。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594.5亿元,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预计实现323.1亿元,占比连续三年超50%。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得益于强力推进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得益于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全年共拆除房屋133万平方米,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腾出了1.2万亩用地,落实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813亩。截至目前,江森自控、佳时特数控等27个项目竣工投产,江铃特种专用车、友星线束等项目加快推进。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6.1亿元,增长16%,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拉动消费增长的关键在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全县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3243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6208元,增长10%。
外贸出口不断扩大。全县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预计实现外贸出口11.5亿美元,增长10.3%,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二。
(三)产业发展量质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发展强支柱。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紧扣“12345”奋斗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总量和效益提升。预计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21.1亿元,增长12.3%;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849亿元,增长19.7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8家,较上年翻一番。小蓝经开区发展势头日益强劲,集聚效应日趋明显,区内世界500强企业达13家,引进和培育上市企业累计达23家。新增工业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2家;预计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74.6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8.98%;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80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9%以上。在培育支柱产业的同时,注重导入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成功设立规模3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10余家知名企业亟待落户。
服务业发展促转型。围绕“一基地三商圈”布局,紧扣服务业“1788”总目标,不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产项目大力推进,顺利推进了总投资约304亿元的40个三产重大重点项目,江西建筑企业总部基地(一期)、新洪城大市场、海尔物流上升到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层面协调推进;物流项目加快推进。招商局物流、平安物流开工建设;电子商务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投资6亿元的瓷肌电商项目入驻我县,煌上煌、绿滋肴等企业步入电商领域,开展网络销售,预计全县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实现60亿元,是去年的7.5倍。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全县银行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29.76亿元和305.49亿元,分别增长14.61%和21.17%;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到20家;中航证券和国盛证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成功入驻;企业上市工作扎实推进,三鑫医疗、人之初等11家企业拟上市,科得玻璃钢等8家企业签约挂牌新三板 。
农业发展显特色。农产品产量丰收。预计粮食总产达103.2万吨,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增”;蔬菜总产量96万吨,增长5.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分别新增2791家、235家和3507户。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达40家、新增8家;新增花卉苗木基地3340亩。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9家,总量稳居全省县市第一。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全县休闲大户达434家,新增78家;创建了以凤凰沟景区为中心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了蒋巷都市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公园),培育了“鄱湖明珠”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开放创新引领未来
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度了行政审批事项权力清单,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项,承接行政审批事项13项,单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平均时限压缩率达55%;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集土地流转、调解、仲裁“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领证工作;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民政事业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
聚焦招商开放创新。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引擎拓宽招商新路径。成功设立首支首期规模2亿元的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全省首家3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6亿元的县域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了小蓝经开区创新创业基地,6家高科技孵化企业入驻。全年共引进项目52个,合同金额17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41个。预计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分别达5.3亿美元、136.2亿元,增长10.2%、10%。
(五)城乡一体发展加快,新城建设日益精细
城乡规划更加完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城市发展重点,加强对各层次规划的编制,不断促进城乡规划工作步入精细化管理轨道,提升城市建设等级和管理水平。编制了《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控制规划》、《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昌南组团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小蓝经开区空间概念性等规划;启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全县972个村庄建设测绘和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三规合一”研究,注重强化发展目标、空间坐标、土地指标的合理对接。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充分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和管理力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上水平。启动了城市管理机制体制改革;积极启动了总投资1800万元的电子警察和信号灯建设,推进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和无线通信指挥系统建设;以“创文保卫”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文明施工、垃圾广告等专项整治。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启动了总投资65亿元的9大主干道提升改造、34条城区路网和14项环境景观工程建设;澄湖北大道东拓、东莲路市民公园等绿化项目竣工;完成了70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7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农网配电线路138公里,小蓝I号220千伏变电站加快建设、产业园一期10千伏电力管线工程基本完成,新建供水管网60余公里,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等设施不断完善,城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大力实施“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工程,完成了“千万树木进千村”近百个村庄、22条道路、10个森林校园和1个森林单位等城镇绿化栽植工程;完成了澄碧湖北苑广场景观绿化提升、东莲路景观渠绿化、银湖二路明渠等重点绿化工程;完成了林业园林绿化建设1.68万亩;率先在全省县区建成两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道路保洁市场化面积突破230万平方米,增长23.83%,首次实现了城区建筑余土100%自产自消;投入6000余万元,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工作;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42个。
