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y796153-0894-7355-509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7-08-16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16年10月12日在青云谱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吴江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1年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区上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这五年,我们调结构稳增长,综合实力日渐壮大
——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内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达11.1%、29.1%、25.4%、11.1%、18.3%、19.3%、17.46%和13.92%,实现了“三个跨越,五个翻番”【1】。今年上半年,上述指标分别达到9%、15.8%、14.5%、6.9%、14.3%、14%、14.37%和40.49%,新常态下保持了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产业结构持续调优。推进了二产为主向三产为主的转型、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升级。洪都老工业区纳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洪都教练机科研基地、南昌印钞厂改扩建(二期)、江铃新型发动机等一批技改项目成功升级,保持工业支撑力;家乐福、天沐温泉大酒店等大批三产项目开业,为现代服务业注入新活力;坛子口楼宇经济、新溪桥商圈、梅湖景区人文高地引爆新兴商贸业态;“互联网+”产业重构商业模式、资本和估值,提起产业新增势。全区第三产业比重已从32.5%上升至38.33%。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围绕都市工业、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楼宇(总部)经济、新兴智慧、现代物流六大产业,王府井、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世纪·欧美中心、昌南医药物流园、梅湖艺术中心、岭南电商产业园等226个重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王府井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市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二)这五年,我们转动能挖潜力,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共安排4.9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产业招商,出台《青云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批产业引导政策,升级“阳光驿道”服务企业平台,大力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氛围,五年共引进项目81个,其中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达378.03亿元仅2015年北京、2016年深圳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达131亿元。成功引进了王府井百货、中航国际、华润万家、万科股份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我区。连续三年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获评“投资江西十大首选地”和“全省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区”。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突出创新引领、创业扶持,多方筹措融资6000万元,扶持引导小微企业创新创业。“2015·智慧城市”论坛、第二届中国B2B电子商务大会在我区成功举办。按“四众”【2】模式打造的中航长江设计师产业园,被李克强总理评价为“创意无限、市场无限”。区电商产业孵化基地获评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助保贷”【3】“财园信贷通”【4】放贷6.71亿元,解决了13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区已有27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入驻创业主体7395个,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深化改革不遗余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组建区卫生计生委、区投资促进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完成159个事业单位分类。推进“三单一网”“营改增”“公务用车”改革。落实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工作。创新基础税源精细化管理。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探索项目建设PPP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
(三)这五年,我们夯基础提品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旧城改造力度空前。完成各类棚户区(旧城)改造9959户(套),面积达199.85万平方米。快速完成九洲高架一期(青云谱段)、象湖隧道、地铁三号线、公交BRT、花博园等市政重大工程涉及我区房屋征收任务,率先实现全市“两个标志性转变”【5】。快速完成全省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十字街、低洼地段京山老街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象湖东岸260亩、楞上村、前万村等城中村旧改项目,实现老城区连线成片有序改造。顺利推进总建筑面积141.55万平方米四大综合安置小区建设。旧改“青云谱速度”获市政府通报表扬。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区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投入2.69亿元完善道路主干构架。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京山老街排涝泵站,彻底结束“水漫京山”历史。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投入2.31亿元完成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投入8500万元建成青云小镇欧式风情商业街,投入6000万元完成警民路街区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大象湖”综合改造基本完成,第四届全省花博会主会场梅湖花博园建设、梅湖、玉带河水系截污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68平方米;大力开展“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完成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末累计下降率为46.54%。
——城市管理精益求精。城市精细化管理创举不断,在全市率先推行道路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率先成立市容管理执法中队;率先建立生活垃圾直运体系;率先推进市政、园林绿化市场化运作;投入3850万元升级改造14家农贸市场,打造全省首个“智慧菜场”。建立“创建热线”三级网络联动机制,2015年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获全市第一,连续获评第三、第四、第五届全省文明城区,获评全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两轮“双拆”工【6】获4个全市第一。城市管理综合排名4年全市第一。
(四)这五年,我们强保障优服务,民生普惠日趋丰富
——社会民生逐年改善。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09万人次,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始终保持100%。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73亿元,到期回收率100%。实现低保城乡一体化,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36亿元,实施医疗救助1.7万人次1900余万元。建成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连续五年获“全省社会救助(低保)工作先进县(区)”称号。完成25家社区便利店建设,完善了社区商业网点布局。率先在全省实现民生档案远程查询辖区街镇全覆盖。累计完成廉租房分配3393套。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18819元上升到2015年32438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4亿元新建10所学校,目前6所已投入使用;成功引进二十八中、三中、十中等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全省首批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省唯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我区跳水体操基地培养大量人才,连续两年蝉联全省跳水比赛冠军;获评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文化事业繁荣,“青云谱文化活动系”【7】成为群众活动视听盛宴,“青云谱文化作品系”【8】屡获全国顶级奖项;获评全省“民间艺术之乡”;青云谱舨王庙龙舟赛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获评“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修复梅汝璈故居,实施朱桥梅村保护,设立全省法官教育基地。卫生计生先行先试,全国首创计生家庭“情感呵护模式”,获评全国“优秀计生机构”称号;有序推进健康事业“五个示范区”建设【9】;全市率先完成街道卫生服务用房国有化、固定化工作,率先为社区卫生人员提供工资保障;南昌市第五医院异地重建项目顺利开工。
