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v975066--2024-0019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南昌县发改委 生成日期: 2024-02-22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全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

关于全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119日在南昌县十七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

南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志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南昌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省委十五届四次会议决议指出,我省正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各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工作主线,紧扣“勇当省会引领战略排头兵”、打造“两标杆三示范”[1]发展定位,充分展现首府首县担当。

2023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承压前行、恢复加快、质效提升”的特点。预计全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5亿元,同比增长9.4%,总量稳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0亿元,同比增长5.8%;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全县出口额完成164.02亿元,同比增长0.9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479.0元和28704.8元,分别同比增长3.8%和6%。

一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基本顺利,得益于全社会上下做出的共同努力:

(一)致力优势培育,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农业稳产增收。农产品生产保障有力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播面和产量、蔬菜播面和产量、生猪复产增养和市下达的新建设施蔬菜建设和改造任务,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5.8亿斤。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3家,两项企业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新赛道布局成效凸显,全县共有预制菜企业114家,获评全国百强预制菜产业基地。昌南品牌不断唱响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品牌21个,省级休闲农业品牌22个。11家企业入选赣鄱正品,三江荸荠,幽兰藜蒿、莲塘麻鸭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

二产蓄能增势。惠企帮扶力度加大出台县(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等政策措施;为县(区)百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至456家。累计组织开展100余项政策条款申报兑现工作,惠及企业423家次。优质企业数量稳增正味食品在港股成功上市,敲响2023年全省上市第一锣,本土上市企业增加至6家。58家企业获评2023年度江西省“专精特新”[3]中小企业称号,我县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132家,总量及年度获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建筑企业总数达到401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升至7家,总数占全省近1/3。数字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入选全省第一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公示名单。积极动员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新增3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三鑫医疗、江铃专用车辆厂等5家企业入选省2023年“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全县前三季度万元GDP能耗为0.153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全县已并网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81兆瓦,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达3亿千瓦时。小蓝经开区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为全市唯一入选园区;园区屋顶光伏发电覆盖率超60%,并网总装机容量约110兆瓦;集中供热实现园区重点企业全覆盖。

服务业提质增效。昌南品牌不断擦亮南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我县再添一块“金字招牌”。南昌县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全年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达144家,同比增长28.6%;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111.55亿元,同比增长5%。内需拉动明显今年以来联合商家加大让利力度,共举办7场促销活动,拉动消费超10亿元。举办3场展会,线上网络超153万人次参与,展会观展近6.8万人次。数字商贸助力消费预计全县网络零售额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12%。网络店铺数量达9707家,同比增长12.26%。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承办《QQ飞车》手游亚洲杯总决赛、“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群星奖)示范性巡演,获评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56位,连续三年位次前移。

(二)致力城乡建设,推动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打造更有气质的靓丽之城。民生项目建设再提速探索形成“6+X”新模式[4],集中解决居民最关心的“基础设施、违章搭建、车辆停放、文体设施、安全保障”等突出问题,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城市功能和品质再提升,用好城市体检成果,从九大维度提出提升策略和治理措施,形成“城市治理项目库”,形成城市更新项目12个,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项目40个。城市基础设施再完善,复兴大道、洪州大道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丽湖大道、文山三路等四条“断头路”顺利打通,昌南交通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得到同步疏畅。南昌南高铁站正式投入通车,我县迈入“地铁+高铁”高速时代。

打造更加智慧的文明之城。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化,依托“智慧南昌县”平台,持续推进智慧水务、智慧公厕、智慧路灯等管理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上线“掌上城管”APP,市民可随时随地完成问题上报,月均结案率超99%。文明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县位列全省5个全国文明县第一名。积极探索城市客厅“席地而坐”改革,成功举办全市公园广场“席地而坐”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深入实施“马路本色”行动[5],常态化开展“洗城”行动,持续擦亮“洁净昌南”品牌。

打造更具活力的生态之城。加速构建“开门见景、推窗见绿”的城市生态空间,不断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城市成果,2023年共实施城市绿化项目6个,持续做好苗木补种补栽、裸土整治、道路沿线增彩增绿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34%,同比提高4.1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市前列;5个省控、县界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3%。加快长江经济带警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排水单元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已完成100个排水单元达标创建验收。

(三)致力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动能蓄势提速

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依申请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均达到100%。推动“一窗式”流程配置,压缩办理环节42.5%。创新实施“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超简项目审批改革,推动全流程审批时限大幅缩短至36个工作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一,连续6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示范县。常态化开展“护航行动”,采取分类管理、“一企一策”的方式,全面建立网格化帮扶体系。优化升级南昌县“护航行动”小程序,推动诉求办理100余件。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平台公司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全县三大平台公司类金融融资业务全覆盖。重点抓好“三重一大”[6]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做好企业投融资等重大事项监管,加强各类风险防控。重点改革争先创优,“一县一区”布局优化试点入选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房票安置试点在全省率先实施并稳妥推进。

