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市政府系统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聚力攻坚,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推动南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摘编刊发部分县区、单位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有关经验做法。
南昌县:以“五型”政府建设驱动创新突破
南昌县坚持向创新要动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全面落实“五型”政府建设和“四最”营商环境要求,紧紧围绕科技企业初创、成长、发展三个阶段,全面加强体制建设、做好平台赋能、优化创新环境,县域创新能级不断跃升,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
一、持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营造共创新生态。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党政“一把手”主抓、班子副职具体抓,科工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市监局、科协等部门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科技创新基础大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科技强县建设工作,研究审议全县科技发展规划、重要科技政策、重大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二是建立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完善县区联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力度。策应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发展引导基金建设,设立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科技发展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投入。先后成立了全省首家30亿元的“南芯”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全省首个6亿元的县域创投基金和2亿元的创业专项基金,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营造良好全民共创机制。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科学家、新时代赣商、劳模和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创业新天堂”系列创业品牌,探索建立创客联盟。实施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容错机制,探索实施创业担保基金等创业失败的成本分担机制,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塑造“昌南智造”新优势。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塑造“昌南智造”新优势。一是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化水平。按照“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进一步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以供应链系统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大关键领域基础部件强弱项、补短板力度。完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元化可供体系,增强本地产业协同配套能力。二是大力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化水平。深入学习“晋江模式”,立足“3+3+N”产业体系,按照集群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集中力量加快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建筑、商贸、陆港经济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的集聚度、竞争力。三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深化落实《南昌县(小蓝经开区)促进制造业发展二十条措施》,预计投入超2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开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试点,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依托龙头企业,向上下游配套关联产业寻找突围空间,推动绿色食品、纺织服装、装配式建筑、机电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三、壮大科技企业实力,聚集创新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强化创新产业链精准对接,注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形成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集群。另一方面强化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创新成果交易转化机制,落实科技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改革政策。发展科技中介专业服务,培育和聚集一批咨询、评估、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贯通研发、交易、转化等全过程的服务体系,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实现科技成果线上线下快速交易。
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拓展持续发展新空间。高标准推进滨江商务科创中心、金湖科创小镇、小蓝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项目、人才、技术、资金、服务一体化高效配置,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一方面培育发展高能级创新平台。把创新平台作为创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基础大提升三年行动,陆续引进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七大研发机构,积极推动研发机构实施“共性技术研发、技术研发转化、人才引进培养”三大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实施学科共建突破工程,积极承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任务,参与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贯通发展。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推广运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等方式,力争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经开区:积蓄改革创新势能
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南昌经开区以“敢碰硬、勇突破”的担当实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攻坚行动,通过在创新载体、数字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为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以创新载体打造为契机,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构建创新生态。一是创新战略平台建设。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先行,全面提高创新效率、创新策源能力以及成果转化率。目前,全区已实现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目标,将持续扩大江铃新能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南昌海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影响力。二是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深入实施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计划,2022年新培育高成长性企业9家(数量是前三年总和),包括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萨瑞微电子)、1家种子独角兽企业(攀藤科技)、3家瞪羚企业(华盈超硬、风向标、佳银科技)和4家潜在瞪羚企业(北辰轨道交通设备、芯诚微电子、鼎铁自动化、和盾技术)。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共259家。三是深化校地合作。依托驻区24所高校优势,先后与江西财大、江西农大、华东交大、东华理工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努力形成更多推动发展的现实动力。2022年,全区共17个项目申报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98亿元,同比增长62%。