——社会大局持续安定。社区居委会由54个增至73个,社区居民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率先开展社区协商民主自治工作;获评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公安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成立全市首个价格监测认定局,助推“两提升”工作稳中有进。政府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公安消防监管不断加强,保持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零记录”,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依托网上信访服务中心,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社区矫正依法推进,法律援助不断拓展,三调联动持续深入,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五)这五年,我们严作风增效能,政府运转日显高效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全面推进法治青云谱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10】。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主动减少对微观经济行为的过度干预,大力简政放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由349项减少到194项。强力推进“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抓好基层法治建设。获评“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六五’普法中期督导工作先进县区”“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公共权力阳光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共收到并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204件、区政协委员提案761件,办复率、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互联,杜绝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的现象。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5万余条,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政务环境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大力开展清理办公用房、“吃空饷”、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集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行动,有效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突出问题,严防“四风”突出问题反弹,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注重在项目建设、房屋征收、拆违控违等工作一线锤炼作风,展示干部队伍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担当与作为。
与此同时,审计、监察、物价、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兵役、双拥、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档案、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历届区政府接力实干,区人大、区政协携手并肩,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共同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帮助青云谱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困难与差距:全国经济发展呈“L”型走势,新常态下全区持续较快增长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城市建管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发展形势仍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松懈就会掉队”的比拼状态。同时,我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较为成熟的大型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纷纷转移外迁,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尚需时日,短期内无法填补工业退出造成的税源缺口,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面临重大挑战。另一方面,我区城市建设规划的现代感、管理的精细化、建筑的震撼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都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收支面临巨大压力。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确保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是实现“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关键阶段。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省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前、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壮大的格局没有改变,国家、省、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等系列战略强力实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南昌全面推动“三个文明”融合发展【11】,深入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并构建区域协同、错位竞合的发展格局,列入国家级战略的洪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入加速期,为全区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全市“多规合一”将进一步提升我区核心地位,城市快速路、地铁、公交线路相继规划、建设和开通,将大幅提升我区交通便利性。广州路两侧、象湖东岸、梅湖景区周边旧城改造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洪都机场搬迁和工业企业“退城进郊”,将为全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承载能力,更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勇担首位使命,敢当创业旗手,争做发展标杆,按照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要求,以推进老工业区全面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新起点,谋求新突破,展现新作为,推动青云谱区加速驶入全市“三个文明”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全面实现“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奋斗目标。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
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8%;
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五大新突破”:
一是践行创新理念,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创新引领未来。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工业文明核心升级的同时,激活创业新引擎,培育税收新源泉,构建产业新体系,打造青云谱经济发展升级版。
二是践行协调理念,在筑牢城市文明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协调升华境界。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相衔接,实现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相统一,注重工业遗存改造,继承发扬人文底蕴,打造青云谱城市建设典藏版。
三是践行绿色理念,在彰显生态文明特色上实现新突破。绿色承载文明。未来五年,我们将发挥丰富的生态优势,做好象湖、梅湖等水系清流,科学运营梅湖景区花博园,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健全环保制度体系,打造青云谱绿色生态限量版。
四是践行开放理念,在谋求转型升级张力上实现新突破。开放促进繁荣。未来五年,我们将积极策应全市“五个一”目标【12】,主动融入南昌大都市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开放新路径、新模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打造青云谱开放繁荣扩张版。
五是践行共享理念,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共享体现民望。未来五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政府工作的成就感建立在居民的获得感上,推进民生保障升级、社会事业提质和社会治理创新,打造青云谱宜居宜业尊享版。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打造繁荣实力青云谱
——深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一极、三带、五点”发展格局。“一极”即以区行政中心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发展极;“三带”即井冈山大道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广州路绿色生态经济带、施尧路—昌南大道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五点”即打造现代商贸、都市工业、高技术服务业、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等五大产业集聚点,形成业态集聚、生态协调、功能突出、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都市产业集聚,并使之成为青云谱区乃至南昌市经济总量增长、投资拉动提升、财税增收加快的重点产业功能区。着重打造洪都新城,使其成为产城融合的引爆点、文化创意的制高点、工业记忆的支撑点和现代都市的聚焦点。
