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南昌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以来,国际经济复苏疲软、全球市场震荡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全县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0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完成105亿元,增长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9.2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3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8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6亿美元,增长9.5%;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73.1亿元,增长13.7%;出口总额完成9.7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095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411元,增长9.4%。
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领先领跑
总量继续扩大。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稳居全省县市第一,均快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两项指标总量继续居全省县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全市排位第一,增速高出市均增速0.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等5指标接近或超越省内部分设区市规模。质量不断提升。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8.2:65.4:26.4优化为8:64.4:27.6,三产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2%;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5.2%。百强跨越进位。在最新发布的县域经济、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工业百强四个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全部实现进位赶超,分别位居第38位、46位、41位和80位,特别是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实现“八连跳”。
(二)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围绕集群、集聚、集成、集约“四集”要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跃升。在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的形式下,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总量占全市1/6,增速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428亿元,占全市1/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小蓝经开区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140亿元和1115亿元,稳居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和医药医器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3.85亿元,增长13.5%。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规上高新企业增加值完成98.5亿元,增长132.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8.4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现新突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达840.1亿元,增长18.3%,总量占全市3/4、全省1/6。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发展到215家(新增35家),其中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51家,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3项。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初具雏形,19家企业总部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武阳省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筹建,总投资35亿元的4个配套项目成功落户。
服务业加速发展。以补短板为主攻方向,全县服务业不断发展。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完成74.7亿元,增长17.6%。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新洪城大市场主市场交易区主体封顶,盛汇广场、新力都荟、玺悦城三期等商业综合体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商业面积18万平方米。现代物流业蓄势待发。全县物流企业已超过130家。向塘物流基地建设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向塘铁路口岸作业区一期启动建设。国磊物流成为全省标准化物流试点项目,安和物流、招商局物流主体工程竣工,传化物流、莆田港物流签约落户。金融市场活力提升。与省建设银行合作率先设立全省首家科技银行——小蓝科技银行,更好地解决南昌县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瓶颈”。本土上市企业达7家,2016年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创东方、南芯集成电路2支县域基金投资取得成效,已完成基金股权投资2.8亿元,受益企业4家。电子商务再次“喷发”。全县累计电商商务企业60家,电商交易额达119亿元,增长50%。煌上煌、绿滋肴、汇仁药业、江铃控股被认定为第一批省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智慧昌南电商基地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共获得2016年南昌市旅游各类专项补助资金410.7万元。着力打造了黄马·凤凰沟樱花节、海湾农庄风筝节、玉明农庄葡萄文化节、湖光山舍灯光音乐节等乡村生态特色名片。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特色、调优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产业,提升了家禽、水产养殖产业,稳定了粮食生产,适当调减了生猪产出。全县“三品一标”企业达75家,产品309个,均占全市1/3。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计新增557户。其中,全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大户分别发展到1380家、7600家、446户,总数均排名全省第一。重点打造了黄马凤凰沟风景区,蒋巷国鸿生态园,塔城魏家山庄、磊鑫生态园,银三角林生堂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7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家。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率达50.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三)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在全年重点推进的50个重大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增速0.1个百分点。力波啤酒、高荣实业、辉业汽航、德瑞光电等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新电空调生产汽车空调系统、江铃股份扩能30万辆整车、意达机械年产60万套变速箱、新洪城大市场项目、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均按时间节点完成了投资及建设计划,提升了县域经济竞争力;小蓝经开区路网工程、武阳创业园路网工程等项目推进进展顺利,为园区提升了承载能力;昌南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等项目的竣工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功能配套;此外,我县积极争取国家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在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建设、农田水利等方面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余元。
(四)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及其它重点领域改革。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主抓手,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近9亿元。通过用好公积金、降低首付比等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全县住宅商品房去化周期缩短至1.21个月,非住宅商品房去化周期下降至15.05个月。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压缩率达78%。大力推广“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行一证三码,共颁发1867户“三证合一”证照。
