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f417955--2023-0006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 青云谱区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3-02-16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2年,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工作,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1.提高社会救助救助标准和补差水平。按时做好城市低保、特困供养、精简退职救济等人员的提标提补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1186户1739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355.5356万元,人均补差698元;特困供养对象186户190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182.224万元,累计发放特困护理补贴31.622万元;精简退职救济对象1人,累计发放救济金0.737万元,人均补差670元。
2.组建全省首个由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党建理论研究平台和社会工作者专业实训基地,搭建“政府-社会组织-高校”联合办学平台,破解领军人才稀缺、管理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迫切需求。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中,推广青云谱区的做法。
3.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要求,新增了3个社区;联合区卫健委指导87个社区(村)设立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完成了7家涵盖功能性、服务型、互助型的“青云邻里”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区8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服务,为村(居)民群众提供多渠道、多形式、不空档的便民服务;开展民主协商新形式,重点打造新时代民情家访“升级版”、洪科街道“老宅街坊”治理模式,全力争创青云谱区“协商”品牌。
4.坚持社区属性,借助社区内部或社区附近的地缘优势,营造老人“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的便民养老服务圈。新增了洪纺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南莲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增加养老床位80余张,为老年人提供丰富优质的养老服务,打造了青云谱优质嵌入式养老院品牌。全年共计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1443万元,惠及12016人。
5.为全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助洁、代办、康复辅助和精神慰藉等30多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受益老人4057人248.17万元。11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社区养老,让老人乐享幸福生活》文章,报道了青云谱区大力推行智慧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6.投入资金140万元,平均每个站点20万元(为全市购买社工站服务最高标准),率先实现了1个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6个街道(乡镇)社工服务站两级覆盖,场地、人员、资金三个到位。今年9月,洪都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入选江西省“六化”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情暖空巢·幸福夕阳”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入选2022年“五社联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典型项目。
7.对标国家5A级建设标准,以“一馆两区两厅三室”的布局,打造了拥有全省首家婚俗博物馆、全国第一家空中海岛颁证厅、全国第一家数字化一键颁证的多功能婚姻登记处,成为全省婚俗改革的示范样板和全省婚姻登记网红打卡地。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厅长李明生,全省社会事务工作培训班全体学员先后到现场考察指导。
8.在清明、中元等期间,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条幅、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宣传健康安全文明祭祀理念,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追思会等文明祭奠方式。制作横幅标语140余条,粘贴通告6000余份。建立健全丧事办理事前告知、事中监管、事后处理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丧事简办要求通知》,对丧事简办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截至目前全区接到丧事报告350余例,各地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签订《丧事简办承诺书》,严控治丧时间及治丧规模。省民政厅全文转发了我区《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婚丧嫁娶事宜倡议书》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文明祭祀、党员干部带头”,供各地学习参考,对我区发出的倡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9.指导街道、镇、集聚区,社区、村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化保障,建立了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护机制,根据困境未成年人个案风险等级和保护涉及的部门,将相关信息转介同级相关部门处理。依托“红色创投项目”打造青云公益1小时,支持和保障专业社会组织承接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个案项目,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专业化和多元化。
二、2023年工作思路
1. 进一步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通过在益民社区打造“彩虹益家”社会救助服务综合体模式,集助餐、助医、助残、托管照料等服务于一体,为辖区困难群众、特殊困难群体营造遮风避雨的“博爱家园”,同时也能为慈善爱心企业人士、公益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服务供给体提供一个为困难群众服务的场所平台,从而形成具有引领性的大救助格局。
2.依托党建学院,实施十二项服务措施,构建党建引领、全域统筹、上下联动、多维融合的社会组织党建赋能生态圈。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完善自组织规范化管理,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互动,实现社区、社工、居民、骨干、自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共治场景。
3.在社工站点建设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形成“财政专项预算+社会救助经费+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多元投入机制,保障社工站运营发展的可持续性。依托区党群服务中心做好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增能计划,为乡镇(街道)社工站运营团队和项目服务社工开设能力提升课程,增强服务意识和实操技能。
4.发挥基层组织引导自治作用,在城中村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在试点村建立“零彩礼”“婚恋”宣传教育基地、健全村居红白理事会等组织、道德讲堂等工作形式,发挥宣传引导与监督督导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婚事简办、喜事新办。
5.逐步提高运营水平,推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支持养老院连锁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或设立小微服务网点,鼓励将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委托专业组织运营;大力支持居家养老,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不低于2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各类养老补贴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