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o689821--2023-000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 青云谱区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3-02-03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6日在青云谱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汪众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党和国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青云谱区极具挑战、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疫情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战略目标,众志成城、拼搏进取,以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打好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攻坚战、社会稳定守护战,稳步推进“老城复兴、城南崛起”,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万众同心战疫情,守护了一方百姓安康。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建立完善疫情防控“平战结合”指挥体系,织牢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紧盯深农市场等重点场所,以最迅速的反应、最有力的措施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在这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我们投入约1.5亿元,保障疫情防控人力物资,4万人(次)医务工作者、6万人(次)志愿者、全体机关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劳、不惧风险,风雨兼程、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一个个逆行的背影化作抗疫战线最美的风景,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与担当。
一年来,我们勠力同心促发展,稳住了全区经济大盘。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我们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多项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其中,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1-11月,工业投资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全市第三。预计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同口径增长7.1%。在这共同奋斗的日子里,全区干部群众铆足干劲、砥砺前行,以最实的举措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影响,奋力推动经济指标逆势而上、稳定增长。
一年来,我们与党同心襄盛会,实现了社会喜庆祥和。举全区之力维护和谐大局,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大排查,消除风险隐患3860余处,实现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诉求,实现了党的二十大期间赴京访“零发生”,省市大规模群访“零发生”。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全区上下迅速掀起人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在这共襄盛会的日子里,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向党,以最稳定的社会环境、最喜庆的社会氛围携手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一)我们统筹兼顾稳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产业发展有力有效。大抓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挖掘数字经济重点企业41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23.3%;新增“上云”企业1446家;运服通物流数字平台等3个产品入选全省应用场景“产品清单”目录。大抓都市工业,加快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成功引进宝弘科技等都市工业型企业落地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98亿元;阳光乳业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实现全省乳制品行业上市“零突破”。大抓商贸消费,举办“乐购青云谱、消费惠民生”活动,五一、国庆期间持续发放电子消费券,带动汽车、餐饮等领域消费超4亿元。
——文旅融合出新出彩。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制作完成青云谱区首个旅游宣传片和首张旅游地图。建成1962文创园、乔家栅糕模文化体验馆等重大文旅项目。举办“遇见·青云谱”“百城百夜”“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约50万人(次)。成功入选文旅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南昌印钞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获评“南昌礼物旗舰店”和南昌“十大网红打卡景区(点)”。
——招商引资可圈可点。开展招商引资攻坚专项行动,实施“百企百亿工程”。通过存量企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成功引进曼荼罗、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塑八数字双创街区等项目。建立首个外埠商会——青云谱区总商会广东分会,青云谱区袁渡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全年新签约项目超100个,同比增长47%。实际引进现汇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0%,超额完成66.47%,完成比列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立健全重大重点项目“分管领导每周调度、主要领导每月调度”机制,实现一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运营。全年有效推进重大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额785.17亿元,完成投资218.83亿元;其中省大中型项目5个,完成投资17.36亿元;市级重点项目41个,完成投资167.07亿元。
(二)我们与时俱进促改革,创新动能充分释放
——改革添活力。全面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完成“赣服通”4.0版建设,综合窗口满意率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均达100%。推进商事制度及“先照后证”登记改革,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涉企轻微行政违规行为实行“首次不罚、告诫到位、下不为例”,扩大涉企柔性执法范围。
——创新强动力。新增创新平台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2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达8.66亿元。全力落实“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引进硕士研究生230名、博士生2名;引进储能技术、生物、农业环境领域专家博导3名。成立全省首家县区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中德生物获评第三批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南昌工控电装等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服务聚合力。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出台纾困解难政策“十二条”,为4万家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兑现、减免金额5.92亿元;用活“财园信贷通”政策,为43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1亿元;成立全省首家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和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授信34.11亿元。
(三)我们建管并重美家园,城市面貌持续改观