深化其它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全面“营改增”试点各项工作,积极推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3所改革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共让利于群众4000余万元。加强农业农村改革,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5.9万亩,流转率38.3%;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8.9%;启动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公车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医疗制度改革、行政机关和参公单位公车改革;启动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工作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90亿元70个项目,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紧紧抓住北上对接央企和南下承接产业转移招商的机遇,积极参加各类产业推介会和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在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设立了6个商会,组织参加了赣台经贸合作活动、2016海外侨商侨领看南昌、第四届绿发会、光谷大会、深圳会等10余场产业招商推介会,举办了南昌县重大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五)城乡统筹加快发展,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路网不断完善。按照“等高对接主城区、深度融入大南昌”的标准,加快构建昌南组团“九横九纵”畅通路网结构,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推进了总投资179亿元的7条城区主干道提升改造、44条城区路网和27项公建配套项目建设,新增公路里程65公里,完成“白改黑”道路22.8公里。320国道、富山大道、东祥路、金沙三路等提升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推进了90.5公里的乡镇主干公路维修改造工程,完成危桥改造81座,完成通自然村公路133.5公里。
城乡面貌逐渐改善。实施背街小巷、老旧社区亮化,实现了县城区路灯全覆盖,启动老旧社区综合改造。启动了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布点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创新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完成了县境内的所有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其连接线沿线可视范围的约8540栋房屋美化整治,提升了全县通道沿线的整体环境面貌。全面实施4个市级特色小镇的14个项目建设,启动打造冈上“教授村”、广福“友谊渠”等特色村镇。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开展村点整治建设,完成了10600户农户改水改厕,修路54.2公里,修排水沟53.4公里,修建体育休闲场所149个,打造了9个新农村“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12个“绿富美”中心村和142个新农村村点,5个空心村整治加速推进。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着力实施“千万树木进千村”、“房前屋后”绿化等工程,造林绿化1.2万亩,市级森林乡镇发展到12个,森林村庄383个,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规划顺利通过。开展了余土专项治理、市容环境十大专项整治和“四线整治”等活动,深入开展了“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坚决拒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落户,切实保护环境。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始终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使百姓获得感与我县百强县称号相一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发展速度。
全力推进了十大民生工程50件民生实事,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财政惠农信贷发放量稳居全省100个县区第一,民生底色更加厚实。新增或改造中小学校10所、幼儿园20所,洪州汇仁学校、诚义学校、芳草学校3所新校投入使用,6所农村中心校主体已完工,启动了12所学校运动场项目建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360人,城镇就业率达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700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位居全市第一。33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全省第二家、全市首家县级美术馆(燕鸣美术馆)挂牌成立,成功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七连冠”、全国科普示范县“三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先进县“六连冠”,民生事业更加繁荣。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县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过去一年的发展成效,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大力协同、顽强拼搏的结果。在看到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下,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国经济减速下行,我县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发挥不够、公共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努力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根据国内外环境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设置既要坚持积极进取,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又要坚持稳妥可行,充分考虑支撑条件和实现可能。同时还要与省、市预期目标、“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过测算,对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考虑如下:
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左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左右,
出口总额与2016年持平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2017年是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和县委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注重工业、城市、生态“三个文明”融合共进,为实现“全市当龙头,全省树标杆”而努力奋斗。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一是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进展,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在用能、用电、融资及物流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积极引导资金项目向实体产业倾斜。着力加强企业帮扶,完善领导观点帮扶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反映问题办结率。三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挥与省建行组建小蓝科技银行的金融作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低抵押或无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试点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渠道投融资模式。三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相契合的更高标准的诚信社会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加快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四是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严格落实好上级价格政策制度。五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动交易清单化、电子化、制度化。六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
(二)着力扩大投资、挖潜需求,加快开创经济增长新局面
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以补短板、调结构的思维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把投资重点放在补齐短板、提升产业水平上,把投资方向瞄准民生改善、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专项建设基金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电网建设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特色镇建设等方面的专项建设基金。2017年拟重点推进总投资约697亿元的120个重大重点项目,其中重大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约483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8个,总投资约139亿元;民生工程项目22个,总投资约74亿元。
