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南昌政协 >> 建言献策 >> 正文
留育本土高校毕业生 助力省会高质量发展
2024-08-08 09:06  

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吴  闽

 

当下中国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做为支撑,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吸引高校毕业生来赣来昌就业创业,应当高度重视留育本地高校毕业生,亦是人才招揽中最易实现的途径,并已成为各大城市“抢人大战”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我省本土高校毕业生留昌发展不甚理想,以留赣率指标作为参考,近三年平均仅为46.58%,与北上广深或周边发达省份同等级城市60-70%的留存率相比,差距较大。以大学生择业流向和本地留存率来描述城市(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已在各类媒体中广泛传播,理应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当前本土高校毕业生留昌就业率低的症结,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薪行业占比较低,平均薪酬待遇偏低,与周边省份同等级城市相比缺乏吸引力;二是支持本土高校毕业生的留育政策力度不够,或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执行不力;三是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缺乏引导,创新成本偏高;四是生活配套设施、商贸文化氛围、教育医疗质量、文化信息交流等方面优势不足。为此,本人建议:

1.多方挖掘资源,增加就业渠道承载力。注重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通过激活新兴产业,扩充就业岗位承载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比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充分使用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资源,加大高校毕业生招录招聘力度。

2.明确留育导向,加强人才落户吸引力。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比如提供租房补贴、落户便利、子女教育优惠、医疗保障等福利,特别是相关政策要便捷可行,落实到位。

3.推进校地联合,提升留育双线推进力。创新毕业生留育发展的前期孵化,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留用和培育模式,“留”和“育”两条线协调反馈,同步推进,比如实施“订单式”教育,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人才培养计划,促进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

4.细化人才分类,强化评价标准契合力。针对省会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来制定吸引相关专业人才的具体标准和政策,学习借鉴深圳“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的“五不”态度,打破“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评价模式,建立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评价机制,使得人才治理更加有的放矢,从而针对性引进更多的人才就业。

5.注重前端引导,加大感情培养引导力。高校所在地具备留住高校毕业生的先天优势,建议以此为突破口,将高校校园卡与南昌城市卡信息互通,给予本地高校学生有一定的市民卡特权,强化毕业生对南昌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为留住本土人才,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6.瞄准需求定制化服务,实现政策“精准打击”。出台细致入微的政策服务,如,推出“工作体验梦想 +”项目,面向初入社会高校毕业生提供青年创业型、事业单位型、志愿服务型等多领域的工作体验机会;向求职期青年人提供免费开放的“AI模拟面试系统”,可进行自我面试能力诊断和练习模拟;提供面试西装免费租赁、简历照片免费拍摄与修图等等一系列便利服务,切实解决青年生活中细小却现实的问题。

7.促进灵活就业,提升创新创业保障力。针对不断变化的新产业、新业态,创新灵活就业的综合保障体系。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模式的发展,如设立灵活就业基金、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为其提供信息咨询、职业指导、项目对接、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降低青年人才创新的社会成本,通过设立创新基金、优惠政策等方式,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强产学研结合,联系对接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为突出人才提供全流程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