——人居环境更舒适。大力推广“洪科模式”,投入3亿元启动3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惠及居民1.4万余户。利用城市边角、闲置区域“见缝插绿”,新增“口袋公园”5个。洪都航空文化园雏形初现。开展雨污分流、市政排水管网整治,新建管网41.26公里,改造老旧小区管网66公里,整治道路管网19.4公里。投入4320万元,新建公共停车场7个,提供公共泊位222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交通出行更便捷。大力推动洪腾高架主路通车、南昌大道青云谱段建设,“20分钟通达圈”基本实现。顺利打通强五路等“断头路”10条,“回”字形路网更加完善。投入3740万元,启动井冈山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洪都新城道路建设突破18公里,“四横六纵”路网体系初步构建,交通健康指数全面提升。
——市容市貌更靓丽。投入8.3亿元,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老旧小区、重点市场、社区(村)、背街小巷面貌整体改善。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投入1500余万元,完成120处围墙围挡整治任务;投入6017万元,率先在全市老城区中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全覆盖。投入800万元,实施“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城中村形象有效改善。开展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青云谱镇荣获“江西魅力乡镇”称号。
(四)我们以人为本惠民生,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类支出累计投入17.08亿元,10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民生保障持续巩固。大力开展“百场校招”系列招聘活动18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37万个;新增城镇就业6200人;建北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特色社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共完成签约63家,涉及2万人。大力实施基本医保“应保尽保”政策,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徐家坊街道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国家级联合表彰,区人社局被推荐为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区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社保工作先进集体。
——公共服务持续提升。支持教育优先,投入近2.4亿元,新增校舍6.5万余平方米;推进师大附属博文实验学校、南师附小青云谱校区建设,新增学位2880个;引进南昌二中教育集团,“青云教育”品牌不断擦亮;获评全省青少年业余训练“十强县区”、全省县(市、区)竞技体育贡献一等奖,区教体局获评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发展健康事业,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13家医疗机构完成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新建托育机构2家,解决托位1125个。完善便民服务,投入近700万元,新建嵌入式养老院2家;建成“青云邻里”便民服务中心7个、“幸福社区”12个,“15分钟生活圈”进一步完善;成功打造全省首家婚俗博物馆,婚俗改革工作成为全省样板。
——社会大局持续安稳。在全市率先完成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智慧平安小区增至110个,“雪亮工程”天网监控探头增至4037个,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监控探头增至1374个。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和谐2022”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区刑事、治安案件数明显下降,居民安全感持续提升。38个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成功实现围合。
(五)我们勤廉务实严作风,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一年来,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我区被推选为全省“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64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认真做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工作,“问政江西”意见建议办理群众满意率排名全市第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做到逢文必学、逢件必批。
与此同时,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侨外事、对台事务、档案史志、统计审计、机关事务、防灾减灾、精神文明、爱国卫生、机要保密、工会、青少年、妇女、老龄、科普、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青云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多地方亟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偏弱,实体经济支撑力还不够强。二是投资拉动效果还不够明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特别是龙头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大上”项目还不够多。三是机关效能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积极策应南昌市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和“中兴”城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战略定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奋力推动老城复兴、城南崛起再上新台阶。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发展;出口总额实现促稳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转型提质,奋力开创繁荣崛起新局面
坚持产业兴区,围绕构建“2+2+X”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唱响文旅品牌,提振市场信心,全面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都市工业集聚区,抢抓工业容积率调整的重大战略契机,大力推进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加快推动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新增标准厂房28万平方米,让更多优质项目、优质企业落得下来;大力推动工业上楼,力争新增都市工业企业10家。打造老厂盘活示范点,积极对接省市平台企业,盘活辖区闲置厂房资源,通过“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模式,推进大众印染厂、塑料八厂开发利用,推动江联、亚啤等一批老厂房招商引资,让老厂房焕发新生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万溪、熊坊、三店等数字产业大楼为载体,大力招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企业入驻,力争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和营收实现翻番,新增数字产业大楼2栋。打造建筑科技企业群,充分借助建筑产业链商会和区内优质建筑企业资源,大力引进中字头企业,引入一批建筑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壮大建筑产业集群。打造商贸经济繁荣圈,大力振兴以洪城路、解放西路为核心的北部商圈,通过商圈升级带动全域消费升级;持续繁荣以施尧路、京山南路为中心的西部商圈,引进文旅休闲、运动健身等业态,构建文商旅融合新格局;加快培育以广州路、城南大道为核心的南部商圈,推动广州路沿线商业地块出让,填补商圈空白,汇聚更多人气、财气、名气。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景区,高品质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动恒茂美术馆、朱姑桥梅村等项目建成运营,持续唱响“遇见·青云谱”文旅活动品牌,把青云谱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建设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各条特色街区文化内涵,精心布局街区业态,打造“一街一景”,让每条街区尽显独特文化韵味。建设文化小区,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展示小区文化元素,用特有的文化符号浸润人、凝聚人,让本地居民充满归属感、认同感。建设文化厂区,传承利用洪都、江铃、江拖等一大批企业留下的工业印记,擦亮“工业摇篮”名片,让每个在青云谱成长的厂矿子弟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多点发力保存量,大力开展“清街扫楼”行动,加强企业经营情况监测分析,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让市场主体留得住、有奔头。多措并举扩增量,健全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机制,为企业注册、成长、经营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让更多企业愿意来区投资兴业,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多管齐下提质量,深入推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分级分类培育引导,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支持中德生物等企业上市,力争新增“个转企”200户、“五上”企业150家。