——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借助洪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东风,引导现有工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留住企业总部、衍生产业、老工业区标志性元素,在资源利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环节全面优化升级;到2020年,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构建功能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配套工业要素重组,发展法律服务、会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大数据延伸产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生态体育健康产业;到202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
——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突出八大山人这一世界级品牌,通过推动核心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打造王府井商圈、洪都新城商圈和象湖东岸商圈,建设富有特色、集散功能和辐射功能并重的现代化大商贸商业体系。优化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支持冷链、医药等物流业做大做强,支持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开拓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配套生产性服务设施为基础支撑,按照面向南昌、辐射全省和中部地区的要求,发展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互动互补、协调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格局。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依托搬迁企业的总部研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设计中心和结算中心等,侧重发展零部件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和都市创意工业,打造标准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塑造、展示交易、市场推广等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
(二)汇聚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开放活力青云谱
——引导创新创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优化资本、技术等关键要素为重点,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强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鼓励发展“四众”支撑平台,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社区,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到2020年,新增小微企业数量3000户,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0%。
——坚持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打好招商“组合拳”,大力提升招商实效,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积极开展各项招商活动,聚焦招大引强,紧盯重点地区,围绕全区支柱产业,在引进大项目、新兴产业和完善产业链上加大力度,争取实现新突破;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力争五年内再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3-5家,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5-6个。
——优化服务环境。动态管理“三单一网”,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到2020年实现网上审批全覆盖;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做好控编减编工作;兴建区市民中心;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13】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14】监管改革;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搭建金融创新试点平台,推广“助保贷”和“财园信贷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持续推进“阳光驿道”挂点联系服务企业特色品牌活动,营造透明、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三)咬定宜居第一目标,打造人文生态青云谱
——加快城市改造。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充分融入南昌市“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发挥我区在“南昌大都市圈”的核心辐射作用;按照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工业遗存的原则,做好《洪都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提升工作。大力改造老旧生活小区,完善社区、医疗、文化、体育、商业、金融、餐饮等功能设施配套,健全养老、教育、家政、社工等生活服务配套,推进小游园、特色街区等城市生活功能改造,增强居民“老地方新生活”的获得感,切实提升宜居指数。大力推进旧城改造,以九洲高架二期、昌南大道快速路、地铁建设等市政工程为契机,启动沿线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综合安置小区建设,连线成片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对接做好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线、轨道交通5号线规划、立项有关事宜;实施“道路畅通工程”【15】,打通都市交通主动脉,畅通城区街巷微循环。大力建设海绵城区,改造提升市政管网系统,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实施昌南新城北连通渠工程,彻底解决城南地块排涝问题。大力推进洪都新城及城南副中心建设,提前部署构建道路系统和地下管网系统,重点实施好上海南路、新溪桥路等路网贯通工程;抓好机场周边城中村改造工作,完善新城功能配套,利用洪都旧厂房改造,注入文化、娱乐等新业态,建设新的商业、商务综合体,形成历史丰厚、现代动感、特色鲜明的城市副中心。
——提升城区颜值。全面倡导低碳生活。将生态理念贯穿到规划和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实施“大气、水、土”三大行动;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强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整治辖区“三湖三河”【16】;推进“增绿”工程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1平方米。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和科技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向智慧化迈进;深化管理网络数字化、管理程序精细化,重点建设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智慧工程;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重点解决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边界不清等问题,实现城管执法在时间、地域、责任上的全覆盖、精细化和无缝隙衔接,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按照“全排查、严整治、零新增”要求,全面清查并处理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依法整治乱搭乱建、超期临建等违法建筑,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服务站建设;创新垃圾收集方式,推广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建设社区“绿岛”;提高市政、绿化管护水平;加快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和立体车库,实施“五车”“三小”整治工程,全力解决行车拥堵和停车难题,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彰显人文魅力。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塑造并重,内涵发掘与产业培植并举,文化创新与跨界融合并进。以提升“红色、绿色、蓝色、墨色、古色”文化和打造工业、法治、宗教文化为主线,以全省第四届花博会举办为契机,充分利用花博园场馆,引进建设一批博物馆、艺术创作中心,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独有的艺术家村、博物馆群,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博会”;规划建设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文化广场;利用八大山人、梅汝璈等一系列独有的文化名片,吸引和聚集各地艺术大家、创意人才、风投机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关注和投入,加快推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全市文创经济高地;加大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力度,留住洪都全国工业先驱的历史记忆。
(四)增进民生第一福祉,打造幸福智慧青云谱