(六)民生项目全力推进,社会事业持续繁荣
教体事业提速发展。教育发展不断均衡。扩容提升莲塘城区教育,新增学位近5000个;第一批8所乡镇中心校投入使用;第二批9所乡镇中心校启动建设;1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60所村小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莲塘一中跻身全国百强高中,是全省唯一的县属百强高中。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启动了昌南体育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2014全国青年女篮俱乐部联赛等大型赛事。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农合筹资水平由人均340元提高到390元,全县参合人数77.49万人,参合率达98.31%,再创历史新高;通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患者减轻医药负担4000余万元;县中医院新院区和塘南等5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交付使用;县卫生监督所和广福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全面竣工。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养老保险提标扩面,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至251元,城乡社保参保人数达53.98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第二批657套廉租房摇号分配工作,26套廉租房、200套公租房、1500户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文化旅游持续繁荣。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送戏送电影4330余场、更新农家书屋87家、文化下乡综合性大型演出10场;打造村级文化示范点16个;新增国家3A级风景区1个、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3个、市级乡村旅游点6个。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大力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小餐饮等专项整治,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国两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及APEC会议期间实现赴京非访“零登记”;防范打击暴力、毒品、盗窃违法犯罪成效显著,“五防战略”开始实施,“四张网络”不断健全,“天网工程”实现全覆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日趋完善;扎实开展重大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还不够强,龙头企业的引进和产业链条的延伸还需进一步加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项目落地、开工建设还需进一步破难;政务环境还不够优,行政效能、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还不够活,深化改革还需进一步攻坚;公共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民生保障还需进一步拓展。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打造核心增长极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之年,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实现“跻身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
——财政总收入增长15%,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
出口总额增长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0%;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三、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需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升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协调发展,按照“夯实二产、做大三产、做特一产”的发展思路,不断做大产业总量、以产业升级保持“新常态”下经济的稳定增长。
1. 大力夯实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全力打造千亿园区。坚持“一区带三园”发展模式,继续做大做强小蓝经开区,进一步加快向塘物流基地、武阳创业园和南新滨江园建设,力争2015年小蓝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做强支柱产业集群。不断放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集群效应,建立完善重点产业推进机制,集中精力推进江铃股份扩能、澳门晖阳、济民可信等25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江铃股份汽油发动机、汇仁药业新基地、联胜智能等30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打造全国轻型柴油车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演绎法”植入集成电路产业,通过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支持设计企业研发及产业化,企业间并购重组费用补贴,人才引进和培养奖励、补助、评优奖励等,积极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加快发展服务业。围绕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1788”总目标,将服务业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举措,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重发展,主动承接主城区业态转移,大力推进三产要素市场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重点打造以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着力推进平安物流、招商局物流、赣电物流、洪大物流等重点项目。提升商贸业,依托地铁3号线建设,积极培育迎宾商务大街,重点打造玺悦城商业街、永通商业街等特色商业街,促进环澄碧湖综合商贸圈、昌南新城高端商贸服务圈集聚发展。丰富休闲娱乐业,重点打造银三角休闲娱乐服务圈,助推凤凰沟风景区等一批国家星级景区提档升级,加大对乡村旅游点的扶持力度,打造南昌乃至周边地区的休闲旅游度假承载地。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引进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着力培育江铃汽车等5个网上交易平台,吸引融资租赁等服务类金融机构入驻,丰富金融业市场。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高起点编制《南昌县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选择重点行业开展编制规划工作。制定加快南昌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向我县三产服务业集聚。