开放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市场更加开阔,2023全年共组织10余场对外经贸政策宣讲培训,帮助企业申报省市县三级外贸扶持资金超1.61亿元;组织我县41家外贸企业参加2023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广交会、中东欧博览会等各类境内外展会148场。开放品牌更加响亮,“昌穗深港通”落地生效,江铃汽车全年累计出口破10万辆,江铃进出口公司获评全省外贸出口先进企业。南昌县和小兰经开区在全省开放型经济考评中继续蝉联“双先进”。陆港经济增势显著,中亚班列首次开通运行,外贸班列达23条,全年共发行外贸班列1523列,到发标箱(重箱)10.97万个,铁海联运货值约28.50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44%、44.09%、46.99%,到发列数及标箱数位居全省第一。

创新要素持续聚集。创新平台数量进一步增加,加快构建“初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023年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2023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9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4家、省科技领军及入库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8家,全年获评省级“创新型”企业106家。实现县(区)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高于省均市均。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进一步凸显,2023年以来,县(区)技术合同登记760笔,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74.41亿元,同比增长297.49%;入围国家级“揭榜挂帅”[7]项目1个、推荐申报省级“揭榜挂帅”项目6个、市级“揭榜挂帅”项目5个,组织实施县(区)“揭榜挂帅”项目21个。

(四)致力招引建设,推动项目引擎提级赋能

凝聚合力,项目盘子做大做优2023年,我县共实施重大重点项目314个,总投资约22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639亿元。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356.71亿元;省大中型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641.23亿元。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上级资金69.5亿元。强化有效衔接积极梳理《南昌县(小蓝经开区)2024-2026年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共梳理县(区)2024年重大重点项目280个,总投资1733.8亿元;共储备2024年政府专项债项目34个,总投资129.85亿元。

开足马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推进蹄疾步稳,实施“亮灯”机制,常态化开展骏马奖、蜗牛奖评选活动。前三季度集中开工项目105个。截至12月底,314个重大重点项目中竣工(投产)项目107个。工业项目表现亮眼,2023年全年共有重大重点工业项目103个,江铃控股新车型启源A07顺利下线,杭电铜箔年产2万吨高性能超薄电子铜箔项目竣工投产。三鑫医疗血液透析、百事饮料KHS线技术改造等一批主导产业延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

激发动力,招商引资量质齐增不断浓厚招商氛围,制定下发《2023年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要点》,强化全域、全员、全年招商。高频开展招商活动,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地举办了江铃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汽车供应商恳谈会、汕头上市公司对接会、“三请三回”[8]、现代农业推介会、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莲花经贸节、成都、杭州招商推介会等大型招商及签约活动。招大引强成效明显,1-11月,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99个,推动金挚绿色智能家电总部、长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14个优强产业项目落户,我县被评为南昌市实干奋进拼经济——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单位。

(五)致力增进福祉,推动民生工作提标扩面

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年度12件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全面实施完成,获得群众一致好评,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断头路”等项目成效显著。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23年投入资金8.28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3所,已交付使用的学校新增学位550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园位1890个。象湖滨江片区教育强基提质,莲塘一中、莲塘三小、洪州学校滨江校区相继揭牌。健康昌南战略走深走实,全县建立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109.13万人,覆盖率88.93%。截至11月底,药品、耗材、基药让利群众5442.1万元,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9.69%、8.97%。

社会保障底线更加牢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92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举办“百场校招”招聘会174场次、参加企业1.1万余家次、发布岗位超41万个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2023年全年全县享受医疗救助10.36万人次,支付金额5206.17万元。持续提高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38亿元,开展临时救助166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22.09万元。关注“一老一小”基本保障,免费为全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累计发放高龄津贴3345万元;打造嵌入式养老院1个、社区幸福食堂12家,新建儿童之家1个。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累计发现、收集、处置问题17.9万余件。持续开展“民情连心桥”活动,累计解决民生实事5.9万余件,走访群众36万余人次。“枫桥经验”落地见效,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县诉调对接中心等9个部门整合成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打造全域调处平台,累计受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3720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年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55条,公布典型执法案例4例,有效消除重大风险隐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严峻挑战,我县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实属不易。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优质企业和项目数量不多,产业转型动力不足,生产经营主体信心有待提振,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仍待补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根据国内外环境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经过测算,对202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考虑如下:

202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0%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左右;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实现促稳提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凝心聚力、固本兴新,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进“两标杆三示范”建设,全力彰显首府首县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宏场景中书写昌南实践新篇章。

(一)持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增强高质量发展实力

一是全力护航经济运行。做好中期评估成果转化,切实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拓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强、操作性稳的政策举措,抓好各类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聚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持续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

二是持续做强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对照全省“1269”行动计划[9],聚焦主导产业、“链主”企业,做实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协同,围绕“3+3+N”产业体系[10],加快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南昌县实际、富有昌南特色的产业链现代化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企业技改提效,积极引导重点企业实施重点技改项目,拉动技改投资加快增长,以量大质优的技改投资推动经济实现新增长。加快45家县(区)数字化改造(含5G+智慧工厂)培育库项目建设,推动其尽快落地。

