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界别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市委会主委、南昌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郭 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于去年出台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已获批3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2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获评全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这些成绩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但调研发现,我市发展智能制造业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是产业配套待完善。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及系统集成商等企业较少,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工业软件发展滞后。例如:长沙市2022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就已经达到了823.57亿,而我市去年才突破350亿。
二是服务能力待提升。2023年,我市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9家,而长沙市有47家,在共建、联盟等高层次合作方面较少;“重诊断,轻改造”,借助智能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经验缺乏。
三是人才难题待破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长沙市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为138万、42万,而我市分别为75.5万、21万;我市工程师类、研发类人才需求占紧缺人才需求的25%。
四是资金投入待加大。2023年1-11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1.1%,列全省第三位;我市现代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200亿元,没有产业子基金,长沙市设立了300亿产业发展母基金。
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产业链条。引进创新水平高、技术实力强的智能装备制造商,完善产业链条;支持华为、中兴、用友等企业以联盟、论坛等形式,与我市建立技术交流与需求平台,共同开发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核心软件;加快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突破汽车芯片、航空高温超导材料、移动智能终端MEMS、锂电池绿色化技术等“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加强制造龙头企业、软件企业、装备制造商、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能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二是构建协同服务体系。成立南昌市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盟,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智能制造领域大院大所,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与高层次合作;提升诊断与改造服务,定期对企业开展智能化水平综合诊断评价,提高成果转化与智能改造能力,运用智能手段实现降本增效,降低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生产成本。
三是完善智能制造人才结构。开展主题沙龙、供需对接会、人才培训及咨询,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改革创新的意识,引进增材制造、纳米制造、柔性电子制造等领域人才;加强与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合作,发挥高职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优势,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推动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生物医药制造、铝压延加工、电力设备及电缆制造五个细分行业的450家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五个细分行业的规上工业企业“应改尽改”、规下工业企业“愿改尽改”。拓宽资金渠道,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高端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市级层面把好总要求,县区、开发区走“差异化”路子,共同助力我市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