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模式敢创新,实践趟出“新路子”
三家店街道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新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改善民生福祉,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创新行政方式,迈出基层便民服务“最先一公里”
一是升级改造街道综治中心。依托街道综治中心现有资源,坚持大联动、大融合和实体化原则,按照整合、联动、智能的要求,创新布局提升服务功能,将街道综治中心升级改造为集信息指挥调度、社会风险分析研判、组团服务高度融合、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四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建立运行管理制度。综治中心按照“分类受理、归口办理、协同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建设要求,建立“三簿一卡一台”运行管理制度,“三簿”即来信来访登记簿、调处化解登记簿、分析研判记录簿,“一卡”即事项受理分流卡,“一台”即点员台。三是设立综治中心导引台。配备相应引导员,对来访群众根据当事人意愿和事项内容分别引导至相应的窗口受理,实现社会治理事项“一揽子”解决、“一条龙”服务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有力举措(是否可删去)。
二、创新工作思路,走好开展个性服务“中间一公里”
一是开创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体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街道联合青云谱检察院开展“相对不起诉+志愿服务”项目。二是减少社会对立面。检察院通过安排犯罪人员到街道下辖社区(村)参加志愿服务,由社区(村)进行考核,从而引领犯罪人员真诚认罪悔过、塑造法治观念,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减轻社区负担,促进社会和谐。截至目前,接收志愿服务人员50人。三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相对不起诉+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后,各社区(村)积极接收志愿服务人员,清理楼道堆积物及垃圾小广告、小区大扫除,整治沿街店面出店经营,使辖区内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服务理念,跑完优化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经济发展是民生福祉改善和提高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物质财富充足的条件下,社会治理才能以更为丰富多样、切实有效的方式构建社会秩序、加强治理主体共治,跑完“最后一公里。”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街道把为民担当作为根本追求,用心服务,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和客商,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企业“一揽子”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切实营造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二是重抓招商资源。不断扩大招商,精准招商,依托熊坊、三店产业大楼,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计划开年签约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积极推动176亩亚啤工厂地块、22亩原水箱厂地块招商。三是强化项目建设。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加强项目建设工作,为区域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依托两栋产业大楼,引进嘉丰集团区域总部、雷数科技数融平台等数字科技类产业项目。
守初心 担使命
青云谱镇奋力谱写强镇篇章
省、市“两会”已胜利闭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市两会精神,是青云谱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镇将以省、市“两会”精神为指引,紧盯省、市、区“两会”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聚焦“一轴一域四区”产业发展总体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高点谋划,在党建引领上打造“首镇示范”
一是推进党员素质建设。紧扣学习宣传贯彻省、市“两会”精神这条主线,通过组织带头领学、营造氛围助学、线上平台辅学、联系实际深学等方式,将省、市“两会”精神融入心中、落到实处。二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点上教育”和“全员教育”并重,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法纪观念。做好“4+X”作风专项整顿活动后半篇文章,带好班子、抓好队伍,坚持破除干部“躺平”心态,树牢“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的雄心壮志,在全镇范围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三是提升党建品牌建设。聚力打造叫得响、入人心、可推广的楼宇党建服务品牌,逐步完成江南云港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树立一批“两新”示范党支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集聚形成“两新”党建示范区。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整合乡土资源,改造升级一批以“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贤馆、廉政教育馆、共青团、妇联、农村书屋”为一体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二、坚持项目为先,在经济发展上彰显“首镇担当”
一是高效推项目。加快推动19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市现场会的筹备工作。全力推动果品市场、军隆广场、万溪邻里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早完工、早投产。不遗余力做好朱桥梅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广州路商业地块出让的保障工作,补齐完善城南片区文旅商业短板。二是全力强楼宇。大力实施“填楼行动”,充分发挥颐高广场、江南云港在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招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全力打造“亿元楼”;深入实施“强村计划”,持续做好村级产业楼的招商推介工作,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楼宇,做大做强镇村经济。三是倾情促招引。充分利用“三友”资源,广泛收集招商信息,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链条招商”等多种形式持续发力,全力以赴做好广州路以北168亩和博学路83亩住宅用地推介,力争全年招引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
三、坚持品质提升,在城市建管上擦亮“首镇形象”
