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Baidu
map
分享到:
索引号: s696131-7687-9089-502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17-11-29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

——2017年2月15日在青云谱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区长吴江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换届之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异常艰辛的一年。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营改增”“房产限购”等政策全面铺开,区内部分重点税源逐步外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极大压力。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主动作为,变压力为动力;勇于担当,变挑战为机遇,群策群力,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稳四大”的良好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平稳提升

——经济指标稳中增长。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6.07亿元,财政总收入40.9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4.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8.13亿元,较好地完成年初各项预期目标。

——产业结构稳中调优。大力推进以二产为主向三产为主的转型、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升级。积极推进洪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创意产业集聚区、坛子口楼宇经济、新溪桥商圈等商贸业态不断优化,为现代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全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38.3%上升至39.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稳中向好。继续实施重点项目片区推进机制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六大产业全力推进总投资372亿元的117个重点项目。其中,列入全市重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89.46亿元。王府井城市综合体、深农冷链物流中心、昌强服装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航长江设计师创意产业园、岭南电商(江西)智慧产业园等“互联网+”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入运营。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抓招商,促创业,发展活力大释放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组织参加“赣港会”“赣台会”等一系列省、市招商活动。加快引进南昌工业设计梦想小镇、南昌智慧物流平台等重大招商项目。成功举办“2016年中国南昌(青云谱)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论坛”,国家发改委和省市领导亲临论坛,并签约项目6个,签约金额110亿元,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赞誉。

——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将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积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改增”“公务用车”“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积极推进“财园信贷通”工作,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85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13亿元。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公建民营”运作模式。落实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联系点工作,推进全国“救急难”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创业创新成绩斐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融资、特色活动和优质服务,积极推动“双创”工作。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创业创新基地18个。全面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兑现各种补贴4200万元,减免各种税款1.42亿元。成功举办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暨“第一届洪城之星创新创业大赛”青云谱区决赛,南昌服务外包技能大赛暨首届“青云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来我区视察中航长江设计师创意产业园,评价为“创意无限、市场无限”。

(三)坚持以城市建管为关键,夯基础,提品质,城市功能大完善

——城市建设加速提升。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13.5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实施井冈山大道两侧、九州高架二期(洪都大道)青云谱段周边等1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征迁面积28.18万平方米,征收户数2326户。完成1588户公租房家庭入住及590套公租房摇号分配工作,改善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总投资约50亿元的4大旧城改造综合性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总建筑面积约141.5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居民8289户。全面完成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小游园建设等18大类77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其中,投资2000万元新建的包家花园体育休闲公园,在全市城区中占地面积最大、运动种类最多、功能设施最全,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城区面貌加快换新。积极配合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地铁3号线、快速公交(BRT)1号线等项目顺利推进。“大象湖”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全省第四届花博会”主会场梅湖景区花博园、玉带河水系截污提升等工程有序推进。开展警民路道路街区综合整治,对辖区内的25条道路进行改造提升。继续开展“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清理整顿36家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8平方米。

——城市管理加大力度。积极开展“美丽青云谱·幸福新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推进十大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创新采用“物联网井盖”管理平台,对排水井盖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分类”管理模式,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行“路长制”管理制度,确保城区道路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开展“百日环境大整治行动”,共出动10万余人次,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获全省第9名,全市第1名。

(四)坚持以保障民生为宗旨,强保障,惠民生,百姓福祉大增进

——社会保障持续强化。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10634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始终保持在100%,发放小额贷款5433万元,挂牌成立全省第一个区级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分中心。实现低保城乡一体化,累计发放低保金2057.65万元,实施医疗救助8377人次390.41万元。连续第八届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区”,小桔灯服务社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增强教体实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3所公办幼儿园等5个新建项目。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获得全省第3名。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教育部高度评价。我区各体育代表队在省、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中频创佳绩,蝉联“江西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提升卫计水平,异地新建第五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国有化、固定化”建设。全面落实医改政策和惠民措施,荣获“江西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计生服务中心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优秀计生机构”。繁荣文化事业,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实现覆盖率达到100%。组织开展“梅湖之韵”迎新春游园会等各类文化活动12次,挂牌成立全省首家版权服务站,获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先进单位”。梅汝璈故居获评“全国法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江西省法官教育基地”。

——社会大局持续安定。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做好全国综治工作“南昌会议”等重要敏感时期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严打严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扎实推进三级综治中心、社区网格化管理、“天网工程”和智慧平安小区等四项工程建设,助推“两提升”工作稳中有进,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达到94.67%,同比上升1.18%。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区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县区”。

(五)坚持以自身建设为根本,转作风,增效能,政务环境大优化

——法治观念更加厚实。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立档制度。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由211项减少到191项。持续推进法治青云谱建设,“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获评“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六五”普法中期督导先进县(区)。