3.改造提升农业。围绕“一带两园三区五走廊”的总体布局,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引进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规模化的蔬菜、水产等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示范性家庭农场发展到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休闲农业大户发展到250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0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245亿元。积极引导“订单农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避免盲目生产,鼓励农业企业、农产品购买商向“订单农业”发展,将大米、蔬菜、水产和禽蛋等农产品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结构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提高农村综合发展水平。大 力推进山塘改造、灌溉渠系整治等水利工程;积极争取农村蒋巷灌排水利现代化建设等重大重点项目;完成冈上、泾口等10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和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抓项目投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集中精力引进项目、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攻坚克难推进项目,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集中精力引进项目。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突出招商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采取“产业链”招商,持续提升本地配套率,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西部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医药医器研发总部。打造招商队伍,以招商成效为导向,集聚更多懂谈判、懂博弈、懂专业的人才,探索“外包式”招商、“中介”招商等新举措,打造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招商队伍。强化招商服务,对新签约的项目实行主动服务延伸,积极作为,多方沟通,及时掌握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2.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科学谋划、主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紧扣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的规划笼子、计划盘子和政策圈子。重点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向上级申报项目,力争获得国家、省、市的支持。
3.攻坚克难推进项目。完善项目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组建一支队伍”的要求,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并联作业、多点并进”机制,加快重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组建项目库信息管理员队伍,专业高效地管理政府投资类项目和重大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督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进行全面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每月进行项目进程、项目信息通报,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4.统筹要素保障项目。积极争取省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继续开展房屋征收和土地收储工作,确保全年房屋征收面积不少于120万平方米,完成1.2万亩收储任务,确保重大重点项目有地可供。积极运用政府发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等工具和PPP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逐步开展PPP模式试点,提升政府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三)抓城镇化建设,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按照以重点城镇带动整体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黄马、幽兰等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和一批集镇改造提升,坚持城乡融合、镇村联动,着力构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1.完善城乡规划。加快完善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的三级规划格局,不断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推动城乡更快发展。做好县城体系规划、昌南组团战略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南昌市相关规划的有效对接。完善昌南组团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县城规划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昌南组团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及昌南商务中心区、南高公路沿线和小蓝经开区核心区控规修编工作。
2.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机制体制改革,理顺地下管网管理机制,推进智能交通、数字城管、110指挥中心“三网合一”,试点道路绿化管养、市政管养和渣余土清运市场化,加强新建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规范楼盘商业设置模式和小区物业管理,强化文明施工、垃圾广告等专项整治,完成路灯智能监控系统建设,逐步构建“政事分开、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城管运行机制。
3.夯实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昌南组团路网体系,配合推进南昌南外环、昌东大道南延工程、轨道交通3号线等项目,将我县十条主干道与市区对接,争取纳入全市综合交通规划。不断改善镇村面貌。以打造特色小镇为切入点,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幽兰、黄马等4个特色小镇建设,加强鼓励塘南、三江等乡镇开展中心镇试点建设,继续精选一批村点开展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整治和“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镇村联动,提升集镇功能和品位,改善镇村面貌。
4.改善城乡环境。着力推进城区绿化,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城市道路节点和主要干道上推进造林绿化和小广场建设、积极推进振兴广场、雄溪河景观改造、银三角立交桥周边提升改造和7个高速入口的形象提升工程,结合地铁三号线建设,启动迎宾大道、南莲路的改造提升,在县城控规区内强力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建设美丽乡村。逐渐完善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运行机制,对全县5条“出城四门”道路、18条县乡主干道、7个高速公路出入口、3792个农村清洁村点和15个乡镇所在地的集镇环境卫生进行长效保洁,抓好20座乡镇(管委会)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正常运转,进一步深化“五化”整治,继续开展 “千万树木进千村”的造林绿化工程。
(四)抓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定方向、突出重点,着力实施各项改革举措,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改革试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为方向,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扫尾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争取省级空间规划改革试点,进一步推动我县“三规合一”规划试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户籍管理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行教师“县管校用”制度。争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和公办养老机构(南昌县社会福利院)公办民营经营管理试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积极做好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事项的承接工作,建立健全配套实施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托南昌县政务平台,推进县、乡、村三级行政审批联动,实现网上审批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对接。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能力,制定和完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
(五)抓民生建设,释放经济发展红利