加大力度拓消费挖需求。积极拓宽消费渠道,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增强内需动力。把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扩大消费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环澄碧湖综合商贸圈、新洪城大市场等集聚区,支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络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三)着力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做优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抓好园区布局。坚持县区融合发展。全力做强小蓝工业园,推进园区扩区调区,重点推进省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打造工业、城市、生态“三个文明”融合发展的工业新城,努力跻身国家级经开区中游行列。着力打造向塘物流园区,依托向塘区域发展上升为全省战略的有利机遇,全面推动向塘开发建设再出发,积极争取国家级口岸作业区,加快建设海铁联运平台,努力把向塘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南新滨江工业集中园建设,积极申报创建武阳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
促进工业壮大升级。始终坚持以工业发展为核心,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工业壮大升级。集聚发展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依托,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重点围绕江铃集团,抓好产业补短延长、提质提升,全力推进江铃股份50万辆整车,江铃股份小蓝分公司扩能项目建设,促进恒之新能源电池等项目达产见效,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三鑫医疗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济民可信、北科生物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更多生物医药、高端医器项目签约落户,集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新经济。充分发挥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现代金融的杠杆作用,借力南芯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创东方投资基金等平台,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装配式建筑等新经济“开花结果”,发展壮大。大力打造创新平台。以小蓝创新创业基地和全省首家县域创业投资基金为基础,加大对微型企业孵化园、科技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小微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力度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打造“创新小蓝”、“创业小蓝”品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实现科技创新重大突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错位发展,着重进行亮点打造,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亮点和品牌效应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点打造以新洪城大市场为龙头的千亿级、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环澄碧湖综合商圈、象湖高端商贸服务圈等商贸商圈。主动适应全国“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积极培育各类电商平台,引进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价值延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科技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为企业融资及挂牌上市提供专业化服务,加速构建昌南金融服务业集聚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推动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南部以三江、黄马、向塘为核心的扶贫开发、特色村镇建设示范版块,中部以塔城、武阳、幽兰为核心的现代设施农业、近郊休闲农业和绿色秀美乡村集聚版块,东部以塘南、泾口为核心的休闲现代农业发展版块,北部以蒋巷、南新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示范版块和以小蓝、莲塘为核心实力版块。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台湾汉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南新市政公用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塘南昌工控股设施农业示范区开工建设。
(四)着力开放合作、内外并举,加快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聚焦招商引资。始终抓牢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打好环境招商、资本招商、互联网+招商“组合拳”,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赣港赣台、世界赣商大会、洪商大会等重要平台,以“3+3”产业为主攻,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航母型项目,通过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形成完整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并举内外开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联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长珠闽、港澳的对接合作。加强省内区域合作,全面融入昌九、昌抚一体化建设,努力将我县打造成昌抚一体化的桥头堡。支持我县建筑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技术出口、劳务和服务输出。
(五)着力统筹城乡、改善生态,加快塑造品质昌南新形象
完善城市功能。在城市发展方向上,重点以赣江为依托,沿雄溪河、抚河等推动城乡建管提质,努力建设“依江、揽河、拥湖”的现代化品质新城。加快推进“九纵九横”主干路网和地铁3号线、昌吉赣高铁等交通路网建设。推进105国道、富山五路等提升改造,着力打通农科路西段、澄湖西路南段、莲西大道北段等老城区断头路。扎实推进新洪大、昌南体育中心等功能配套工程和雄溪河综合整治、花博园、大象湖景区建设等景观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老旧社区、农民安置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乡接合部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美化、绿化、亮化、便捷化水平。启动振兴广场、城南路公园、小蓝南路公园等景观绿化游园建设,高标准推进赣江风光带、雄溪河综合景观提升工程。
推进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空心村”整治、“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有具有特色的中心镇、特色镇和示范村。加强农村建房规划和管理,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优化生态环境。以创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区为切入点,切实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严格环境保护制度,落实“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和辖区环境质量责任制,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纵深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
(六)着力扩面提标、保障民生,推动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普惠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为先,完善城乡教育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县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人口计生、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深入推进各项便民利民惠民工程,突出解决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农贸市场改建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大力度脱贫攻坚。紧盯1.2万贫困群众,全力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攻坚战,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力推进禁毒工作,实现乡镇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全覆盖。强化市场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