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江西日报》头版聚焦我区微米间的跨越。
开栏的话
企业是产业链的主体,企业强则产业链兴。
我省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以来,一批发展动力强劲、市场潜力巨大、带动效应明显的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提升了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为充分报道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力和影响力,及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报今日起推出“聚焦‘1269’行动计划之‘专精特新’”专栏,敬请关注。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精密零件的制造水平,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位于南昌小蓝经开区的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时特),从维修进口机床起家,到加工各类精密零件,再到数控机床研发制造,累计获得101项国家专利,一步一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日,记者走进佳时特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探寻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的发展轨迹。
在佳时特展厅的一处醒目位置,一块长条形铁块旁摆放着台灯,随着台灯被打开,记者从透过铁块的光源发现,铁块一侧凸出的尖端上分布着一排细微圆孔。“这是生产熔喷布的关键零件,由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生产,2米长的铁块上均匀分布着3000多个喷孔。前几年,光生产这一零件,就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佳时特常务副总经理白钰说。
佳时特成立初期,维修机床和加工精密零件两类业务是企业利润主要来源。直到迈出自主研发高端数控机床这一步,佳时特才真正叩开“专精特新”的大门。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控机床的自主研发起步晚,低端领域同质化竞争激烈,中端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特别是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高端机床受到技术限制,严重阻碍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处处受制于人,倒逼我们下决心攻克核心技术。”白钰道出走上研发之路的初衷。
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正是我省实施“1269”行动计划的一项主要举措。佳时特持续多年将营收的15%以上投入技术创新,每项技术突破的时间节点,串联起佳时特在研发创新上的不懈追求:2007年,研发首台机床,精度达10微米;2013年,研发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机床精度提升至8微米;2017年,首台高速高精数控机床诞生,精度达2微米;2022年,打造“5G+智慧车间”,机床精度提升至1微米;今年3月,一份由国家机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佳时特高精密加工中心研发的高速高精数控机床,全程精度达1微米、重复定位精度达0.4微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佳时特在相关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
实现微米间跨越的背后,是一支由4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佳时特研发中心超过半数成员具有10年以上的研发工作经历,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走进佳时特“5G+智慧车间”,处处能看到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成果:采用温度补偿等技术的大理石材质机床床身,最大限度减少了温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台多功能复合加工中心,集成了车、铣、磨等多种自动化生产工艺;自动搬运车搭载着原材料往来穿梭,超快速换刀机构、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
“江西省实施的‘1269’行动计划,专门提出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为我们注入了‘强心剂’。当地政府在我们建设智慧车间的初期,帮助申请到了200余万元贷款,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白钰说。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小蓝经开区锚定“1269”行动计划,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建立重点培育清单、招引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2023年,南昌小蓝经开区新增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度获评数量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1%。内需的扩大,对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形成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佳时特获得订单金额超过5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0%。越来越多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被运用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升了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
佳时特在市场调研中还发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不少社会资本有意向投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最大的门槛就是缺乏自主可控的技术和服务。因此,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成为佳时特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可以根据厂房布局和生产需求,调整、布置加工、清洗、检测等单元模块,让精密零件制造更加智能、灵活。”佳时特首席研发工程师张军向记者介绍,该生产线入选工信部等部门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2023年8月,佳时特与一家公司签订1.2亿元的合同,为其定制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今年4月,产自佳时特的42台高精密数控机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