——权力运行更加透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完善区政务服务网建设,严格实施“三单一网”动态管理,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33149件,新增私营企业2425户,实现办件差错率、有效投诉率“双零”目标,满意率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承办建议、提案153件,办复率和满意、基本满意率均达100%。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万余条。推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政务环境更加优化。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彻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阳光驿道”服务企业平台,挂点服务从限上、规上企业扩大到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解释)问题231个,回复率达100%,获得第二届“全省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大力开展清理办公用房、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集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等专项行动。注重在项目建设、房屋征收、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锤炼作风,展示干部队伍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担当与作为,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审计、监察、物价、人防、应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兵役、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档案、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区政府接力实干,区人大、区政协携手并肩,全区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帮助青云谱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区当前最首要的任务,发展中还存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城区发展空间的限制,较为成熟的大型工业企业逐步转移外迁,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面临巨大挑战;二是第三产业发展层次总体不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集群、企业集群还未真正形成,影响着城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三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区建管、交通路网仍需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配套设施离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等。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7年是我区确保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区转型升级“窗口期”抢抓机遇的关键之年,更是实现“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机遇,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形成新优势,全力推进今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老工业区全面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新起点,谋求新突破,展现新作为,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全力主攻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城市品牌,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全区加速实现“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的奋斗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6%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左右;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左右;

出口总额增长1%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坚持贯彻创新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把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坚持全面转型升级,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具体来说,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实现做强做大经济体量,突出抓转型强实力,打好“升级战”

——全力培植税源。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员招商,精准招商。策划、举办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在引进大项目、新兴产业和完善产业链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楼宇和沿街商户税源规范管理工作,进行轻资产招商。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坚持项目推进层级负责制,以片区为基础,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力争再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投资项目以及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3—5个。

——全力主攻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主动适应洪都、江铃等大型工业“退城进郊”的新常态,将其行政、研发、销售、财务等总部留在区内。充分利用腾出的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按照“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发展”的思路,加快完善昌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形象档次。依托园区的主导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园区产业支撑,打造“新型都市”工业园区。

——全力发展三产。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业态集聚、功能突出、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都市产业集聚。加快推进5度智慧广场等都市产业项目,引导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业态相对集聚发展,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驻,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楼宇和税收超亿元楼宇。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到2017年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二)围绕实现激活发展新动力,突出抓改革促发展,打好“创新牌”

——聚焦洪都新城。大力推进洪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充分利用试点带来的政策、空间、产业等优势,优化《洪都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力度,留住洪都全国工业先驱的历史记忆。提前部署构建道路系统和地下管网系统,抓好机场周边城中村改造工作,完善新城功能配套,利用洪都废旧工业建筑,在保护工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注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和其它新兴业态,形成历史丰厚、现代动感、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核心。

——聚焦体制机制。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街办、镇、园财政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招商引资考核机制,进一步浓厚招商引资氛围,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食品药品智能监管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监管、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

——聚焦创新创业。大力推动“两创”,继续加强“两创”基地的扶持力度,设立6000万元“两创”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以优化资本、技术等关键要素为重点,释放新需求,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强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鼓励发展“四众”支撑平台,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培育新增小微企业数量2000户。

(三)围绕实现美丽城区幸福家园,突出抓统筹创精品,打好“攻坚仗”

——加强城市建设。坚持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追求,与合作银行合作,设立6亿元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大力推进棚改旧改工作。抓住全市旧城改造强攻计划最后一年的有利机遇,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实施老城区综合改造。为提升南昌市南大门形象,配合全市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南莲路周边地块等棚户区(旧城)改造,涉及房屋征迁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连线成片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同时,加快综合安置小区建设,保障征迁安置需求。大力提升生活设施配套。推进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进行老旧社区(城中村)整治,合理实施城乡路网建设。完善社区、医疗、文化等功能设施配套,健全养老、教育、家政等生活服务配套,推进小游园、特色街区等城市生活功能改造,切实提升宜居指数。

——强化城市管理。继续深入推进“美丽青云谱·幸福新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力推进道路“白改黑”、路灯“暗改亮”、管线“上改下”工程,确保达到“一年有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力做好迎接复检工作。拓展“数字城管”,进一步完善智能城管体系。开展“五车”“黑车”整治行动,新建改造公共停车场;按照“全排查、严整治、零新增”要求,全面清查并处理城市建筑渣余土和建成区违法建设,依法整治乱堆乱倒、乱搭乱建、超期临建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辖区公园、广场等居民公共休闲场所功能拓展,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干净整齐、畅通有序、文明友善、和谐宜居”的城区面貌。

——提升品牌效应。将青云谱区人文和生态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以“全省第四届花博会”举办为契机,充分利用花博园场馆,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全市文化创意经济高地。将生态理念贯穿到规划和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强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整治“三河二湖”,推进“增绿”工程建设。

(四)围绕实现普遍增进民生福祉,突出抓实事惠群众,打好“组合拳”