二、以数字经济布局为抓手,培育高质量发展潜力。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聚焦数字产业化。积极抢抓全省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行动。2022年,中国(南昌)数字经济港获批为第一批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全区在库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72家,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二是瞄准产业数字化。围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升级,打造海立、麦格纳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培育江铃新能源、西林科等“5G+智慧工厂”。目前,新增上云企业500余家,完成工业技改项目备案12个。三是紧扣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关注未来产业新赛道,重点推进百度与江铃合作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项目。同时,围绕文化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我区新增慈文传媒、百通能源、国科军工3家上市企业,占全市50%、全省21.4%。
三、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导向,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开放赋能发展,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以小切口改革撬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坚持以改革强动能。深入实施改革攻坚行动,重点推进“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特别是企业“董监高”责任险全覆盖改革试点在国内属于首举首创,创新“政府支持为主、企业自负为辅”的上市(挂牌)企业保险机制。二是坚持以服务优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行“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超简审批新模式。目前,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3小时,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共999项,网上可办率达100%。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诉求,持续完善“一号大走访”、暖心护企、企业特派员等服务制度,千方百计服务市场主体。三是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借助南昌市与广东七市战略合作契机,持续深入对接广州南沙经开区、广州空港经济区、佛山高新区,承接其产业外溢。同新建经开区开展“一区多园”合作,融入和服务赣江新区发展,努力实现双赢。
综保区:改革创新 实干奋进
拼出全省开放型经济平台新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明确指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南昌综保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五大中心”建设,紧盯优化结构、项目推进、发展创新、辐射带动等工作,切实提高南昌发展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五型”政府建设质量,为全省、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规模稳步攀升,结构持续优化。一方面经济数据大幅提升。2022年,南昌综保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25亿元,同比增长7.6%,以不到南昌市万分之三的面积,实现了全市16.7%的进出口总值,全年实现跨境电商销售额81.8亿元,同比增长37%;2023年一季度全区完成进出口50.46亿元,同比增长81.6%。另一方面全国排名连续进位。在海关总署牵头开展的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南昌综保区从2019年的全国第70位前进到2020年的全国第40位,再到2021年的全国第31位,是全省唯一进入全国前35、中西部(含东北三省)前10的综保区,连续两年挺进中西部(含东北三省)A类区行列,实现三年“三级跳”,在全国综合排名实现大跨越。
二、项目大干快上,活力不断提升。一方面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以“建链、补链、强链、固链、延链”为原则实施精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22个,注册跨境电商企业60家,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7场;引进南昌市建设标准最高的深国际智慧供应链项目,与省跨境电商协会共建“赣货通全球”大数据平台,引进香港新创华(泓润达)保税加工项目。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方法。由之前的基础性、纾困式服务提升到目前的延伸式、培育式集成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香约综保”企业座谈会、“企业特派员”等活动,为企业间合作搭建对接与交流平台,帮助区内企业延伸产业链、拓展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打造南昌综保区良好营商环境品牌。通过努力,区内宏德海二期、五尊电子保税维修项目快速扩产投产、全省最大高位货架冷链物流中心万科万纬物流园顺利建成运营,不断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改革稳步推进,创新更加突出。作为内陆地区的综保区,南昌综保区始终坚持“不等、不靠、敢闯、敢试”原则,充分释放全省开放型经济平台政策红利,大胆先行先试,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使园区功能和内涵不断得到发展升级。一是推进监管和业务创新。通过落地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内销选择性征税、保税研发业务以及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创新举措,使我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创新引领区。二是布局海外关键物流节点。拓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业务,加大海外仓网络布局,在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等地累计设立45个海外仓,拥有仓储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为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端到端”跨境物流服务。三是助力提升企业通关效率。针对企业在报关、通关实际需求,启动“数字综保”项目建设,大大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如今货车卡口通行时间缩短至“秒放”。四是外贸综合服务量质齐升。通过物流分拨等方式将各县区本地进出口资源向综保区汇集,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2022年共为南昌、抚州、宜春服装、光电、轻工、建材等领域企业出口3495万美元,提供资金服务3200万元,其中垫付税款1980万元。五是持续深化协同合作。与深圳市江西财经大学校友会、深圳市产业转移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与江西财经大学等4个高校合作平台,先后被授予“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互联共建基地”“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江西金融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省级基地平台,凝聚助力综保发展力量和智慧,不断做大“朋友圈”。