三是不断释放三产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推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加强各类商业综合体与政府部门联动,围绕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谋划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持续推进品牌升级打造,围绕原城纪、万湖夜市、凤凰沟等重点项目,积极拓宽昌南特色文旅发展道路。用活用好两块金字招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带动作用。

(二)持续提升抓项目促投资质效,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全力以赴开创争资争项新局面。加强投资政策研究,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指导,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制定完善争资争项申报指南,提高项目谋划精准性、有效性。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等持续投放发行的有利窗口期,利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

二是适度超前培育项目谋储新优势。不断完善项目谋划工作机制,继续完善县(区)重大项目三年储备库,形成项目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滚动机制。加快健全2024年县(区)重大重点项目库,引导各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前谋划、招引、储备一批发展潜力大、未来经济价值高的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级清单,争取政策和资金倾斜。

三是争分夺秒跑出项目推进新速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的原则,主动靠前服务,重点强化重大项目在审批、土地、资金、用能、用工、市政配套等方面的保障。加强与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职能部门、要素保障部门沟通协调,切实解决项目建设后顾之忧,为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速开工提供坚实基础。

(三)持续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动改革赋能。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持续开展“护航行动”宣传走访,加快“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问题化解,积极响应经营主体诉求,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中不断创造更多“率先”。切实做好国企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全面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县区协调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放大“县区一体”机制体制的叠加优势。

二是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围绕县(区)科研基础、产业优势,积极引进落地一批高能级平台,深入推进金湖科创谷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年营收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平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三是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发展。高位推动联动发展,加快姚湾码头疏港公路建设,加快形成“铁、水、公”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方式,积极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化陆港与工业园区协作互动,大力招引智慧物流、高端制造、生产型外资外贸、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产业,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加强国内外展会宣传推广,鼓励我县外贸企业走出去“抢”订单。

(四)持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

一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三区三线”[11]划定成果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统筹重大交通设施、重大项目选址、招商引资等用地需求,科学、高效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方位推进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项目三大行动。全力打通莲塘—八一、小蓝、象湖滨江和九龙湖的东西向主干道,启动莲溪大道、向阳西大道新建项目。加快融入南昌核心都市区,打造滨江片区“一江两岸”城市风景线,

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各地产业优势,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力争每个农业乡镇都培育出一个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12],力争达到国、省干线、主要县乡道沿线路域环境“八个无”[13]全覆盖,加快农村公路县道升级改造、乡镇主干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示范村样板村建设,2024年再精心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75个共同富裕样板村。

三是坚定不移厚植生态优势。持续推进“三线一单”[14]成果有效应用于重大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等领域。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加强园区规划环评管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力争实现空气优良天数比率高于2023年或持平,确保国考、省控、县界断面水质优良率全面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3%。全力推进“江西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县”建设,加快县域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落实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

(五)持续提升民生保障品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促进民生福祉均衡发展。确保12件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全面落实,保障各类资源要素向民生实事项目倾斜。兜牢社会救助底线,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县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各项救助补助政策,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青年发展型县(区)建设,抓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岗位质量、就业服务精准度;加快“5+2就业之家”[15]建设步伐,打造一体化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新格局。

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擦亮昌南教育“新名片”,聚焦优化滨江片区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名校进驻,保障优质学位供给。优化学校撤并工作,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三级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南昌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综合大楼、小蓝经开区人民医院和向塘国际陆港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全面竣工。

三是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稳固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推进高标准粮库建设保量提质,全力打造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持续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常态长效做好油气长输管道保护监督检查和电力安全督导。强力“保交楼”“稳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救灾减灾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攀得半山休道远,还需健履上高峰。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科学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敢作善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昌南篇章而团结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名 词 注 释

1.“两标杆三示范”:“两标杆”是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内陆地区改革开放中当标杆,“三示范”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高水平民生服务上做示范。

2.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特定区域(原则上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国家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

3.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4.“6+X”新模式:即在城市建管“六改”(建筑立面改美、空中管线上改下、雨污管网阻改通、小区道路白改黑、社区照明暗改亮、园林绿化绿改彩)的基础上,将居民的诉求作为贯穿改造始终的“X”因素,形成了南昌县老旧社区改造“6+X”新模式。

5.“马路本色”行动:即“三个三”:采取三项措施(源头治理、机扫机冲、快速保洁);控制三个源头(店面乱倒、行人乱扔、车上乱抛);实施三级监督(市对区级、区对街道、街对社区)。

6.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7.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8.三请三回即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9.“1269”行动计划:即到2026年,力争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等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6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10.“3+3+N”产业体系: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生物医药3个支柱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3个新兴产业,5G、VR、大数据等若干个重点培育产业。

11.三区三线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其中“三区”突出主导功能划分,“三线”侧重边界的刚性管控。

12.两整治一提升即开展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农业农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

13.八个无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地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无路基路肩边坡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无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

14.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5.5+2就业之家:“5”即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其中省级“就业之家”1个;市级“就业之家”11个;每个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和人口集中村1个“就业之家”;“2”即开发区、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两类。每个开发区和大中专院校1个“就业之家”。

扫码浏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