——筑牢保障惠民。促进新增城镇就业、“4050”困难人员再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安置等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全覆盖。深入推进“五险统征”工作,积极探索“五险合一”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丰富社会保障卡使用功能。探索建立“救急难”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特困供养制度,不断提高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标准。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做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和社区移交工作。

——坚持服务利民。深入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形成信息全、功能齐、覆盖广、处置快的智慧服务公共平台。以“打造南昌市中心城区一流教育,实现青云谱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为整体工作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快推进十字街学校、前万学校、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新建或引进1所优质品牌学校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工作,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快推进南昌市第五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严密做好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和落实计生利导政策,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加强治理安民。坚持依法化解矛盾,推广网上信访,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强化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资源,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围绕上述内容,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区财政拟安排7.03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59.4%,重点推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均衡等9大民生工程78件实事,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五)围绕实现为民务实高效政府,突出抓政务提效能,把好“廉洁关”

——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继续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区政务服务网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建设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应对困难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工作定力,努力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的互动并进。大力倡导敢于担当精神,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退缩,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千方百计解难题、谋发展、抓落实。

——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用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和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政府采购、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加强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严格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和违法违纪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目标承载着新的梦想,新的征程充满了新的希望。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与帮助下,有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同舟共济,有33万青云谱人的众志成城,我们必将凝心聚力,只争朝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拼命干,为全面打造“人文生态慧圃、都市产业新城”而不懈奋斗!

附件:《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六大产业:指都市工业、市场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楼宇经济、电子商务六大产业。

2.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合并在一个证上予以登记;“一照一码”就是将原来由多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照,改为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式,由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3.两随机一公开:指行政执法部门在依法实施职能监督检查时,采取随机方式抽取被检查对象和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4.财园信贷通:指省财政厅安排资金,我区按1:1比例配套,作为区内企业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放大贷款额度,向区内企业提供贷款。贷款企业无需提供抵押和担保,但企业的所有股东必须签署以个人所有财产对公司贷款承担无限责任的保证合同,并按照获得贷款额的1%向区政府缴纳互助保证金。

5.救急难:指政府和社会对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户籍常住人口)及时给予救助,解决群众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生活困难的专项救助行动,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

6.4大旧城改造综合性安置小区:指朱桥花园、十字街、象湖东岸和万象华庭综合性安置小区。

7.“美丽青云谱·幸福新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十大工程:指“职能整合、智慧城管、道路畅通、街景美化、社区提质、市场优化、公厕革命、拆建控违、文明提升、功能拓展”十大工程。

8.“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蓝天行动指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指数为根本目标,以拆除燃炉、建筑垃圾和散装物料运输、餐饮油烟污染、城市露天烧烤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实现煤烟污染、扬尘污染与机动车排气污染等得到有效控制,雾(灰)霾、酸雨等污染程度明显减少,让城区的天更蓝、气更净。清流行动指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以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水环境基础。净土行动指以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建设良好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用地和污染地块为重点,以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为切入点,以土壤污染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为支撑,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全面推动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垃圾减量分类:指居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四种分类:厨余垃圾、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最终合理减少废物量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垃圾减量的效果。

10.公建民营:指政府全额或部分投资兴建的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将养老设施的运营权交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运营。养老设施实行公建民营必须坚持福利性、公益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原则。

11.医养结合: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12.两提升:指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13.三单一网: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江西政务服务网。

14.四众: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15.白改黑:指把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灰白色)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黑色),达到环保、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

16.暗改亮:指在原传统的路灯钠灯光源改成LED路灯光源,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照明亮度;对未安装路灯的背街小巷进行LED路灯安装,由原来的暗达到亮的效果。

17.上改下:指管线下地工程,各类管线(包括立杆)不在地面上,而是埋在地下,这样的好处主要是为了节省空间,节约占地面积,方便市民通行。同时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减少了资财的消耗。

18.三河二湖:即抚河、玉带河、护城河,象湖、梅湖。

19.五险统征: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费的统一征缴。

20.五险合一: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经办、统一征缴和统一稽核。

21.三供一业:指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

22.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指推进以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街办(镇园)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总分馆制。

23.9大民生工程:指就业创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教育均衡工程、卫生服务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棚改旧改工程、城市建设工程、市容整治工程和综合其它工程。

24.“12345”政府服务热线:指南昌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该平台以“12345”一个号码对外,整合了除110、119、122、120等紧急类热线以及纪委等党委部门的举报投诉热线以外的111条热线。2017年1月1日后,原来公布的市场监管、食药监管、价格举报等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各类咨询、投诉、举报热线将全部转为办公电话或值班电话,不再作为对外的服务热线。群众可通过电话、短信、手机APP、微博、微信、网站及邮件7种渠道,全天候24小时向热线平台反映对本市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各类合理诉求

手机扫码浏览
中国政府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 南昌市人民政府 信用江西 信用中国
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郑重声明  
赣ICP备10201756号    主办单位: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南昌市广州路268号 邮编:330001    Copyright 2020 南昌·青云谱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3601040001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062号
版权所有: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云谱区人民政府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