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可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市上下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五型”政府建设工作为抓手,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彰显省会担当。
市生态环境局:高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助力美丽宜居乡村振兴
南昌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成效,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418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40座,受益人口近36万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现象有效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坚持科学规划,擘画治理蓝图。瞄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为导向,立足农村实际和发展需求,坚持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谋全局、定思路、促提升。一是高起点谋划。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南昌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和新建区等4个涉农县区编制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形成“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系统治理、成效评估”的推进路线。二是扣重点推进。以人口聚集区、饮用水源保护地、鄱阳湖周边、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村庄为重点区域,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重点区域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00余座,计划至2025年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树典型示范。2016年开始在湾里管理局先试先行,累计投资8100万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3座。2018年,湾里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借鉴模式。
二、坚持高标打造,优化设施建设。分区分类施策,科学确定治理模式,不搞“整齐划一”和“盲目攀比”。一是因地制宜明路径。坚持“利用优先、分类处理”原则,对城镇近郊村庄,采用延伸城镇污水管网方式统一处理;对居住人口少或居住分散村庄,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农村户厕改造等,推进厕所粪污与污水协同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大村庄,强化设施建设、运行管护和污水管网覆盖面延伸。二是加大投入有保障。2022年全市投入3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近200个,投入1300万元资金用于保障处理设施有效运维。其中,新建区通过国有企业融资投入1.4亿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南昌县“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80个左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力争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三是改造提升强实效。每年组织各县区围绕建而不用、设施损坏、管网破损等问题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制定改造提升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持续提升在建污水处理设施质量,巩固提升已建设施治理成效,逐步解决设施“晒太阳”问题。2022年,共完成2套已建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改造。
三、坚持建管并重,实现长效运维。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印发《南昌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运维管理办法》等文件,厘清运维管理具体内容及市、县、乡镇、村四级职责,明确县区政府为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资金的保障主体,形成了市级监督、县区责任主体、乡镇具体落实、村级配合的一张网,避免责任不清、互相推诿。二是创新运维监管。大力推进第三方团队专业运维管护,及时解决设施运行故障问题,设施正常运行率明显提升。持续推动设施信息化应用管理,其中南昌县投资1080万元对现有11座集镇污水处理站、96座村庄污水处理站建设智能化监管设施,新建区投资200余万元对40个污水处理设施安装智能化监控,通过手机APP等监管平台,实时掌握进出水量、主要污染物指标等数据,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智慧化监管。三是严格排查整改。前期组织对全市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共排查出96个“晒太阳”工程,已督促县区逐一进行整改。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再次对已建处理设施按15%的比例开展抽查,覆盖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和湾里管理局等7个县区23个乡镇的6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责令被抽查出问题的县区进行认真整改,确保发挥已建设施治理成效。
青山湖区:牢记使命再出发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青山湖区立足国情农情区情,努力打造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新风貌,展现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三农”担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一、聚焦乡村生产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乡村资源,把好农业生产关和发展关。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我区紧盯年度粮食生产任务目标,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和早稻生产补贴力度,推广轮作复种。抓好油菜播种,抢抓时间节点,充分利用秋冬种关键时期退茬作物地块,集中人力、物力育好苗、施足肥、精播种。2022年全区冬种任务2000亩油菜、2000亩绿肥、1000亩扩种蔬菜、4500亩其他作物,全部完成。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与专家服务队,围绕春耕备耕、冬种生产,推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2022年共组织农技人员110余人次,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实地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区春耕备耕、抗旱保产、冬种生产等情况,并为种养大户提供实时技术指导和支持。三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行业扶持、规范管理、产业融合等举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性作用,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其中引导天亮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生产线升级改造、产业延链增链等方式,在南昌市率先启动生猪屠宰线现代化改造,可实现日均2000头生猪宰杀规模,大大提高了年总产值。目前我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市级9家、省级3家、国家级1家),2022年指导龙头企业加快2021年市级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并投入使用,落实项目投资210万元。