——筑牢保障防线。进一步完善“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零就业家庭”安置率保持100%。全面建立统筹城乡、保障基本医疗、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医疗保障体系。革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新体系。健全完善托底性社会救助体系,深化“救急难”试点。不断提高城镇“三无”特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完善区、街、居三级慈善网络,力争覆盖率达80%。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街道(镇、园)、社区(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实现90%以上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扩大公共服务。整合面向市民的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构建集教育、医疗、人社、城管、交通于一体的智慧应用体系。加大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市场、智慧治安、智慧执法建设力度,形成信息全、功能齐、覆盖广、处置快的智慧服务公共平台。充分利用旧城改造和洪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契机,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网点布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打造南昌市中心城区一流教育;继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引进1所省一类重点高中,实现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引进1所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到2020年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运作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运营试点,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传播,实现街道(镇)、社区(村)文化中心(站)全覆盖。
——强化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深入开展“民情家访”活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和来信来访渠道,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大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打击力度,深化平安青云谱建设,拓展“天网工程”,打造群防群治平安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大应急救援专职队伍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消防等工作,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五)把严法纪第一关口,打造和谐法治青云谱
——严格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入推进法治青云谱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做好“七五”普法工作,重点推进法律顾问村(居)全覆盖,建设区、街(镇)两级法律服务中心。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提升机关效能。聚焦“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新问题,锲而不舍抓节点、抓重点,严肃整治机关单位庸懒散奢之风,积极改进公务接待,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防止“四风”反弹;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抓好改革后公务用车平台后续管理工作;强化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务督查和行政问责,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
——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形成快速高效、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廉洁高效政府。坚持挺纪在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各项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严格落实招投标、政府采购制度,强化财政财务监管,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坚决遏制腐败滋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首位使命在肩,我们必须勇敢担当;宏伟蓝图在前,我们唯有砥砺前行。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与关心下,在区政协的支持与帮助下,有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同舟共济,有32万青云谱人的众志成城,我们必将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广博的智慧、更加自信的姿态,敢有作为、善有作为、有所作为,为全面打造“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而不懈奋斗!
附:
名词解释
1.“三个跨越、五个翻番”: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90亿元台阶,达到29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跨越80亿台阶,达到83.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跨越1亿美元台阶,达到1.49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实际利用内资实现翻番,是2010年的3.6倍、3.1倍、2.3倍、2.4倍和2.9倍。
2.“四众”:是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3.助保贷:企业、政府和银行“三方共赢”的一项金融创新产品。银行在企业提供部分抵(质)押物或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以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4.财园信贷通:省财政厅安排资金,我区按1:1比例配套,作为区内企业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放大贷款额度,向区内企业提供贷款。贷款企业无需提供抵押和担保,但企业的所有股东必须签署以个人所有财产对公司贷款承担无限责任的保证合同,并按照获得贷款额的1%向区政府缴纳互助保证金。
5.“两个标志性转变”:2013年7月9日,九洲高架(青云谱段)仅用10天时间完成95%的征收任务,实现了全市从轨道交通建设房屋征收向重大工程建设房屋征收的转变和全市房屋征收工作从市里主导、全市推动向区里主导、全区推动的转变。
6.“双拆”工作:即南昌市2013年10月开始,启动了两轮“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我区获得全市驻昌省直单位、企业违建临建“第一拆”,全市部队单位违建临建“第一拆”,两轮全市建绿还路“第一建”。
7.青云谱文化活动系:包括春有“象湖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夏有“七月小荷”校园文化特色展示周、秋有“青云直上”群众文艺汇演、冬有“梅湖之韵”迎新春游园会的四季文化品牌活动,“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优秀作品展,特色文化惠民演出等一系列群众文娱活动。
8.青云谱文化作品系:广播剧《大法官梅汝璈》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舞龙展演节目《龙腾鱼跃》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梅湖墨香”特色书画展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文化青云谱》、《水墨青云谱》、《神韵青云谱》“青云谱文化丛书”相继惊艳亮相,先后荣获华东地区哲学社科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并成功入选“全国优秀作品”;《八大山人》电影成功拍摄上映。
9.健康事业“五个示范区”建设:即国家和省共建第三轮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家综合防治示范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省级第二批信息化建设示范区和南昌市居民健康卡示范区建设。
10.“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简称“三重一大”制度)。
11.“三个文明”融合发展:201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南昌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担当首位使命,率先全面小康,为建设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而不懈奋斗”。
12.“五个一”目标:即“一个高于”,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个前移”,城市综合竞争力排位在全国重点城市中前移;“一个领先”,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在全国省会城市保持领先;“一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
13.“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合并在一个证上予以登记;“一照一码”就是将原来由多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照,改为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式,由工商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4.“双随机、一公开”: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依法实施工商职能监督检查时,采取随机方式抽取被检查对象和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15.“道路畅通工程”:启动投资约2.5亿元的施尧路、抚河南路道路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投资1.5亿元实施十字街周边5条道路的路网建设;完成强五路、新溪桥南二路等城南片区规划道路建设;推进广州路至象湖隧道连通工程;加强花博园、梅湖景区与城市主干道的道路贯通等。
16.“三湖三河”:即象湖、梅湖、高潮湖,抚河、玉带河、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