(二)聚焦项目攻坚提速,奋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坚持“项目为王”,紧紧围绕区委“贯彻二十大 项目提速年”主题,抢抓时间引项目、建项目、推项目,确保对接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凝心聚力引项目。锚定方向精准招商,立足自身产业定位和发展实际,重点招引数字经济、都市工业、医药健康、商贸物流、文体旅游等企业,形成方向明确、优势突出、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活用手段高效招商,坚持基金招商,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坚持以商招商,鼓励各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提供招商线索,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坚持全员招商,持续发挥“3+5”行业战线和招商主阵地作用,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员,个个争当服务兵”的良好氛围。拓宽渠道广泛招商,积极参与省市重大招商活动,大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项目“纷至沓来”,将青云谱打造成产业集聚洼地。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0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
开足马力建项目。谋划项目储备,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符合上级投资方向的项目储备入库,切实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实物量”。加快建设进度,紧盯项目关键节点,全速推进海凭国际·南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1985文创园等项目建设,确保“月月有开工、季季有竣工”,让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梯次接续、压茬推进、拔节而立。扩大投资总量,充分发挥投资“催化剂”作用,千方百计优化投资结构,以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实施项目13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年度投资超26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
尽心尽力推项目。注重审批效率,对重大重点项目列出清单、建档立卡,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注重要素保障,推动资源向项目集聚、政策向项目倾斜,解决资金、土地、环境、水电气等要素制约问题,做好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等全生命周期保障。注重跟踪协调,继续实行一线工作法,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位领导牵头、一个专班服务、一套机制保障,确保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结果有人盯。
(三)聚焦改革服务提档,奋力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坚持改革开放,以创新汇聚动能,以服务提升效能,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区国投集团做大做强,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力争资产突破150亿元。推进高水平开放,坚持“能放则放,能快则快”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
强化创新赋能。培育创新主体,发挥创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筛选、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突破150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超9亿元。建强创新平台,深化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引入、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力大、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创新研发平台,力争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家。汇聚创新人才,持续做好“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开展“百场校招”“才聚青云”系列招聘活动,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力争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增量实现新突破,省市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总量超50人。
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政策,全力落实企业开办、市场准入、减税降费等重点领域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应享尽享”,让上级政策在青云谱第一时间落地、开花、结果。倾心倾力服务,充分发挥“阳光驿道”平台作用,坚持开展“一季度一走访”活动,真正做到问企业之需、解企业之难;推进“赣政通”2.0版和“赣服通”青云谱分厅升级改造,擦亮“青松办”政务服务品牌,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公平公正办事,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常态化,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对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积极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四)聚焦功能品位提级,奋力展示中心城区新形象
坚持“四精”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彰显品位,让城市生活更便利、更宜居、更美好。
丰富城市“内涵”。实施旧改提品质,投资3025万元,打造洪科高品质智慧社区;加快推进洪都七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投入2.5亿元,有序实施2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畅通路网优循环,打通警民南一路、和宝二路、江联南路3条断头路,加速推进上海路南延、金鹰路西延工程。盘活土地拓空间,力争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低效用地688亩,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刷新城市“颜值”。推动管理常态化,全面提升环卫保洁、街面秩序、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大力整治“脏乱差”等城市顽疾,营造宜居文明的城区环境。推动环卫精细化,充分运用考核评分和奖罚问责机制,督促市场化环卫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保洁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做到“地面无尘、路见本色”。推动景观简约化,提升井冈山大道功能品质,打造简洁大气、清爽美观的绿色长廊,扮靓青云谱“第一印象”;有序推动广州路、洪腾高架等道路沿线环境提升改造,建成一批精美城市家具,塑造一批城市人文景观,打造可观可感、赏心悦目的城市风景带。
守护城市“青绿”。保持空气常新,严格执行控尘、禁烧等各项措施,确保PM2.5、PM10年平均浓度在全省排名前移进位,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保持碧水常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雨污管网整治,加快推动集聚区污水泵站建设;提优辖区河湖水质综合指数,确保希圣桥省控断面水质保持Ⅲ类标准。保持净土常在,全面提升用地安全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率,保障土壤安全。