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有限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坚持为民利民便民,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推进教体事业发展,推进第二批农村中心校建设、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小蓝经开区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昌南体育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农民体育民生工程和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启动社区文化室建设,构建农村30分钟文化圈和社区15分钟文化圈。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加大血吸虫病和慢病防治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新农合大病保险机制改革,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景区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连点带线、聚点成片形成旅游聚集区,提升旅游景区档次,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富民作用。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 共筹集财政性资金约37.6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6件实事。进一步扩大就业,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两后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巩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城乡学校规划布局、推进全民健身。加大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抓好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建设,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深入推进平安昌南建设,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检测, 加大力度保障餐饮、生产安全,加大对有广泛影响的、“两抢一盗”和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黄赌毒”、“黑拐枪”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健全完善社会防控网络,强化“天网”建设、街面布警、信息管控、社会防控,构建多角度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群众性事件处置水平和公安信访工作水平,深化维护稳定工作。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和公安行政管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确保全面完成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计划(草案)报告》注释
1.“12345”:决战1个千亿工业园区。到2015年,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到2016年,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培育龙头产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筑产业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过500亿元。完成2个100亿任务。力争每年引进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00亿元,推进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00亿元。实现3个1500目标。到2016年,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达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350亿元。每年向园区企业有计划培训输送劳动力达1500人。达到400家规上企业。到2016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400家。培育50户重点企业。到2016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重点企业50户。确保1户过百亿元企业,培育2户过百亿元企业;确保2户过50亿元企业,培育5户过50亿元企业;培育10户过10亿元企业,培育30户过5亿元企业。
2. “一基地三商圈”: 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和环澄碧湖综合商贸圈、银三角都市型休闲服务商圈和象湖高端商贸服务圈。
3. “1788”: 累计完成1000亿元服务业投资。到2016年,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1000亿元。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270亿元,2015年完成330亿元,2016年完成400亿元。发展七大业态:即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要素市场、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特色旅游、商贸服务等七大业态。建设八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即建设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新洪城商圈服务业集聚区、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昌南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黄马生态旅游集聚区、银三角休闲度假服务业集聚区、蒋巷生态观光服务业集聚区和永通特色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等八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8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2014年,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5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3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
4.“森林城乡、花园南昌”:以“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为重点,以“长效摆花、花卉展览”为特色,进一步提升品位、丰富色彩,提升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城郊生态绿化以推进“通道五化”工程、“特色小镇”建设、溪霞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和梅湖景区花博园建设、“千万树木进千村”活动、铁路沿线造林绿化“百日大会战”行动、“绿色通道”工程、“森林十创”工程、林业产业建设等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张绿量、提升绿质,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添砖加瓦。
5.“五防战略”:立体布防、信息导防、高压设防、科技助防、群众自防的“五防”战略,构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
6.“四张网络”:视频监控网、街面巡逻网、信息管控网、社会防控网。
7.“天网工程”: 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GIS地图、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视频专网、互联网、移动等网络通网闸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违章、城管违章等图像信息分类,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8.“一区带三园”:“一区”即继小蓝经开区,“三园”即向塘物流园、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南新滨江工业园园。
9.“一带两园三区五走廊”:“一带”即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两园”即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三区”即优质水稻主产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和水产水禽健康养殖集中区。“五走廊”即都市农业走廊(生态走廊)、水稻精品走廊(金色走廊)、园艺休闲走廊(绿色走廊)、科技休闲走廊(“两江”走廊)、加工物流走廊(农商走廊)。
10.“PPP”: 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11.“五位一体”: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抓手,开展以村庄规建为先导,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优化为基础,以休闲农业为亮点,以乡风文明为根本的综合示范村建设。
12.“五化”整治:房屋美化、管线优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产业强化。
13.“三规合一”: 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它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即为“三规合一”。
14.“两抢一盗”: 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