一是精心美化城市面貌。有序推动广州路、洪腾高架等道路沿线环境提升改造,建成一批精美城市家具,塑造一批城市人文景观,打造可观可感、赏心悦目的城市风景带。实施“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依托城南龙灯和梅汝璈故居等特色资源,进一步改善城中村形象,打造“一村一品”的美丽示范村。二是精细管护城市生态。深入推进“马路本色”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及禁燃禁放工作,坚持做好日常巡查。持续做好五干一分渠、昌南护城河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精准实施城市更新。用好城市更新试点政策,充分运用城市体检成果,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2.0版。以改造为抓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城镇危旧房整治,统筹推进老旧雨污管网和燃气管道专项改造,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
坚守为民初心 谱写医保新篇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青云谱区医疗保障局突出讲政治、勇担当、抓落实,聚焦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一、坚持人民至上,筑牢医保惠民“保障线”。
一是注重保基本。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全区35万余人应保尽保,参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二是着力兜底线。落实全省统一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对特困、低保等四类困难人群实施分层精准救助,2022年度,财政资助低保对象交纳保费,医疗救助待遇支付金额707.79万元;联合区慈善会为辖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保险,金额达23.17万元;企业赠送爱心慰问物资260份,价值4.56万元;定点医疗机构赠送2399份免费体检服务,涉及金额120余万元;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点对点为民解忧,进一步提升医保温度,增强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是保障可持续。全面推进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和糖尿病、高血压“两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确保国谈药在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买得到、能报销”;全面落实将生育三孩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确保生育待遇享受不设附加条件,进一步减轻生育负担;全面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实现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聚焦需求导向,构建医保服务“新格局”。
一是下沉服务“重心”。建立上下连通、运行高效的基层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打造医保便民服务圈,实现16项以上医保高频事项社区(村)就能办;与银行、参保单位、定点医药机构建立医保一体化服务网点,打通服务参保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疏通服务“堵点”。全力推动智慧医保“村村通”落地见效,实现村卫生室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测,促进医保服务向基层终端下沉,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特殊慢性病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真正做到“让百姓少跑腿”。三是拓宽服务“渠道”。依托江西智慧医保App、江西医保网上服务大厅等,20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可“网上办、掌上办”,实现“零跑腿、不见面”服务。
三、提升整治效力,守好医保基金“救命钱”。
一是着力执法监督,规范医保基金监管秩序。除日常监管外,联合公安、卫健、市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自查自纠、双随机一公开、县区交叉检查、上级转办线索等,并配合省市医保部门开展飞行检查。二是着力宣传曝光,提高打击整治震慑力度。通过门户网、局微信公众号曝光定点单位违规违约行为和典型案例,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大会,督促定点医药机构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严格监管。三 是着力监管方式,拓展基金监管渠道。组建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队伍,对两定机构及医保经办机构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一经查实,及时对举报者予以奖励;依托全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基金监管稽核工作机制,建立医保基金预警机制,实现基金监管全覆盖,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切实维护百姓“救命钱”安全。2022年共查处违规定点医药机构157家,追回资金378.81万元。
“三个强化”筑牢校园安全守护防线
今年以来,青云谱分局紧紧围绕省厅、市局关于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三个强化”,不断完善措施、健全机制、狠抓落实,持续筑牢校园安全守护防线,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安全环境。全区涉校案事件实现“零发生”。
一、强化隐患排查,净化校园“环境圈”。
一是突出环境整治。组织民警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校园周边流动人口、小商小贩、中小旅店、出租房屋、网吧和娱乐场所的清理整治,坚决防范“黄赌毒”等治安问题,最大限度地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今年以来,共出动警力210人次,检查校园周边重点场所52家次,排查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处,暂未发现涉校涉学矛盾。二是紧盯重点群体。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梳理摸排辖区内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扬言极端、刑满释放人员等人员1091人,指定专人落实好生活轨迹和活动动态实时管控,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及时消除潜在威胁,坚决防止涉校案事件发生。三是加强巡逻防控。结合校园周边环境实际,积极优化勤务模式,划分巡防重点区域,确保时刻“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不断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为学校师生的安全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已出动警力980余人次,开展护学活动1100余次。
二、强化安全治理,筑牢校园“安防关”。