(五)聚焦民生普惠提效,奋力书写幸福共享新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力争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以上,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让社会保障更暖心。保障劳有所得,帮助农民工、残疾人、退役军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解决就业需求,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以上;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弱有所扶,扩大社保、医保等征缴范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不断完善“七彩虹”机制,提标扩面帮扶城镇困难群众。保障住有所居,投入30亿元,建设5个总面积71.6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让群众早日回迁新居。
让社会事业更舒心。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园位3360个;新建中小学校4所,新增学位5200个;力争引入师大附中等2所以上省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落户。有序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加快打造基层卫生健康省级综合试验区;大力推动9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积极与省内知名一流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进“青柠守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完善便民服务配套,持续推进12个“幸福社区”建设;确保2所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投入使用,提供精准化养老服务;力争建成社区托育服务点位10个以上,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5个托育托位。
让社会治理更安心。严抓治安管理,持续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加快“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进度,构建线上线下快速联动的智慧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动护校安园“四个一”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系统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紧抓信访维稳,深化重复信访治理工作,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依规化解信访案件,确保全区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23年区政府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实事。其中,遴选了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我们将全力以赴统筹抓好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
(六)聚焦作风建设提优,奋力彰显担当政府新作为
坚持实干担当,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忠诚为先、法治为纲、廉洁为基,深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之效、彰显政府之为。
忠诚履职重实干。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忠诚干净担当“四有”干部队伍建设标准,大力倡导实干之风,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成为政府干部的鲜明标识。
依法行政讲规范。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持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做到审慎决策、审慎用权,确保政府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风清气正守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干净干事、廉洁从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一年前,我们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开启了“老城复兴、城南崛起”的崭新征程;一年多来,我们带着“人间万事干则成”的坚定信心,一步一步将“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自信、发奋、齐心”的精神状态,保持定力、心无旁骛、实干担当,用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昌、推动青云谱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上云”:指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过程。
2.“遇见·青云谱”:指围绕辖区内景点、街区、商业广场等场所开展的各类特色文旅活动,如“遇见·洪都”“遇见·梅湖”“洪城街艺·遇见青云谱”等活动。
3.“百企百亿工程”:指《青云谱区2022年“招商引资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0个,总投资额不低于300亿元的目标。
4.“瞪羚企业”:指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5.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6.“小巨人”:指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洪科模式”:指洪科社区“道路优化+绿化润景+功能优化+完善配套+人文关怀+智能安防”六位一体改造模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社区改造样板。
8.“口袋公园”:指在城市居民聚居区之间,利用零星空地、滨水空间、街巷空间等地块打造的休闲、游憩、健身公共空间。
9.“20分钟通达圈”:指以区政府综合服务大楼为出发点计算交通半径,20分钟内即达省政府、市政府、南昌火车站、高铁西站、高铁东站等,交通出行通达便捷。
10.“回”字形路网:指新溪桥东路、新溪桥南路、博文路、强五路形成的联通路网。
11.“四横六纵”路网体系:“四横”为洪城路-解放路、洪腾高架、广州路、南昌大道;“六纵”为抚河南路-施尧路、京山路-迎宾大道、井冈山大道、上海南路、航空路、城南大道。
12.“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指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
13.“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4.“中兴”:指南昌提出的“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城市发展战略,其中“中兴”辐射范围为南昌主城。
15.“2+2+X”产业体系:指我区建立的主导产业体系,以商贸物流、建筑科技为传统产业,以大健康、数字经济为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X”产业,即适合我区发展的其他若干产业。
16.“五上”:指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有资质的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17.“阳光驿道”:指服务辖区内注册经营市场主体的领导干部挂点走访企业工作机制,着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18.“青松办”:指我区为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致力打造的政务服务品牌,取自谐音“轻松办”,“青”代表“青云谱区”。
19.“四精”理念:指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的理念。
20.“七彩虹”:指我区特困群众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构托管供养、部门联动援助、党员结对帮扶、社工志愿服务、邻里互帮互助、慈善救济救助等7项具体帮扶措施,确保居者有其所、老者有其养、病者有其医、弱者有其助。
21.护校安园“四个一”工程:指针对校园安全,建设一个会客室,安装一个安检门、一键报警系统和一个储物柜。
22.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指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城市道路配套市政消火栓建设项目;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项目;水环境治理项目;防溺水(水域监测)智能监控系统项目;打通“断头路”项目;“孺子书房”二期建设项目;区妇幼保健院孕儿管理中心建设项目;“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