二、稳住乡村基本盘,保障农民切实权益。始终围绕农民切身利益,从三个方面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一是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两整治一提升”,加快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始终坚持高效治理、高位推动,将全区四镇一园区60个行政村173个自然村(扣除已拆迁或改造的87个自然村)全部纳入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示范村、样板村、一般村等三类村整治,实现全区农村、城中村村庄治理全覆盖,优化村民居住环境。二是强化乡村教育保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做好“控辍保学”相关工作,尤其针对乡村学生,建立多部门联控联保机制,签订“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状;通过在乡村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学籍管理尤其是乡村学生学籍管理、严格监控学生流动等系列措施,认真谋划“控辍保学”工作。2022年全区不存在辍学情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有效保障了我区适龄儿童尤其是乡村适龄儿童就学。三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至2022年底,达到基本标准及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83.33%,预计2023年完成创建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从2019年开始实施乡村医生在岗年审制,对乡村医生实行镇聘村用制度,村卫生室人员由镇卫生院根据工作实际统筹调配。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国家居民养老保险,每年度均全面落实老年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制度。
三、把住乡村方向盘,强化农村政策机制双保障。健全农村治理体系与管理机制,同时加强政策保障。一是探索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我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围绕农村产权“政经分离”开展改革试点的县区,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成果,通过充分调研走访,选取青湖村和涂黄村进行先行试点。在两村全力配合下,推进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职能分离、账务分设”工作,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责,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二是落实惠农政策保障。一方面,强化农业投入和科技服务,提前做好农业基础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扎实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和政策性水稻保险投保等保障举措。另一方面,及时印发《青山湖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专门组织开展区本级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业务培训会。目前,我区已完成新增被征地农民资格认定工作,28913人完成资格认证、参保登记及缴费。
南昌高新区: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助推农业农村蝶变发展
南昌高新区深入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战略方针,以“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为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宜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推进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站位谋篇布局,打造乡村振兴“高新样板”。一是聚焦编制规划强引领。成立以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南昌高新区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围绕“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化,三年树标杆”目标细化主体责任、明确建设时序,实行挂图作战。二是聚焦健全机制谋实效。加大财政定向投入,协调引导企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强化行动资金保障;启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指标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建立“区级主体、部门协作、镇(处)实施”工作机制和“年度考评、季度会谈、每月查访”督导机制,确保各单位在落实上下真功、求实效。三是聚焦广泛宣传浓氛围。每年重点推进5个左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并充分运用媒体、简报、告示栏、电子屏等渠道,报道行动新成果、好经验、强典范,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实现“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效果。
二、全方位优化环境,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是以路域整治为“着力点”,扮靓最美高新“风景线”。投资1900万元对麻丘至涂洲9.32公里乡道开展“白改黑”工作;紧盯路域环境“八个无”全覆盖目标,组织开展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堆积垃圾、违章搭建、行道树修复及排水沟等专项治理行动,农村道路越发畅安舒美。增设震荡标线700平方米、警示桩31个、标志标牌33个、凸面镜10块,在临水临崖险要路段安装护栏约28.5公里,道路安全线进一步筑牢。二是以人居环境为“突破点”,打造宜居乡村“示范点”。围绕“一整四化”和“八有”建设要求,投资2785万元实施了5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全面提升与优化村庄雨污治理、垃圾转运、景观节点等功能配套。同时,精心做好“三清三拆”工作,现已清理房前屋后杂物662.38吨、垃圾11190立方、淤泥1509立方,拆除旱厕390座、空心房329栋、杂物间585间;并投入1245万元用于建全长效管护机制,聘请第三方每月对全区农村区域卫生环境进行综合考评,以考促干,全力实现乡村卫生洁化、沟塘净化、环境美化、道路畅通化、设施完好化、整建有序化,营造新村新貌新气象。
三、多举措发展农业农村,铺就产业兴旺“富民之路”。一是谱写农业产业化新篇章。投入211万元培育鲤鱼洲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在麻丘镇打造了1个市级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在鲤鱼洲管理处建设了1个万亩育秧中心和1个千亩育秧中心,创建了1个千亩高质高效粮油示范片区,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2022年新增济民可信和赣农投资2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增赣华实业、江西农投信息科技、江西果润生态3家市级龙头企业,其中,济民可信实现营收超百亿元。计划通过再培育壮大一批头部型、“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多层次龙头企业联创,全面构建农民主体、企业带动、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面提升高新区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通过整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政策扶持等方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全区48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超100万元行政村37个,超1000万元行政村6个,同比新增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