一是充实勤务力量。针对辖区内的110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局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时”的原则,建立健全“高峰岗”和“护学岗”机制,逐一设置护学岗点位,充分发挥洪城义警、校园保卫等力量作用,每天出动警力220余人次,开展早、晚高峰护学活动,全力提升在校师生的安全感。二是加强设施维护。对校园“四个一”安防设施进行常态化测试维护、指导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复2处损坏设备。同时每天对“一键报警”系统开展动态巡查,检查系统登录状态情况,确保碰到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响应、联动反应。三是建立协作机制。积极会同区教体局、政法委等部门以及属地党委政府,联合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安全保卫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对“校园霸凌”“校园性侵”“家校矛盾”“网络暴力”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对校园周边治安形势进行通报,努力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校园安全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共联合检查校园110家次。
三、强化宣传引导,绷紧校园“安全弦”。
一是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积极推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宣讲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小游戏、益智问答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讲解防拐骗、防性侵、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校园宣讲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4000余张。二是提升教师责任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法制教育,坚持以案宣教,以近期其他地区出现的校园安全事件为例,为教职工敲响警钟,引导教职工引以为戒,坚决履行好学生课堂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力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指导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和紧急避险教育,加强对教职工、保安员培训和实操演练,提升师生自我保护意识、防护和逃生自救能力。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校园演练5次,出动警力60余人次,受教师生3000余人次。
区审计局扎实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
2023年,青云谱区审计局将按照省市两会精神,坚持“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聚焦政府审计主责主业,紧紧围绕资金的效益性、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政策落实的及时性高质量开展全面审计,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秉持法治思维,不断巩固审计转型成果。
一是在项目谋划上遵法。紧扣党委政府关心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将关系民生的学校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上报区委审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确保计划审批程序合法。二是在组织实施上依法。着力加强制度规章的修订完善,提请区政府修订完善了《区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试行)》,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和《国家审计准则》制定的程序开展审计全面复核,不仅关注项目结算的真实性,更加关注项目建设审批、参建各方履职的合规性以及稳投资促发展相关政策落实的及时性。三是在教育培训上重法。利用法治在线和集中讲解等方式常态化组织投资审计政策法规的线上线下学习,编辑印发投资审计法规制度汇编并做到人手一册;组织开展送法、送课到被审计机关,让被审计单位充分理解投资审计转型的必要性,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推动建设单位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促进参建各方及中介机构依法履职尽责,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化政府投资营商环境。
二、强化创新思维,探索完善审计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审计理念创新。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的原则,紧扣招投标程序合法性、项目管理合规性和工程结算真实性三个关键环节开展全面审计。二是坚持技术方法创新。强化审前调查,细化现场踏勘,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数据库,成立投资项目大数据审计攻坚小组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精准查找、筛选、分析疑点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积极运用无人机航拍、企查查、地理信息系统、图斑比对等新技术,辅助投资审计工作开展。加强硬件投入,购买地质探测雷达等专业设备,安排专人学习、操作,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性。三是坚持组织管理创新。探索“扁平化”管理方式,减少项目管理层次,审计组与分管领导直接沟通交换意见,避免“层层上报”影响工作效率;探索“模块化”组织方式,打破科室、专业壁垒,根据项目性质规模、行业特点交叉安排相应力量开展项目审计,每个项目指定一名审计监督员记录《审计工作日志》,履行审计现场监督职能;探索联动“一体化”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政府和群众关注度高的投资项目开展联动审计,彰显投资审计影响力。
三、强化底线思维,筑牢投资审计立业之本。
一是狠抓制度不放松。审计结论实行集体决策制,成立审计报告、专报审定委员会,对审计结论进行集中会商、会诊、会审;成立审计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问题进行判断评价,密切关注主要环节、重点人员、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成立审计质量控制委员会,对现场审计中出现的政策法规、定额解释、计价规范等问题进行研判,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二是狠抓廉政不动摇。针对审计廉政风险高,“围猎”环境复杂的特点,探索实施审计项目领导轮流负责制,每个审计项目的实施由局党组成员分别监管,局党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当年分管的行业来年不再分管。将审前廉政提醒谈话、审中廉政巡视巡查、审后廉政行为回访贯穿于审计项目全过程,将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四严禁”工作要求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三是狠抓作风不走样。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投资审计业务学习两手抓、互促进,用学“提能”、以学“提神”,大力开展岗位练兵,锤炼作风。强化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末位淘汰。通过“走出去培训”“请进来授课”“师徒间交流”等方式切实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坚持文明审计、阳光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维护投资审计队伍的良好形象。大力开展送达审计,切实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营造和谐审计执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